《水果》是一本由(英) 彼得·布拉克本-梅兹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381图书,本书定价:145.00,页数:2017-1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泣きたいときは歌うのさ
每当我想哭的时候就唱歌
美味しいくだもの言葉に乗せて
将好吃的水果编织成歌词
そしたら不思議なくらいにさ
于是不可思议一般的
気持ちが安らぐんだ
心情就会平复下来
りんご レモン ぶどう メロン
いちご バナナ みかん キウイ
每次听到《こころにくだもの》里的歌词,整个人都会变得开心起来。
仔细回味歌词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歌词中水果的日文原文都是平假名和片假名交替出现的,而且数量各占一半。其中平假名的水果在日本都有原产或引种年代较早,而片假名的水果则都是“舶来品”。
其实水果名字所包含的信息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当我们在历史中去搜索这些水果名字的时候,会发现许多关于发现和探索的有趣故事。尤其是当人类开始培育各类水果的园艺品种时,这些植物的“演化”速度发生了惊人的改变。一代代的培育者把这些园艺品种的变化历程记录下来,从而成就了我们面前的这本美丽的水果图书。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一幅幅精美的图画不断在刺激着我的视觉“味蕾”,我的口中仿佛不停地品味着各种水果的甜酸。不得不说书里的配图实在是太美了,真的可以算是视觉上的享受。
真的十分感激栽培选育水果的园丁们,让我们能够吃到这么多美味的水果~~
《水果》读后感(二):一本有趣、精美且好吃的书
水果是我们日常饮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为我们的食物增添了色彩和风味,也是生活中最好的甜点。心情不好时,吃一根香蕉;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作为编辑,特别想把这本好吃的水果书推荐给读者,希望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通过书中精彩有趣的叙述和优雅的图画、令人垂涎的色彩页面,让你得到放松,让你产生对水果的热爱!
从李子到西番莲,从草莓到酸橙,水果的演化历史纷繁复杂,好似一座迷宫。不同的水果是怎么出现的,它们来自哪里,它们如何变得更有吸引力,以及它们如何在千百年里传播到全世界……它们的历史和演化是一段非常迷人的故事。而你又知道多少种水果呢?打开书……
· 美图。300余幅来自英国皇家园艺学会的林德利图书馆的精美画作。图片质量极高,清晰度、印刷质量以及观赏时的享受程度,远远好于使用网络公版图印刷的同类图书。
· 趣文。《水果》以轻松而有趣的语言,讲述了各类水果纷繁复杂的演化历史。其中既包括我们所熟悉的苹果、梨子等常见水果。也包括了欧楂、鹅莓等中国人不甚熟悉的种类。既贴近生活,又带有异域风情。
· 拾遗。《水果》中涉及了上百个不同的水果品种,其中大部分的品种已经在历史长河中遗失了,只有在书中,我们才能得以一窥它们曾经的美好。
· 补缺。《水果》中以水果的发展作为主线,但书后附录包括了13篇在水果引种栽培史上的重要人物小传,作为书中叙述的补充。小传简洁地叙述每个人生平及成就,对正文内容作出补充。
· 诱人。《水果》中的叙述和图片生动鲜活,阅读观赏时仿佛能闻到阵阵果香,令人“胃口大开”。
《水果》读后感(三):一本让人“垂涎欲滴”的《水果》书!
作为“热忱的水果爱好者”,拿到这本书时,一口气先看完了书中的插图。插图之美,比不过一汪口水!!!
全书按梨果、核果、浆果和杂果的顺序,共配有300多幅插图,每一幅都是一个看得着、吃不上的“折磨”!插图旁配有对这幅图的注解,介绍了图中水果的起源、原产地、发展和传播等信息,不但有古代传说,还有稀奇古怪的药用渊源,追本溯源,旁征博引,十分有趣!
最让人觉得可爱的,还有书后的附录部分。这一部分介绍了对水果发现、传播有着重要影响的人和书中插图来源等。说它可爱,是因为这一部分使用的特别的淡柔的粉色最能代表吃水果时那种暖暖的、无比满足的、感动的心情。
苹果,到底有多少个品种?
梨,产自哪里?
为什么葡萄会跟麝香有关?
如何挑选好吃的菠萝?
费约果、面包果、榅桲、欧楂果、罗望子……究竟是什么?
这些你想知道又不知道的与水果有关的事,就去看看书吧!
请记住,对水果来说,最幸福的事也莫过于在自己状态最佳时被吃掉!
要跳出来吃掉我的水果(《水果》:达姆森、坦蒂里耶)
只要跳出来就会被我吃掉的水果(《水果》:早熟里弗斯、滑铁卢)
《水果》读后感(四):第一次买到一本关于水果这么精美的书
每一幅图精美到都能细细的看很久,满满的自然之美。本来买给自己看的,结果孩子也被深深的吸引了,抢了去看,这么美好的书多多出版哦~
很懒得写评价的人,写了几句居然发现要不少于140字。。。
好东西还是值得推荐的,书的价钱不便宜,但是拿到手里觉得真的很值,厚厚的,用纸很有质感,印刷很赞,就是觉得印刷的太好了,好多页的图都有种很真实还原的感觉,要是赶上打折力度大,我还会买了送朋友的,内容不剧透了,还是留给每个人慢慢体会吧
《水果》读后感(五):一本自带“香甜”的书——《水果:一部图文史》
分享一本自带“酸甜”,同样也是非常有趣的书:《水果:一部图文史》,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梅兹是一名研究水果历史的践行水果栽培的专家。因为在书店里用红蓝铅笔勾勾写写未售的图书是不道德的事情(在图书馆也不行),所以索性咬牙买了一本。(码洋打完折依旧是三位数的实洋还是有些小贵的......)
每一本书都有着她的行文体系,该书也不例外。虽然一厚册足有381页,但是据我统计叙述历史的文字也只有136页,占1/3左右。2/3则是从各种珍贵的古籍里搜寻的文字里涉及的和映射到的果实的诱人图片以及相关说明(最后我还有详细说明)。所以,就算不时批注勾画,也能很快阅读完。
本书分为四章,分别是梨果、核果、浆果以及杂果。按照我的理解,作者以“属”作为划分依据,如果用“科”作为划分标准,那么大致就可以分为“蔷薇科”、“茶藨子科”和“桑科”。从形态的相似度来考量,我认为梅兹的分类法要更好。(毕竟这样也有趣,何必像生物学大小学究那样锱铢必较呢,那样岂不没有乐趣了?)
之前说到“行文体系”,我感觉作者把流传最广、食用人群最多的苹果和梨作为重点章节,着重介绍。(虽然梨果章比杂果章少5页内容,但是考虑到杂果章中涉及的水果颇多,一平均,所占比例还是很小的,在原本就珍贵的文字里,拿出足足35页介绍苹果和梨,可见其重要性。)
作者在书中给果实(也可以说是水果)下了一个在我们这些外行读来很拗口的定义,即果实是“由植物形成的,在其中形成并怀有种子的,或多或少的肉质的荚或者其他物体。”我们不能很快也完全没必要非弄懂其中的专业名词不可,只要明白我们大多数人所认为的“甜”并不是水果之为水果的必要特征,就足够了。但是,作为绝大多数的人认为,作者也将水果“人设”为“甜的”(毕竟书是给我们广大吃瓜群众看的),所以我开篇第一句说“这是一本自带'酸甜'的书”。(“酸”是我自作主张脑补的,私以为酸甜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朗,酸中带甜,甜中含酸,哈哈哈哈)
我们可能不知道,在很久很久以前,在食物还不是非常富裕的古代,人们会为了水果的“大”而放弃她的“香甜”,但是近代以来,人们又重新去追求水果的美味,而不是单纯看有多么硕大。所以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在水果最佳的状态食用它们,但是,每一种水果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有好吃的“早熟梨”,也有非得放到腐烂才能食用的“欧楂”。所以作者风趣的比喻到,食用未成熟的梨就好像“啃生土豆或肥皂一样”,肥皂我没啃过,生土豆倒啃过。我想啃肥皂一定是一种“奇特”的体验吧。(但一定不会是“美好”的,哈哈哈)
绝大多数我们现在仍旧在食用的水果都发源于被称作“新月沃土”的两河流域及西亚北非部分地区。该雅称由美帝芝加哥大学的考古学家詹姆士·布雷斯特德命名,因为这片土地在地图上宛如一弯新月。令我感到悲痛的是,这片“沃土”早已丧失了肥沃的土壤,而且征战不断,我们在享用美味的水果之时,可曾想到这些水果发源地的悲惨人民呢,可曾想到作为世界最大苹果产地的中国,和苹果产量世界第二、欧洲第一的法国不会重蹈“新月沃土”的覆辙呢?(当然,“悲痛”以下的内容作者没有说,也没有想说的丝毫意愿,是我自作主张脑补的,如果感觉影响到了芳香的主基调,请在自主自愿情况下脑删。)
最后说说书中占幅最多的插图,在照相技术发明之前,一只生动的画笔是多么重要啊。相片只能呆板的反应物体(个人观点,摄影家勿喷),而画笔则可以融入画者主观的感受,在不会“画驴为马”的前提下,适度加工再创造又有什么不好呢?总不会有人拿着照片和图画去画家家里刻意挑刺吧,那也太无趣了。我认为其中有几张比较有代表性的插图,当我和作者的重点一样,全部选择了苹果和梨,有最早的(41和74页),有种植最广的(只有梨,在66页,也有味道最好的(47和71页),当然还有砸了牛顿的那种苹果(在37页,我看更像西红柿,哈哈哈)。
(同样,在撰文过程中,对于一部分自己不了解的领域和内容,我查阅了相关百科词条和书籍,力图保证科学性与准确性,如果结果不是这样,那一定不是我的态度有问题,而确确实实是智商和能力限制了我无尽的想象力。)
凉笑 二〇一八年一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