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学校》是一本由(韩)徐亨淑著作,28.00元出版的2010-10图书,本书定价:254,页数:,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读《妈妈学校——合格妈妈的4堂必修课》
看到韩国妈妈徐亨淑时,有一种莫名的亲切,并非其容貌的和蔼可亲,而是其写出来的文字和体现出来的智慧,让我觉得这位妈妈很普通很平凡,却又很伟大很无私。正是因为她的坚定和执着,成就了她朴实而真切的人生,也成就了孩子们最完美的人生起步。
书中分为四个章节,分别描述合格妈妈所必须的四种素质:深情的妈妈懂得观察孩子:看到孩子的背影就知道他是在哭,在笑还是在生气;聪明的妈妈懂得和孩子讨价还价:不会和孩子争胜负,不会对孩子大声说话;大方的妈妈懂得解放孩子,不去刻意引导孩子,而是在一步之遥的地方跟随着;幸福的妈妈会和孩子一起欢笑:包容孩子的一切,时刻向他们微笑。从这四部分的简述中,我们发现妈妈需要做的就是观察、包容、理解和陪伴。而我为什么要选择“从容”这个词作为题目呢,因为文中至始至终都让我感觉所有这几种必修的素质中最基础的还是从容,正是因为作者徐亨淑的从容,于是她还写了另一本书《妈妈学样——爱是慢半拍》。
文中引用大量作者与孩子之间的实例,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孩子们的成就来证明其论点,我个人很喜欢这样的分享,之所以不把其归为教科书,虽然写的是像教科书一般的名字(妈妈学校),其原因是这些想法和做法也正是目前存在于中国妈妈之中的,当我们80后的妈妈开始无比注重孩子的早教育儿话题时,韩国的妈妈们已先我们一辈儿的经历和经验分享给我们了,而我们正在走她们曾经走过的路,我们现在正处于这种育儿的燥热期,每个家庭都很害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不惜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好书,享受最优质的教育环境,这种情景恰恰在韩国的俆妈妈那一辈儿就开始盲目地狂热了!
因此,我个人很喜欢读韩国妈妈的育儿分享,一来我们现在就正在走她们曾经走过的路,她们现在的孩子都已经跟我们差不多大了,再分享出来的书比较有建设性,并且韩国的传统文化跟我们中国的也很类似,也都是受着深厚的儒家思想,因此不仅仅在育儿上面,更是在家庭、夫妻、社会关系伦理方面都有惊人的类同。在育儿方面,韩国的爸爸很多跟中国的爸爸一样,几乎都觉得是女人家的事情,有一搭没一搭地参与育儿工作,正如徐妈妈在字里行间倾诉的一般,两个孩子几乎都是她一手带大的,偶尔先生会出来协助,让她觉得表现相当不错了。而在我们现在的中国,也同样是这样,爸爸主要是忙着自己的事业,能抽个空陪孩子玩几分钟都很不错了,更多的育儿责任被责无旁贷地交给了妈妈,因此才会有“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说,家庭教育和亲子教育的双重包袱,将现代的中国妈妈训练有素,越来越三头六臂了。
我也是一位很普通的妈妈,与上次看的一本妈妈学校里培养出“小爱因斯坦兄妹”的韩国妈妈陈庆惠不同,我对孩子的培养更多的还是顺其自然,这一点与徐亨淑妈妈如出一辙,孩子在自然环境下的成长会快乐很多,也会体味到人生百态,事事变迁。我虽然无比崇拜陈庆惠妈妈对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却又一边感叹这样是否也会让孩子失去什么呢?而徐亨淑妈妈却做到了与孩子一起玩,一起学习,一起快乐成长,而这又恰恰是我想要实践的。我时常也跟徐妈妈曾经纠结过的问题一样:看着那么多孩子被那么早的送到早教班或培训班学习的时候,我也对自己说会不会就这样错失早教的最佳机会?会不会就这样让孩子无故输在了起跑线上?将来孩子读书时没有别的孩子好时,会不会责怪我呢?带着这样的纠结,我也选择了坚定,我依旧觉得:童年是最值得孩子回忆和留恋的,我不希望孩子的童年只是单调的上课或是训练记忆,我们上班族辛苦一周好容易放两天假,还得背着孩子奔走于各种培训班或是早教班中,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希望我能利用每周休假的两天,与孩子多多相处,带孩子出门,去公园,去超市,去到户外,与孩子真正亲密接触。
我希望做一个深情的妈妈,时常陪伴在儿子身边,他的一举一动并不会影响到他自己的独立,而我只是在一旁静静地观察,如果孩子不小心摔倒了,我会走到他身边,微笑着对他说:“宝贝,快起来!”儿子多半会自己爬起来,有时候实现摔疼了,会在妈妈面前撒撒娇,想让妈妈抱起来,我便会轻轻地蹲下身来,双手将儿子抱起,并揽在怀里,充满关心地问儿子:“宝宝,是不是摔疼了?痛不痛?”之后抱着宝宝贴在自己胸口。
我希望做一个聪明的妈妈,每次儿子发脾气的时候,我都会慢慢走进他,悄声问他怎么回事?如果解除不了宝宝的烦躁,我会拿起客厅里的积木呼唤宝贝一起来玩,或者会用电脑放出优美而动听的音乐,并随着歌声翩翩起舞,儿子多半都会马上转移注意力,不再哭闹,会很乐意跟随着妈妈一起。在与孩子有争执的时候,我总是采取迂回战术,先是满足孩子,之后再他降低防备和不再集中注意力时,将他强烈的欲望之火浇灭,让孩子在很轻松地状态下接受妈妈的好意。
我希望做一个大方的妈妈,在儿子尽情玩耍的时候,我总是远远的看着他,并告诫他:“玩一会儿,记得回头找妈妈!”因此,儿子时刻牢记,不论他再怎么玩,他总会在某一时刻想起妈妈,并且会大声呼唤妈妈,得到妈妈的回应后,他又继续忙他的玩乐。我不是一个很专横的妈妈,在儿子的教育上,我尽量让其独立,让他自己做选择,所以很多孩子都还不知道什么是选择时,儿子已经很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选择什么?妈妈要时常告诉儿子的是:“既然是我们做出的选择,那么不论选择什么,我们都应该无怨无悔,我们都应该坦然面对!”
我希望做一个幸福的妈妈,事实上我现在就很幸福,不仅是看到这本俆亨淑妈妈的育儿分享得到的快乐,更为我自己的这么一个小想法得到共鸣而欢呼雀跃。之前读过的育儿书,不是需要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就是要让孩子具备哪些素质,或者是从别人的育儿分享中妈妈们需要做的引导孩子的内容有哪些?虽然理论上我很赞同她们各式各样的育儿论点,毕竟这些都是妈妈们亲身经历并小有成就后才分享给大家的。但每个孩子都有不同,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家庭也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也要理解家庭背景的不同,所以育儿这个话题变得博大精深,永远也探研不完,但是我仍然要无比幸福的感慨,感慨我们家有了一位可爱而天真的小宝贝,感慨我们这个时代很美好,感慨我们可以尽情享用前辈儿们的育儿大餐,感慨我们家的宝贝将来会有美好的前程和幸福的人生。我们不与别人比财富,我们不与别人比成绩,我们不与别人比分数,我只想让自己和我的家人一直这么幸福着,就像徐亨淑妈妈无比感慨她跟她的子女那曾经甜蜜的幸福生活一般。
我更希望做一个从容的妈妈,就这么陪着孩子一起长大,顺其自然地将生活最美妙的一面呈现给他,让他知道生活的真善美,让他觉得学习是一件终身快乐的事,让他体会跟家人在一起的幸福和满足。从容地面对生活,从容地面对学习,从容地面对一切人和事,这就是妈妈需要学习的态度,也是孩子需要学习的态度。
是啊,我们还有多少年能跟孩子这么亲密无间,其实我是很害怕失去的。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也不得不开始慢慢放手。于是,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分分秒秒,只要能跟宝宝在一起的时间,我都尽情地去享用,因为掐指算算,真的剩下不了几年了。
《妈妈学校》读后感(二):责任妈妈也能做到游刃有余
社会在发展进步,孩子的教育问题是最让父母头疼的一大问题,过去多子女时家长最担心的是孩子不学好,而今天,家长担心的不是孩子吃不好穿不好,恰恰是孩子学不好,而究竟怎样才算一个孩子学得好往往家长也概念模糊,总是觉得自己孩子亲的同时又羡慕别人的孩子好。
初为人母那一刻的喜悦和兴奋都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烟消云散,教育孩子更让妈妈们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重大责任。如何当一个好妈妈,如何教育出优秀的子女是妈妈教育的目标,也是妈妈教育的出发点,苦口婆心威逼利用可谓各种方法都用过了,但这棵小树还会是不是长出一些跑偏的枝桠,这些都让妈妈们挠头不已,这本书中合格妈妈的四堂必修课就是针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不同的孩子类型和缺陷进行了细分,并给出了各个击破的应对方法妙招,给妈妈们做了明确的指导,阅读这本书的好处,就是可以进行通读,当然也可以参照目录对自己孩子现存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阅读研究来首先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这种方便有点类似于中国的查阅字典方式。
在发挥母性温柔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有力的指导是妈妈教育的准则,同时强调了对孩子的人格健全的教育引导也很关键,而聪明的妈妈都能摇身成为幸福的妈妈,都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因为孩子其实无所谓天才,都在于后天的开发和培养,妈妈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老师,妈妈教育这个学校的第一堂课对于孩子的未来成长很关键,给孩子关爱是一种保障,只有运用妈妈的智慧与孩子一起成长才能摆脱牵绊,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需要妈妈和孩子一起成长。
而这里特别强调的一点是:除了妈妈的自我修正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并针对孩子的问题进行辅助纠正之外,妈妈们还应该注意孩子对父爱渴望和与父爱关系的培养,不能让孩子有爱缺失,尤其在中国这个“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的作用下,很多男人都担当起了养家的责任,而教育孩子则成了女性的天职,这种家庭状态看似美满,其实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这本书很通俗,而且浅显易懂,观点也比较明确,相对比较实用,的确很适合准备做妈妈和正在做妈妈的女性学习阅读,其实只要与孩子做到良好的沟通和正确的引导,责任就不再是负担,做个好孩子的妈妈也会变得很简单。
《妈妈学校》读后感(三):带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
《合格妈妈的4堂必修课》是风靡亚洲的“妈妈学校”创始人韩国作家徐亨淑写的又一著作。看过她的《爱是慢半拍》,在那本书里,她强调“妈妈要学会相信和等待,孩子才能走稳成长的每一步”,“保持孩子天性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她认为作为一个妈妈,只需要亲切地微笑着伸开双臂拥抱孩子,放手让孩子去发展,耐心等待他们自己“大功告成”,让孩子们玩个痛快就可以了。在《合格妈妈的4堂必修课》这本书里,徐老师继续秉持这一理念,并且更加详细的把怎样做一个合格妈妈分成了四堂课。即:深情的妈妈懂得观察孩子;聪明的妈妈懂得和孩子讨价还价;大方的妈妈懂得解放孩子;幸福的妈妈和孩子一起欢笑。每一堂课中,徐老师都提供了许多翔实生动的案例,为人父母的仔细阅读,并加以学习实施,一定能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
深情的妈妈要懂得观察孩子,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随着接触人、事、物的增多,表现出来的情绪、态度也会有所不同。徐老师在书中告诉家长,要细心地观察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并及时作出反映。
聪明的妈妈懂得和孩子讨价还价,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妈妈去协助孩子渡过难关,而不是和孩子争胜负,去确立自己的权威。如果孩子沉迷于电脑,父母不应该一味的苛责孩子,限制孩子使用电脑的时间,而是应该在以身作则的同时,多带孩子去户外走走,争取找到共同感兴趣的事情去做,这样困难就会得到圆满的解决。
大方的妈妈懂得解放孩子,现代社会节奏很快,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背负着家长的希望,被迫接受过重的课程压力,妈妈不应该太过强调学习的重要,而是以解放孩子的天性为主,不能让学习成为孩子的负担,而应该变成兴趣。在孩子交友方面,也应该如此,我记得小的时候最讨厌家长和老师和我说的一个词就是“近墨者黑”,当时就很喜欢和成绩不好的同学玩,因为觉得和他们在一起更有乐趣,不用去考虑课程,不用去考虑考试,放松心情去玩。但老师却会把我叫去,教导我要多接触成绩相当的同学,不要被“差生”带“坏”了,频繁的教导令我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和优等生越走越远。徐老师在书中就强调要解放孩子,让他们多接触不同人群,积累经验,联系待人接物,这也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家长没必要太过干涉。
幸福的妈妈和孩子一起欢笑,是的,相信按照徐老师教导的方法,不把自己放在高大的家长地位上,而是放在平等的朋友地位上,孩子们一定会更爱自己的妈妈,也会有一个更幸福的童年,欢笑满满。
《妈妈学校》读后感(四):每个妈妈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天使
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个令我坚持不懈地思索的问题:怎样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好妈妈?对于孩子,我并没有太高的要求,也从来没有去规划过他今后一定要获得何种成就,拥有何种地位,因为我坚定地认为:对孩子最深切的爱就是让他在不妨碍别人的前提下,快乐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即使他的成绩并不够优秀,事业并不算成功,也没有关系,只要他是快乐的。但是同时,我希望他能具备一些人性的优秀品质:正直、自信、宽容、随和,并且勇于承担。
说起来似乎很简单,可是在真正面对孩子的时候,困难就变得层出不穷了。因为你所面对的东西,与这些优良的品质似乎毫不相干,而在大多数时间里妈妈们的烦恼落在孩子们的任性、磨蹭、暴力、自闭、撒谎、挑食、迷恋电视和电子游戏、过度依赖以及不合常理的行为上。于是妈妈们的问题就来了:如果孩子总是撒谎该怎么办?如果孩子夏天非要穿冬天的棉袄怎么办?如果孩子很大了还总是不敢离开妈妈半步怎么办?如果孩子整天沉迷于电视和游戏中怎么办?……同时,因为孩子的诞生,家庭关系也变得更为复杂,很多妈妈同时要面对一个和自己育儿观点不一致的婆婆和整日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地边喝汽水边看电视的老公,妈妈们既要处理一大家子的日常家务,又要和小家伙们斗智斗勇,还要在和婆婆意见发生分歧时思考讨论问题的方法技巧以及改变老公不良生活方式的对策,其中的琐碎烦恼自是苦不堪言,到底如何才能把这么多的家庭琐事通通理顺,让妈妈们也能愉快地享受自己的人生呢?到底如何才能让孩子们成为懂事明理善解人意的乖宝贝儿呢?
看过徐亨淑的《妈妈学校:合格妈妈的4堂必修课》后,我心里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这是一本令妈妈们豁然开朗的育儿书籍,如果说之前看的《妈妈学校:爱是慢半拍》教会妈妈如何去爱自己的孩子,那么这本《合格妈妈的4堂必修课》,则更多地与读者分享了她自己的育儿心得,依然不是枯燥的理论和简单的说教,而是针对众多妈妈们的苦恼和难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育儿观点。之所以说这本书能令妈妈们豁然开朗,是因为这些见解和观点是如此独到,她用温柔的语气轻轻一点,那些道理就在瞬间就变得明明白白一目了然,仿佛在旅行的过程中被自己无意忽略的风景,退一步,便是海阔天空的美丽。
是的,妈妈们只需要换个角度看世界,便会发现养育孩子的过程是如此幸福。
如果孩子一定要在夏天穿棉袄冬天穿裙子,那就勇敢地让她去尝试吧!孩子不需要你告诉她们的那些大道理,她们需要的是自己的切身感受,妈妈需要做的只不过是拿把扇子或大衣跟在孩子身后,微笑着看她们恶作剧的快乐。
如果孩子喜欢看电视,那么每天特地留出时间给他们看电视,电视上能学到许多有用的知识和道理,只要提醒他们按时休息并注意距离就可以了,电视真有那么可怕吗?为什么一定要跟孩子过不去呢?
如果孩子们学到说脏话,妈妈要做的不是怒斥他们或体罚他们,只要用温和的语气笑着对他们说:“这么帅/漂亮的小伙子/小姑娘,怎么能说出这么难听的话呢?这可不象我们家宝贝该做的事情哦!”孩子在被表扬的同时感觉到羞愧,自然就会停止说下去。
如果孩子在公众场所总是高声喧哗上窜下跳,那并不是因为孩子过于顽劣,孩子如果不顽皮就不是孩子了,妈妈需要检讨的是自己有没有为孩子带够足够的娱乐设施,让他们能够安静地打发自己。
……
在这些神奇却又令人茅塞顿开的技巧中,我看到的不仅仅是细致周到的育儿知识,更是一颗托起天使的母爱之心,一个高尚纯洁的灵魂,和一个用耐心、爱心、细心去滋养孩子心灵,陪伴孩子成长的伟大母亲。书的封面上,她的笑容如此温厚善良,里有种令人如沐春风般的舒适,年龄的苍老掩饰不住她眼睛里睿智闪亮的光茫,即使是每一条小小的眼角细纹里,也因为裹着对孩子,对家人,以及对世界的丰盛情感而显得那样舒展和美丽,这样的一位母亲,怎么可能不让孩子喜欢,不让丈夫疼爱,又怎么可能不幸福呢?要感受幸福,首先需要的是付出,而不是索取,如果你的眼睛看不到幸福,那或许是因为,自己的付出还不够。
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爱就是变得象你一样。
如果所有的妈妈都能明白,养育孩子就是让自己变得象孩子一样,努力去理解孩子的感受,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从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欣赏他们性格中那些异于常人的特质,让自己变得象孩子一样,那么,你就会是个好妈妈。
反思一下,觉得自己真的不是一个好妈妈,但,我会努力让自己能成为这样的妈妈。
在看书的后记中徐女士50岁以后仍想吃冰激淋,却又因为怕胖想戒掉时,她的老公体贴地把勺子递到她手中,而已经20岁的女儿泰晶则突然抓住妈妈的手,把勺子推到妈妈嘴边温柔地说:“泰晶闭上眼睛啦!让我们猜猜是谁吃了冰激凌?是狐狸?兔子?还是美丽的妈妈?”要知道,这可是20年前,妈妈为了让不爱吃饭的女孩拿起饭勺时曾经轻言细语地对女儿说过的话啊!直到20年后,女儿依然清晰地记得,妈妈的温柔慈爱。看到这里,我的眼泪也立刻涌了出来,为这令人怀念的母爱和暖暖的家庭气氛。要知道,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孩子,长大后的孩子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回报于你,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一个从小生活在责罚谩骂的环境中的孩子用温和礼貌的方式对待父母以及朋友呢?
想起前段时间看过的另一本育儿书籍,自己在捧起书时满怀期待,希望能从书中获取一些有助于让自己释放心灵压力,训练孩子更加勇敢和独立的技巧,然而我在书中读到的,更多的是详尽殷实的统计数据和咄咄逼人的辩论言辞,我不确定自己是否被说服,但我非常确定的是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如坐针毡般不安。而这本书的作者徐亨淑却丝毫不会带给人这种感觉,读她的文字时更象和一位挚友在交谈:态度坚定却不又失温和,语言真诚却又充满力量,仿佛对自己思想及灵魂进行了一次快乐而幸福的洗涤,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并认同她的观点,这不仅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与人相处的艺术,只有充分地理解并尊重他人,才能准确地驾驭自己的态度和语言,在告诉别人道理的同时让人心悦诚服地接受。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些天使,陪伴自己走过人生中的某一段路,帮助我们克服迷茫,困惑,沮丧,失意这些人生中的负面情绪,勇敢地迎接生命中的每一次挑战,我很庆幸自己在这本书中与徐亨淑女士的邂逅,她将会是出现在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天使。
所有的妈妈,都应该读这本书,如果可以,我想打六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