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星汉天空》是一本由今何在著作,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页数:44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若星汉天空》读后感(一):若星汉天空下
什么是宿命,为什么是宿命。在若星汉的天空下,无限水为了拯救原来的历史所返回了时代,却又带来了原有的时代。圣骑士终将成为魔王,康德必须死,一切的人物都在既定的命运中行走,却又不甘于本身的命运。魔王最终死在大法师的手中,然而康德却在早远的以前已经死去了。
人类是迷惘的,云迪的一生,为了把圣骑士的命运掰回“正轨”。然而他们在一起了,可这是不是爱呢?她是爱着康德的吧,可是她的内心所充斥着的,却像是使命与职责一样的东西。人类心中所信仰的,是光明的,是一成不变的光明的,是绝对的光明的,但这又是什么呢?为了高大而光辉的形象,吟游诗人当初的执念,在如今却消失在了法术之中,封锁在了内心里面最深最深的角落。他的一生并不平坦,但他走到了最为光明高大的舞台之上,他是胜利者么?罗恩感不到快乐。所谓的正确的,必须是光明的,而那些的敌人,都必须在最黑暗的角落里,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光明。但是自己呢?内心呢?它们在哪里?它们在哪个偏僻的角落,因为光亮太强,而看不太清楚了?
云迪的爱是迟疑的爱,她不知道如何面对康德,但她所爱的康德永远是正直的,即便是魔王,他也是正直的,高大的,永远在光辉照耀之下。云迪的爱是真正的爱,母性的爱最伟大的爱,然而对于命运却又只能发出不甘的悲悯,痛苦的诅咒:
“孩子……如果你能出生……不要再承受你父母一样的命运!把所有的神踩在脚下吧,为了他们给你父母降下的痛苦,如果他们不降予众生他们的怜悯,那么就让他们自己去怜悯自己吧,你不要再坠入深渊,你要站在高峰之巅,你要让大地上的众生看到,你的父母没有坠入黑暗,他们这一生都光明而正直!”
魔族是坚定的,他们是坚定的信仰者,所有的依德尔人心中都充斥着同一个信念:重返阳光之土。他们是固执的,固执得让人感到惊讶,固执得让人敬仰。他们的决心比钻石还要坚硬,比木质素还要坚韧:“地下已不再是我魔族容身之所,我们要冲出亡灵之地,重返阳光之土。亡灵,人族,矮人,精灵,所有阻挡我等者,便是我们的敌人!”他们烧毁了都城,放弃了一切退路,只因为心中的一丝信念:“不论未来之远征有何等艰险困苦,必绝不退后一步,直到重回我祖先发源之地,世世代代繁衍,再不离弃家园。”就如同文中所写的令人心中震撼的段落:
这是魔族在赞颂魔王的力量时的豪语。
现在魔王不在了,难道魔族就可欺了么?
不,山之巅,华优冰其斯还站着。”
作为魔族的一员,百亚是坚定的,她是真正的爱的信仰者,她也从未怨恨过任何人,也从未后悔。康德让她离开,内心却又因为谎言而疼痛,所谓人类的内心,永远是在无知与明白之间刺痛。百亚遵守着诺言来到他的身边,最后死去,也不带着怨言。她内心的深深的爱意,深深的忠诚,深深的执念,变成了一句曾经许下的诺言:
“我的理由就是我愿帮助你,这也是我的生命所唯一还有意义的事了。”
而在这阵营的碰撞之间,还点缀着星星点点的动人的片段。九头蛇卡夫娜,或许她的一生都是作为陪衬而存在,然而她的存在却已经绽放出了烈火的光芒:
“她失去了八个头,在路上,她对康德说,路上,她对康德说,就把我扔到火里吧,这样你就不用背着很重了。康德没有。城堡里当火焰吞没了一切时康德回到了她身边,卡夫娜说,疯子,你是骑士,如果我是美丽的公主,你或许有舍命救我的理由,可是我只是一只脏污的蛇怪。但他仍然没有离开。直到她生命的最后,说道,骑士,再见了,希望将来你记得九头蛇卡夫娜。”
一切的一切在行进在阳光之土的步伐之上,魔族的坚定的信仰,在宏大的行军之中,在十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的依德尔人的血液的挥洒和再也不会醒来之后,终于见到了一丝阳光,一丝微微弱弱却又轰轰烈烈的光芒:
“我知道你们刚刚哭过,因为什么?阳光太刺眼了么?我通知过你们出地面时不准看天空,可你们还是忍不住看了……很多人在终于出地面这一刻,双眼却瞎了……真不应该……可他们会永远记住太阳!他们的一生中,只看过这一次!就永远也不会忘!可是你们记住,我们出地面来,不是只为看一次太阳的!我们的祖先曾世世代代生活在阳光之下,我们将来的后人,也要世世代代在阳光下生活!所以你们终于走出来了……但仗打完了吗?没有,前面有一支二十万的人族大军!当年是他们把我们驱入地下,当年是他们和他们争战了一千年!你们在五年的地狱中活了下来,但还是有人会死在这太阳下的第一仗,在这一战中死去的人,请去告诉齐格扎里特大将,杨特克里达大将,所有倒在地下的族人!你们看见过太阳了!而且,我们伊德尔人的子孙,还会世世代代的看下去!”
而有些光芒,却不同于这样宏大雄壮,只是淡淡的,平静的,却又令人内心抽动。康德的肉体早已死去,而依然存在的是他的灵魂,在他的生命的最后的一刻,在漫长的黑夜之后,站立着,迎来刺眼的晨光:
“我虽然弱小,没有力量,但今天,我能够坦然的俯视这些人,心中没有羞愧,这样的时刻,一生能拥有一次也足够吧。”
“魔王康德就这样走向自己的宿命,但如果时间可以重来,神可以实现他的一个愿望,那会是什么呢?
我想……骑士拍拍脑袋,那愿望该是——恢复原来的我自己。
我会拿起我的木片刀,去一点点的锻炼我自己。
我会找到我最爱的姑娘,用最深切的爱意对她好,哪怕她都烦我了。
当英雄的骑士驰过,我不恨嫉恨他,因为他拥有的未必有我多。
更不要成为没有自己,只会毁灭一切的神。”
《若星汉天空》读后感(二):心灵的远征
“一部用想象粉碎定式的奇幻巨著,一次狂笑与流泪的史诗远行。”
这是书的封皮上写着的话,我认为用它们来概括若星汉天空还远不够完全,因为这部书有着无比深厚的内涵。
今何在用其细腻、生动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巨画—以及这幅画背后无比广阔的空间。
“……当时代的光芒被浓缩成发黄纸页上的寥寥数字,真实,也不过是永恒面前的一个短小笑话……”
“……人生也不过是匆匆划过天空的一支箭,而无数人奔向他们终点历程,由此汇成了恢宏壮观的奇景……”
每当读到这些词句时,我的心中就会激荡着一股壮阔的情感。
当我读到如果在魔族大将齐格扎里特面前发誓重振六翼神龙军的时候;当我读到云迪在精灵之森深处对腹中胎儿说的话的时候;当我读到罗恩用伟大的远古魔法救活了十二圣木和女神镜湖的时候; 当我读到百亚两次为了康德而死却还充满歉意的时候; 当我读到魔军齐唱“重返阳光之土”的悲歌为了生存而战的时候……当我读到这些的时候,我都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如文中所说:“宿命像是一个黑洞,吸走一切可能之光”。
再读《若星汉天空》,让我体会到了第一次所没有的感动—我相信,每读一遍这本书,都会从中受益匪浅。因为这是一本值得我们用一生来体味的经典之作。
最后用书中的一句话作结:如果神不降予众生他们的怜悯,那么就让他们自己去怜悯自己吧!
《若星汉天空》读后感(三):评论
其实云迪不喜欢康德,因为她喜欢的只是英雄,就算十年后的康德,她也不是喜欢,她只是崇拜,所以十年后的康德可以安心的死,因为那个农夫康德还在,因为他还有寄托。而他在地狱的五年,没有被死灵征服,是因为她认为小农夫康德可以成为圣骑士,她的使命是保护她。我不理解为什么她可以为了所谓命运,为了一个命令就可以选择处死无辜者的生命,我觉得她很白痴,从一开始一个任务想杀农夫康德,到后来因为圣骑士康德的死而把农夫康德当成希望当成替补,开始保护他,这个女人难道就没有自我么?或许从她开始怀孕开始,她才是一个人。而不是行尸走肉,因为她有了自主,不是为别人。其实她没有喜欢康德,仅仅是习惯而已,从崇拜,到新的希望,到替代品。而康德喜欢她么?显然也没有,在我看来,康德对她的爱,也仅仅是同伴间的,因为她把他当成了圣骑士的他,而反哺回去的感情。可是这种算爱么?爱是独一无二的。每种爱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圣骑士康德不是康德那种人,而是罗恩这种人,她刚开始会崇拜会爱罗恩么?显然是的。因为云迪从没有了解过康德,无论十年前还是十年后,完全不懂一个人,是爱么?而康德也不了解她,甚至他们都没有走入过对方的内心。糊涂的人儿糊涂的爱。
琼娜:其实我一直觉得,如果没有无限水的介入,琼娜和康德命运会更好,他们更有可能在一起,两个同样善良的人,笨拙,缺乏经验,有梦想,有信仰的两个,是多么般配,他们或许没有感情,我希望他们有,起码他们有个良好的开头,如果不是云迪他们的突然出现。
而罗恩的感情,在我看来是一种征服,因为嫉妒而征服,因为美丽而征服。可是没有爱。因为罗恩的灵魂堕落了,开始钻营力量地位荣耀,为了荣耀而荣耀,为了胜利而胜利,为了爱情而爱情,或许都偏离了本质。罗恩是卑鄙的,可以利用朋友,可以欺骗,他是成功的,可是他是失败的。我不懂为什么还会有人喜欢这种人,诚然现在社会上大部分都是这种人,可是自己的周围都存在这种人,难道就要心安理得的肯定这种价值观么。起码我鄙视这种人,发自内心的鄙视,罗恩这种人竟然有人喜欢,我实在难以理解,或许认同罗恩的人都是价值观扭曲的。
《若星汉天空》读后感(四):天依然蓝,没有魔兽
没有一种结局是注定的。
原想可以一路大笑着走下去,
却是越来越化不开的辛酸~~~
所有人都想逃脱宿命的魔爪,
可最终还是难逃其中的束缚。
所有人只是棋子罢了,
任天和地,任时空,
不断地向前,
不断地穿梭轮回。
《若星汉天空》读后感(五):史诗级奇幻作品——中国的《龙枪编年史》
在国产的西幻小说里,《若星汉天空》算得上是个中翘楚,但一些粉丝将其吹捧到《龙枪》、《魔戒》的高度,却只能令人哑然失笑。
今何在的文字功夫是毋庸置疑地,空灵明快,看着很舒服,人物塑造和战场描写也相当出色。作者非常善于营造感染力,这点在前作中便有体现,这也正是《悟空传》尽管娱乐性奇差,情节空洞得一塌糊涂,却仍然令无数人震撼动容,被视为神作的主要原因。
其实今何在已经具备了写出一部史诗级奇幻作品的文字功底,再辅以本书中优秀的世界设定,以若星汉大陆上各种族间的离合纷争为骨架,本来确有可能写出一部足堪名世的作品,怎奈今何在在情节铺陈上实在是太不擅长——小说不是散文,情节是必需的支撑,人塑和感染力等等必须依附于其上,否则就成了无根之木。可叹今何在连这种浅显的道理都不懂(也有可能是明白却做不到,毕竟知易行难),部部作品的情节都单薄苍白、有形无实(其实这本已经要比《悟空传》好很多了),一心追求感染力和思想性,一意影射本朝、攻击当政,一味渲染青春与爱情、热血与理想,情节的充实饱满反倒被看得无足轻重,如此本末倒置,写出来的书自然便与"奇幻小说里程碑作品"这样的美誉无缘了。
这本书最为出色之处,便是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心理描写也很传神。作者塑造了一个堂吉诃德式的人物,受尽挫折,历遍坎坷,四处碰壁,却能够不改初心,恪守自己的坚持。然而在饱受苦楚、伤痕累累之后,他才发现这种坚持是何等可笑,更明白自己一直渴望的英雄身份不过是一件华丽的外衣,根本不值一哂。于是他改弦更张,投身黑暗,获得力量,却在横行天下、无人可敌之后,收回了那双已然握住权柄和荣誉的手,找回本真,重新走入平淡。
和《悟空传》一样,在《若星汉天空》中,没有种马,没有意淫,更没有大杀四方的快感,有的只是孤独压抑和落魄流离,全书都弥漫着心酸无奈、痛苦哀伤的情调。在这样一部英雄的史诗里,我们更多看到的却不是威风凛凛、跃马天下,而是羞辱与嘲笑、悲壮与牺牲,以及那颗藏在英雄盔甲之下,已经伤痕累累的心。在生活中,在其它的小说里,我们看多了小人物的悲哀,可在这部书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大人物的悲哀、一个风光显赫的盖世英雄的悲哀,这无疑更容易让人感觉到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沉重。
作者也是个反go~ng分子,而且非常擅长影射和讽刺,表达得比较隐晦,藏得挺深。从《悟空传》直到本书,作者一直在鼓励思索、质疑和叛逆,鼓励打倒权威,试图颠覆很多传统教育在我们脑中烙下的固有思维。在嘲讽庙堂之上冠冕堂皇的无耻虚伪邪恶狠毒之时,在宣扬"恶人未必不得好死,而好人往往生不如死"的坦诚论调之下,在让邪恶一方取得最终胜利,让好人下场凄惨,一步步走向覆灭的叛逆情节之中,作者否定了"正义必胜"等经典谎言,水到渠成地让读者们自行体悟到,历史总是由胜利者来书写,因此往往被严重歪曲,早已变得面目全非,流传于世的大多都是谎言,真实的历史则被埋没在尘卷之中不为人知……这些在将魔族正义化,在让罗恩和其业师苦苦探求若星汉大陆的真实历史,以及让主人公始终挣扎在光与暗、黑与白之间,并最终明白其实两者根本并无分别的那些情节中,流露得分外明显。
《若星汉天空》读后感(六):骑士的迷茫
似乎今何在的小说都弥漫着一股挥不去的迷茫与彷徨。
骑士康德,多么像年少的我们,坚信着世间一切的美好,梦想着未来某日能打败大魔王迎娶公主。然而,现实的不堪和诱惑总是将他推向他自己定义的康庄大道的对立面,最终自己沦为大魔王,被全天下的骑士所憎恨,卒。
书中掺杂着人物之间的爱恨情仇,各族人民的水深火热遭遇,或英雄或魔王或平民,挥不去满世界的迷茫。似乎在他笔下,没有人能挣脱那命运的枷锁,命运这个大旋涡将我们所有人拽入其中无法自拔。
康德只是想做回最初的自己,最初的自己。。。
可是,一切都回不去了。
《若星汉天空》读后感(七):那些挣扎的灵魂
被掩藏被篡改的历史
无法改善无法预料的未来。
书里的主角
原本想成为圣骑士的人类
变成了亡灵"圣"骑士
从小到大的梦想
原来反方向也能抵达
用独自的黑暗实现他们的光明
深刻的孤独时刻的清醒迫使你懂得
"痛苦即力量"
必须为他们负责为他们忍受
这样的英雄
你越来越想逃离
他一直想夺取。
"每人都会有英雄的梦想
但知道英雄要面对什么的人太少
面对这些还能坚持的人就更少了"
怀疑只存在于 不同种族 不同国家 不同信仰 之间吗?
不,不全是,
你看
明明是相同的根源相同的起点
最初相信的
后来 听到的看到的 甚至只是臆想
一丝丝犹豫怀疑就能摧毁信任。
你敢不敢坚信万夫所指的我
当你敬重的人你别的信任的人告诉你我的劣迹
你还会不会义无反顾。
书中的种族里面
最喜欢
被驱逐的魔族 为重返阳光之土战斗不止
没有盟友
除了自己 其他所有的种族都是敌人
魔王不在
亡灵族把魔军的未来慢慢消耗
为了残留最后一点点的力量
他们不得不对自己的同族握刀相向
心中淌的血 刀刃上沾的血
红的刺眼
被迫自相残杀的双方 唱起对方的战歌
注满血与泪的洪亮
"挽起我的手我的兄弟
不要害怕莫要叹息
今天你所有最好的兄弟
你的父兄你的同族
都与你同在
哪怕前方是诸神的怒吼
哪怕前方正有黑色的暴风
不必惧怕我的兄弟
挽起我的手
伊德尔族的勇敢
祖辈的光辉
巨龙之威武
与你同在
与我同在
我们必能冲垮一切"
"看天边的惊雷炸响了炸响了
看海上的风暴咆哮了咆哮了
看天国的神殿动摇了动摇了
我仰天大笑
是我们进攻的时候了
地下汹涌的熔岩喷涌了喷涌了
山中沉睡的巨龙长啸了长啸了
魔王狂怒的召唤听见了听见了
我仰天大笑
是我们进攻的时候了
我们要重返阳光之土"
最后的魔族团结起来
挑战所有种族
只为了始终不变的回乡
不是有了梦想 热忱 勇气 坚定 奋斗 就能到达的
仅仅八万魔族撑到了看见太阳的地面
却倒在了精灵族的森林里
精灵族的违约
最后的冒险
故土一步之遥的地方
他们全军覆没
梦想是不是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还需要神佑需要运气
原来千万人阻挠是有用的
魔军是有限的
拼尽一切
也只能不甘的倒下
为什么魔族就是邪恶的一方
为什么别的种族就是正义的
凭什么
到底是怎样残忍的分割线
而那些看官
是不是大多都支持正义的获胜
于是出现了所谓美好的结局
魔族败的惨烈 他们胜的辉煌
怎么办
我支持邪恶
不然 邪恶没有人支持多孤单
何况 魔族的忍辱负重不屈不饶 始终是战士的模样
战斗到最后一刻
如此战士 令我敬畏
也许战士的最好结局就是战死
只是惋惜
最后的最后 他们浴血奋战这么多年
依旧到达不了想去的地方。
编写历史的人们能不能做到公正
能不能明白敌对方的苦痛
能不能懂得失败者的不甘
但是
历史是成功者写的
那么
那些挣扎的灵魂
又要在死后被扭曲么
一切都是徒劳么。
其实 对于这个世界来说
"没有胜利者 一切都毁灭了"
可惜 战争还是会继续
历史会重演。
一眼望去
浮尘中的英雄个个落魄
镜中的美女悄悄迟暮
----仓央嘉措
《若星汉天空》读后感(八):你打败不了别人,也打败不了自己
典型的今氏悲剧可以在今何在的每一本小说里感觉得到,那种面对选择的时候的无奈和挣扎——你打不败别人,也打不败自己。
文中的康德一开始是个做着骑士的白日梦的小屌丝,想要强大起来,然而最终一跃成为了强大的魔王,固然是强大了,是命运的使然,却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变成魔王之后,他的地下军团如何组织如何发展,这些过程今何在都跳过了,或许是过程太过乏味懒得写,或许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要怎么做吧。就好像九州是一滴水,他想让它变成大海,可是他不知道怎么去做——我看到那些最顶尖的幻想写手都聚起来了,我以为他们会最终变成一片汪洋。然而最终九州分裂兄弟反目,你们看到了开始,却看不到结局。
如果理想可以很高,那么现实就可以很搞。搞得你笑不出来。搞得你笑出眼泪来。
《若星汉天空》读后感(九):命运的足迹
“为什么你对未来这么悲观?”“因为……未来本来就是希望消亡的过程,一切都将展现在你的眼前,再不会有悬念,不会有盼望,你以为你所能追寻到的一切,最后都消失在遥边的天际。”-《若星汉天空》——今何在 命运这样的词太过沉重,尤其读完全书后,会觉得压抑,觉得它的足音就像一首摄人心魄的歌,谁也无法拒绝,也无从改变。
“圣骑士”在若星汉天空下,是一个梦,是我们普通人都信仰的光环,每个年轻男子都会有一个成为圣骑士的梦想,就像在我们的世界拥有着的向往,看着另一个世界美好的生活,都愿意为之无所顾忌的付出,为了延续梦想,所以坚持,所以活着……。
康德是多么平凡的少年,生于一个如此落破家庭,平凡使他与众人无异怀着这么一个梦想,且经常被引人笑谈。无错于他,命运却选择了他,从小说的开始,百亚的出现后,他便被宣告10年后的命运——成为世人痛恶的魔王。我不明白天主怎会如此的不公,在他对未来一味憧憬的时候,命运宣判了他的死刑,命运就是如此暗淡的吗?
不见得的,百亚和云迪两位未来者的出现又引领着他走向改变命运的道路,于是这有了后面曲折的故事。
但命运真的可以逆转吗?
命运的齿轮又怎么可能被逆转…… 即使付出多大的努力,康德的命运如同被上了冰冷的枷锁,谁都无法扭转最后的结局……
于我,康德是不值得同情的人,面对一个无法正视自我不段怀疑否定的人,又如何同情?但从康德在内心世界与魔王作斗争,康德的勇气,康德为别人的付出,又怎能不值得敬佩。
百亚是个深刻的人物,小说从头到尾,她对康德都是致死不移的坚持,全然,她就像一个美丽的傻丫头,任何时候都会傻傻的对待着康德,她的忠诚是无法代替。
相对于云迪,她是悲情还是幸运?是她唯一的陪着康德走到了最后,,又是她承受的最多,也是她对康德怀疑的最多,她是一个多么平凡的女子……
最后是罗恩,罗恩也是一个悲剧,只是他始终是站在康德的背后,他的悲就被缩小,我纠结、不介绍……
小说至尾声,都很懵懂,命运是怎样的一种错觉,穿越时空后,走向的还是一条未曾改变的路途。我们是否都是小主角,所做的任何决定都是朝着固定的结局走着?突然之间觉得人生真的很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