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读后感10篇
日期:2017-12-2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读后感10篇

  《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是一本由(日)鸟居昭美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1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读后感(一):关于画画,父母要知道的……

  很庆幸我在孩子开始涂鸦之前读到这本书,如果没有了解到这些关于孩子涂鸦和画画时父母应该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如果没有通过该书对儿童绘画知识的了解,我想我一定会像大多数父母那样,在孩子涂鸦时在旁边指手画脚地干预,却对孩子的绘画是误导和扼杀的错误干预!

  自己从小就是一个不会画画的人,没有什么绘画技巧,没学过什么绘画理论,也没画过什么像样的绘画作品,似乎也没有专业的、有能力的绘画老师教过。关于绘画,印象只停留在小学课堂上为数不多、质量很差的几堂美术课,似乎从初中开始美术课就被数理化和语文英语取代了。现在想来,那唯学习考试成绩至上的应试教育真是害人不浅,弄得在绘画方面我几乎是一个白痴。

  而我的孩子绝不会像我那样在某些兴趣爱好方面蒙昧无知,只要他喜欢,他就有机会随便涂鸦,随意画画。即将1岁半的他,正处于涂鸦的年龄段,为了引导他幼童年期的涂鸦行为培养和在绘画方面的兴趣爱好,我开始细细拜读这本书。不得不说,我又一次幸运地在恰逢所需的时候读到一本好书。

  该书是日本著名儿童教育专家、画家鸟居昭美的经典著作,作者在书中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不同年龄段孩子自然绘画所隐藏的宝贵信息,帮助父母了解孩子的绘画作品及作品背后所蕴含的价值意义,以及从绘画作品从了解孩子的心理及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孩子涂鸦和绘画作品的准确解读,不仅仅是在关注孩子的绘画行为,更是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和情感表达。这一点是我在读该书之前从未曾想到的。

  1-9岁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所画的画都是不一样的,一岁孩子通过手的往返运动涂鸦,画出来的是往返的线条,有的不是线条而呈星星点点的点状。岁半以后,孩子开始画圆圈,从大的圆圈逐渐到小的圆圈。直到两岁半前,孩子画的圆圈开始封口。再大一些,孩子开始有意识、有主题地进行涂鸦,开始画头足人像、头体二足人像……每个不同阶段画出的画之所以不同,与他们的手的发育,腕关节、手指、上肢、肩胛骨的灵活运动乃至爬行阶段时是否充分爬行都有关系。每个阶段的绘画也是妈妈们了解孩子的一扇窗口。

  对于绝大多数父母来说,对孩子绘画的粗暴干涉与错误指导,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这比无视孩子绘画更为可怕,所以,该书最为宝贵和优秀地方就在于此——它告诉父母一些幼儿绘画的知识及绘画作品所传递的信息,帮助父母们正确认识孩子的涂鸦行为及所画的画,挖掘和培养孩子的绘画能力,让孩子在涂鸦中度过一个心理健康心情愉快、充实丰富的童年。

  《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读后感(二):少而精

  作者以精炼、通俗易懂的表述方式,把孩子的绘画成长史交代得一清二楚。这是我看过的最简明扼要,实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一本绘画教育专业著作。

  典型的日本风格——少,即是多。

  作者再三强调:

  1.幼儿时期一定要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和经历

  2.幼儿期绘画最好只用单色,以线条为主;

  3.陪伴者在分享孩子“绘画-叙事”(即:听画)的同时,只需鼓励,决不能干涉孩子画的任何形象,甚至带有成人主观喜好的评价也慎用;

  4.孩子能将自己经历过的事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于画纸上,这种行为本身是最需要大力肯定的,其作品也是最真实、最可贵的。

  《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读后感(三):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正常绘画水平

  很多重视培养孩子绘画的朋友最常纠结两个问题:一是几岁去培训班,太早了会不会破坏想象力,太晚了会不会埋没了孩子的天赋?二是去上保护孩子想象力可看上去就是在“随便画”的培训班,还是技法进步神速,但可能僵化孩子想象力的“专业班”?

  简而言之,我们已经在保护孩子想象力上觉醒了,但又舍不得技法的进步。

  绘画实际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我们让孩子绘画,根本目的是盼望他享受表达的乐趣,从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从而养成自尊自信的人格。

  但实际上,我们做的很多事情,却是在破坏孩子的表达意愿,比如教他画形象固定的简笔画,纠正他的用色……这些实际是让他们“鹦鹉学舌”,而不是表达自我。孩子并不是小一号的成年人,哪怕是刚出生的孩子,也有独立的人格。要想不做“好心办坏事”的家长,我们得尊重他的发展规律和进度。

  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自然状态下绘画的特点是什么样子特别是幼儿)。

  一岁左右的孩子,还没有绘画的意识,他会把手上的随便什么东西,到处按压、敲打——这就是他第一次的“涂鸦”作品。

  一岁半前,通过手的往返运动涂鸦,线条开始出现规律,是一些往复的半圆弧线。半圆的半径就是胳膊肘到手的距离

  一岁半后,从大的连续圆圈到小的连续圆圈

  两岁半前,会把意识集中在手指末端,画出了闭口的圆。这是手眼协调的结果

  两岁半后,开始对画加以解释,但他对同一幅画的解释,却有可能是变化的。同样是他画的一个圆,一会儿说是妈妈,一会儿说是爸爸,这是正常的。

  三岁半前,有目的地动手画画,对同一个形象,始终赋予同一个含义。三岁半后,不仅用不同的线条、圆圈表示不同的含义,还把这些含义联系起来,讲成一个个的故事。此外,三岁左右,在圆圈内加上点和线的“头部人像”开始在孩子的绘画中出现。

  四岁左右的孩子可以画出形象了,开始了凭印象画画的时期。作品中除了头部人像,还出现了头足人像,但作品中的形象像商品目录一样杂乱无章

  五岁左右的孩子并不是把事物按照看到的样子画出来,而是画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已经开始在绘画中给事物建立秩序,并开始出现基底线。

  六岁左右,孩子把事物沿着基底线并列画出,建立秩序,并且开始画图案绘饰,能够把事物抽象化表达。

  七岁以后,孩子不仅是用线来画画,更用线围起来的面来画画。

  七八岁左右孩子的画大人一看就能理解,大人要用心体会孩子在画中表达的心情,欣赏孩子的作品。

  九岁左右,孩子开始用和大人相同的方式观察事物,这是孩子迈向成人的第一步。

  最后,大家可以看看不同年龄段孩子画的人像,对孩子的绘画发展规律有个整体印象。如果你的孩子画得“不像”,不用着急,过早地画得像,未必是个好事情。

  《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读后感(四):画画不简单的是为了画

  关于小孩教育的观点很多,而且各说纷云,而且往往大多都能找到与其看似相左的观点和论据。最纠结的还是二者看上去好像还都有说服力。也许是二元性的关系吧,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对错,而且在社会科学中主观的难以量化的因素会更多,因此如何选择条适合自己的路就成为小孩教育一直以来父母最纠结的问题。

  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虽然有养育之恩,但毕竟小孩是独立的个体,而且是一个完整的个人,父母不应该也不可能像控制或调试机器一样去控制小孩,所谓的教育也只是不同程度影响而已。加上除了教育以外的其他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对于教育的效果乃至最终的结果并不能按照我们预期的理想状态去发展。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教育几乎是不可逆的,一个人生机会只有一次。于是似乎只有两个字可以用来形容教育……“赌博”

  可能有些危言耸听了,但对于没有经验的我来说,多多少少都会有点博一下的心态。选择一种更能说服自己的,符合自己价值观的方式去教育小孩。当然虽然将来可以悬崖勒马,但也许会为时已晚。就比如这本书说的画画问题,书中的观点和看书之前我的观点完全相反,而且似乎我原有的教育方法已经为时已晚,那该何去何从呢?

  当然何去何从的前提是作者通过这本书说服了我。通过实例分析,一到九岁各阶段的特点和引导技巧,以及现实问题问答形式等有依有据,让人很容易信服。不过我还不是一个尽信书的人,但是合上书以后我只花了一个小时实践就证实了作者的观点。一向晚上不肯画画的孩子,让她随意涂鸦了几张,一边耐心听她描述画画,在第四第五张上终于看到书中所描述她这个年龄段所应有的画面。需要提出的是这些画面显然和半年来学的画画技巧无关,而且比平时晚上的作业效果要好很多了,这次她真正在画自己想画的东西。于是我觉得这观点应该靠谱,但其实仔细想想,前后的差异对孩子的影响孰优孰劣还也许还真要堵一把。

  我觉得差异首先在价值观上,一面是日本的教育家,一面是现代中国流行的方法。我姑且把自己的方法认为是随大众,跟潮流的。如果按照书中的理念,更加注重孩子的自由成长及真实需求,通过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开发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这符合《菊与刀》里面对于传统日本文化的介绍,日本人的人生是一个“U”型曲线,孩童和老年时期都会相对自由,甚至散漫些,而社会压力和枷锁束缚主要在中年。而我方法的基础是一个很时髦的词“起跑线”,说的好听点是想让孩子将来的道路更通畅,压力更小,但说难听点则是家长和老师间的明争暗斗,把枷锁早早的套在孩子身上。当然孩子也被教育的要即专又全,先苦后甜,永争第一。但我心里明白,因为都是过来人了,没有哪个孩子会真心喜欢这样,家长的面子也许更重要些。而且我们往往会将责任推卸给社会,大家都是这么做的,这是社会风气。如果孩子跟不上这些似乎已经超过人类身体机能发展的知识灌输,会被歧视乃至被优等教育体系的抛弃,也许造成自卑,颓废乃至影响一生。好吧,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里,难道只能这样?

  另一个差异在于程度,或者可以说是价值观差异的补充。一面是按部就班,一面是揠苗助长。书中提倡的要一步一步经历每个发展阶段的。而我一直希望孩子尽早画出整洁干净的画来。书中提倡不必在乎颜色,颜色对孩子来说并不代表任何意思。而我对于颜色过分挑剔,总是觉得应该多用些颜色好看女孩子就应该多用些“属于”女孩子的颜色。要求太多用力过猛,这就是看过这本书以后对过去的自己最直接的评价。就像价值观一般,这也陷入两难境地。强迫孩子会打压积极性,但顺其自然孩子的作品又会鲜有人认可也会打击积极性,大人们不是都能理解这些作品进而称赞的,而且特别是两个孩子照片放一起比较,都会选择更符合成人审美的那张。于是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又如何选择教育的尺度?

  最后一个差异在于视角,一面是孩子的画,一面是成人的画。坦率的说,在这本书之前,我只认为孩子画的只是不成熟不像而已。但我现在才意识到孩子是在用艺术涂鸦来叙述现实,而成人是用现实写生来创造艺术。说的更直白些,大人画画是为了美,追求形式,为了给别人看;小孩画画是为了玩,探索意境,为了给自己看。孩子是狂热的感觉写实主义画家,画画反应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作者提倡的听画,和我以前所做的教画,虽然载体都是一张纸上的若干形状和颜色,但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行为。当然如果要培养真正的画家,也许是该这么做。看着很多获奖的儿童画,的确很好,但其中不乏有许多成人干扰的痕迹。以前我们一直纠结在画的四不像,或者教她画什么老是听不进去。但从书中的观点看,孩子眼里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真的画画技巧应该从6,7岁开始教,写生最好还是等到孩子9岁左右的时候。在那之前的任何教导都会潜在的扼杀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而我正在做这些。书中指出“最具代表性的拔苗助长行为有:教孩子画形象,画形象给孩子看,指导孩子用色,让孩子全部涂满颜色等等。”我无一遗漏的都在做。我们真的在为了提高绘画技巧而扼杀了想像力吗?我现在想像力很好,就是因为儿童时没学画画,但我现在画画一塌糊涂连涂鸦都不算。这样好吗?

  当然,这些差异和顾虑也许只是我一家之词,但我的确也看到很多家庭和我一样。虽然这并不能代表整体,但对于教育方式及其效果的思考应该贯彻于所有家长的每一个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上,不仅如此还应该设计到所有成年人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上。因为他们是这个社会的未来。最后总结下孩子的画画,借用书中的观点,“绘画需要以下五种基本能力:动手能力,眼睛协调能力,语言能力,情感和热情,社会能力。”如果要培养孩子的以上能力,请认真的选择正确的方式去培养孩子画画。

  2014-3-1

  《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读后感(五):只要准备好工具就ok

  画画对成人来说是美术行为,是专业的,是学术的,是高级的。但对孩子来说却是一种成长的必须经历。成人总会自己的理解去看待孩子,不知道孩子的需求。而画画对孩子来说是内心的需求,孩子们都会画画,会画自己想画的画。

  很多成人把画画当成才艺来培养孩子,一旦孩子喜欢画画就送去画室学习,学习成人的画,很多孩子本来在家很喜欢画画,但是一送去画室学习,反而不画了。

  首先,在孩子的成长中的诸多敏感期里就有画画敏感期,也许你的孩子正处于绘画敏感期,所以画画会接近疯狂的状态,而家长不理解,这时候如果不能给与自由,就让绘画敏感期受到压抑,孩子会失去兴趣,进而失去想象力的发展。此时的家长,或教给孩子大人的画让孩子受到难度的困扰,或用大人的眼光评论孩子的画让孩子无所适从,或送去学习才艺,让孩子画不属于孩子的画。这时,只要准备好工具,让孩子尽情的享受自己的绘画过程,孩子要的只是这个过程,一种能够表达的语言。

  还有一种情况,孩子的想画画的时候,在画室得到了满足,回家就爱不需要再画,就好像想说的话都说了,不用见谁都说。

  我们的家里如果你能允许孩子随意的画画,那么我们可以找画室来满足孩子的绘画欲望,画室,只要提供场所和环境就好,不需要知道和示范。

  绘画的开始时孩子手指的运动轨迹,之后是手臂肌肉的发展引发的线条,然后是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涂鸦时代过去后,孩子可以通过对世界的认知,运用绘画的手段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这一切都是孩子的画,也是孩子发展的重要步骤,有了绘画的兴趣,就可以提高绘画的能力,大脑更准确的支配手和眼睛的协调度,表达就更轻松,对于语言能力还不是很强的孩子来说,绘画是表达的重要手段,能够表达和发泄心情的人才会开朗快乐。

  绘画也是想象力的载体,有了绘画,孩子就能发挥无尽的想像力,拥有快乐的的童年,和智能潜力。

  家长们,绘画的好处之多,并不是要给孩子选择的才艺之一,而是儿童的必修课,准备好工具,让孩子快乐的发挥想象吧!

  《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读后感(六):画画那么有趣,就和小朋友一起吧!

  T版在这里: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1614070271/

  教小朋友画画这件事情,前瞻后顾各种拖沓之后,终于在朋友的鼓励和督促下开始了。万万没想到,真的开始了。。。

  没有育儿经验、没有幼教背景,有的只有画画时那份开心与自足的心境,我就壮着胆子尝试起幼儿画画课程,着实自不量力又胆大妄为。起初拿出了当年做建筑和城市设计的“豪情”,理性地例举着一二三四……恨不得将自己建筑学背景的全部知识和绘画心得都融到这个课程里,形状、色彩、光影、笔触、质感、比例、尺度、材料等等,把它们统统做出游戏课程,手笔之大好不得意。但是随着对一些幼儿艺术教育书籍阅读的深入,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不专业,幼儿绘画自有它应有的面貌和意义,大人总是太自以为是了。

  1 小孩天生会画画

  “如果在这个时期成人教给孩子如何画画,就是剥夺孩子认识事物的乐趣,甚至是挫伤了孩子认识世界的积极性。成人如果这样做就是阻碍了孩子成长为人的最重要的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没有比这更严重的罪过了。”——鸟居昭美

  在众多幼儿美术/绘画教育和教材里(阅读还是相对有限的),个人目前更赞同的是日本儿童教育专家鸟居昭美对于幼儿绘画教育的观点和方法。他有两本书在中国出版:《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和《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2: 孩子的画怎么看怎么教》,这两本内容相似选择一本亦可。书中告诉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大人绘画和幼儿绘画的差别,小孩天生就会画画,这种能力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非常自然地就能培养和获得的一种能力。幼儿绘画的目的不是要小孩记住形象,画出大人认为“像”的东西,而是要他们画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小孩的绘画作品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引导出来的,等孩子过了九岁,系统地教授绘画技巧才变的有意义。

  一幅大师级的优秀绘画作品(大人绘画)需要画者拥有足以打动他人的生命力和情感(这是不可或缺也是难能可贵的),此外,还必须拥有娴熟的绘画技巧、风格思想以及创新精神,用以找到最能表达自己想法的恰当形式和美感,最终成就一幅传世名作。幼儿绘画实际上就是有意识地去培养小孩对于生命的感知、对于情感和热情的发现。

  2 什么是幼儿绘画

  “游戏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动手制作和绘画等’造型游戏’是孩子最好的游戏。”——福禄贝尔(早期教育之父)

  什么是幼儿绘画呢?鸟居昭美的书是由各色问题为导向,逐步对家长关于小孩画画教育的疑问做出解答,因而并没有一个章节是系统地介绍什么是幼儿绘画,我将其观点整理一下,总结为以下四点:

  1)动手的造型游戏

  当人类学会直立行走的时候,手就被解放出来干别的事情。刚刚学会步行的小孩如同初生的人类,用手去感知世界的变化,估计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事情了。对于小孩来说,画画更像是一种用手的劳动,以肩或肘为轴心,带动肩和手臂上下左右运动,当手能够足够灵活地做出这些动作时便能画出清晰有力的线条,其趣味度完全可以媲美玩泥巴。因而,幼儿绘画更像是拿着笔的游戏,锻炼小孩手的能力。

  2)手和眼的完美协作

  记得大学的第一节课作业是徒手画线条,横竖间隔1厘米画满一张A3纸,如果能够到达笔直而流畅就算合格。看似简单的作业,实际上要徒手完成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它考验的是一个人的眼睛跟随手指的协调能力,协调度越好的同学线条也画的越好。实际上,幼儿绘画所要锻炼的另一项就是手眼的协调度,准确的说是手眼结合的功能。小孩对比着已经画好的线条和将要画的线条来画画,同时目测线条的走向,用以形成自己的判断,接下来应该怎么画、画多大、画在哪里等等。这种边看边画的方式,能够让小孩成长为大人时形成良好的手眼协调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出他们判断未来并采取行动的能力。

  3)除语言外的表达方式

  婴儿在出生两三个月就能发出声音,八个月就能根据周围大人的声音去模仿其声调和节奏,一岁左右就会聊天式的咿呀学语,两岁就能记住大约四百多个词汇,我们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语言是小孩学的最快也是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之一。如果语言遇上绘画,也就是手、眼与语言三个功能综合使用,我们便会发现幼儿绘画变成了极具创造性的“人类文化活动”,它不再只是手眼游戏,而成为小孩另一种表达方式——有意义的涂鸦。

  起初,小孩只会用语言对自己所画的东西进行“解释说明”,他会指着自己的画说“这是香蕉,这是盘子”,但你再问他时,他有可能会改变自己的说法。到了后来,大约三岁左右,小孩不再画过的东西后对它们赋予意义,而是动手前就想好了画什么,你再问他时,他是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说法,这时的绘画已经变成从属的地位,小孩有能力完全的使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小孩经历的越多,感受越多,他就愿意把自己心里的喜悦画出来,分享给大家,进而鼓励他更有热情的投入这个鲜活的世界。

  另外,鸟居昭美书中还有一个有意思的观点,他认为不应该过早的教授小孩“文字”,因为孩子成长为真正的人,其成长过程中行为出现顺序应该与人类发展历史出现的文化发展顺序相呼应。文字比绘画出现大约晚一万年左右,而且文字(象形文字)起源于绘画,因为小孩首先应该获得绘画能力,然后以此为基础,再去获得书面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才是人类发展的顺序。他希望小孩听到语言时,比如“香蕉”,第一反应不是“香蕉”两个字怎么写,而是能够想到香蕉的样子或者是它在树上的样子又或者是爸爸妈妈给他剥香蕉皮的感受等等,这才是绘画的真正魅力所在。

  4)与大人的沟通方式

  幼儿绘画成为与大人的沟通方式这一作用是承接前面一点来说的。鸟居在第一本书里开篇就提出小孩的绘画不是用来看而是用来“听”的。而我之所以将这一点划到“幼儿绘画”的概念里,也是想突出它的重要性。小孩不能用语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又不能靠文字书写出来,那绘画便会成为他们非常有效的一种讲述自己感受和发现的方式。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的绘画只有被“听”,这一绘画行为才有意义,被“听”,被理解了,才有进一步表达的乐趣。按照现在时髦的说法,幼儿绘画应该算得上最简便和最有效的“亲子”沟通方式了吧。

  插播“听画”小技巧:如果是二到三岁到孩子,就问他“这是什么”,要听他所画到东西赋予的意义;到了四岁以后,就要问“他们在做什么”,要听听他的画里故事的内容。原则上,在孩子专心画画的时候,最好不要发问。当他画完拿给你看,或者画得有些厌烦的时候,再去问问他也就足够了。

  以上对于“幼儿绘画”的概括实际上存在着时间顺序,更像是随着幼儿身心发展总结出的绘画发展规律,我们所要做的是尊重这一发展,在每个阶段给予小孩足够的绘画空间、正确的引导和充分的理解。(上一句其实是废话)那幼儿绘画应该怎么教,大人应该具体做那些事情了?我也发挥了自己的总结癖(大概是以前PPT做多的原因),把如何“教”整理了出来。

  3 怎么“教”小朋友画画

  虽然说按照小孩的发展规律来“教”,教学方法基本也是“自然法”,但它终究需要操作性和实施方法。而第一步就是——为小孩创造画画环境。我们大人拿起笔画的时候总是担心画不像又或者觉得自己没有学过绘画就放弃了,小孩却不会,他们确实是天生会画画的生物,拿起笔就可以随心涂鸦了,因而在家找个空间放上一支笔和足够大的纸(注意是足够大,能够铺在地上大那种哦。另外,建筑师出图打的那么多废图完全可以拿回家再利用啊),小孩自然会开始涂涂抹抹。有了这样的环境,他想什么时候玩都可以。

  当然除了绘画空间外,“与小伙伴一起画画”也是重要的一个环境要求。既然是一种游戏,那么就需要有游戏伙伴。小孩们可以不依靠语言,在一起只因有共同行动伙伴而感到喜悦,专家把这一行为称为“并列玩耍”。小伙伴们一起画画,既能激发小孩的画画热情又能让他们相互交流锻炼社会能力,进而实现绘画能力的提升。因此,大人可以经常在家里组织朋友聚会,让小朋友在一起做绘画游戏。当然,参加绘画班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要注意的是慎重选择,选择能够培养小孩自由想像力,不教小孩画形状或者绘画技巧的绘画班。小孩在九岁以后会非常乐于学习绘画技艺,所以大人们完全不用担心,九岁以前就让小孩们自由发挥吧。

  有了画画环境后,幼儿绘画教授最大的一个原则也是最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不教授小孩画形状!!!

  前面提到“幼儿绘画的目的不是要小孩记住形象,画出大人认为“像”的东西,而是要他们画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如果大人教授他们画各种形状和形象,其实是将大人们自以为是想法加强给小孩,用来表达想法的形象不应该是别人教的,而是自己感受后创造出来的。在百度随便搜了两幅2岁的小孩的画,左边是流畅的圈圈线条,下笔肯定而且专注,右边是教授过形状的乌龟,线条犹豫踌躇,哪个更能打动人一目了然。幼儿绘画教育所要做的就是守护小孩这种天生画画的能力,哪怕是几个圈圈线条,他们自有他们想要表达的东西。

  第三个要点看似有点不可理喻,但是个人觉得可以尝试——尽量使用单色笔!理由很简单,小孩在五岁半或者六岁才会对颜色区分上色感兴趣,之前只需要用单色笔绘制想法即可,过多的颜色只会对小孩产生干扰。有的家长可能会担忧使用单色画画会不会让自己小孩对于色彩感知度不够,这里需要区分两个概念,一个是颜色认知,另一个是用颜色画画,而作者说的是后一种,家长担忧的是前一种。对于颜色的认知和区分,小孩大约在一岁多就开始,个人认为最好的色彩认知是来自大自然的颜色,成千上万,变化微妙而且动人,这个比任何一套颜料和颜色笔要丰富的多。如果你的小孩只对颜色艳丽的色彩感兴趣,这也许并不是什么值得称颂的事情,有可能只是因为他见过的颜色太少了。而绘画过程中,用色的指导从无色开始。

  第四个要点是家长或者老师需要做非常重要的事情——引导、倾听与记录。引导和倾听的方法在前面已经提到,是鼓励小朋友继续画画的动力,同时也是家长了解自己小孩重要渠道吧。记录,并非必要,但是对于小孩成长来讲,如果他的每一份“作品”、他成长过程中的所思所想都被记录下来,等他长大成人在回过头来看自己的画的时候,应该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吧。这一部分是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事情。

  最后将具体操作方法归纳如下:

  1)创造画画环境:提前准备好绘画空间;提供足够大的纸(至少旧挂历那种大小);需要有绘画伙伴。

  2)不教授画形状:一定不能教具体形象;如果小孩一定要求给他们画,画圈圈就好,尽量不会。

  3)使用单色笔:让小孩自己选择一种喜欢的颜色就好;一岁(粗的马克笔、3B-6B铅笔、水溶性较硬蜡笔);二岁(粗的马克笔、细的签字笔、圆珠笔、2B-4B铅笔)、水溶性蜡笔);三岁(马克笔、签字笔、圆珠笔、铅笔粗细均可以);四岁(马克笔、签字笔、圆珠笔、铅笔粗细均可以,颜色最多给6种);五岁以上(非常喜欢上色啦,可以使用12色以上的各种绘画材料)。

  4)引导、倾听与记录:通过语言激发小孩的想像力;耐心倾听交流;对小孩绘画以及解释说明进行记录。

  对于现代社会大部分的成人(至少在中国我接触的成人,包括我自己)来讲,凭印象画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可能跟当时幼儿教育有关也可能有其他什么原因,我们不爱画不愿意画,说的严重一些,我们缺失一种表达自我的能力(码文字的能力其实也很差,好伐?)。鸟居昭美倡导的幼儿绘画的真正目的就在于:帮助小朋友画出用来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绘画,锻炼其作为人类凭印象画画的能力,进而学会耐心的观察世界,保持对周边一切事物感兴趣的热情。

  一直坚信,美,有时就是一份内心的喜悦,而绘画就是激发和保存这份喜悦的能力之一。幼儿绘画,不在于教授绘画技巧,不介意是否画的逼真,而是作为一个人,在成长之初,尝试着对“美”的第一次触碰。

  所以所以,作为大人的我,就这么愉快的决定:画画那么有趣,就和小朋友一起吧!

  《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读后感(七):父母课之绘画篇

  618京东活动,入手了不少书。有孩子看的小人书,也有妈妈看的大人书。即便“大人书”,主题也是妈妈课。虽然发心是“培养”孩子,但是每每照见自己的童年,想见健康富足(此富非彼富)的孩子可能的模样,实是一起成长的课。

  比如今天手边这本,名字我不喜欢:《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如果只留下副标题就好了。

  皮的游戏生活里,画画不是主要部分。看这本书,并不想去“培养”他,只是想对绘画这个大的艺术部类里幼儿的发展有基本概念。

  对大部分领域我的想法都是如此:至少不要错误的干涉他。幼儿的发展自然而然,提供尽可能多的素材,但是在养育人自身素养和认识不够的情况下,散养不干涉的效果可能要胜过不知情的错误引导。

  鸟居昭美,日本著名教育家、画家,号称日本现代儿童早期绘画行为研究第一人。这本书写得也很是浅显易懂,适合家长入门看看。

  给我最重要的提示啊,就是:敲黑板!大写加粗加黑!——不要教孩子画画!不要教孩子画画!不要教孩子画画!

  像猴子一样随意涂鸦的孩子,开始给圆或线赋予意义,从而获得语言,最后甚至只凭印象去绘画。孩子一个一个地经历这样的发展过程,就能够画出人类用于表达的画。孩子的这种内心表达,迥异于一般成人心目中画的“像”的绘画,所以不要去设框架。

  具体说,拔苗助长的行为包括:教孩子画形象,画形象给孩子看,指导孩子用色,让孩子全部涂满颜色等等。

  孩子专心画画的时候,不要发问,不要过多的去引导,画完之后给你看时,再问问就够了。——这点很好理解,写字写一半的时候,也讨厌人凑过来看,问你写什么?

  那么普通家长能为孩子做什么?让孩子和大自然在一起,和朋友在一起尽情玩耍,过生气勃勃的生活(特别强调沙子和水是小小孩的最好玩具)父母也要和孩子多体验那种快乐。

  《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读后感(八):在你有教孩子画画的想法的时候,请先看看这本书。

  儿子两岁以来,逐渐的不爱画画了,总是叫我或者爸爸给他画画,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在他享受忘我地自由表达乐趣的时候,是我给他画的一些所谓大人眼里的画剥夺了他自由表达的权利。我以为他看到我画画的时候很有兴趣,他也会去画,可是我错了,他渐渐地不爱画了,总是要我们给他画。我不知道是为什么,现在我知道了,是因为他看到我们画出来的东西他不会画,他没有自信再去动笔,再去忘我地自由涂鸦。很庆幸现在看到了这本书,按照孩子现在的阶段和他一起画圈圈,随意涂鸦,他又爱上了涂鸦,每天都会拿笔或者拿手指随意的涂。 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本身应该很自然发生的事情。我们只需要给他鼓励,在他想叫我们帮他画画的时候,按照他那个阶段的规律去和他一起玩,千万不要让孩子模仿成人的画。

  《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读后感(九):画画是一种表达和讲述

  方法是相对的,书中所讲的也未必更好,但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孩子在书桌上画画的原因——没有他的绘画纸,还好我并没有对孩子的行为啰嗦,更没有纠正,我以为只是男孩子的淘气。

  我把这本书推荐给老婆读,特别是孩子喜欢水和沙子的部分。我从不介意孩子把衣服搞脏,因为我很少洗。

  我的童年处于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年代,那时刚刚喊出这个口号,但画画的基本工具还比较缺乏,父母能够提供的物质有限,印象中被我们使用最多的画画工具是粉笔、黑板和水泥地面。即便这样,我还是发现跟我住一个楼比我低一级的同学画得相当好,兵器、马和穿盔甲的人比小人书上画得还好,为了学到这个本事我使用了包括贿赂零食在内的一切手段跟他处好关系,让他到我家来,在我的草稿本上用我的圆珠笔画画。我就坐在他旁边,多次仔细观察了他画画的全过程,发现他拿笔的姿势不如我标准,一笔笔画的过程和我并无二致。等下班号响了他回家了,我一遍遍地照着他的作品模仿,可纸上的马还是不协调地伸着蹄子,大刀也像被风吹偏了似的,穿盔甲的人惨得我就不说了。其实我还是贼心不死孜孜不倦地临摹了许多个晚上,但差距仍然很大,最后只好心平气和地跟自己说:我压根儿不是块儿画画的料。后来我们在一个城市里偶遇,他在美术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我打着零工养家糊口。

  画画从小就在我这儿是块心病,尽管很想去掉但指望自己显然无济于事。现在的孩子跟我们小时候太不一样了,我们和我们的父母的教育方法区别也很大。我还是挺相信遗传的,我和我老婆都没有画画这方面的基因,让孩子成为画家根本就是痴人说梦话,但作为一种修养,我希望孩子多少能被艺术熏陶一下,于是根据书里讲的,给孩子准备了画纸和画笔,没那个能力也没打算影响孩子画画的心境和情绪。有些事儿要认真,可有些事儿我也没资格要求孩子认真,毕竟他爹也就没把狗画成猪这点儿本事。

  原来没有借鉴之处,现在好了,看过这本书也就对孩子画画这事儿有了些许了解(还打算把2也买来看看)。现在我非常希望孩子画完一幅画给我讲这个故事,我会非常认真地聆听。

  《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读后感(十):在试图教孩子画画前,一定要读读这本书

  [日]鸟居昭美 著 于群 译: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

  这本书只有200页,有较多插图,简单易读,两个小时就读完了。准备给宝宝买画画的书时,偶然看到这本书,奉为圭臬。很高兴及时读了这本书,不至于走弯路、走错路。我把其中重要的观点摘录出来,发到网上,供其他妈妈们参考。

  大多数父母在孩子二至三岁的时经常教孩子画画,这全是成年人画的形象画,是成人的画。如果在这个时候教孩子画画,孩子就画不出属于自己的画了。因此,恳请家长对这点千万要注意,教孩子画画最好的时期是从六至七岁开始。

  孩子的画是用来听的,即听他们说他们的画。我们的原则是,孩子专心画画的时候,最好不要发问。而当孩子画完之后给你看时,或者画得有些厌烦,暂告一段落时,再去问问他就足够了。

  无论是谁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绘画能力,这种能力是在幼儿成长过程中非常自然地培养,获得的能力。最具代表性的拔苗助长行为有:教孩子画形象画,画形象给孩子看,指导孩子用色,让孩子全部涂满颜色等等。

  绘画需要以下五种基本能力:动手能力、眼睛的协调能力、语言能力、情感和热情、社会能力。通过绘画,这种能力能够得以进一步第发展。但是,教孩子画形象画,会逐渐阻碍这些能力的发展。

  艺术的真正本质,就是以毁坏、弄脏已有形象为基础的。沙子和水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孩子在一岁左右玩沙子和水,这的确是不可或缺的。让孩子和大自然一起,和朋友一起过那种生气勃勃的生活,父母也要和孩子一起多体验那种快乐。

  【一岁】

  一岁左右,绘画从手绘淘气开始。孩子乱画一气,散乱不规则。这种绘画,不是一种文化活动,而是手运动的结果。

  让孩子多爬,对绘画有帮助。

  一岁半前,通过手的往返运动涂鸦。一岁半以后,从大的连续圆圈到小的连续圆圈。不要给孩子很多种颜色,只给他一种喜欢的颜色就可以了。如果已经教过画形象,应立即停止,让孩子回到原本自由的绘画方式。

  【两岁】

  两岁半前,圆圈开始封口。此时孩子开始将意识集中在手的末端,学会用手指捏东西。孩子能够比着线条画了,两岁二至四个月,孩子开始能够画单独的一根线条。

  两岁半以后,开始对画加以解释说明。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喜欢自己动手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如果此时大人替代或阻碍他们的动作,就会影响其积极性。

  越是脑海中对各种事物有丰富印象的孩子,越是有能力把一个圆圈想象成各种各样的东西。让孩子把自己赋予意义的线条按照自己的心愿、想法画出来。千万不要否定、干涉孩子,更不要打击他的积极性。

  绘本对孩子没有什么影响,孩子要到八岁左右才能模仿形象来画画,所以,家长不用担心孩子模仿绘本,多读绘本也有助于培养孩子丰富印象。

  【三岁】

  三岁半前,有目的地动手画画。在画画前,就已经对他所画的东西赋予了意义,然后再解释画意义,要听孩子讲用很多的圆圈和线条画出来的内容。

  三岁半后,用许多圆讲述。这个时候孩子喜欢情景模仿游戏,画的圆圈和线条都有着故事情节。看着孩子画着满是圆圈的画,家长应该高兴并称赞他们,也要听孩子讲画中的故事。

  三岁左右,圆圈上画点和横线的“头部形象”开始在孩子脑海中出现。孩子给点和线赋予各种意义,表征能力进一步发展。

  【四岁】

  四岁,孩子可以凭印象画画了。

  四岁左右,孩子在画头部的基础上画出手和脚,形成了所谓的“头足人像”。

  如果在这个时期成人教给孩子如何画画,就是剥夺孩子认识事物的乐趣,甚至是挫伤了孩子认识世界的积极性。成人如果这样做就是阻碍了成长为人的最重要的学习和发展能力。没有比这更严重的罪过了。

  四岁半后的画,看起来像商品目录一样杂乱无章。

  四岁半到五岁,孩子会画一个四方线把家里家外区分开来,这是孩子条理性表达在逐步提高的表现。

  边看边画,即所谓的写生,对于四岁的孩子是不适合的。写生,最好是等到孩子九岁左右的时候。

  欣赏孩子绘画作品时,不仅要看孩子画了什么形象,更要听孩子的讲述。

  【五岁】

  五岁前后,能画出有序排列的事物形象

  五岁左右,孩子渐渐明白了各种食物各自具有的特征。孩子画画,不是按照自己看到的,而是按照自己认识到的,只画自己感兴趣和关心的事物。这种现象是四岁到八岁左右孩子绘画的特点。

  五岁半后,用基底线表达关系。孩子在五岁半到六岁时,开始对事物之间的关系逐渐有了兴趣。如孩子在五岁左右对捉迷藏感兴趣。画画时有了表示地面或水平面的基底线,也就是有了分界。

  不要让孩子看着画,而是凭印象去画。

  这个时期孩子非常享受分区涂色的乐趣,可以给孩子准备12色的彩色笔。如果孩子喜欢单色,请不要纠正他。

  孩子到五六岁才会使用和形象相符合的颜色,在这之前,最好使用单色绘画,尤其是黑色。

  家长仍然要仔细听孩子讲述绘画中的故事,还要尽量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

  【六岁】

  六岁,把事物沿着基底线有序地画出来。

  开始能够做图案游戏,把事物抽象化画出来。可以讲故事给孩子听,让孩子把故事画出来。

  绝对不要用画得好、画得不好来评价孩子的画。

  重视和孩子之间的谈话,多问孩子画里画的是谁、在哪里、在干什么等。

  把有趣的生活经历作为绘画主题让孩子画出来。

  【七八岁】

  基底线开始转变为水平线或地平线

  开始分别从正面、侧面、背面画人物肖像。一旦开始从侧面画人物肖像,到八岁,孩子就开始画有动作的人物肖像。

  孩子的画逐渐变得让成人一看就能理解,成人要去体会孩子的心情,仔细欣赏孩子的作品。

  【九岁】

  开始追求画出眼睛看到的真实景象。

  九岁,孩子开始采用和成人相同的观察方式,画法也开始向写实转变。在绘画方面,九岁是孩子迈向成人阶段的第一步。

  这个时期孩子可以使用任何绘画工具,可以开始写生。

  如果孩子总是画电视里的人物,或只喜欢临摹,家长应多给孩子讲生活中的事或传说故事,帮助孩子发掘绘画主题。

  当孩子对画画很着迷的时候,成人不要过于计较他的写实能力,对孩子横加干涉是没有用的,不如和孩子一起动手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