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魔法师俱乐部》是一本由[日] 青山七惠著作,金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9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魔法师俱乐部》读后感(一):最初的美好,最后的最后
看青山七惠的书,第一次是看《一个人的好天气》,很薄的一本书,
故事琐碎,
平淡,却记录了一个人的
喜怒哀乐,
生活的
点点滴滴。平时大家很容易忽略的细节,却成了作者笔下的故事。每个人都会常常感叹
自己生活的平淡,不出彩,现在才发现,即使它平淡,它却是我们生活的细节,我们是其中的主角,是真
真实实的生活。
这本书,看了一半,就想开始写点什么东西记录下来。因为,一直都是
喜欢喜剧,悲剧总是让人心疼
心碎,痛恨许多。
书中千纮是结仁的
好朋友,知道结仁喜欢伊田,却和伊田交往,因为千纮的愿望是当女巫而远离她,这给千纮该是多么
难过的体验。而伊田却对千纮
一视同仁,那他凭借的又是什么。
葵的变化自己已经不是第一个得知的,原来除了我们,她还有另外的
朋友。谁也不是谁的唯一。
唯一欣慰的是,三人小团体,
曾经真实存在过。
人生中,能有多少
坚定的
友谊,经得起
岁月的考验呢。一起喜欢,一起讨厌,一起祈祷,一起诅咒。
最初的美好,最初的
纯真。
怎样的生活,怎样的体验,才能让人有一颗
坚强的
内心,不论外界怎样变化,
坚持自己,始终不变呢。
《魔法师俱乐部》读后感(二):那些遗失的美好
发表时间:2012-01-06 21:59:33
在图书馆借到这本书,首先喜欢的是它的封面,干净的紫色和白色,让人很有在某个午后静静
阅读的
冲动,我是喜欢这种
感觉的。之前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好天气》没有看下去,像日本作家的书,没有充足的
耐心就不能体会她们对细节的描摹,没有足够的时间就会只留于表面。
因为这本书我打算重新去审视过去看的日本文学,并且除了轻小说和推理
恐怖类的书,也接触那些传统的日本古典文学。
故事其实并不复杂,讲述一个叫结仁的
女孩在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年龄阶段的变化,她与葵和史人的魔法俱乐部一直贯穿始终,
童年时代的她是我们每个人都羡慕的样子,有
可爱的朋友,一个
小女孩,一个
小男孩,有
哥哥妈妈爸爸,每天
无忧无虑,偶然的机会看见了女巫,从此在自己的
心愿里加上了我想做个女巫。。。
而所谓的
童言无忌带来的后果就是遭到同学的耻笑,好像我们小的时候都是这样的,因为一些很小的事情就
担惊受怕,而现在想来不过是再自然不过的小事。结仁与小伙伴们组成了魔法俱乐部,做一些
有意思的事,我也自然联想到我自己的童年了。
或许每个普通女孩的同学里总有这么一个
美丽骄傲的女孩,你渴望与她接触,同时又有自卑感,千紘是那么美丽,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
男生们喜欢的对象,结仁渴望与她的友谊,但最终未遂,后来她对千紘施展“魔法”巧合的成真了,这使小伙伴们
相信了魔法的威力。
进入初中,史人的变化是最大的,从一个
胆小懦弱的小
男孩渐渐变为三人中最可靠的,也最坚守三人友谊的人,他也是唯一一个最终没有为了自己使用魔法的人,唯一一个实现童年
梦想——去美国的人。葵渐渐远离结仁,其实不算远离,长大后每个人都会有自我,不可能一直在一起了,而结仁无法
理解,
家庭的变故,班级同学的
态度还有
现实里无法回避的千紘,不能割舍的对伊田的爱慕,使得她
心态上有了畸形的变化,最终在第二章最后与小伙伴们决裂。
走上一个人
孤独的道路,其实我
不喜欢转变那么快的结仁,第三章中堕落的她与曾经
天真烂漫的她形成了太大的对比,让人无法想象是不是同一个人,曾经魔法俱乐部的发起者却是第一个去否定她威力的人,即使她是主角,我依然不喜欢这样的她,身上的刺刺痛了葵,史人和家人。
相比之下,葵的
成长是最
平凡的当代少女,
爱恋后的告白,之后不小心怀孕,自己还是个
孩子无比紧张的去告诉好友,这些
情绪都是在身边可以找到模糊影子的。
整个故事都是
波澜不惊的,最后算的上高潮的是史人的坦白,为了魔法俱乐部,为了三个人的友谊,他停下对结仁的冲动,带着葵来找结仁,从小到大的种种奇迹也是他的一手操作,我有点不能理解,那时年幼的他是怎么说服自己,
不相信魔法,而是装作信背后又搞小
动作的,也许他才是心机最重的一个呢。
但是所有的一切,随着年龄终将
告一段落,不到二十岁的他们
未来的路还有很长很长,童年和少年时的
回忆,就像遗失的美好一样,回忆起来带着暖意,然而我们知道这是回不过去的过去,只有褪下青涩,渐渐
走向现实的
社会,在困扰中寻到
人生的平衡点。
《魔法师俱乐部》读后感(三):温柔的一塌糊涂。
这的确是一本代入感极强的书。虽然是写一个小女孩的体验,但所有
拥有过
温馨家庭和邻家死党的同学们可以一下子回忆起那种感觉。
书中有令人惊叹的细节,不仅是活动和
心理,更是整个写出了孩子眼里的风物
世界,
敏感细腻而激烈。我从没看过把孩子的内心写这么好的,仿佛就是我想说但无法说出的话,《偷书贼》被比的
灰头土脸的,《铁皮鼓》也不行。
后来确实是有点虐,都开始看不下去了,幸好
结局还不错。其实也
没什么大事,这就证明了,要想写的
惊心动魄,不一定非要死人什么的。 不死人而惊心动魄,才真厉害。
以下致翻译大大!
36页,guteng
老师和启太老师,差的老鼻子远了。- -~老鼻子,指非常,特别,甚。。
39页 刘海被卡子别到了头顶上,露出了整个奔头。。。奔头,即前额。
翻译大大,你知道这会给东北以外的读者造成多大的阅读障碍嘛!
除此之外,是厉害的翻译,也许特别符合了我的东北审美,不过怎么看都是清楚
优美的文字。
这家伙有点像村上大叔,有那么两句话简直就是一样,还有那种孤独的人对世界的触觉,看过一次就忘不掉的独特细节,这儿那儿的。
但青山七惠是独特地杰出的,除了最
优秀的女艺术家们共有的优点之外,她写的东西总有种淡淡的感觉,时刻保持着冷静和耐心,我突然无比的
嫉妒,可以把周围的世界,发生过的事,通过写作变成自己的东西,那是怎样的感觉啊。
《魔法师俱乐部》读后感(四):这一类女孩?
我是因为《一个人的好天气》喜欢上青山的。青山笔下的主人翁总是不合群的少女或轻熟女,所以透过这些少女的
视野里看周遭的世界一切都是
无所谓的。无所谓要
功成名就,无所谓要穿金戴银,无所谓要朋友堆砌,无所谓要
爱情伴侣。
她们仿佛就是上帝忽略的人儿一样存在于这个世上,从
心灵到行动都是孤独的。我觉得喜欢看青山书的人
内心深处都有点小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在伴随阅读的过程中从主人翁的身上找到了共鸣。因为主人翁的
性格孤僻很大原因就是来自于
不自信,所以她对世人和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漠然的。但是这样的女主角往往是
善良的,她的善良体现在对她较熟的人身上。所以她是充满爱的,只是没有传播爱的途径。
作者在写这些善良的小个体上总是有着怜悯
感情的。因为主人翁其实是有人爱,同时也是渴望去
爱人。虽然人人都有一双发现真善美的眼睛,可是不是人人都能够发现这个孤独群体的美好一面,所以喜欢女主角的毕竟是少数。但是有这一两个就够了,因为她本就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需要用一大把人来证明她存在的必要。她
自己的生活范围本就狭窄,所以拥有一个懂她,爱她的少数人就够她投入精力的呢。
这样的女主角很感性,所以
心思其实很细腻,她在默默的关注着周围的一切,感受一切在自己身上发生的变化,然后没有办法鼓起
勇气只得
脆弱对待。但是她也会有
厚积薄发的时候,而这往往需要付出时间的代价。
我想
我喜欢看青山描写这样的女子是因为我有时候挺羡慕女主角的吧。虽然孤独了点,但是没有这么累吧。
没想过要通过别人的认可而生存,没想过要得到别人的回报而
知足,没想过要接交更多的朋友而
满足。
仅仅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
过日子,这样虽然会受
委屈,会被别人排斥,但她的世界很寂静。
因为自己与她们有相似之处而喜欢,因为自己不能完全成为她们而羡慕。
青山笔下的她们总是能在嘈杂的环境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静土。
唯有书籍,能使我内心平静。
蓓蓓的世界哦:http://blog.sina.com.cn/beibei12
《魔法师俱乐部》读后感(五):麻里麻里哄
一定尖尖的暗淡帽子套在头上,黑沉沉的长斗篷似乎隐藏了一整个未知世界,五官被宽大帽檐的影子模糊了,手执一条不知什么材质做的魔杖,浑身散发着魔幻气息。每个孩子心中总有一个类似的魔法师为他们实现
不切实际的梦想,
排忧解难捍卫
幸福小世界,喊一句“麻里麻里哄”让魔法降临生活。
我们曾经都像《魔法师俱乐部》的结仁一样心里住了一个魔法师。结仁,一个四年级的小
女生,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女巫,还因此跟两个小伙伴组成了魔法师俱乐部。那时候的结仁有一个
安宁的家,两个有着共同魔法梦的小伙伴,一个值得追随的朋友,还
悄无声息地喜欢着一个男生,静好岁月
莫过于此。但你我成长路上,那心中的魔法师便渐渐退出
我们的人生舞台;结仁不一样,在她的
青春里,那魔法师没有及时谢幕。存在得不合时宜的魔法师,并没有捍卫结仁的幸福,反倒是在迷乱的青春期里加速了魔法师俱乐部和家庭的分崩离析。
在十岁的时候,结仁就坚定地相信着魔法师。正如她的小伙伴史人所说,结仁不同于其他孩子,她写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把想当女巫的愿望写在愿望条上,也因此被同学孤立疏远。为了让所有嘲笑轻视她的女巫梦的人哑口无言,他们仨用魔法“治愈”了葵的小狗奶糖。结仁的女巫之路也可以说是从这里开始的,以魔法来与对世界宣战。
在十岁的时候结仁就知道
自己喜欢伊田君了,但十岁到十八岁,八年的
时光这种喜欢竟然
始终如一,没有进一步的相爱,也没有退一步的爱意消减。跟伊田君偶然的问好交谈让她心如鹿撞,隔着铁丝网远远站在边上看他踢球,这样持续了八年,最后看着他和身边的女生亲热的交谈的背影,结仁第一次主动张口说了话,可那句话是“你要是能当足球运动员就好了。”虽说,结仁这种感情后来演变成传说中的“我
爱你但与你无关”,但我们看看结仁为心中的那份爱慕都做了些什么?不过是念咒语做祈祷,
一如既往把希望寄托在魔法师身上。
十岁的无忧无虑到十八岁的
一潭死水,其实,如此的
翻天覆地早在十四岁的时候就初露端倪了。十四岁那年的夏令营成了结仁生活的分水岭,先是十几年的
友情在三分钟里彻底结束,紧接着是曾经美满的家也碎裂了,之后一切都
急转直下。
三分钟切断十几年的情谊,是怎么一回事?葵
惴惴不安地猜测,因为他们的魔法会有人死,这个激怒了结仁,加之史人的
沉默无语更是点燃结仁的怒火。这里结仁的
怒不可遏看似是她从来没有相信过魔法,但实质上结仁却是三人里最信赖魔法的人,因为无论发生什么事情结仁都采取不作为的方式应对。
比如说面对友情的磨灭,她是三人里面唯一没有尝试挽回的人。史人在高中后主动找结仁尝试和解,葵有一次次想跟结仁打招呼的冲动,而结仁的
冷若冰霜从根本上解散了昔日凝聚着爱与梦想的魔法师俱乐部。不挽回,不留恋,任凭自己孑然一身面对所有艰难。
比如说面对家的
七零八落,她
轻而易举地接受了“咱们这个家已经结束了。”她退学,跟
来路不明的
男人非法同居,拍艳照为生,生活以睡觉为主要内容适当加入吃饭洗澡和其他零碎事件••••••活得如一潭死水她对家庭粉碎的为唯一反应。不
挣扎,不追究,故意谁让自己
无依无靠无家可归。
你是不是有点百思莫解?你是不是想问,生活在谷底的结仁哪里有相信过魔法?甚至在葵意外怀孕,史人荒唐地说出,希望魔法能把孩子弄没了的时候,结仁
拂袖而去。要知道,时光会
改变许多事物。结仁对魔法的信赖,早已不像幼时
期待魔法修补一切不美满,而是体现在任由生活消磨自己的
激情活力,把一切结果留予魔法去解决,她对什么都
不管不顾。
与结仁截然相反的是史人,他
由始至终都不相信魔法,他的魔法师是他自己。当年在许愿条上写着要去美国的愿望实现了,并没有魔法师助他
一臂之力,是他自己
努力的结果。最后史人道出,散布田边学长的流言以对葵和田边学长的
恋情推波助澜,暗中使坏让千紘去不了夏令营跟伊田君告白,这些就是当年所谓的魔法。甚至当初史人加入魔法俱乐部也纯粹是享受三人一起的感觉。
孩提时代,魔法师在我们心中拯救我们不完美的世界,长大成人的我们当然不会这么幼稚地指望那虚无缥缈的魔法师。但当你被生活逼到墙角的时候,相信你也会有那么一瞬间希望魔法师从天而降。但我们必须如史人一般清醒,就算魔法师存在,那魔法师都只能是我们自己。
书本摘要里有那么一句“一个多愁善感的少女该如何与这个不太友好的世界对峙,并勇敢踏出第一步呢?”但全书结仁是在最后一页才走出那一步,逃出死水一般的生活走向未知的远方并把过往画在纸上。她出逃的时候,手里拿着当年那张魔法俱乐部的契约书,上面赫然写着“不得解散”四个大字。但这魔法师俱乐部到底解散了没有?解散了吧,因为结仁不再执信魔法。还没解散吧,因为结仁现在是自己的魔法师。这已经无关要紧了。
但愿,当生活中的怪兽对我们张牙舞爪时,我们和结仁都能说一句“麻里麻里哄!”施展出自己的魔法打救自己。
《魔法师俱乐部》读后感(六):魔法消散,幸福粉碎
将所有幸福都摔碎的是时光还是我们的双手?
10年父母结束了旷日持久的冷战,离婚了单身家庭终于算是实则名归
11年,没有一声通知,曾把自己当作亲弟弟的一个姐姐结婚了,莫名...
12年,因为在QQ聊天一句玩笑话决定和高中就一起的好友断交...
魔法早已不在起作用了:像结仁说的:可以说不能跟我们说的话的朋友,你不是有好多吗?我也可以不必去接你的电话,不必第一时间去回复你的短信.
堕落,堕落,为了让结仁心中更坚信魔法依然存在的信念,史人竟然去做危害皆藤的事,结仁甘愿堕落,"我现在想要把这样的自己抛向坚硬的黑夜,摔倒粉碎.结仁做到了,她失去了葵,拒绝了史人的爱,而对伊田君那份不断坚守的爱呢?
小说没有交代最终三人的命运而是留下了开放式的结局:结仁捡起她那一份"不得解散"的字条,曾经清晰分明的字体,曾经少女时期象征幸福的黄色逃亡大巴颤抖了向她开启了大门...
《魔法师俱乐部》读后感(七):男巫
看到第三章的一半,史人坚持不懈的来找她,我就隐约有预感。
那个“一直只是听着”“什么也不做”“没有许愿”的安静的男孩子,在结仁八卦的时候从来都只是淡淡地回应,翻着手里的书仿佛一切事不关己。
因为他是男巫。
那些如愿以偿,原来都有赖于史人的魔法。
最后两个人在狭小的公寓里拥吻,突然觉得感动。真希望结局是结仁跳上了奔向史人的电车。
《魔法师俱乐部》读后感(八):微妙的感觉
刚看开头的时候还以为买错了书
和想象中的“魔法”根本不搭边
甚至在车上都不能当作消遣书看
偶然的假期消磨白天的时间继续看了下去
发现在YUNI的三段人生中
最喜欢的是初中十四岁的时候
然而看的时候却无比讨厌YUNI的性格
很喜欢青山笔下的“伊田君”
直到最后还是不懂为什么YUNI不去向伊田君表白
用她的话说是:和喜欢不一样的感觉 但又找不到恰当的词来形容
仔细琢磨伊田君的行为
还以为他也是喜欢YUNI的
抱歉总是从“情感”这个角度来思考
最后高中的辍学人生虽然像是对YUNI来说最不幸福的
家庭的破碎、亲情的冷淡、莫名其妙的同居
连和魔法俱乐部留下的回忆都好像消失了
但总觉得这样的人生是最适合YUNI的
千紘绝对是最引起大家共鸣的人物了吧
每个人某一阶段总会遇到类似这样女生的存在
中途就猜到史人是在喜欢着YUNI吧
但是明明那些事都能为YUNI去做了为什么又不说出来自己的感情
这可能和个人人生经历有关
总是对这种男生抱有期盼和瞧不起的感情
简单的回忆了一下感想之后又把评价从三星改到了四星
所以说这算是一本和《一个人的好天气》稍稍不同又稍稍实际一点的值得细细品读的书吧
《魔法师俱乐部》读后感(九):青山七惠的蟹子沙拉
日本文坛新生代作家的作品大多爱着眼于社会现状,关注社会的小角落小人物,在小说故事的叙述中展现这些小人物在一些特定环境下的生存状况。青山七惠便是一直致力于表现“难以融入社会的青年女性或少女”的日本新生代作家中具有独特气质的一位。
从《窗灯》到《一个人的好天气》,再到《温柔的叹息》和《魔法师俱乐部》,青山作品中的主人公无一例外的都是不善与身边人交流,难以融入社会,性格奇特的边缘女性。在前三部作品中,书中行与行、段与段之间有着大片大片的空白,像是纸张需要通过这些空白处进行呼吸才能将故事慢慢地讲给你听。作者用第一人称进行的故事叙述,更多的时候让你像是在听着书中少女的喃喃自语,少女的声音在午后闷热的空气中轻轻飘散。
不同于以往的作品,《魔法师俱乐部》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没有了过多的喃喃自语,没有了字里行间中的大量留白,甚至没有了精美的装帧和封面,青山七惠似乎想要认认真真地讲述一个故事,一个有关于少女成长的故事……
青山从故事的女主人翁结仁四年级开始讲起。小学四年级的结仁让我们想到了自己的当年——功课不好但是喜欢画画,同班的美女同学总会吸引所有人的眼光,有一个小男生会让我们的心像小鹿乱撞,还有每天跟我一起放学回家的好朋友相约组成一个秘密的魔法师俱乐部……四年级的结仁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女巫,其实这个愿望跟别的女孩想成为公主、王妃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可就是因为太特别太坦诚而被小同学们奚落。于是她和最要好的两个小朋友在储物间里成立了一个“魔法师俱乐部”,试图通过通过每天念咒语来达成自己的愿望。而他们的咒语似乎都成功了——挽救狗狗奶糖,让美女同学发生意外……咒语真的这么神奇,能让他们的愿望都成真吗?
到了初中,结仁已经不相信这些东西了。不相信魔法,更不相信魔法师。然而三人魔法俱乐部的另一个成员小葵仍然相信,相信是因为他们的咒语才使得那些愿望成真的,甚至觉得他们使用了魔法终有一天会被老天惩罚的。结仁骂她幼稚,坚持不相信魔法,于是魔法师俱乐部解散了,结仁也失去了她最要好的两个小伙伴。
此时的结仁,心理已经渐渐成熟,她在心里想:“这些是我们念咒语的缘故呢?或者仅仅是偶然的呢?我还是不能下结论。其实,念咒语并不是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三个人聚在一起,互相分享只属于我们自己的秘密。”是啊,这便是我们形成小团体的意义所在,可惜,年轻时的我们并不懂。
故事的前两章让我们有很强的代入感,仿佛结仁的某一部分就是当年的那个自己。然而,故事的第三章,作者笔锋一转,将结仁带到了18岁,一个因父母失和家庭解体后与成年男子非法同居的18岁——因为这个设定,这个故事最终还是回到了青山七惠的一贯调调。小葵成了未婚先孕的问题少女,最好的朋友史人要赴美留学,结仁高中辍学与男人同居靠拍艳照谋生,而且依然一直没有勇气向喜欢了8年的男生表白。于是乎,不管当年的我们多么的个性,多么的张狂,人生拥有多么明确的目标,我们终究还是成为了那样的一种人,我们从没想过甚至不想成为的一种人。
隔着栏杆看着在校园足球场上那个自己暗恋了8年的男生离开,结仁心里想:“已经见不到伊田君了,这样的真实感完全没有传导到我的脑子里来。而且,自己对于伊田君的感情也不会因此受到任何影响,以后我也会继续想念他的。我继续想念下去的或许不仅仅是伊田君这个人,而是有关他的回忆,以及回忆他的过程本身吧。因为这些想念是支撑着我现在拥有的一天的最可贵的东西。我长久以来一直很珍视它,不和任何人分享,只属于自己一个人。”
《魔法师俱乐部》跟青山七惠以往的作品在叙述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三段式的叙述将故事的时间跨度拉长,也使人物和故事更加的丰满。紧凑的故事叙述中并没有放松对场景细节的描写和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感觉是青山一次很有意思也很有益的尝试。
如果说青山以前的作品是青瓜小卷的话,那么这部小说就像一盘蟹子沙拉——依然清爽,但是口感不同。梦想就像那些蟹子,饱满而鲜艳,可现实终将会把它们咬破。随着幻灭般的破碎声,蟹子的汁液融在了清爽的水果沙拉中,丰富了口感,也丰满了人生。
《魔法师俱乐部》读后感(十):世界上唯一抛弃不掉的是你自己
文Shirleysays
青山七惠是最会写“自己”的作家。每部作品里都刻画一个独特的自己。《窗灯》里在咖啡馆里打工的女大学生绿藻;《一个人的好天气》里的自由职业者,“飞特族”知寿;《温柔的叹息》里的江藤姐姐和风太弟弟。三部作品联系起来读,可以串成一个女孩的成长曲线,就像手掌纹上的生命线分出许多细小的枝叉,它们伸展向不同的方向,却永远断不开主线。这就是命运吗?青山七惠从来不为命运准备答案,她的小说就像中国的水墨丹青,清素淡雅,敢于留白。不懂留白的作家,都不是好作家。太饱满的小说使人沸腾躁动,而留白过多的小说却令人乏味,喘息之度是青山七惠小说的功力所在。
《魔法俱乐部》要算是青山七惠写得最长的小说了。这部小说仿佛为之前的三部做了个总结。青山不再进行碎片似的选材,而是将一个女孩的八岁、十四岁和十八岁时的生活对比着写。在读书之前,我不禁在心里为青山惊呼,你要多么了解你的女孩,你才能将这在一个女孩一生中具代表性的年龄段勾勒清楚。很显然,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这部小说对于女孩内心的细致把握精妙绝伦,是青山最棒的作品。
八岁时的女孩上小学不久,世界对于她们是崭新的。她们利用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常识来推测世界,比如像书中的结仁和葵,要好得就像一个人,分享彼此的秘密,共同拥有独一无二的“魔法俱乐部”。她们相信一切都是真的,哪怕是当写下想成为女巫的愿望而被其他人耻笑时,结仁也毫不畏惧。她的内心坚定,因为她有魔力的咒语。女孩的心纯净而洁白得像天空的云朵。世界在她心里是完全可以驾驭,她的魔法可以拯救世间的一切,救下那只叫奶糖小狗就是最好的证明。八岁的自己的无畏是多么令人着迷。
十四岁是女孩初潮的年纪,身体的变化让她们由惊恐到坦然。终于了解人生里还有忧郁这个词,世界上的许多事情是命中注定的,反对无效。魔法的效力渐渐远离,取而代之的是交些什么样的朋友,融入哪些人的圈子,暗恋哪个男生,与哪位女生是竞争对手。友谊、爱恋、亲情,诸多的情感元素不再像八岁时那么纯粹。她们无法再依靠魔法,而懂知了凡事需要努力。结仁执着地喜欢伊田君,为了与他考取同样的高中,而努力学习。这里有九把刀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的翻版。青春在各自的天空划过相同的轨迹。十四岁的自己依然是令人欣赏的,至少她们愿意付出,懂得体谅父母。
青山是把成长中的孤独描绘得最到位的作家,她笔下的女孩们总是有种逃离和独立的勇气,孤独中有迷芒,也在反抗。日本民族文化中有一种抗压能力,就是在极度的压抑状态下炼成的一种释放能力。当你发现十八岁的自己长成了自己完全不想要的样子,你该怎么办?结仁选择了我们都曾经想选,却没有勇气迈步的方式。远离家人、同学、昔日的伙伴,闯入一个未知的世界,去遇见未知的自己。
小说中的十八岁写得很疼,是种冰冷的疼,也是全书的高潮部分。书中的结仁从来就未流过眼泪,她用对亲情的拒绝、对朋友的冷漠和对身体的肆虐来对抗她眼中的世界。我们的生命里有一种痛,叫生长痛。我们在如水的凉夜里醒来,脚上的筋骨在丝丝拉拉地疼痛,那是因为身体吸收不到足够的营养,但是还是要长高。还有一种痛,叫成长痛。长大本来就是一个疼痛的过程。十八岁时,我们以痛疼为代价,学会接受与面对,接受周遭的一切,父母的离异,朋友的分离,和那个不成器的自己。
就像《半生缘》里,顾曼桢握着许世钧的手说,我们再也回不去了。的确,我们再也回不去了,找不到十八岁、十四岁和八岁的自己。回不到相信有魔法、有咒语,孙悟空还会七十三变的年纪。可我们不能因为回不到过去就否定未来。终生与你相生相伴的只有那个自己,哪怕死都会陪你在一起的自己。不管将来去到哪里,千万不要抛弃的就是唯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