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决定活得有趣》是一本由蔡澜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决定活得有趣》读后感(一):关于有趣,蔡澜先生这么写
文/灵林玖玖
聪明的姑娘总是说,我想要找个有趣的人共度余生。
智慧的男子总是说,我之所以读《庄子》《老子》是因为他的思想很有趣。
如此说来,有趣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小则影响自己的择偶,大则影响自己是否可以流芳百世呢。
那么,什么是有趣呢?
有趣,有人说是思维的乐趣,有人说是画笔下的诱惑,有人说是颤音时的性感……正如一千个读者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究竟什么是有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判断一个人是否有趣不妨拿孔夫子这句话作为检验的标准,听听一个人对于有趣的见解,再瞧瞧他的生活是否言行合一,不就行了嘛。
做得到言行合一的人是有趣之人,也是性情中人,蔡澜就是其中一位。
初识蔡澜是在吃饭的时候听文友说:“你不要吃得太蔡澜了。“
《我决定活得有趣》读后感(二):重新认识蔡先生。。
一直以为蔡澜的身份是个吃货美食家,吃遍世界,玩遍世界,是个超级玩家。但是其实他有很多身份,制片,导演,作家,书法家,篆刻家…. 最了不得的是,就像他的好朋友侃匡说的,他的这些都不是虚衔,每个角色他都名副其实。不管这是不是好朋友对他的过高评价,起码蔡先生的兴趣极其广泛,他自己也说,想到什么就去学,去试,失败没什么了不起的,何其潇洒。
每个人这一生肯定都有很多想做的事,想去的地方,真正像蔡先生这样敢想敢做,而且都能做的有模有样,真的很少,就像书法,半路出家的他可以让侃匡看到时大惊,足见他的功底。 起初看这本书觉得可以了解一些品鉴美食美酒的心得,饭局上不至于出洋相。越看到后面越被这种真性情的,随性的生活态度影响,人活着,真真实实的,向心而为就最好。
《我决定活得有趣》读后感(三):看蔡澜先生侃大山
蔡澜,和金庸、倪匡、黄霑一道合称“香港四大才子”。粗略八了一下这四位的生平,发现其实没有一个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除了黄霑是八岁那年随父母移民香港以外,其他三人差不多都是二三十岁时才到香港发展。
香港四大才子该是上世纪七八十年香港文化输出繁荣时期的代表。那时的香港,是“沧海笑,滔滔两岸潮”的武侠风,是邵氏一年拍四十部戏,四十部都赚钱的电影黄金时代。这样的传奇时代一去不返,四大才子的名头倒留了下来。
称得上“四大才子”的,除了“才”,必须得有点“趣”。但是这“趣”,并非像蔡澜这本书名似的,是拍桌子决定要有趣,就能有趣的。活得有无趣味由内在的个性使然。
蔡澜说他和好友特意到吉隆坡的一家餐厅去吃炒蟹配椰酒,不料椰酒卖光。换做一般的吃客,可能发条朋友圈感慨一下“啊呀,没吃到椰酒,可惜可惜”就算了。蔡澜可不。他和好友驱车深入椰林,去找供应商。供应商是个印度人,当时喝醉了,说“要买就全桶买去。”两人真的买下一大桶,带回餐厅,客人们都喝不完。蔡澜把剩下的扛到酒店,倒入浴缸,泡了个椰酒澡。“才子”的风骨就出来了。
《我决定活得有趣》是各种吃喝玩乐侃大山的合集:怎么穿西装,怎么选衬衫,怎么搭领带,怎么挑古龙水,怎么抽烟,怎么喝酒,怎么饮茶,什么人做过什么趣事,等等等等。
只对某个话题感兴趣的朋友去网上查阅相关内容即可。对蔡澜先生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考虑花钱买这本书。想从书中学到如何活得有趣的朋友,还是洗洗睡吧,学不来的。
《我决定活得有趣》读后感(四):活得有趣。
猪油
蔡澜老师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他对猪油情有独钟,那是美食界一股清流。我对于猪油渣印象较为深刻,小时候爷爷会做来吃,我就特别抗拒,有一次傍晚游泳回家,肚子特别饿,然后爷爷做一了道猪油渣拌饭,加了好多料,那时候觉得真是美味。爷爷说你们这代人没有经过大饥荒,什么吃树皮观音土,家里把猪卖了,剩下的肥肉拿来榨油,那猪油渣更不舍的扔,顿顿拿出来。现在想来猪油渣做菜更像是上一代挨饿的人,他们把有限食材和美食追求结合起来了。没饿过,未必不懂。
做菜
蔡老师这本书让我想起一个人。
能让人快速获得成就感,最简单就是收纳,做菜,跑步等,蔡老师有段讲逛菜市场是最享受,确实有点道理,逛市场多了就知道哪里的菜便宜,新鲜,有没有药,产地什么的如数家珍,遇到好食材更兴奋,这时候当然少不了讨价还价家庭主妇们,各种演员精彩出演。我的表叔表面上是大大咧咧又强势的人,但小时候跟在表叔后面学东西后,发现表叔很不一样,就是那种抓细节特会享受的人,去市场时机啊,做菜小窍门,我用左手切菜没少被喷。他以前教过我好多技巧交回去了,每每想起在他家住的那段日子,经常能吃到大厨般手艺,神仙日子,对了,以前他是宴席厨师,不心甘情愿地洗碗也不行。假期爬山认中药,现在想起年纪小玩心重辜负他了。转眼十几年,几天前听说他老人家自住院后病情经常反复,希望他早日康复。
暂时这么多,叮。
《我决定活得有趣》读后感(五):快乐的精气神
蔡澜的有趣,我早在《活,该快乐着》《老得可以告别孤独》《看得开,放得下,才是人生》等书中已见识过,这次读他的《我决定活得有趣》不过是又一次加深对这位香港才子的“乐活”印象。蔡澜确实比一般人活得有趣,他从事过许多种行业,电影监制、美食家,主持人、作家、商人等,多才多能,每一领域都做到让人信服的信手拈来,专家般的从容潇洒。虽说干一行,爱一行,做一行,便要有匠人的精神做到拔尖TOPone,但对蔡澜似乎没有这方面的困扰,他于方方面面都有办法做到精。这很难得。
读他的文字是轻松愉快的,生活中的小故事点滴皆可拾,人生的三瓜两枣桩桩拿出来都有话说,但凡热爱生活的人看他的文字,必是面带微笑的,必为这位前辈的从容幽默逗得呵呵直笑。有人说他入世俗,但又不为世俗所累,这可是大智慧不能得。
真正的学问皆从生活而来,皆从常见之处而来,蔡澜做美食节目做得很棒,这其实也得益于他早年拍电影时做监制,管一大帮人的吃喝,天天逛菜市场的心得。逛菜场,人人都会,但逛成精,逛出新鲜好玩又有趣的名堂出来,可是不多,但蔡澜有这个气性。他也早就看穿了“大吃大喝也是对生命的尊重”,“有时,我们吃的不是食物,是一种习惯,是一种乡愁”,“喜欢吃东西的人,基本上都有一种好奇心。什么都想试试看,慢慢地就变成一个懂得欣赏食物的人”。这么会吃的人,那他一定很挑嘴吧?不,他自认“我喜欢吃,但嘴绝不刁”,“如果走多几步可以找到更好的,我当然肯花这些工夫。”他很自谦,“我不懂得吃,我只会比较”。也很坚持原则,有些老板逼着他表态,他会说,“我吃过更好的”。聪明人。
谈吃喝玩乐,也时不时爆一下好友们的“短”,这些调侃的小段子也看得人很乐呵。蔡澜是个低调谦和的人,他的朋友也和一样,他的文字读来让人很舒服,随意聊聊,随意扯扯,大家都HAPPY一下,就是图个好玩儿。
“尽量去学习,尽量去经历,尽量地旅游,尽量地吃好东西,人生就比较美好一点,就这么简单。”过来人蔡澜这么叮嘱年轻人,“在玩乐中体验人生,在平常的烟火气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人的本事越多越不怕”,“要做就去做吧”,总之,“我决定活得有趣。”
你感受到蔡澜快乐的精气神了吗?
《我决定活得有趣》读后感(六):有趣的灵魂
第一次对蔡澜先生熟知是通过鲁豫的采访,记得那次的录制地点不是摄影棚,而是蔡澜先生最熟悉的地方,香港的九龙菜市场。蔡澜先生背着他最爱的黄色袋子,带鲁豫在菜市场边逛边买边的小贩聊天。都说菜市场是一个城市最有烟火气的地方,而且一个愿意逛菜市场的男人才是会生活的男人。《我决定活得有趣》读后感(七):看蔡先生的人生,细想我们是否真的活过
人为什么而活?为了感恩父母?为了延绵子嗣?为了孝顺父母?为了教育儿孙?其实,在生命的终结时幡然悔悟,原来这些都不是自己活着的理由,人要为自己而活。我们总是让父母看到我们工作顺遂,不想让他们担心,可父母们看在眼里,表面看似开心,内心却是明镜似的,毕竟他们也是过来人;我们总是让子女看到我们精神抖擞,不想让他们挂怀,我们强装出的精神抖擞,或许是用无数颗药丸、无数贴膏药堆砌出来的,表面看似无恙,内心却是无比煎熬,毕竟我们也是父母……《我决定活得有趣》读后感(八):趣,也是一种生活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每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也不一样。我有几个工友,他们用截然不同的心态过生活。A君怨气大,总爱抱怨,负能量缠身,和他在一块呆长了,都能闻到发霉的味道,感觉不到阳光。B君则不同,尽管工资还没有A君高,可是他,乐观、豁达、阳光。工作之外的时间,他带着相机寄情山水,或者湖边垂钓,总是用一种感恩的心来面对生活。因此,他的生活才会显得那样有趣味。《我决定活得有趣》读后感(九):有的人做榜样,而有的人做自己
“我决定活得有趣”这个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做自己”划分为同一个努力方向吧。毕竟对于“有趣”,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定义。通篇文章看下来,最大的感慨就是能够做自己真好,可以在最大限度内满足自己的欲望,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且有人把这话语当回事儿)。
做自己这一点,可以拿他对婚姻的看法来说。蔡澜认为这种制度是野蛮的,对一夫一妻制也是摇摇头,认为有能力的人又何必受限于一个配偶。这种观点但凡是一个作为榜样、偶像典型的人是万万不可说的,哪怕他们心里认同,那也是不敢的。他们可能就是道德模范、社会标杆,因为履行着这些种种标准,获得应有的尊敬与喜欢。
但蔡澜就无所谓啦,嘴巴一张,也就说出来了。因为他一开始就不是走那条路的人,一定程度上自然不用受那条路的规矩制约。他的人不是方方正正的“田字格”,而是一个滑润的“圆”。所以看他的文字,很轻松,就好像在听一个不怎么正经的长辈“吹水”。由此可见他的日子过得很滋润了,对自己、他人、人生都是很宽容的态度。
最开始得知蔡澜的大名,是他美食家的身份。吃算得上是一个大大的有趣,吃怎么能不有趣呢,选择是如此的多样,蒸炒煮炸焗……,各种食材、各种调料的搭配组合,视觉、嗅觉、味蕾多方位的满足。光是吃得有趣,也就够让人羡慕嫉妒了。
书里的食物不算多,只是举了一些比较日常饮食,像是炒饭、面食、茶酒之类。毕竟吃得有趣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还有其他,如爱好(书法、篆刻)、工作、朋友,在《我决定活得有趣》也有提到。
通过小说,或许很难感受到创作者的个人气息。但是这类文集,却使得阅后的每个人都能对蔡澜有一个所谓的“认识”。他与金庸、倪匡、黄霑四人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这个“才”我想在书中是能够略窥一二的。不是引经据典、出口成章、下笔如有神方可称为“才”,能够从生活中就地取材,也很能说明一些“才”。他这种才,我觉得是很世俗的一种,很适合当下的社会。
当然,他也有过在日本半工半读,吃着难以下咽的面。能够经历困苦,进而享受人生,活得有趣,想来也可颇带着点自得和安慰的。
(对了,书里还有插图,把蔡澜画得很形象,神态抓的极好,蔡澜自己也这样说,笑眯眯)
《我决定活得有趣》读后感(十):活得有趣,活出精彩
蔡澜,是我挺佩服的一位老爷子。大家称他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在我还小的时候,就看过他参与主持的美食节目,说起美食,他头头是道。在我印象中,他在主持美食节目的时候,不是光讲这个食物怎么怎么好吃,由哪些食材组成或是怎么制作,而是会在主持的过程中引经据典,聊到关于这道美食的起源故事,还会延伸到其他的相关知识,当时,我就在想,这老爷子可真能。后来,对他了解得多了,也看了一些他写的东西,方知道他的才学并非虚有其表,而是由外及里累积起来,所以,当他聊到那些美食时,会串联起许多的典故。在我看来,他就是一个特别有趣的人。
《我决定活得有趣》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生活目标。有的人为名利活,有的人为钱财活,他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却说要活得有趣。怎么样是有趣?有趣的范围一定是很广的,但是蔡澜并没有把“有趣”的定义和范围说得明明白白,而是把他的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以小品文的形式向我们呈现,通过这些文字来向我们活得有趣的方式。
活得有趣,首先会有适当的放纵,不过度约束自己,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家养了猫,说养猫会让时间过得有趣,确实有趣,有趣的倒不仅仅是养了猫这件事,而是他在文中提到他有个朋友怕猫,一次,那朋友在他们家一起玩麻将时赢了大家。蔡澜开玩笑说猫不可怕,猫毛才恐怖,空气里尽是猫毛,吸进肺里,哼哼,简简单单两句玩笑话,倒把这朋友吓到了,把赢了都吐回来了。
看蔡澜的小品文,写得轻松风趣,让人忍俊不禁。但是有的又富有哲理。他在《过我想过的日子》这篇里说作家的生涯就是他想过的日子。我曾听说蔡澜这个人非常喜欢读书,他说“如果一个写作人不喜欢看书,他就没资格做写作人。”这话让我深受启发,厚积薄发,就是写作人的写照。
蔡澜是个潇洒的人,但是他的潇洒不是无作为,他饮酒品茶抽雪茄、写字做饭旅行,每一样都会去做,而且每一件事都能说出个一二三四五,他说拍戏聊工作,他说吃喝玩乐,他写江湖老友,就觉得他涉猎广泛,什么都懂,又什么事都能做出名堂来,着实让人佩服。这是他人生的沉淀,更是他努力的结果。有人说蔡澜并不像他表面上看上去那么轻松、潇洒,在不为人所知的背后,他是非常拼搏和刻苦的。如此说来,倒是更妥贴了,所谓活得有趣,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地活出自己的精彩,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