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思议图书馆》是一本由[日] 寺山修司著作,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27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思议图书馆》读后感(一):好奇心人类的专属
喜欢天马行空,希望光怪陆离的故事,好奇心永远是保持年轻的一个秘诀啊,还蛮期待这样的书的。和《俗世奇人》不一样的是这本书有点像吉尼斯纪录之稀奇古怪的人。不管是魔术师,还是蓄须女,在美国恐怖故事的畸形秀中有介绍,当然很多人物都是有原型。如果事前有了解,那么看这本书也不会觉得奇怪,而是有意思了。
这本书中奇奇怪怪的畸形人,不管是巨人还是猩猩女,都仿佛是人们对猎奇心理的证明。巨人拜伦在生前曾被被医生说希望死后身体作为医学研究,死的时候摆脱人们不要把身体交给医生团体,为此这个医生还组成立了“医学审议会”去盗取可怜巨人的残骸。突然有一种暗搓搓想要一看究竟的心态,可怜是那些巨人,在当时的年代不能当做英雄而成为一个表演吸睛的道具。在冰冷的博物馆中,平凡无奇的人们用一种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巨人,仿佛是格列佛游记的现实版,只是这里的巨人只有一种悲剧结局。
诡异的自杀也是这本书描写非常精彩的一个篇章,”吸着鸦片或是麻醉剂的气味,看看天堂画册,等药性蔓延全身...” 自杀都这么有步骤性,在飘飘欲仙中人身分家,比起其他什么自杀的方式来说,这恐怕是没感觉的种吧。还记得广西有狗肉节,巧了这个书中也有一种吃狗肉的故事,只是略尽残忍。“当人类不再吃任何肉类,和人类开始吃人,这两个现象那个会出现呢?”对书中说的《恐怖的谋杀》产生了兴趣,想着去搜,可是发现没有这样的画报,搜出来的东西也是毛骨悚然,只好作罢继续从书中继续寻找猎奇。
吸血鬼作为电影,绘画,文学等众多艺术领域常出现的主角,这本书怎么能少了它呢?只是也是第一次听说,吸血鬼的始祖是女同性恋贵族夫人,更有意思的是吸血鬼舞会啊。 菜单的饮品有少女的新鲜血液,寡妇的脂肪,还有红宝石汤药。没错,大概舞会的bgm就是”“摇晃的红酒杯,嘴唇像染着鲜血......”当然还有主食吧。如果了解过吸血鬼的人来说,世界上真的有类似“吸血鬼一族”,医学家和生物化学家们发现,这些关于吸血鬼的传说可能并非子虚乌有。因为,患有严重卟啉病的病人,他们的外貌和举止非常像传说中存在了几千年的吸血鬼。一些科学家认为,严重的卟啉病可能会促使患者去吸食他人的血,以临时缓解自己的痛苦,因此就成为“吸血鬼”的原型病。 这本书短小精悍,作为睡前故事非常有意思,会脑部很多稀奇古怪的画面感,也许在普通人看来只是有些猎奇,其实是增加好奇心的一个重要来源之一。同隔壁的来说,一些已经古板的老人不太适合这本书。
《不思议图书馆》读后感(二):寺山修司图书馆一瞥——寺山修司的脑内索引
如果把“寺山修司”一分为二,一半是“海”,一半是“看着海的我”。
如果把“寺山修司”一分为三,三分之一是“少女”,三分之一是“猫”,另外三分之一是“母亲”。
如果把寺山修司的“少女”分解下去,分别是“憧憬著灰姑娘成为娼妓的少女”、“戴着草帽的少女”、“假装睡着的少女”和“被口红背叛的少女”
“猫”是小偷,是娼妇,是“恋”的動物形態。
而“恋”的又名是幽灵/鬼魂。
“海”是最大的一片泪。
“泪”是最小的一片海。
寺山修司的“母亲”在洁白和服中永远沉睡,唇上涂上了玫瑰汁液彷如洗了新鲜的血液。
而“我”是永远凝视大海的无家可归的孩子。“我”是离家出走后的没有母亲的孩纸。
“书”是所有无家可归的孩子的家。
《不思议图书馆》读后感(三):人类社会中最不可思议的大概就是日常
看寺山修司的书是对自己阅读量的巨大挑战。首先是关注的题目五花八门,机器人、蓄须女、魔术师,仿佛一场光怪陆离的演出,让人凝神闭气又目不暇接;随便翻开一页,就是各种妙趣丛生地引用,让人心中不由暗暗吐槽,作者真的不是在一本正经地口胡吗?较真地真的去搜索引擎上查询,居然大部分都有迹可循,也真是不得不感叹作者读书破万卷,在当时那个没有电子搜索的年代,居然能够凭借好奇心获得如此偏门的知识,作为一个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后人,阅读这些故事都让人耳目一新这一点简直令我惭愧。《不思议图书馆》读后感(四):世界奇妙物语
蓄须的女人也好,穿女装的男人也好,他们并不是为了最终变成另一个性别,而是为了兼有双性,让自己变得更为完整。在读这部作品的时候突然想起一部连续播放了二十多年的日本的奇幻故事特辑——《世界奇妙物语》,每一个特辑会播放几个短篇故事。而这本寺山修司的《不思议图书馆》涉及的猎奇话题更为有据可循,似乎更贴近真实的生活,也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
作者寺山修司是一位涉猎很广的奇人,在诗人、评论家、导演、演员多重身份之下,还能有如此惊人的阅读量,不得不叫人佩服。也正因为他对于知识的无限渴望,对于世界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尝试不同的行业吧。
打开这本《不思议图书馆》,让寺山修司带我们走进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这是一座怪诞文学的图书馆,更是一座陈列着稀奇古怪的宝物的博物馆。
这里有神奇的街头魔术师胡迪尼离奇的逃脱之术,关于机器人的思考,迷宫的起源与文化,由蓄须女引发的政治问题思考,还有恋物癖、巨人、畸形人、龙、魔法、吸血鬼,等等二十来种猎奇话题,篇幅都比较短,每一个话题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每每读完都感到意犹未尽。书中提到了大量的书籍都是他从世界各个角落里搜罗来,作为文献资料参考,再结合他滔滔不绝的讲解,让每一篇文章都充满了魔力,让我想要去一探究竟。在一个个奇闻轶事的表象背后,体现的是文化,历史,风俗与时代情感。
我非常喜欢每一章节的结尾部分,都会从文中所介绍的奇妙世界跳脱到现实,来一段引人深思的与读者的对话,非常耐人寻味。
其实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总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书里的插图如此少。基本上一个话题只收录一副插图,而且所有图都集中在一个单独的小册子里。每每读到有趣的或很有画面感的地方,快被好奇心吞噬了的时候我都会想,此处应有插图啊!只好自己去搜索相关资料。仔细琢磨之下我才恍然大悟,这本书就是要激起你的好奇心,让你发挥无限遐想,对书中描写的内容抱有更大的兴趣。亲自去探索一番,也许比直接把那些画面摆在眼前要收获更多乐趣吧!
书中在致推理小说爱好者这篇介绍了一本书,对于推理小说的种种论文到“杀人大全”,简直事无巨细,让作者体会到什么是“一册书即一家书店”,我在这里想说,我从寺山修司的书中也体会到了这种感觉。
《不思议图书馆》读后感(五):一个咸湿佬,一场欢喜宴
咸湿佬大多是让人反胃的,会读书的除外。跟迂腐寒酸的老夫子相比,读书的咸湿佬更真实也更有趣。 其间的区别就好比年少时好不容易弄来一本情色读物,做贼一样找个无人的角落急匆匆翻到高潮部分,却不小心被某个句子某个情节打动了比贼心更需要抚慰的部分,竟然顺着情节一路读下去了,连脱了一半的裤子都忘了。 想来苍老师之所以得到普遍的欢迎,除了脱下去的裤子,恐怕更有贤者时间浮起的关于人生真相的大彻大悟。 正如欢喜禅,也是禅。 两小儿登吾肩,就算高僧也“欲鄣须妇人”。 寺山修司这个正经的咸湿佬,深谙其中趣味。 世之好淫,爱的无非是皮肤淫滥,因而是俗世蠢物。宝玉的‘意淫’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根据警幻的说法,靠的是天分生就的一段痴情。 寺山修司是这有这类天分的人。他和三五好友,比如他在书中反复提到的几个爱书如痴、关系铁到互相诓骗来诓骗去的文人艺术家,必然常开这类欢喜宴。酒酣胸胆尚开张的时候,必然也是咸湿段子随着温酒的火苗跃动的时候。席间倘若有真正聪明伶俐的女人,大家闺秀怕是要拂袖而去的,反倒是风月女子,方能解得其中趣味: 开席的清淡小菜,是胡迪尼在精神病院看见的、约束衣中扭动的肉体,搭配故事里“具备所有美人要素”和“空空如也的脑袋”的怀孕的机器人; 第一道主菜,寺山端上王妃和牛通奸生下的怪物和他所守卫的迷宫;搭配重口味的长胡子的女人和她重度恋母癖的丈夫,以及恋物癖的性幻想。 第二道主菜寺山端上巨人、畸形、侏儒和其他怪物,搭配各种猎奇杀人方法。 第三道主菜是SM中的性感和色情,搭配西方春宫画。然后用清淡的龙的故事来清洁味蕾,迎接驱魔、符咒和吸血鬼的故事。 少女的血液、寡妇的脂肪构成下一道小菜…… 咸湿与色情交替而来,仿佛混满了东方香辛料的美酒。 寺山也知道百分之百的咸湿是无聊的,因此他也有偶尔正经起来的时候。 谈狗的历史:“被戴上锁链却备受宠爱的狗与受到野性的呼唤而不禁回眸的狗”与“被豢养的”小市民们的本质并无区别,只不过前者有着实体的项圈,而后者被看不见的社会责任锁住了咽喉。 谈“厨房的消失”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以及东方需要千辛万苦的劳作才能制得的豆腐如何在西方讽刺性地变成了速食素食一种。 谈小市民对巨人和矮人的嘲讽,以及五十步笑百步的狭隘眼界。 装疯卖傻谈咸湿真正的意义在于,风月里有一半的人生真相,正经的礼义廉耻无法取代。 否则怎么会 “仗义多是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呢?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一本书也是一张请柬, 这一场咸湿的欢喜宴,你可来赴?
《不思议图书馆》读后感(六):集趣味和冷知识的经典之作,不可思议的猎奇之旅
街头魔术师、机器人、迷宫、爱犬读物、蓄须女、恋物癖、错视画、猎奇杀人法、美食读物、爱伦・坡、龙的画集、少女杂志、开膛手杰克……
以上种种,都在日本怪才寺山修司的这座“不思议图书馆”里,这里有强烈的好奇心、引人入胜的解说,22种猎奇话题,引经据典、趣味十足。
《不思议图书馆》,豆瓣独家有售,点击即可下单。
《不思议图书馆》读后感(七):不思议图书馆
by 柳濑尚纪《不思议图书馆》读后感(八):寺山修司收藏的古怪图书
开始看到这本书时,会觉得有些索然无味,书中大多数的书名都不曾见到过,一些书中场景闻所未闻,甚至于让人匪夷所思,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我这个读者所涉猎的书还是少得可怜,孤陋寡闻故吧。
在进入书的某些章节时,光怪陆离的世界逐渐散发出异彩,比如《怀孕机器人的悲剧》这篇,引出美国科幻小说家菲利普•迪克其中的一个短篇《帕奇•帕特的每一天》,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核战争后奇迹般生存下来的极少数人之一,与其他迪克的小说一样,这部作品也是以“失去了希望的社会”为背景的。在这个背景设定下,不知如何消磨余生的人类,为怀念曾经美好的美利坚而搭建了私家公寓模型,在里面饲延养了一个叫帕琪•帕特的少女人偶(机器人)。他们定期从火星上投放下来救援物资,大部分用在公寓模型和帕琪•帕特的身上。幸存的人类就这样一天天的活在自己的回忆里……
显然这个短篇有些超前的,看着有些离奇,却是代表着人类万念俱灰,又或是有什么可代替这种,所以假想一个机器人,也可以是个外来生物,但这些外来者一旦打破了他们有序的生活,就象文中,另一个被帕琪•帕特所打败的坏孕机器人,便打破了人类的平衡,那么人们将会驱逐他们,因为他们怕有更不可思议的发生,被机器人所控制,这是人类不想看到的。
以前,听过很多关于偷内裤的事,男人偷女人的多,女的偷男的却没听过,也许也有,我们不知道而已,有些人单纯的就是偷裤子有满足感,有的则是欢喜那个味道,或者有些情结,不单是恋内裤还有恋袜子,恋毛发的,有些人比较露骨,有些人比较隐秘,在《X夫人只从面纱下露出一点红唇的原因》中讲了一本书叫《恋物癖博物馆》,各式各样的恋物癖在读者面前呈现,作者看到此书时,就从“有关肉体的恋物癖开始阅读,文中提到男根与手指的关系,女人鼻子与阴户的关系,以及唇的与情色的关系,作为读者,少见识,虽说有些癖好让人费解,恐怖(恋耳朵的一名罪犯,在案895年前后常绑架少年,并用钉子钉入他们的耳朵),这些有恋物癖的人,或多或少都受到童年某些事情的影响。不知不觉改变着他们的行为。
《舌尖上的中国》,看得让人直流口水,美食对与我们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以后不敢说,目前是不会把它们舍弃的,但作者在《厨房的消失才是现代特色》一节里,说很多人不会在家作做饭,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和不愿沾染油烟,都喜欢吃快餐,或者去饭店吃,厨房慢慢因此就会慢慢消失。当然一论调很可能在某一天成为事实,到那时所有的食物分门别类,统一味道,厨房便成了失去现实意义的一个词语,我们想起它时,也许只会有一些模糊的想象而已。
书中其实还讲了很多本书,让人拓展了知识,打破了读者对一些事情的认知,一些寻常认知一再被颠覆,对年青的读者来说,可以接受,而对于一些古板的所谓“老学究”来说是可能是难以接受,甚至是嗤之以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