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7-11-1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的读后感10篇

  《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是一本由[美] 埃里克·卡普兰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未读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28页,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读后感(一):本书书名没有达到我对其内容的预期

拿到手后两天内迅速读完此书,不得不说,我确确实实是被作者的《生活大爆炸》制片及编剧的身份以及这么有趣的书名而吸引,几乎没有做什么考虑就火速下单了。而当我今天读完此书的最后一页并合卷的时候,只是长叹了一口气,有种经历了虽然一路读得比较辛苦,个别地方还极为烧脑差点就失去耐心读不下去但仍然最终还是把它读完的释然。
书的前两章是我读的最为吃力的部分,很多地方就是在堆砌和罗列其他各大家的学术观点(包括心理学,生物学,哲学,宗教等等),看着让我们这些门外汉实在有些为难,也较为枯燥。在阅读过程中我简直无法把作者和如此成功的美国情景喜剧的制片这一身份画上等号,因为书中的内容没有一处让我有发笑的冲动。直到读到书已经很偏后的地方了才开始进入些状态,开始明白了一些作者想表达的观点,并由心底表示赞同。但那已经起码是书的内容三分之二还往后了。所以总体来说,这本书实在距离我购买时的期待值差了不少,但我一直相信每本书都有它的可读性,也一定都能从中学习到一些什么,这本书也一样。最后以书中我十分喜欢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吧:
“如果你觉得生活无聊,那是你的问题,不是生活的问题,因为生活一点都不无聊。植物,动物,生态系统都是最有意思的东西。要驱散无聊感,你需要去感受身体,感受情绪感受生命的脉搏。”

  《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读后感(二):一场逗你玩的哲学探险

本书开篇引言与本月人类MALL热闹的布景非常契合,圣诞老人究竟存在不存在?
        接下来,作者试图用逻辑来论证圣诞老人是否存在。由于逻辑学家认为,若想成为一个优秀思想家,最起码的标准是不能自相矛盾。因此,当引入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逻辑判断推演公式时,读者被彻底带进了一个理性主义的暗坑。而我似乎回到了当年参加MBA考试的课堂,是真是假的判断着实烧脑。无奈之下,作者以英国18世纪社会历史中的一个逻辑悖论“公地悲剧”来结束第一部分内容,想用逻辑来回答圣诞老人是否存在是不可能的,毕竟,现实超越逻辑的一种存在,有种替代逻辑的选择就是神秘主义。
        于是,作者带我们一起飞到印度。我理解神秘主义是宗教的一种本质,正如佛教里说“色即是空”,道教里则讲“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可是否认了通神教的印度著名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曾经归为智者的言论,却被作者质疑了:“有一种特别重要的神秘知识,他已经掌握了,但我们还没有。”,“无论‘爱’‘谦卑’还是‘寂静’都没有意义”。神秘主义的既存在又不存在的完全可能性与逻辑的非黑即白,让我们考虑是否存在第三种选择来解释圣诞老人是否存在的问题。
        幽默,好吧,这确实是一种在不反对任何一方条件下能调和逻辑与神秘主义的第三种方法。先标记一个名字,德谟克利特,笑的哲学家,回去补补他的学说。回到本书第三部分,我在读时哈哈大笑,虽然未能解决圣诞老人是否存在的问题,但是幽默的思维无疑是人类自我疗愈成长的一个方式。所以,下一部分,我们进入人类大脑。
        当我们谈人生的时候,无非是在解读两个问题,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于是,作者从人类的左半脑和右半脑开始分析,左脑的严肃理性和右脑的诗情画意本身存在于人类头颅中就是一件好玩的事,所以不管是多神论、一神论还是无神论的任何历史时期,人类大脑是否愿意认为圣诞老人应该存在是由自己决定。
        当作者将我和你落笔为最后一部分时,儿子阿里的“生命之树”是我快速翻阅的一段。抱歉,本段文字无法表述本段内容。
        最后摘录本书第220页里的一段话来结束荐文,“我们在寻找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它需要新鲜,需要有无限的可能,需要有过去的积累,就像尘土中生长的植物。想要知道圣诞老人存不存在,人生有没有意义,就得把这些想法装进脑子里,看看自己快不快乐……只有你自己经历过了 ,才会知道它对你重不重要,为什么重要”。

  《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读后感(三):圣诞老人骑马来

       还有几天圣诞节就要来了,大街上到处都是圣诞树的装饰和欢快的音乐,这档口看《Does Santa Exist?》,讨论圣诞老人是否存在是不是略显呆傻?管他存在不存在,让我先相信他的存在,愉快的渡过眼前这个狂欢假期,再坐下慢慢思考嘛。你瞧,我就是这么一个享乐主义的人,甭管我的享乐是伊壁鸠鲁式的,还是亚里斯提卜的那种。
       作者埃里克·卡普兰,是当红美剧《生活大爆炸》的编剧兼执行制片人,其他作品还包括《飞出个未来》《辛普森一家》《马尔科姆的一家》《僵尸学院》等。本以为这样的人最拿手的是搞笑,讲段子,编故事,没想到人家正在攻读哲学博士学位,探求存在与否这样的大问题。这本极度烧脑的《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正是他关于存在的一场思考。
      起先,他抛出了圣诞老人是否存在的问题,英文原名为《Does Santa Exist?》。圣诞节,简直就是西方的春节,大人小孩都欢呼雀跃的盼着这一天,没人知道每张笑脸下是怎样的小心思,也许是百货商笑出褶子的脸背后是数钱数到手抽筋的满足,也许是大人又可以暂停工作休息几天的轻松,也许是购物狂可以理所当然的尽情买东西送东西的畅快;在那些真正还未脱离呆萌状态的小孩子而言,只有他们心里才会惦记着,圣诞老人呀,你什么时候才会来。
       卡普兰正是从这一现象入手,穷追不舍的问——你到底是认为圣诞老人存在,还是不存在,在社会情景中有演化出怎样的表象?他分析了两种情况,一种叫蒙人,一种叫发疯,并且在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学、神经生物学和模因论中找到了这两种理论的影子。我不知道这一分析在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心中会造成多大的阴影面积,但它确实让我安心,一切存在的理论都是可以被分析、被质疑的,正如作者在后面所说的“任何一刀切的理论都是错误的,”“理论都有其生长周期”,这才是哲学的魅力之处,它敢于寻求一切未知,又敢于质疑一切已知。
       作者试图从逻辑的方向上找到答案,过于鲜明机械的逻辑主义让思考走进了混乱。卡普兰提到了关于道歉潜在的可能性,实在是太形象了,被原谅之后的心安理得确实有可能引发出肆无忌惮的后果。家中就有这样的例子,三岁孩童一次次的向家长确认,不小心踩到水花没事吧,结果得到肯定的答案之后,就会撒欢的在雨地里奔跑。是家长错了吗,确实没错啊,孩子错了吗,他也确实是奔跑着避不开踩到的,那这到底哪里出错了?
       碰壁的卡普兰又打算从神秘主义入手,结果证出了“如果什么都存在,那么存不存在的问题没有任何意义”。神秘主义没法给出答案,求真之路指向幽默。关于幽默。作者说的很多,脑洞开的太大,以至于部分内容就我们读来确实有些难度,不过好在本书几乎都是在大框架下的碎片式的讨论,看不懂的反复再看也无妨。对于死亡分析,直入人心,“我们都知道那是终结,很害怕,所以希望那不是终结。”让人难过的是,希望有时候并不能改变事实,不过好在希望能改变人类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幽默,帮助人类良多。
       “逻辑希望一次性将问题解决”,神秘主义又总是打太极,幽默和逻辑、幽默和神秘主义都有那么多小暧昧,越思考头绪越多。圣诞老人只是一个载体,作者想探讨的还是那个千百年来老掉牙的问题——“生存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生存才有意义”。本书最后一部分“我和你”阐述的是他关于圣诞老人存在与否辩证思考的答案,也是他在人生存在问题上的见解。很多时候我们所纠结的问题,晚饭吃什么,要不要辞职,该不该生孩子,其实都算得上“Does Santa Exist”这类问题,看看这本书,也许还是没办法完全搞懂那些深刻的哲学奥义,不过受其启发改变一下思维,更多元更友善的去考虑问题,发散性的看待生活和工作,可以帮你我的人生减去些负重。
        鉴于这本书实在大大的逗我玩了一把,特别问作者大大,为什么圣诞老人不能是骑着白马来?
文/团团花哚 2015.12.21

  《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读后感(四):一场有趣的哲学思索

作者从圣诞老人存在与否开始了一场哲学的思索。从逻辑、神秘主义、幽默、卡巴拉教义多种角度,来思考圣诞老人是否存在、甚至关于圣诞老人是什么。
1、逻辑.
你在追求、相处中的姑娘发了一条朋友圈,你猜测是在暗示对前男友的怀念。如果此时按兵不动,即使投入再多,你最终依旧可能变成一个牺牲品。那么你应该去问清楚,再判断下一步动作。可如果姑娘说不是,你可以相信吗?如果不相信,岂不是因为这件事失去了两个人基本的信任吗?即使你说相信,姑娘相信吗?甚至在你开始思索的时候,你已经埋下了怀疑的种子。当你企图用逻辑开始判断这个问题时候,一个有可能毁灭这段关系的矛盾就产生了。
我们可以看到逻辑里存在很多矛盾、悖论,如果你可以追求童真,那还是童真吗?如果你想要顺其自然,那还是顺其自然吗?我们去追求的,往往适得其反,这也许就是理性带给我们的矛盾点所在。
即使我们把理性的追求当做“附加内在利益",去不可以地刻意做一件事,我们也无法保证结果是否会达到我们的预期。圣诞老人帮我们摆脱过于理性的情形,我们出于善意自发地相信了圣诞老人的存在,但这并不能保证没有人会利用这种“附加内在利益"在做一些坏事。
所以,现实是超越逻辑的存在,生活完全可以似是而非
2、神秘主义
美国的嬉皮士追求自我,冲出理性主义的重围,正是作者心中的神秘主义,包容矛盾。圣托马斯所言:没有语言能描述上帝,他并不”好“也并不”存在“——之所以这么说是为了人们理解。
作者对佛教和印度教的一些思考,佛陀的一些话语,让我们看到世人似乎处在一种焦虑之下,被束缚住,无法看到更多的层次。
接受矛盾也可以用来欺骗,坑蒙拐骗的江湖术士,还有《1984》里的”战争就是和平“”自由就是奴役“。接受矛盾有时也会变得愚蠢:”既有有没有“这种回答常常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一个人接受了矛盾,这样辩论就不再有意义;”人生本就是矛盾的“,对现实没有进取精神。
成为神秘主义,解决了概念与现实不对应的问题。可如果什么都存在,那么存在不存在就没有意义了。
3、幽默
幽默可以用来调和矛盾。
社会期待是为他人高兴而高兴,为他人的难过而难过,即使有喜事,也要弱化这种喜悦。可说到底,总有一刻我们会对人类身体比对世界和平感兴趣,英雄也会挣扎,我们可以种幽默来调和这种社会期待与个人情绪的矛盾。
我们想让别人觉得自己好,但我们不想成为那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好的人。这也人生的矛盾。小丑不希望看到人哭,在他的葬礼上,我们应该笑还是哭呢?幽默我们嘲笑人生的方式,因为总有一天人生会以死亡会来嘲笑我们。
生而为人,我们就是要让情感与认知、心灵与思维相结合。而幽默让我们谅解自己,让我们解决情感和智力层面上的矛盾。
如果将人类文明看到终生学习的过程,那么这条路是由逻辑和神秘主义这对矛盾体组成的。
4、人生
纽拉特认为,人类像海上航行的水手,信仰是甲板,如果有需要,我们可以拆卸、改造我们的甲板。这样一来,我们既是船体又是导航器,二者无法分开。进一步来看,笛卡尔认为人类具有两面性,就像老鹰和鲨鱼定在一起,无实体的灵魂和有实体的肉体组合起来,但这两者是由什么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哪种信仰使用,我们就选择哪个,生活并不是探索未知,我们本身就是未知。因此”圣诞老人是否存在“的问题,就变成了”你愿不愿意让你的大脑相信圣诞老人存在“了。
现在的脑科学研究证明,右脑派遣左脑完成认为,而左脑很擅长完成任务。左脑认为存不存在只能二选一。右脑不会说存在不存在,就像孩子喜欢泰迪熊,和小熊说话聊天,不考虑它是不是能懂。右脑不会承认有神,只会说”有存在的可能“。而判断圣诞老人是否存在,却没有第三个大脑来做裁判。
前基督教时代,维京人认为奥丁会带来礼物,有些人认为奥丁就是圣诞老人的前身。一些浪漫主义诗人认为现代人的思维妨碍现代人看到神明,有些东西存在,我们却看不到。仔细想想,我们当前相信的也许是高阶的神话,我们相信我们能控制自然、征服股市。神话总是包含想象力。
神话总是包含了仪式和礼节,而圣诞老人的神话正做了着一些,我们不应该做一点什么吗?
5、我和你
阿里是一名卡巴拉学者,他称”存在“为”没有界限“,也就是”无限“。严格来说,讨论无限是没有衣衣的,这是一个我们无法理解的概念。阿里发明了三种东西和无限比较——树、人和家庭。
树像人一样,是活的;树木具有分型的相似性;树木的部分和整体之间是一种动态的关系。作者希望通过思考和世界产生联系,通过情感与他人联系。而阿里的”原质“就是这样的概念,比如”付出“”划定界限“,我们可以自己画一个动态平衡点。但是如果只追求一个原质,可能会适得其反。在阿里眼中,我们就是四处蔓延生长的大树,树枝伸得越远,说明我们的思考阅读,同时,矛盾也就越多。
卡巴拉学者将智慧称为”什么的力量“,我们的生活就是不断和界限搏斗,不断去追问”什么“。阿里认为,”脸“和”无限“这个概念是人类意识中的一种呈现方式。现代神经科学和16世纪犹太密教出发点都是人类想要了解自己,都认为人是一种统一体。”无限“就是不断的探索、演化。
如果”无限“有一张脸,那应该是”友善的面孔“和”挑战的面孔“,当我们担心自己虚度年华时,面对”挑战的面孔“,当我们什么都不做就十分美好的时候,我们在面对”友善的面孔“。这两种面孔只是事物的两种不同状态,并不是分裂的,分裂就有了界限。
怎样的人生有意义?阿里认为,只有解决诸多不完美的问题,让世界变得美好。这正是”无限’赋予人们的礼物,它赋予人类无限性,不断进化,不断追求卓越,追求完美。当我们移除界限时候,我们就摆脱了相互之间的折磨,就能在无限种有更多的感受。
无论我们做什么,“友善的面孔”都会接受我们,卡巴拉学者认为“友善的面孔”有一把长长的胡子。没错,是圣诞老人。圣诞来人的存在,是“无限”向人类呈现的一种方式。
如果你感到生活无聊,那是你的问题,不是生活的问题。你想知道圣诞老人存在不存在、人生有没有意义,你就要把这些东西放进头颅中,看看自己开不开心。
6、启示
这是一本有趣的书,至少在某些章节我是真的笑了。很早就对哲学感兴趣,但一直都是浅尝辄止。这本书里面很多哲学思考确实让我做了一场思维体操,引发了一些想法,想去理解其中很多的概念、很多的思辨。从哲学式的思考,到生活中的心灵鸡汤,有很多值得我去判断去学习的内容。当然了,这本书并不是一本哲学专著,很多地方不够严谨,但也正因此,才会有一点轻松。
逻辑是为了把我们从矛盾中解救出来。而悖论的存在,正是逻辑难以解决的。罗素和塔斯基曾用一些方法试图解决悖论,但如果解释如何对事物进行描述,就会打破这些规则。一些哲学教授认为,“提及”和“使用”是有区别的。而作者却认为这种思路是掩耳盗铃。至于“提及”和“使用”的却别,我还需学习更多。
另一方面,逻辑学让人分别真伪,芝诺的悖论涉及到人理性和感性的不同维度,这都是未来想去了解的。
书中还引用了维特根斯坦《逻辑学导论》的“梯子”的比喻。《西方哲学史》说维特根斯塔后来推翻了自己的观点。如果有时间,我会去进一步了解维特根斯坦的思想。
本书中对佛教大乘、小乘的描述我觉得有不准确的地方,但也说不准,准备多读基本佛教相关书籍来相互印证。其中印度教和佛教有多少地方相似,我也想去了解。书中没提到的印度教种姓制度,也值得我去分析。
书里说,如果将人类文明看到终生学习的过程,那么这条路是由逻辑和神秘主义这对矛盾体组成的。《文学回忆录》里讲,欧洲历史是希伯来思潮(基督教为代表,讲未来)和希腊思潮(雅典文化为代表,讲现世)或隐或现的消长斗争,人类世界也是这两种思潮的斗争。不知道这和黑格尔的辩证思想又有多少差距,这也是我要去学习的。
最后,我觉得本书的中文版有一些不好理解,希望以后自己可以看得懂英文版。

  《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读后感(五):本读后感无法描述本书内容

感觉用一句话就可以结束这篇读后感了,“本读后感无法描述本书内容”。这绝对不是偷懒,因为作者非但没有偷懒反而洋洋洒洒的写了厚厚一本《本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书名没起错,的确无法描述,感觉扯半天什么也没说。因此,读后感也可以一本正经的撤这段闲话。
其实这些都是噱头,加上书皮设计成两个书脊第一眼还真不知道该如何打开,还有封面和封底设计成一样真的会让你经常拿倒书。所有这一切设计其实都是为了好玩,为了书的内容,尽可能是把一些复杂的哲学问题以一种调侃的方式展现出来。
其实书本名是“Does Santa exist?”,反反复复在讨论圣诞老人到底存在不存在。从四个纬度出发,逻辑,神秘主义,幽默,乃至犹太文化,按照人们能够理解的程度,循序渐进的介绍不同纬度如何分析解释这个问题。按照书内分析的角度出发,逻辑的较真和神秘主义的非常逻辑都有些偏颇,然而作为中庸的幽默却能够打太极般将两个极端进行化解,而幽默也是作者起这个书名的初衷。但作者最后还是抛出了犹太的卡巴拉生命树。貌似这是作者认为最强大的工具。于是整本书变成了一篇软文。
就像作者自己说的,这种铺垫及分析路径也是学别人的,只是请来圣诞老人帮忙压场子。其实最后圣诞老人到底存不存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人生哲学是什么,你的信仰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你能不能说的清楚。
2016-7-11

  《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读后感(六):有点颠三倒四的哲学思辨

先说说这本书的机缘。
一直很想看这本书,不得不承认是被腰封和作者,以及这个坑爹的中文译名吸引到的。中亚上看到了实体书,但是苦无一直找不到Kindle资源。元旦前在深圳南山书城闲逛时,偶然发现了这本书,实在是没有忍得住掏了腰包。
抛却书本身不谈,先吐槽一下纸张吧。老六做读库,有一次就吐槽现在许多畅销书的开本问题。确实如此。比如手上这本“无法描述”,阅读手感真的是“不可描述”。书本上不厚,达不到中间打开就自然摊开的舒展效果,书皮用的是硬纸,一本两百多页的书,读起来捧在手上,始终感觉是张开着一副弹簧夹。。。
其次吐槽一下这个坑爹的书名。人英文名还算正经:Does Santa Exist?直译:圣诞老人是否存在。实在很想知道“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是什么鬼?!
最后说说书本身吧。作者是大名鼎鼎的“生活大爆炸”编剧,跳跃的思维和匪夷所思的脑洞那是跑不了的,所以可以预见这本“哲学大冒险”一定是趣味横生。然而看书的过程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风趣幽默。
整本书,无论是讨论圣诞老人存不存在,还是讨论佛陀的拈花一笑,还是讨论犹太密教,其实一直都是在讨论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罢了。理性的人,信仰逻辑,信仰非此即彼,感性的人相信有也相信没有,相信既有又无。作者通篇都在不停地跳跃比对这两种思维,老实说道理都懂,但是被他这么跳跃着跳跃着,再幽默风趣也会审美疲劳吧。
窃以为,这本书作者有炫技的嫌疑,优秀我是承认你优秀,不服你我仍是不服你。

  《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读后感(七):圣诞老人应该存在吗?

其实这本书的中文书名有点玩噱头了。而未读的公众号推的时候应该都根本没有看完全文。
这本书好像是在讲“圣诞老人存在吗?”,而且头头是道从逻辑、神秘主义、幽默、荒诞、科学、神话等各个角度论述了圣诞老人该不该存在。但他其实就是想解决一个问题。
    “接受现实吧,总有一天你是要死的,世间的一切也都是要死的,那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
如果你没有时间看这本书,建议你看完引言之后,直接翻到——
第五部分 我和你
他引用的一段话:
    “如果上帝‘无处不在’,那么异于上帝的东西都在哪儿呢?如果没有异于上帝的东西,那上帝又是怎么从无到有创造出世界的呢?……卢里亚认为,上帝为了给世界腾出一些空间,而被迫放弃了一部分自我。这是一种神秘的原始空间,为的是在未来创造和启示的时候重回人间。”
太拗口了,让我来用一个对于中国人来说更容易理解的例子来翻译一下上文。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那么在盘古之前,在上帝之前,就是我们所说的天地还如同一个鸡蛋一样混沌之时。是否盘古开天辟地之后,这片混沌就不存在了呢?阳清为天,阴浊为地,这片混沌也不过是变了一个形态吧?那么片混沌就是作者即将提到的“无限”。
    “从定义来看,无限中包括着一切。它是一个空泛的集合体吗?不,无限中包含着思维,包含着想象,包含着可能性,包含着一切物质诞生的母体,包含着数字,等等。”
听上去像个宇宙黑洞。但远比宇宙更为广大。
每个写过作文的孩子都看到过牛顿这段话:
    “我好像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而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完全未探明的真理之海。”
牛顿是谁,现代物理学之父!活了80岁,在后40岁却开始研究神学。不是他放弃自己,而是,他明白了有一片真理之海,他知道了“无限”的存在。
当你仰望天空,你会发现天空比印象中还要大,当你面对大海,你会发现大海比回忆中还要广,当你看《火星救援》或者《星际穿越》时,宇宙,简直难以想象。我只记得当年我的数学老师解释”∞“这个符号时说,∞=∞+1,∞=∞×1,无限,就是无边无际。
我承认,当人类有了这种认识之后,会产生绝望感。因为它的概念,不仅仅是超越了人类在未来亿万年中(如果没有因为核爆炸灭族的话)有可能身体力行所抵的境地,更超越了人类可以想象的地步。
那么,我们该怎么面对“无限”呢?用逻辑吗?不,太难了。那么用神学?可是它已经超越神学了。也许我们可以用幽默用荒诞?也许能起些作用,但不够。作者建议,不如我们想象”无限“有一张FACE(脸)让我们可以FACE(面对)。
“无限”的脸,有两张,一张叫作“挑战的脸”,一张叫作“友善的脸”。
    “在我们担心自己虚度光阴的时候,就是‘无限’在以‘挑战的面孔’面对我们。并不是说有什么超现实的东西在生我们的气,而是为了防止一败涂地,我们在不断地对生活进行衡量。”
对,就是这样,人类所有的努力,比如开山辟地,比如探索宇宙,比如追求新知,比如信仰宗教,比如崇拜偶像,其实都是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不断地试探和衡量,探明未知的自己和外界,企图在内心与“无限”之间建立联系,每一个在这样做的人,都好像在与“无限”进行一场拔河,你努力进一点,它便打开一点,你退一点,它就笼罩一点。这张面孔,就是“无限”的“挑战的面孔”。
而“友善的面孔”是什么?
    “当我们闻到草地的清香、呼吸清新的空气、凝视他人的时候,其他什么也不用做。单纯的存在就已经足够美好了,不需要大费周章,也不必过关斩将,这就是‘友善的面孔’。”
不可否认,世上就是存在一些让人感到幸福和高兴的事物,比如食物,比如猫咪,比如蓝天,比如爱情。它们的存在,有时候我们以为它是我们挑战“无限”之后的奖赏,但更多情况,它们就是不明原因的单纯存在。如果再将它具现化成圣诞老人呢?真的,似乎并没有那么难以接受了。
圣诞老人当然可以存在,你可以相信(信仰)圣诞老人,基督也可以存在,佛祖也可以存在,神秘主义、逻辑学、中医、科学,TFBOYS都可以存在,我们每个人可以信仰各种东西,都是为了更加理解”无限“,而它们反馈给我们的微笑,便是”无限“”友善的面孔“。
最后我要夹带一点私货了。
有一个观点流行很久,就是”因为中国人缺少信仰,所以才世风日下“。
我不同意这句话。
一来,世风到底有没有日下,这并不好说,孔孟周之所以要一直被推行,不就是因为世人一直做不到么。
二来,就算世风日下,未必是因为没有宗教信仰造成的。因为宗教信仰国家,甚至教徒之中也并不是没有恶徒。
第三,中国人也许的确没有太多宗教信仰,但是大部分人信什么?信人伦,信天地,信自然。这种信仰,我认为就是关于“无限”的信仰。不,与其说信仰,不如说尊重,尊重混沌之中产生的自然(我不是在说环保主义)。郭富城演的《白银帝国》虽然是部烂片,但是开篇第一句话我很喜欢——“天地这么大,人这么小,人怎么自处。”
所以,从古自今,我们通过拜神祭祖,通过学习人文地理,通过开垦,通过战争,来使自己与自然与天地与“无限”产生连接,我们在尝试着接近并且一点一点打开“无限”。我们不需要一定要找神佛来信仰,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无限”。

  《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读后感(八):一本有趣的书

其实英文原版叫《Does Santa Exist?》圣诞老人存在吗?中文翻译为了哗众取宠,取了这么个不靠谱的名字,不过这些年出版商为了迎合市场,书名早就越来越糟糕了,出版商们忘记了,好的公司不是去迎合市场,应该是去引导市场。时尚亦如此。
抛开书名的翻译问题不说,书的内容也是从圣诞老人开始说起,但这本书其实是一本讲哲学的书,读完这本书将对你进行一次基本的哲学科普。从圣诞老人谈起,中间引导读者进行哲学思考,思考一下人生,最后给出了应对人生诸多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法——幽默。
幽默,乐观,的确是应对人生各种境遇的不二法宝,但可惜,幽默的人毕竟只是少数。
最后讲个笑话
如何假装自己不是第一次吃意大利面?
走进店里,喊:“老板,给我来份意面,要二细的”

  《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读后感(九):哲学外衣包裹下的心灵鸡汤

首先,作者埃里克·卡普兰(EricKaplan)是美剧《生活大爆炸》的编剧,分析哲学的硕士,这点很有噱头,本书号称“《生活大爆炸》有多搞笑,这本书就有多烧脑,反之亦然”,实际上的确如此,在我为自己的脑细胞哀悼之时,我决定写我今年的第一篇读书笔记,也可以叫做读后感。
 
相比于这本书的中文名,它的英文名更能够体现出全书讨论的主旨:Does Santa Exist?(圣诞老人存在否?),不过可以理解,如果真的按照原文翻译,它的销量会大大减少,而当你真正读完这本书时就会发现,本书书名真的无法描述本书内容,就连原文的“Does Santa Exist?”实际上也无法描述本书内容,所以在接下来的文字里请允许我断章取义地介绍一下本书内容,之所以断章取义,是因为我不确定我可怜的仅剩的脑细胞能否将它表述完善。
 
不可否认,本书的确在讨论圣诞老人的问题,但实际上却是以小见大,初看可能觉得这问题没什么好讨论的,圣诞老人本来就是父母们编出来哄小孩子的,但生活中很多事物却如同圣诞老人一样,比如上帝存不存在呢?人权存不存在呢?道德存不存在呢?如果存在,那他们存在的标准是什么?如果不存在,又怎样证明?
 
再延伸一点,如果圣诞老人并非现在看到的样子,实际上他是一个圣诞螳螂,或者圣诞蝙蝠,那曾经的圣诞老人还存不存在呢?如果人权之下出现了暴政,那么人权还存不存在呢?实际上这就是本书讨论的一个矛盾点,就是当我们遇到对立的事情时,如何用科学和理性的角度去解答这个问题。
 
对此作者提供了三种分析方式:
 
1、逻辑
 
论证一件事物用逻辑当然是科学的办法,但如果逻辑本身就有矛盾的话就会陷入死循环,比如说,我们如何论证“这句话是假的”这句话,如果这句话是假的,那么它就变成了真的,如果这句话是真的,那他就变成假的了。
 
同样,如果相信圣诞老人是真的,那么我们无法用任何手段去证明他的真实性,如果相信他是假的,那么当所有人沉浸在圣诞的欢乐之中时,你就成了一个异类,到底是要做个聪明人还是傻瓜?逻辑解释不清,于是有了另外一种观点。
 
2、神秘主义
 
神秘主义可以看成宗教或者神学,与逻辑的说一是一不同,它允许矛盾存在,甚至允许多种矛盾存在,他们认为存在与不存在的问题完全没必要讨论,因为这不是他们关注的话题。
 
如同佛学讲求万事皆空,那么无论圣诞老人存不存在,他都是空的,既然如此,存在与不存在就没有任何探讨的意义,于是分析又进入死循环,对此,作者提出了第三种观点。
 
3、幽默
 
幽默这个观点乍一听有点摸不着头脑,但事实上一个简单的现象就能解决,那就是现在流行的段子手,他们会用幽默的方式去解决生活中的尴尬,呵呵一笑,顺便自嘲一下,很轻松就能将矛盾化解。
 
作者将幽默称之为中和逻辑好神秘主义的良药,幽默不仅能够接受矛盾,还能将矛盾指出来并且进行批判,它鼓励我们谅解并接受自己的局限性。
 
但幽默也可以称之为哲学吗?作者此刻没有说明,但大概他的内心想法是,世界上痛苦的事情太多了,矛盾的事情太多了,既然无法解决,那不如让我们乐观点,一笑而过吧,说起来,这到有那么一点顿悟的感觉。
 
当三种分析方式解决完毕后,我们就该讨论一下这个世界了,作者认为,神秘主义者光使用了右脑,支持逻辑的人光使用左脑,而幽默的人则是二者结合,当你的两个脑半球不相容时,矛盾就出现了,那么我们化解矛盾的方法难道是让左脑和右脑打一架吗?当然不是。
 
由于没有第三个脑半球,我们根本无法判定谁对谁错,但世界不就是这样吗?我们面对着两种宗教的战争,面对着开采者与环保者的战争,谁能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你就是错,而我就是对呢?
 
所以在最后一章里,作者做了总述,并且开始撒鸡汤了,与前文不同,这个总述十分有良心,它没有杀死我太多脑细胞,因为这章真的很好懂,他描写了自己的生活经历,通过这章我们就可以看出前几章作者为什么费尽心机绞尽脑汁不惜杀死读者这么多脑细胞以证明自己的观点。
 
作者首先解释,任何一刀切的理论都是错的,划定界限就是矛盾的根源,如同讨论圣诞老人存在与否,如同讨论左右脑哪个能获得胜利,实际上作者之所以崇尚“幽默”的理论,在于它能够化解矛盾,达到一种圆融的境界。
 
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是充满矛盾的,而解决它们最好的方法却不是什么理智,而是包容。于是最后作者说到,我们的人生中,就拿组建家庭为例,就是两个看待世界完全不同的人将对立的观点融合起来,形成一种“无限”的境界,而所谓的圣诞老人,就是“无限”向人类意识显现的一种方式,所以写到这里你看懂了吗?圣诞老人存在与否还有什么可讨论的,整本书下了一盘大旗,最后落子时告诉你,我其实就是一本告诉你如何看待生活的营养鸡汤。
 
重要的是,这汤还别有一番滋味,我合上书回味的时候觉得似乎有那么点意思,但又说不出究竟是什么,如果哲学的根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智慧,那么我想作者兜兜转转地为我们呈现了。
 
这本书之所以让人觉得不知所云,是因为作者在行文中添加了太多延伸,而这些延伸最终会让你的思维发散到根本找不回来,所以我看完了全本内容后对作者的某些观点还是一知半解,当然这其中也有着我本身对哲学的陌生。
 
因此本文观点仅代表我个人对本书的看法,再严谨点说,仅代表我个人此时此刻对本书的看法,本书观感同样无法描述本书内容,没准哪天心血来潮再读一遍,我就会推翻本文的所有观点,谁知道呢,毕竟此刻的认知和下一刻的认知,也许就充满着矛盾啊。
微博:@木本缺一
 

  《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读后感(十):简单、有趣的哲学思辨

                 简单、有趣的哲学思辨-评《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
                              文/信实的精灵
圣诞老人来咯~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