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秋分
---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古籍《春秋繁露》里说,“分”为“半”之意,
意味着这天昼夜等长,秋已过半。
自然万物进入凉爽的阶段。
秋分的月儿
一半躲在树梢,一半住在诗词里。
古人云“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
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秋分的夜是清浅的,
透出来的月儿恰似透明的玉盘,
于庭前隐现,抚弄暗香疏影,
悄而升息地成为心口的“白月光”。
吟诗 • 赏月
---
这道白月光,也渊源流长。
秋分临着中秋,从前有“祭月”仪礼,
如今的中秋,由传统“祭月节”演变而来。
“华亭赏秋月,夜夜星空。昼夜均分夜渐浓。”
这是秋分的月,也该是中秋的月罢。
这轮月儿常跃然于诗人的笔墨里。
贾岛云“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
张九龄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最熟悉的寄语便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愿这轮明月向着日月均衡的水平线,
温暖地挂在每个人心头。
品茗 • 揽香
---
秋分至,寒暑平。
这一年里最宜人的季节,
凉风习习、碧空澄澈、丹桂飘香。
微风撒露的清晨,最宜泡上一杯好茶,
于庭前赏花,在窗边坐一会儿,
听清夜里秋虫呢喃,秋鸟啼语。
看月儿圆圆,人从桂花树下过,
待金色花瓣在水中舒缓绽放,
揽一缕袭人芳气,品一口淡话清茶。
飘雨 • 落花
---
秋风临,雷声收,水始涸。
秋分时节,正是芦苇扬花吐絮之时。
唐代诗人云“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或许芦花本该和风自成一体,
于浅塘间下一场属于秋分的“雪”。
“倒影翘沙鸟,幽根立水虫”
芦花飘散的芦丛间,时有闲云野鹤步履盘旋,
也时有秋雨绵绵落于芦花之间。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秋分的雨最是多情,一滴一滴,
落在芦花儿的心上。
听风 • 拾叶
---
风起时,叶落。
自然万物由盛夏到初秋,
终于停下匆匆步履,精心装扮自己。
秋分是自然里鬼斧神工的化妆师:
看那翠竹黄花,漫山红叶,层林尽染。
“深秋银杏披金羽,不惧霜寒暖意浓”,
这一枚曾夹在我们课本里的银杏叶,
如今已“嫣黄闲雅自雍容”。
起风了,聆听——
世间壮丽的山河吟唱,细微的树木窸窣私语,
在秋分之时收藏这美妙的万物之声。
采食 • 酿果
---
“雷始收声,蛰虫坯户,水始涸”
繁忙了一个盛夏的虫鸟准备筑新家贮藏食物。
田野外的山川得到自然缤纷的色彩,
人们收到大地最慷慨的馈赠。
不妨去田间,去果园,去菜园,
采摘这个季节落下的果子:
葡萄圆、柿子软、枣儿甜、梨儿香...
一颗一颗,酿成美食、美酒、美梦
都是关于秋分美好的珍藏。
回味 • 家常
---
秋收之后的餐桌飘着丰足的愉悦。
蟹儿正肥,秋菜正好,
新鲜的五谷与瓜果从田野饱满而归。
端在餐桌上的,
有母亲煮的热汤圆,煎得香香的芋饼,
在历经盛夏与秋收的繁忙之后,
全家终于可以聚齐象征团圆的家常菜,
饱食这一份份秋收的香甜美味。
耕田 • 播麦
---
农谚里说,
“勿过急,勿过迟,秋分种麦正适宜”,
讲的正是秋分时节,
寒露早过,白露收割了低头的稻子,
田野由金黄的外衣转向厚实的肥沃土地,
冬麦撒在泥土里,等牛儿以耧为笔,
一瞥一捺勾勒出陇下秋播图。
每个时节都在重逢
---
古时明月与今夜重逢,麦苗儿与麦田重逢,
日转星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每个重逢的日子里,
都有属于这段时光的回忆。
倘若能保持一颗初心,
发现生活中的诗情雅致,感怀于自然,
播种幸福的点滴,即便岁月轮回更迭,
总能留住温暖时光与今天的自己,美好重逢。
...
2019年《传家日历》用五大内容板块
和“每天一个生活指南”的方式,
让我们把日子过得花样百出。
为生活带来不间断的新鲜感。
「岁时节庆」是盛大而欢乐的传统节日,
「节气生活」让我们重拾生活的季节感,
「文化基因」解读寻常物件背后的人文故事,
「大美中国」集合了那些一生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
「趣味时光」则重现了我们记忆里最美妙的时光。
生活如此珍贵,
当然要用最美好的方式来描绘,
2019年《传家日历》邀请知名插画师Rlon为主创,
带领逾50人的插画团队,
用了300多天的时间创作了377张大师级的插画,
把每一天的“生活指南”,
用画笔描绘成美好又贴心的生活景象。
或许是一道菜、一件器物、一个传统习俗,
也或许是一个节日、一个节气,
每个画面都将成为2019年崭新生活的写照,
也是献给自己的最好的生活礼物。
有礼有节®品牌
· 2019年《传家日历》现货发售·
-
【*购买】
2019《传家日历》上新
复制这段描述*后打开*APP抢先获得
(复制整段红色字,打开手机*APP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