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 近年来,“大国自信”是很多国人常常会有的体会。数十年前,我们的国家正经受着难以言说的苦难,而苦难背后,是千千万万革命者的无畏和坚守。但要顾大家就难免舍小家。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文章,是关于一位烈士在就义前的最后时间里,留给家人的一腔柔情。在岁月静好的当下,与君共勉。
y 阿谷君
世间大多数人惧怕死亡,
却鲜有无畏者。
向死而生更是艰难。
可是却有那么一批人,
他们便是革命先烈。
他们看上去离我们很远,
但其实离我们很近。
是一个个忠魂信奉的真理,
王孝和烈士便是其中之一。
也同样是她一生的骄傲。
因叛徒出卖被捕。
受尽酷刑的他没招一个字。
听到死刑宣判,
他坚定地说出了四个字:
死无所惧!
王孝和的脸上毫无惧色,
他的脸上只有无畏的笑容。
他的胸膛直挺挺的,
腰杆如同一支钢枪。
他早就做好了就义的准备。
二十一天不长,
不过是短短一瞬之间。
但这二十一天,
对于王佩民女士而言,
因为她未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王孝和就义的时候年仅24岁。
他倒在了黎明前的最后一刻。
更让人扼腕的是,
那时候他的大女儿不到两岁,
距离出生还有二十一天。
王孝和的就义是无比荣耀的。
但对于家庭而言,
却打击至深。
未能从丧夫的沉痛中抽离出来,
我甚至能想象,
她在苦等,枯等,
可是她的丈夫永远不会回来了...
董卿说:
我认为,
在国家和小家之间,
他无愧于国家,
但对于妻女是有着很深的愧疚。
只可惜王孝和直到临死前,
也未能如愿见到妻女。
因为那次是秘密开庭,
死刑执行的时间,
除了刽子手无人知晓。
这种死亡,
听来更是让人愤懑满腔。
直到后来,
在档案馆中,
王佩民见到了
父亲在狱中写下的四十七封信件。
但纸张却早已经斑驳。
亲手触摸到先父留下的笔迹,
王佩民恍若隔世。
这四十七封信,
是从王孝和被捕到最后牺牲这段时间,
写给家人的。
其中大多数是写给妻子的。
在王孝和写下这些家书的时候,
最挂念的仍是待产的爱妻。
这份感情,
没有什么山盟海誓,
而那时候,王孝和不过24岁。
“孝和啊,佩民出来了!”
节目录制现场,
王佩民女士不禁用上海口音喊出了这句话,
董卿听完之后,
垂下了头。
朴实无华的几个字,
戳中了所有人的泪点。
瑛,她太苦了,盼双亲视若自己亲女儿,
为她择个好的伴侣...”
这段文字截取自王孝和写给父母的信中。
对父母,他愧疚没有报答养育之恩;
对妻子,他自责没有尽到丈夫之责。
他想到了所有人。
父母,妻子,女儿,
唯独少了他自己。
“应告诉他们,儿是为什么与世永别的!”
这句话似曾相识,
“我不怕死,怕的是爱我者不知我为何而死。”
我不怕死,怕的是爱我者不知我为何而死。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只希望家人和玉姐,能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
真的猛士,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王孝和这样的勇士,
还有许多许多...
黄花岗上,林觉民英勇赴死。
天安门前,刘和君以命请愿。
珠河县外,赵一曼宁死不屈。
时年,
刘和君22岁,
林觉民24岁,
赵一曼31岁。
国家生死存亡之际,
危如累卵,
是每一位先烈
铺就一条通往
他们,
才是这个时代
最该致敬的英雄!
用iPhone的小伙伴,
会发现订阅号的界面大变样啦!
如果想每天第一时间接收到
麦家陪你读书的文章,
记得【星标】,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步骤看这里
▼
【关于麦家陪你读书】麦家有一个长达20年的读书计划,期望能更好地带领大家一起读书。目前我们的新媒体招聘专栏作者,希望更多有才华、有观点、有态度的小伙伴加入我们。请将作品投递到 zhengwen@maitown701.com,期待遇见你。
欢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