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VOL.706
微博@曲玮玮
01
我想了一会儿,想起最开始我对“职业”这件事有隐隐约约的概念,是小时候看电视里的厨师争霸赛,大概就是很多位厨师进行两两对决,各种菜系的食物做好装到小碟子里,给每位评审品尝打分。当时坐在最靠左的那位评审,是四十来岁的一个大叔,所有评审里最有话语权的一位,每次镜头拍到他,他都是小小地尝一口,然后露出高深莫测的表情。
我第一次看那个节目就特别羡慕他,甚至觉得那个有点地中海的评审,就是我想成为的那种人。
但是之后课上老师问我,以后想做什么职业,我没有犹豫地说出了“老师”这个答案。
其实当时我对老师这个职业一点兴趣也没有。会说出这个答案,也只是因为身边同学说的都是诸如科学家医生这类教科书般的回答。
或者说在我们眼里,这个答案归属于“正确”的那个范畴。
我觉得时间再往前拨十几年,一定不止我会有类似做一个“美食评论家”这样听起来很不切实际的愿望吧,比如当个冒险家,电竞选手……对,我用的词是“不切实际”,因为至少在当时,这些人生选择都是被贴上了“不务正业”“养不活自己”的标签的。
在我很喜欢的五月天的《成名在望》MV里,小男孩背着吉他藏在破败的木屋里,屋外是看不见尽头的黑夜和背着机关枪伺机围攻的敌人,用来比拟他因为爱上音乐而被父母老师所有身边人反对的场景。
那一幕里他深深的恐慌和绝望的眼神我记了很久——仅仅是选择了一条看起来不一样的道路,就足以遭受这么大的阻力。
再回到开头说的那个问题,如果现在再问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你有没有特别想活出的样子,也许大多数人的答案会是,事业有成,家庭美满。
这跟小时候回答想当老师想当科学家的我们,好像也没有什么差别了。
其实我们是很怕成为异类的。
02
有个还在读研的朋友最近正在找实习,投了好几家简历都没有回应,她挺沮丧,问我“你觉得我能做什么”。
我反问她,你想干什么。
其实答案我知道。她能力很强,喜欢摄影和设计,审美也棒,不喜欢朝九晚五的刻板工作,想自己创作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但就是会因为找不到觉得契合的工作而毫无自信,开始反思是不是自己追求的状态根本就不对。
常常会去想平凡和特别之间的差别。
什么是平凡呢,是按部就班地念书工作、结婚生子,平平稳稳地过完这一生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你我都清楚,能健康平安已经是莫大的幸运。视频软件上那些和猫一起跳海草舞的年轻人,演着甚是稚嫩情景剧的情侣,不熟练地跳着手指舞的老太太,他们的生活同样也闪闪发亮。
那什么是特别呢,是一定要反其道而行之,大张旗鼓地特立独行吗?
我也不赞同这种说法。我想所谓“特别”应该是我们都想去做,但又惧怕去做的那个部分。
很多时候我们其实都挺矛盾的。
看起来不太一样的那个部分,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但对大多数人而言,这个部分只停留在“如果”里:如果冲动的18岁追到想要的爱情;如果安稳的25岁不再安稳;如果失败的40岁还可以重新开始……
可你没有。
你让喜欢的女孩子转身离开没有挽留,你留在小城里做一份基本薪水的工作,你离职之后赋闲在家开始过家长里短的中年生活。
03
所以仍旧打心底佩服那些愿意成为少数的人。
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分别,转头走向幽暗深邃的丛林,去往布满荆棘,盘曲蜿蜒至消失的那条路。
而坦荡又光明的那一边,看起来顺利无比,不过是因为已经有无数人踏足过罢了。
最近一直在看新一季的《奇葩大会》,某种程度上站在舞台上的那些嘉宾,像是平行时空里那些选择了“特别”这个选项的我们。
像最近这一期的嘉宾青山,节目给他的title是“他跟狮子一起住了几年”。
他在非洲的草原上拍摄野生动物的照片和纪录片,和狮子猎豹当朋友。已经不习惯城市里的生活,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过于复杂,甚至朋友说“在城市里的不是真正的青山,在草原上的才是真实的他”。
他穿着一件写着“only elephants should wear ivory”(只有大象应该有象牙)的T恤,说了很多不曾出现在我认知里的故事:
比如凶猛的猎豹其实是“美丽而脆弱”的一种动物,独居的特质更让它们的幼崽存活率极低,他甚至和猎豹“希拉”一家成为朋友,希拉会借他的车乘凉;
他遇到脊椎断了濒临死亡的母狮子,用哀求的眼神望向他,求他救救自己的孩子,但是因为“非人为伤害不能帮助”的拍摄原则,他没有救助,辗转反侧一晚回去却发现狮子母子已经被斑鬣狗吃掉;
他还看到救助中心的小象,因为目睹母亲被猎杀的场面,而不吃不喝一周死去,他痛心地说着,野生狮子的数量从四十万只锐减到两万只,而野生的老虎只剩下三千多只,甚至到下一个五十年,我们就见不到这些野生的“大猫”了。
在他眼里,这些动物的情绪比人类更强烈且直接,它们对人类的信任都是非常纯粹的。
因为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路,所以他能看到这个世界不曾向我们展开的那一部分,超乎认知却绚烂精彩的那一部分,窥一斑而知己之渺小的那一部分。
再往下看,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难以理解他的选择:原本是中国驻坦桑尼亚的外交官,后来去当地的动物保护区工作,拿原来十分之一的薪水干了十年。
他做的这些会有更深远的意义,记录下来的影像和文字,都是想让更多人善待这个星球上与我们共存的那些生命。
但一切最初的出发点都是因为热爱。
这简直太酷了。
04
我常常会被愿意在一个领域里深耕的人身上的韧劲所打动。与其说是韧劲,不如说是对自己最好的善待。
这也是我一直这么喜欢《奇葩大会》这一系列节目的原因,也不止一次在之前的文章里提过,看他们在短短十几分钟里分享那些我不曾经历过的人生片段,就仿佛体验了不一样的人生——更重要的是,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坚持和所爱。
(青山为猎豹希拉写的小诗)
像是00后的创业少女木汁,从不被看好到写公众号月入十万,被质疑着初心也努力去实现自己想做的事;
和躁郁症抗争,去叩问人生意义的刘可乐,说着“苦难本身并不是财富”“我们对苦难的反击和反思才是价值所在”的女孩;
还有考古博士刘拓,在异乡考古被误抓,却在身处牢笼之时收获了从未期待过的善意,每次都把电视调到他能听懂的频道……
其实站上《奇葩大会》的每一位都是如此,就像这一季的主题“我们不一样”,我在他们身上看到的,就是特别。
他们看得清楚自己最渴望的是什么,最脆弱的又是什么。喜欢就去追,再难也继续,管它要到什么时候才撞到南墙,选择即是洒脱本身。
也只有这样的人们,才对时间丝毫没有畏惧,留存下来的永远是灵魂里最真实纯粹的那一部分吧。
某种意义上,我要庆幸自己选择花几个小时去听他们在《奇葩大会》里说的故事。
会去设想如果换我来过他们的人生,我能坚持下去吗,我会因为剧情反转屡遭失意而放弃吗?
是无法预估的,但在看完他们的故事之后,我觉得自己有勇气去做。
我相信每个人身上其实本来都带着不一样的那部分的,它也许深藏在你还没来得及发现的地方,也许暴露在审视之下就胆怯地收回触角。
我们要做的就是去保护它。
所以如果现在再问我“你有没有特别想活出的样子”,也许我会这么回答。
除了自己以外,没有人指定你要去过什么样的生活。
在每个命运的分岔路口,作出抉择的瞬间,仅仅是因为你觉得“值得”。
这就足够特别了。
今日话题:
说说你做过觉得最值得的一件事吧。
GoodNight
往 · 期 · 精 · 选
哼,不会聊天的人不准谈恋爱。你策马扬鞭仗剑天涯,我在路边赏我的花。“今天准备抢婚。”| 参加前女友的婚礼是什么体验?点个赞,愿你爱的人也正好爱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