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热切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品行端正、才华横溢、物质和精神都独立。
但是,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不是凭我们良好的愿望就会“美梦成真”的;而是靠人长期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得到的。没有做应该做的事情,梦想好结果,永远只能是白日做梦。
正月初七,内弟一家来我们这里玩。他们忙着做饭,轮椅上的我和他们读小学四年级的女儿聊天:
“你刚才来我们家之前,做什么了?”
“写作业。”
“具体一点。写什么作业啊?”
“语文。”
“都写了些什么呢?”
“把课本上的全部生字写一遍。写了32行。”
“哦,真不少。你能不能把你刚写过的字给我说10个?”
“可以。纠正的纠,涨潮的潮。”
“潮字怎么写?”
“一个三点水,一个朝阳的朝。”
“左右结构。”
“不对啊,它是左中右结构。朝阳的朝才是左右结构。”
••••••
后来,看她说不出10个字,我说5个也行。结果,只有那两个字。
不知什么时候小姑娘抹起了眼泪,别人来劝慰她。她说老师并没有让她们记住那些字;如果老师提写,她也是会写的。我很生气,不只是因为她说不上来,因为我还想起来她表哥类似的情况:也是刚写完作业,问的时候竟然不知道刚写过的东西。
事后,别人说我:“你这个样子,孩子们都不愿意接近你了。以后,他们都不敢来你们家了。”
好像是这么回事;但是,我并不想因此就和他们一样和孩子们维系短暂的表面的“好”。表面的“好”有什么用呢?我并不是不会讨孩子们欢心,只要让他们尽兴玩,让他们尽兴吃,什么不妥的行为也别阻止就行。可是,那样只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曾经一度轰动网络的,那个为了不给女儿买iphone,却给女儿下跪的母亲,难道不是之前不顾个人的具体情况,而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才导致那样的结果吗?
这样的前例太多太多。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如果只有肯定的一种声音,他怎么可能健康成长?俗话说,兼听则明。一个健康的人格养成必然要听到更多不同的意见,情况越是多样,他也就越成熟。
如果从来没有人像我这样刨根问底的问过孩子们,他们就很难学会认真写作业。如果一个人养不成认真的习惯,又能把什么事情做好呢?
所以,尽管大多数人从来不像我那样和孩子们聊天,尽管我显得很突兀,尽管孩子们现在可能不那么喜欢我;但是,我决不能因此就,做一个只讨孩子喜欢的烂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