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组图,看得我有点……火冒三丈。
虽然其中说的是什么万千网友都说真相了,但是我仍然认为这是一碗居心叵测的毒鸡汤。
啥感觉?
大概有人说“的确如此”,也有人会摇头说“胡说八道”。
没错,我就是后者。
我说它居心叵测,是因为它不过是披着“奶奶和姥姥的区别”的外衣,写的是“婆媳关系厚黑学”。
无非就是宣扬自己的亲妈更心疼自己,婆婆永远是外人;哪怕对婆婆再好,她关心的也只有自己的儿子、孙子,这才是一切的中心。
然后让人对号入座,义愤填膺,无比愤慨,既然拔鸡毛蒜皮的小事儿都算上,的确啊,婆婆就是不如我妈对我好啊,她对她儿子更好啊……本来没事儿的,也想出事儿来了。
中毒了。
那天看到这组图之后,我写了一段话:
姥姥和奶奶的区别,有的家庭一定存在,一般来说这种家庭婆媳关系也不会好,明里笑,暗里闹。
不过我觉得网上流传的这些图和段子,真的有挑拨关系的嫌疑。
年轻女孩子本来还没概念呢,看过之后心里也有了疙瘩了,以后遇到一点小事儿也会往这儿想。
(我们)过年在公婆家,从来不催着起床,做饭也从来不会催着帮忙,要是在我爸妈家肯定被各种嫌弃……这不是说公婆就比爸妈好太多,也可以理解为隔着一层客气。
但如果把这份客气和隔阂,理解成为体谅,甚至充满感激,那是不是心态就不一样了?
婆婆不是亲妈,但也不是后娘,没有必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人家,再说了,你把自己当她的亲女儿了吗?
自己没做到,就别要求别人。
的确是这样。
反正是自己的亲生女儿,说几句,喊两声,也都是习惯,不会多在意。
但是在婆婆家,就算是睡到中午11点,婆婆也不会喊我们起床的,顶多说一句“豆豆起得这么晚,晚上当然睡不着啊”!
她知道我跟克莱德先生习惯晚上一起看资料学习,所以只要我们早上起来,就问吃不吃饭,帮忙弄好,任由我们”耍赖“。
这当然是亲切,但也的确是一层薄薄的客气——我若是不在,他们肯定也会劈头盖脸地说克莱德先生吧,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的。
但这层客气,我真心感激。
因为它不是虚伪,透着婆婆这个角色的身份智慧,让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不紧绷,同时,有相互之间挑不出毛病。
我有个朋友,工作好,婚姻好,婚姻好,唯一的问题是,婆媳关系不好。
她对婆婆有一种苛责,就好像,人家做她的婆婆,就活该卖身给她了一样。
譬如说,结婚的时候,公婆给出钱付了首付,她觉得不满意,认为他们应该直接给买房子才行;
怀孕的时候,婆婆为了照顾她,特意从外地赶来一日三餐给她做好,她觉得不满意,婆婆做饭的口味不适合她,但是她妈妈要给弟弟看孩子又来不了。
后来婆婆看她总是不高兴,跟儿子商量说要回老家,结果她还是不高兴,觉得婆婆这是慢待自己;
再譬如,她弟弟生孩子她回去探亲,婆婆让她带一千红包回去,她嫌少……
我觉得她简直吃饱了撑的,找事儿。
”我跟她儿子吵架,她明里是向着我,但是暗里还是照顾我老公,我就是个外人啊,装的那么好似的!“她愤愤不平。
我忍不住冷笑,”自己的亲儿子都不疼,这不是傻么?!“
她不吭声了。
我觉得很多人对婆媳关系的理解是被毒鸡汤给扭曲了的——不排除有不好相处的婆婆,也有自私的婆婆,当然还有特别难取悦的婆婆。但是,也不能否认,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很好的婆婆,至少是一般的婆婆,她们没那么世故,没那么多心眼。
不止一个女孩子,结婚之前问我:木头姐,听说婆媳关系特别可怕特别难处,我还害怕啊。
唉……这些年轻的女孩子啊,都被毒鸡汤给灌坏了。
这种毒鸡汤喝多了,就信以为真了,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各种挑刺各种找麻烦,婆婆还没怎么样,反而你成了难缠的角色,谁敢稀罕你?
她说母亲自从中风之后,家务就不能料理了;这个年,是弟妹每天从县城回老家忙活的,每天晚上再回县城,带走老人的衣服回去洗,第二天再回来。而且照顾老人,料理家务,毫无怨言。
她感慨弟妹非常好。
同时,她也说,多年来母亲对弟妹是非常好的,甚至超过了对她们几个亲生女儿——还是我上面说的那种,是客气的亲昵,是角色的智慧。
这才是真正良性的婆媳关系。
互相体谅,相互付出。
不是斤斤计较,不是勾心斗角,不是鸡毛蒜皮鸡飞狗跳,有的,只是对家庭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连彼此,也渐渐真心热爱了。
好是双方的。
但不好,往往是从你心里有了罅隙开始。
少喝点毒鸡汤,多长点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