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点故事APP独家签约作者:西门小金鱼
禁止转载
1
胡杏儿下班回家的时候,已是掌灯时分。打开防盗门,立刻被眼前的情景吓了一跳。
客厅里一片狼藉,几十颗翠绿翠绿的大白菜垛成箩地堆在客厅中央,一旁还有一堆带着泥块的大萝卜,瓷砖地上都是菜叶、泥土和鞋印子。
“杏儿回来了!”
打招呼的是婆婆,杏儿抬眼看时,公公穿着老公干活时穿的衣服,盘腿坐在真皮的沙发上抽烟,脚上的拖鞋没脱,鞋底子上脏得一塌糊涂。
“妈,爸,你们啥时候来的啊?建东咋没告诉我啊!”
张建东是胡杏儿的老公,两人七年前结的婚。
“媳妇儿回来了?爸妈中午就来了,第一次来咱家新房,准备多住几天。”建东一脑门子的汗,戴了一副变了颜色的白线手套从厨房里迎了出来。
“你们这是干吗呢?”杏儿一边脱鞋一边问。
杏儿放了提包,跟在建东的身后来到厨房。一口半米多高泛着釉亮光泽的水缸赫然摆在那儿,当不当正不正,无处安放。
“弄这么个玩意儿回来干吗?”杏儿一脑门子的问号加火星子。
“妈说上冬了,要腌一缸酸菜。”
“腌什么酸菜啊!家里都是地热,哪儿有地方放这破玩意儿,两天还不都臭了!”
“这丫头怎么这么说话,什么叫破玩意儿?谁家冬天不腌点酸菜,市场上卖的那些都是防腐剂,又费钱又不好吃!怎么这么不会过日子,钱是大风刮来的啊!?”婆婆在一旁没好气地接茬儿。
“妈——您不知道,现在城里不兴腌酸菜的,没地方放。”杏儿压着火儿给婆婆解释着。
“怎么没地方,就放厨房,把窗户开条缝儿,正好是冲着北面,北风一溜坏不了的。”
“那这客厅还待不待人了,中间没遮没拦的,还不得冻死人啊!”
“要不怎么说岁数小就欠考虑,当初装修的时候让我们帮你们把把关,中间弄上那个隔断多好,这大通畅儿的有什么用,都能晒苞米了。”婆婆唠唠叨叨地天上一句地上一句。
杏儿瞅瞅建东,建东却盯着水缸。
“我不管了!”杏儿一跺脚,转身拎起提包,“今晚我回我妈家住,你们看着弄吧。”
2
张建东父母家在离城里不远的乡下,杏儿结婚后和公公婆婆走动得并不密切,也就逢年过节回去看看。建东回父母家也不积极,家里还一个弟弟,爹妈对弟弟更待见,因为弟弟娶的媳妇儿是村长姐姐家的孩子。
弟弟将要结婚的时候,杏儿两口子正是要劲儿的当口,孩子刚满一岁,房子也是租的。
婆婆打电话来,家里的积蓄都添给了弟弟结婚,现在要翻新自家的旧房子,为了弟弟结婚时不丢面子,这修房子的钱建东多少也该拿点。
杏儿是识大体的女人,把全部积蓄3万元都拿给建东,能出多少力算多少,虽然婆家在自己结婚的时候也就拿了3万元。建东自然感动流涕,媳妇儿这是没得说,捧了钱趾高气昂地跑回家。
可到了过年的时候,杏儿感觉不大对头,拿着跟以往差不多的礼品进了门。婆婆没说接过来,只是不冷不热地扔出一句“你公公身体不好,就不能买点上档次东西给他补补”。说完,只顾坐炕头上和老二家的,摆弄着她给她买的新款羊毛衫。
杏儿偷摸问建东,“妈这是因为啥对咱这个态度?”
“大概是嫌拿的东西薄吧,下次买些贵的。”建东挠着头不好意思地说。
“薄?年前才给了3万,我倒是想拿厚点,可手里得有那个闲钱啊!”
一顿饭吃得杏儿别扭,借口胃疼抱了孩子先回了市里。从此她是能不回婆家就不回,回了也是屁股着了火似的往回赶。
“不回就不回吧,我也不爱折腾。”建东两头受气,索性跟着媳妇儿由着性子来。
3
弟媳来过家里几次,话里话外听了个透,杏儿才把其中原委弄明白。
建东拿修房子的钱回家,婆婆见钱太多正诚惶诚恐的时候,他吹了点牛,“毛毛雨啦,我现在正准备考公务员,等考上了,这些都不算啥。”
婆婆笑眯眯地看着意气风发的大儿子,“哎哟喂,我儿将来要做大官了,咱村这可是头一份。”
弟弟结婚前后,婆婆常常把这话儿挂在嘴边跟亲家和弟媳说,也常常在邻居面前夸耀,“看见没,我房子就是老大给拿的钱翻修的,他说将来还要给我盖成二层小楼,说叫什么别墅。”
可过年等杏儿回家拎着饮料和水果,婆婆觉得打了她的脸,那么有钱还跟从前那样寒酸,这不是让她在老二家面前难堪吗!
杏儿又委屈又好笑,“我啥时候成了有钱人啊!?”
那钱都是从嘴里一点一点省下来的,自己过年都没舍得买套新衣服。给婆婆拿了钱反倒成了罪过,这上哪说理去。
4
去年建东终于考上了公务员,可每月拿回来的薪水却比从前还少,也就20来张毛爷爷。这是个清水衙门,说是跟版权有关的部门,你说这八线城市一年能有几个办理那东西的,每年365天,建东的这个版权处能闲上300天。倒也有好处,建东可以多照顾照顾家里,幼儿园里接送孩子,再多读几个兴趣班。
杏儿自己却是比从前强势了很多,做了部门经理,工资也翻了几番。
孩子一天比一天大,上学就成了眼下最大的问题。俩口子一狠心买了套新建的学区房,花光了积蓄,又贷了几十万的款。
婆婆几次打电话说要来看看,建军在杏儿的杏眼圆瞪之下,以房子没装修好为借口拒绝了。
杏儿头几年的疙瘩一直解不开,觉得跟公公婆婆没那么亲,上次3万块就闹出那么个矛盾来,现在有了房子还说不定要出什么幺蛾子。
5
杏儿的担心一点没错。
建东好说歹说把离家两天的杏儿哄了回来,一进家门她脑袋“嗡”的一下子。
儿子像个泥猴子一样,正在脏兮兮地趴在地上跟一只不知哪儿来的狗在打滚儿,沙发、茶几上到处晾晒着衣服袜子,客厅一角堆着几个埋汏的纸壳箱子,公公躺在毛茸茸的地毯上抽旱烟。
“你们这是要干什么!?”杏儿立马就炸了。
“什么叫干什么?这么热闹才叫过日子,这是我儿子的家,杏儿,以后你要习惯习惯,我们家一直都是这个样子的!赶紧洗洗手好吃饭。”
杏儿张口结舌,缓了好半天才问出一句“什么叫你儿子的家?”
“建东当了官儿,房本都是他的名字,这还有什么错吗?建东啊,以后咱家要有点规矩,你负责上班挣钱,杏儿负责带孩子,我和你爸负责做饭。”
婆婆盛气凌人,看架势俨然把自己看成了“慈禧太后”,分工明确之下,杏儿只不过是个后宫的小丫鬟。
杏儿像炸了毛的母狮子,歇斯底里地喊道:“你儿子当个狗屁官儿?!房子首付都是我拿的钱,跟你儿子有狗屁关系!要做主领你儿子回家做主去,这是我的家!”
婆婆错愕地看着儿子,张大嘴巴说不出话。公公也从地毯上弹坐起来,一只手放在烧到根儿的烟下面,生怕不小心烟灰掉下来。
杏儿踹了那只狗一脚,摔了门进了卧室,倒在床上大哭起来。
6
“建东,房子真是杏儿买的?”婆婆小声地问儿子。
“嗯!连上次的三万块钱也是杏儿偷偷攒下的私房钱。”建东一脸的无奈,他撒了点谎,没敢说是用了自己的住房公基金贷款。
“还问什么问,收拾东西回家!丢了大脸了!”公公红了老脸。
这是杏儿和建东后来才悟出的道理。
公公婆婆回家后,弟媳来了电话,说是俩人好后悔,一直以为儿子是这家的顶梁柱,没成想杏儿才是那个中流砥柱。现在他俩很忌惮,再也不当着外人的面儿叨叨儿子是个大官了,生怕杏儿知道了给建东气受。
杏儿后来接公公婆婆来家里住过两次,老人打扮得干干净净,做事也规规矩矩,话里话外透着对儿媳妇儿的看重。
7
好多家庭中婆媳关系都紧张得很,特别是那些住在一起的,你看我不顺眼,我看你管得宽。
人的天性,就是自私、冷酷、懒、馋、愚。人也是动物,只要是强势了,首先表现出来的是在弱势群体面前张牙舞爪。要想强而不骄,弱而不馁,奉献、隐忍、谦让、忠诚,这些都要靠教化。
最好的办法是因势利导,利用他的人性去周璇。他不是觉得钱财改变了他的地位吗?那就把他打回原形就好了。
婆婆是这样,反之媳妇儿亦然。(原标题:亲情里的第十五个故事:胡杏儿)
长按二维码下载【每天读点故事】
收看更多精彩故事
「每天读点故事app」——你的随身精品故事库
如长按二维码无效,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