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from温暖-第599篇原创
每早六点
遇见每一个 向阳而生的你
❈1
友买来纸笔砚台,请我题几个字让他挂在新居的客厅补壁。
我便在朋友面前,展纸、磨墨,写了四个字“常想一二”。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们生命里不如意的事情占了绝大部分,因此,活着的本身就是痛苦的。
但是扣除了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还有一二成如意的、快乐的、欣慰的事情。
我们如果要过快乐人生,就要常常想那一二成好事,这样就会感到庆幸、懂得珍惜,不致被八九的不如意所打倒了。”
几个月后,友来探视我,又来向我求字,对于好朋友,我一向都是有求必应的,
于是为“常想一二”写了下联“不思八九”,上面又写了“如意”的横批,中间顺手画一幅写意的瓶花。
文章结尾写到,
原来,“如意”或“不如意”,并不是决定于人生的际遇,而是取决于思想的瞬间。
原来,决定生命品质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
原来,苦难对陷入其中的人是以数量计算,对超越的人却变成质量。数量会累积,质量会活化。
既然生命的苦乐都只是过程,我们何必放弃自我的思想去迎合每一个过程呢?
其实人到中年,在家,上有老下有小,在单位,会有领导施压,同事排挤,客户刁难,在内有琐碎婚姻,在外有江湖社会,
但是如果我们能抱着,乐观积极的好心态,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会顺遂很多。
2
曾经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1998年巴西足球队意外地输给了法国队,队员们懊恼至极,感到无脸去见家乡父老。
在回国的首都机场,迎接他们的是两条格外醒目的横幅:“失败了也要昂首挺胸!”和“这也会过去!”
在回国的首都机场,迎接他们的依然是两条格外醒目的横幅:“胜利了更要勇往直前!”和“这也会过去!”
其实三十岁以后,我们会逐渐的变得宠辱不惊,也逐渐的走向成熟。
你慢慢的学会了,胜不骄败不馁,快乐时,不过分狂喜,悲伤时,不过分自卑,你会以一颗很平常的心态,对待一切得与失。
只有这样的你,方能在岁月的洗礼,生活的打压中,成为家人,单位,和你自己的顶梁柱。
3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连任四届总统,是美国迄今为止在任时间最长的总统。
一次,罗斯福家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
怎料罗斯福是这样给朋友回了一封信:
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
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
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还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个人乘船往英国,途中忽然碰到狂风雨的袭击,船上的人都惊慌失措,
风浪过往后,朋友十分好奇的问老太太:“你为什么一点都不害怕呢?”
老太太说:“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戴安娜已经往了天堂,小女儿玛利亚就住在英国。
刚才风浪大作的时候,我就向上帝祷告:“假如接我往天堂,我就往看看戴安娜;
假如留我在船上,我就去看玛丽亚。不管往那儿,我都可以和我心爱的女儿在一起,我怎么会害怕呢?”
其实三十岁以后,我们更要学会用辩证的思维,去对待发生了的坏事。因为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如果你总是纠结于坏的情绪中,那么你会越来越痛苦。可是你若懂得,开拓思维,放宽眼界,
懂得凡事虽然不会都往好处走,但是我们可以往好处想,这样你的日子,就会轻松许多。
4
我曾经听说有这样两个故事。
可是无论怎么走都无法走出去,在绝望之余他们看到了一个小小的白色帐篷。
他们向帐篷的主人乞讨一杯水喝.主人很慷慨,给他们一人一杯水.要知道,在沙漠里水就像生命一样宝贵。
他们小心翼翼地捧着水上路了.一根枯树枝,把一个人拌倒了,而这个人又撞倒了另一个人,他们摔了一交不说,
每个人杯子里的水都翻掉半杯,两个人都望着自己手中的半杯水,有着不同的想法和感言。
第一个人说:"哦,就剩下半杯水了,那我们怎么走出这无边无际的大沙漠呀?"
另一个人则说:"还好,还有这半杯水,也许我还能走出这大沙漠。"
故事二:一个青年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
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
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
老人家便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
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者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三十岁以后,我们的身体大不如前,但同时我们的责任重于泰山,此时我们需要努力奋斗,挣钱养家,
可是我们的工作越干越累,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社会对我们的包容度,也越来越小,
于是很多人就出现了情绪的两级分化,大部分每天抱怨,抱怨钱少事多离家远,抱怨房价涨得太离谱,甚至还抱怨鬼天气捣乱你的心情。
可是只有少部分人,也许过着一样糟糕的生活,可是他们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这一切。
越懂得感恩的人,得到的会越多,也会越感到幸福。反之,越是向外索取的人,于是不满足,过得也越不愉快。
三十岁以后,一个人过得好不好的标志,就不是拥有多少物质,而是他的心态,决定了他下半辈子的状态。
写于2018.2.21
- END -
作者:李思圆,微信公众号:温暖的女子(ID:wennuan-312),新浪微博:@饮水-思圆。专栏作者,写安静从容,有温度,有力量的原创暖文。新书《生活需要仪式感》已温暖上市,各大书店,网站均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