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最好的教育,藏在这两个不起眼的地方
日期:2018-02-07 作者:C60 阅读:

最好的教育,藏在这两个不起眼的地方

  01

  前言

  可能小学识字开始,就迷上了小人书,也就是连环画。

  总是把爸爸妈妈给的几分钱零花钱积攒起来,凑够2角左右就可以买一本,如果想买一套,就要多攒一些了。

  好像自己文字更感兴趣,三五年间,攒了有上百本或者更多。相比零食,小人书更有吸引力。

  可惜有一回搬家的时候都弄丢了,很是伤心一段时间

  渐渐大了,真的“如同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看自己能够看到的一切文字。

  农村糊墙的旧报纸需要脖子仰成各种角度去读;舅舅家订的农民科技杂志,现在还记得里面有关于养君子兰、养鸡、养鸭、种田的技术介绍

  当时自己还想过,要是不能上学了,自己是不是可以尝试科学养殖啊?

  再就是看各种武侠小说,也没有什么选择,从同学那里能看到什么就看什么。

  开始是《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后来就多了,梁羽生、古龙……

  同学租来的书,趁着中午休息时间,不吃饭也要读完,没读完就上课时偷着看,真是饥不择食啊。

  印象深刻的一本书是很薄的一本小册子,书名好像是托尔斯泰散文三篇。

  小学的时候就出现在我的视野中,读完的感觉是:作者怎么说一些读不懂的奇怪的话?

  读不懂没关系啊!小学读不懂初中读,初中读不懂高中读。

  后来这本书就像悄无声息地出现一样,又悄无声息地消失。

  我只记得书中说:有些人良知的尺子为了维护自己,是弯弯曲曲的。现在总算真正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非常遗憾在那个与书热恋的年龄读到的好书太少。

  失落了一些时光,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来到精读,在这个环境中,在这个群体里,我们是为了学习,为了改变,为了提升自己。

  从心理学层面上来说,我们提升自己,是因为我们自恋,我们追求完美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我们提升自我是为了完成自我教育。

  从哲学层面上理解我们提升自我,是为了完成精神禀赋的成长,是为了追求优秀幸福,是为了更深刻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

  读周国平的《让教育回归人性》,好像遇到了知音,他理解你的热爱,甚至比你更加热爱;

  他知道你的困惑,因为他也曾经困惑;他赞赏你的勇敢,因为他就是一位勇敢者。

  一位向大师学习的学生,一位用哲学思考人生思想者,一位用人生实践哲学的行动派,他就是周国平。

  读周国平的书,就如他自己所说:我不是大师,我只是大师的学生,我想引领读者也成为大师的学生。

  周国平的书,展示了他是如何把哲学思考,和自己的人生实践结合起来的。

  没有空洞的教条,用自己的成长经历,用自己作为父亲、学生、老师各种角色,自己的少年青年、成年各个人阶段的经历经过反思,结合哲学思考,提炼人生智慧

  02

  儿童的教育

  对比我们自己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和现在的孩子受到的教育,区别在于:

  ①在学校的环境中,我们的老师几乎不压堂,门外就是操场,下课了,我们冲出教室就在操场上疯跑。

  而现在的孩子们即使下课,老师可能压堂,或者楼层较高来不及从教室跑到操场,只能在教室中写写作业

  ②放学回家,写完那点少得可怜的作业,我们就开始在村子里玩,上蹿下跳,撵鸭打狗。现在的孩子们,放学之后面对的是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各种补课班、兴趣班。

  ③我们的家长,对我们也有期待希望我们有出息,希望我们把握自己的命运

  但是他们并没有急切,也没有逼迫,其实也是没有能力,只是看着我们逐渐成长,只是在需要的时候帮助一下而已。

  而现在的家长们,充满焦虑,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恨不得将全部的注意力影响力都围绕在孩子身上,恨不得为孩子设计好人生的每一步,为孩子遮挡所有的风风雨雨

  在古希腊语中,学校一词的原意是闲暇时间。

  在周国平看来,学校就应该提供足够多的自由时间,让孩子们阅读,玩耍,思考,在这种氛围中,自然而然的成长。

  正如卢梭所言:不要珍惜时间,要浪费时间。

  对于孩子而言,时间就是用来浪费,用来虚度的。

  在这样的浪费,这样的虚度中,孩子的“神圣好奇心”得以释放、挖掘和保留,在不断地尝试错误中,孩子建立起如何认识世界的模型;

  在阅读和思考中,孩子对思想和灵魂有着自己的解读和偏爱,在吸收伟大灵魂的思想精华的过程中,自身的精神获得成长,形成内在的评价准则,获得内在的自由。

  所以,孩子的成长需要的并不多:足够的闲暇时间,用来玩耍;足够的闲暇时间,用来阅读好书或者思考;

  适当陪伴,带来安全感亲情,但是不要束缚;

  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这是其他人造品替代不了的,因为我们就来自于大自然,大自然带来心灵放松满足、对生命的热爱是生命的动力所在

  虽然我们会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我们要明确,大量的作业和补课所带来的量的积累,并不会提升生命的深度,也不会带来精神的成长。

  即使单纯从学习能力上来说,也无法获得真正地、深度上的提高。

  正如周国平老师所说,家长要为孩子的教育“在素质教育上加分,在应试教育中减负”。

  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童年,是幸福而有意义的人生的基础

  03

  自我教育

  学习和自我教育是终生的,对幸福和意义的追求也是一生要面对的课题。

  周国平说,我们终其一生,始终要进行两种对话:与伟大灵魂的对话;与更高自我即自身灵魂的对话。

  与伟大灵魂的对话是通过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完成的;与自我灵魂的对话是通过写作尤其是面向自己的写作----日记完成的。

  我们每一个生命,每一个觉醒的灵魂,都会问自己一些问题: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的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这些问题,可能最伟大的智者,终其一生也无法得到答案,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否定探究的意义。

  通过阅读与大师对话,把人类数千年历史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阅读“据为己有”,是探寻生命意义的必由之路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首先要有读最好的书的信念

  只要拥有这种信念,无论我们从哪里开始阅读,都会从任何一座支脉通向思想河流的主脉,慢慢地到达思想的源头。

  我们的阅读,不能仅仅只停留在读的层次

  如果仅仅是读过了,就像两个陌生人擦肩而过,你对他留下了或好或坏的印象,但是你并不了解他,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他的内在的心灵;

  反过来,他也几乎对你的精神世界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阅读大师的作品,其实是了解大师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如何认识自我,如何认识人性。

  通过阅读,我们让自己的灵魂和大师的灵魂接触,思想发生连接或者碰撞,或者激烈或者柔和,或者吸引或者排斥。

  吸引你的,会让你心向往之;你排斥的,其实也说明了你的立场态度:要么被改变,要么更加坚定

  就这样不断地阅读经典,与大师对话,自我的精神世界在大师作品的刺激下就会不断重组、融合、成长。

  正如周国平所说:“突然发现作者的某个思想我也有,但是他表达得非常好,引发我去进一步思考。

  与自己的灵魂对话,将自己人生外在的经历,无论成功还是失败,经过自我的反思,转化为内在的精神财富。

  一个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你的经历,是你在经历中的感受与思考。

  成甲在《好好学习》中说,我们很难在长的时间跨度内评价某些思想和行为价值

  通过日记进行记录,就能够克服人类思维的固有局限,在更长的时间单位内进行反思和评价,发现成长的规律,再用这些规律指导自己更好、更快地成长。

  周国平说:“我写得最好的东西都是在解决我自己的问题,我有一些困惑,我想开导自己,结果我写出来之后,跟我有同样困惑的人与我发生了共鸣……”

  这段话对我非常有启发。很多时候,我写文章,总是好为人师,总想对想象中的读者进行说教。

  现在想来,自己连自己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哪里来的智慧和勇气教育他人?

  能把自己的困惑说清楚,在某种程度上找到答案,如周老师一样,已经很了不起了。

  写文章,首先是要认清自己,要用文字给自己一个明确的交待。

  用周国平的一句话作为结束:我将永远困惑,也将永远寻找;困惑是我的真实,寻找是我的勇敢。

  我们都走在这条路上。

  作者:C60,精读读友会会员。热爱生命,热爱读书,对这个世界的好奇,驱动我去追求智慧。

  你是终身成长者吗?

  为什么每天,一定要写点什么?

  精读君是2.5阶行动者,你是几阶?

  这400个让你更聪明概念,你掌握了几个?

  ↓测一测,你的知识体系有什么缺陷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最好的教育,藏在这两个不起眼的地方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