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紫禁城最不起眼的一个角落,埋藏着200多年的精妙绝伦
日期:2022-03-13 12:43:31 作者:礼节君 来源:有礼有节微杂志 阅读:

紫禁城最不起眼的一个角落,埋藏着200多年的精妙绝伦

偌大的紫禁城

凝结了无数劳动人民智慧的艺术结晶

在它宽广的怀抱中

一处远离人群的角落

藏着一颗沉睡了200多年的明珠

占地虽小,十亩余,但精巧别致

满眼山亭错落,种植着南方的花木

曲径通幽,移步见景,院内叠满山石

可以窥见典型江南园林的风格

往里走,来到花园的尽头

推开门,你会讶异于室内空间的精妙绝伦

九间房被分割成许多个小空间,进门可见明间宝座

往东五间两层的仙楼,往西四间奢华戏台

屋内随处可见精致的手绣双面屏风

屋顶和墙面的巨幅壁画缀满了绿色藤蔓和紫色藤萝

花团锦簇中一只仙鹤正气定神闲地踱步

和著名的传教士画家郎世宁的风格如出一辙

这是世上仅存的巨幅通景画,和传统的中国画不同

融合中西绘画技巧,营造出了三维立体效果

即使室内光线微弱,也无损她的光泽分毫

这便是乾隆在位时命令工匠们精心打造的寝宫

——倦勤斋

公元1736年,25岁的乾隆登基了

在他的治理下,大清朝缓缓迈入了

权利和财富的又一个顶峰

公元1771年,50岁的乾隆放出豪言

在位时间绝不超过祖父康熙的61年

他下令工匠修建倦勤斋,用以退休之后修身养性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他虽然只在位60年,但禅让后又把持了3年朝政

这园子乾隆是一天也没住过

庆幸的是几乎没有受到外界的干扰

较为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2000年,“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

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在众多项目里选定了倦勤斋

2002年,中美双方就倦勤斋修缮合作签订了协约

随后世界各地的专家齐聚北京,其中不乏建筑师

工程师、科学家、艺术家、史学家、考古学家

这样完整而全面的修复工作尚属首次

在原有的材料和工艺都已失传的情况下

专家组需要通力协作找寻可行的修复途径

究竟行不行?怎么弄?所有人心里都悬着个问号

从此开启了长达6年的声势浩荡的修复工作 

乾隆的鉴赏品味和标准都颇为苛刻

他对艺术、雕刻、塑像、绘画都有研究

内廷收藏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珍宝奇玩

所有的艺术品都要求是最精美的

建筑的内饰令人震惊,工艺价值非常高

大家意识到,这一次的工作不仅是恢复原状的问题

更是保护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契机

挂屏上的双面刺绣、床上铺垫的云锦

托裱通景画的桑皮纸、竹丝镶嵌……

这些复杂的手艺散落民间,有些已渐渐失传

专家组一边进行修复工作

一边天南海北走访寻找民间手艺人

在纽约绘画修复专家TK MClintok的带领下

首先要把贵重易损的丝质壁画从天花板上揭下

起初大家试图把壁画边缘打湿后取下但没有成功

没办法,只好连保护层一同剥离

这就需要极其小心,稍有不慎壁画就烂了

一共12幅,好在有惊无险地取下了

接着是清洗,柔软的面团来回滚动以擦去表面灰尘

再用明胶和海苔制成的粘合剂固定以固色

装裱纸已经坚持了200多年,担心长此以往扛不住

绘画已经非常脆弱,取下装裱纸也不容易

取下之前,还要用化纤纸保护壁画

装裱纸采用桑树皮制成,纤维长因此结实耐用

可是这手艺已经失传,几经周折终于在

安徽山区找到一家200多年的古法造纸厂

最好的桑树皮只能在每年春天上山采一次

厂长余一付带领大家,经过9次重复试验

反复煮、浆、漂,终于不负众望达到了要求

这些纸被运到北京将在未来很多年里守护着故宫的壁画

通景画修复工作也告一段落

随之而来的难题是如何精准归位

专家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用胶量十分关键

他们按照天花板的顺序一一对应为每幅壁画编好号

面积太大,只好先卷起然后按照对应编号打开

一群人抬起壁画靠上天花板调整好位置后贴紧

就这样十二幅通景画回到了天花板上

这次参观开启了一项非凡的工作

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家将共同修复这件瑰宝,使她重现昔日光彩

这是一次通向被遗忘世界的旅程

倦勤斋里的刺绣已经被岁月侵蚀的破败不堪

只能由经验老道的工人凭着照片来复原

乾隆钟情的江南刺绣,最终在苏州找到了答案

先在纸上打样接着复制到丝绸上然后刺绣

白描的空心稿勾勒在明黄、鹅黄的贡缎上

宫殿内的装饰枕用的正是这些精美的绣品

已经78岁的顾文霞从事刺绣60余年

她带领30多位工人耗时一年多完成了23块绣品

织锦是待修复的所有纺织品中最大的挑战

用染好颜色的经纬线在织布机上织出复杂的图案

上端负责图案,下端负责颜色

分公明确,马虎不得,否则功亏一篑

南京的张开诚从业40余年,是家中第九代传人

祖上曾供职于明代司礼监神帛堂和清代江南织造府

2006年,4种中的3种成功复制

罕见的妆花缎依然没有攻破

但少了这种最名贵的工艺,金彩绒就无法完成

这种工艺也已经失传一百多年了

工人们试验了上百次色样跟照片依然有差距

只好推翻重来,为了找寻遗失的工艺

他们翻阅大量史书,花了两年时间发明新的织机

1800个手工做成的泥淘砝码

挂在悬绳上通过几千个线轴控制丝线的松紧度

“经过几年的试验,终于把云锦、宋锦、

妆绒融合在一起复制出了金彩绒”

负责织品的研究员苑洪琪开心得像个孩子

竹簧工艺需要削去竹子外皮,将竹胆切成条

再编织成精致的几何图案,最后进行镶嵌雕刻

故宫随处可见,但早已年久失修

工作组来到浙江东阳寻找竹簧艺人

从业50年的何福礼和儿子一同来到倦勤斋实地修复

几百块木板条经涂漆处理再现仿竹制棂格

破损的竹簧镶嵌焕然一新

到2008年底

经过6年的修复,倦勤斋恢复了她昔日的面貌

不管是一个隔扇、一个绣片、一件摆设

在大家的努力下全都焕然一新

众多传统技艺失而复得

受邀前来参观的民间手艺人们

久久凝视着动人的艺术珍宝,眼中似有泪花闪烁

有人问为什么要耗费如此大的人力物力去做复原

我想一定是因为有了那些美丽的事物

苍白的生命才会变得如此动人

· 今日互动话题 ·

聊聊你的感想呗?

...

-----------------------有礼有节®品牌专栏-----------------------

...

1本日历=5个团队+50人+300天的一场文化复兴

(点击标题可转跳)

---

2018年《传家日历》现货发售

---

【淘口令购买】

 有礼有节¥2018传家日历¥抢先预览(复制整段文案,打开手机淘宝即可)

---

End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紫禁城最不起眼的一个角落,埋藏着200多年的精妙绝伦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