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文化”之我见
农信自启动新文化工程以来,通过近10年来的推广和完善,已经形成了具有农信特色的独有的企业文化体系。省联社成立10周年大会上提出要从“德、勤、俭、人、责、和” 的“六要”入手,倾力打造吉林农信的“家文化”。我认为,“家文化”博大精深且源远流长,吉林农信在建设“家文化”的过程中,摆在第一位的是“当家人”文化。
现实生活中,当一个企业成功组建后,企业的领导人理所当然要担当起“当家人”的角色。这个“当家人”有很多重要的职能,要带领这个家庭往前走,让这个家庭兴旺发达,让这个家庭的成员有发展前途,这一切都是“当家人”的责任。一种文化的建立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只有认同、传承、传播才会构建起文化氛围,“家文化”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要看“当家人”做的如何。那么,什么样的作风才能担当得起“当家人”的角色呢?
一要平等关爱,扶强济弱。要有端正之心,善向弱者。在一个家庭中,当家人多为父母,他们的责任首先是把孩子带大。大孩子、强势的孩子始终很容易获得资源,相反,那些小孩子、弱势的孩子才需要“家长”的照顾。在我们农村信用社也一样,有强势的员工,也有弱势的员工。通常情况下,领导很容易支持那些能干的、骨干的、执行力强的员工,因为,这些员工能够推进各项工作,并有可能左右企业的业绩和稳定,这也是市场法则。然而,一个优秀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有担当的企业,在实现企业价值的同时,更应当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它更需要关心的是弱势员工,因为无论什么时候,弱势群体总是占着较大的比例,这同样是市场法则。当发生矛盾时,当弱势员工有理时,你要坚定不移地站在他一边;当弱势员工有困难有求助时,你要坚定不移地优先去关爱。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家庭成员感觉到你是一个“当家人”,你是有责任心的,你是会带领大家不抛弃任何人的。这是一个优秀的“家文化”应该倡导的“家长”作风,这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始终具有的优良风尚。
二要有容乃大,吃亏是福。作为企业的“当家人”要有博大的胸怀,装得下喜怒哀乐;要有吃亏在先的理念和会吃亏的才智,企业吃的亏、“当家人”吃的亏大家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换来的是信服和拥戴,这比几次讲话、开几个会议要管用得多。一个企业有它的组织原则,有它的制度,一个家庭同样有它的制度,有它的准则。然而,必须承认,再健全的制度体系也有它不合时宜的一面,也有它不周到的一面,正如比尔盖茨所说“没有绝对的公平”。当员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发生冲突,而制度又不能完美完善时,这个时候的裁定原则反映了一个企业的态度,也定位了企业“当家人”的角色。在这种时候,企业应该做出有利于员工的判定,应该建立这样一种印象和规则:领导是不会让我吃亏的,他就像亲人长辈一样照顾着我、让着我的。尤其是企业面临重大抉择时,“当家人”的行为更为重要。在危机面前,企业会慎重地采取有把握的缩减策略,减员分流、压缩开资等等可能是常规动作,这时的员工心理是紧张而压迫的,尤其是弱势员工。这个时候最需要企业、最需要“当家人”,他们的决策会直接冲击员工的信心和信念,影响员工的生活质量和情感情绪。“危难之处见真情”,这也正是考验和彰显企业和“家长”智慧、博爱、气魄和力量的时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员工怀揣感恩之心会死心塌地的追随企业和“当家人”。(短篇哲理文章 www.wenzhangba.com)
三要心如磐石,志比铁坚。每个时期的企业经营都会面临各种困难,每个困难都需要“当家人”积极应对,这是环境和角色所决定的。在各种困难面前,“家长”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心和必胜的信念,充分调配各类资源,团结一切力量走出困境。要传递给员工一个印象、一个习惯:他这个人是不怕困难的,多困难的事他总有办法解决,他是能带领我们达成目标的。要用坚强的意志影响和凝聚每位家庭成员,把家庭团结得像一只握紧的拳头。
“关爱,诚信,责任”六字作风,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当家人”应当具备的,这也是优秀“家文化”的根基。一个企业的“当家人”,其作风要比现实的“家长”更亲和,因为在企业中毕竟没有血缘和亲情关系。企业与员工,在大与小、强与弱这种力量对比上每个阶段都会有变化,如果我们能遵照中国传统的“家文化”来处理这些内部关系,无论怎么变化,都能保证企业与员工同时绑在一条船上,力量才能凝聚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如果你不遵守这个规则,你就放弃了一个快速凝聚人心的方法,而那可能是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才能达到的境界。优秀的企业文化只有根植于中国“家文化”基础之上,才能来得容易、才能走得久远。农信的“家文化”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