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登亮】
生活有时候就是一场迷茫的碰撞,有些事情会在不经意间便悄无声息地撞进了自己的生活圈子。每个人可能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圈子,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自己因一味的附和别人而向自己的理性委曲求全的,其行动所体现出来的都是圈定于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或行为。这种方式或行为所产生的价值我无法全部通晓,但就其个人而言,它是对人有利的,还是对人无益的,那都与自己的生命在默默之间搭起了一条引线,自己已经察觉或是早已忽略,那本就是外在的表象,而内在的影响其实早已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某种改变。
我所遵循生活原则不是为了显示自己而过分的主动,也不是丢来了理性的选择而无谓的人云亦云。
在一个人选择自己的某种行为之后,我一般认为需要做一个关于自己或他人的生活隐层次的思考。这种生活隐层次的思考,不是对浅层次的认知,像人的面子、荣誉、财富……而是深入到一个人的生命层次或者本性层次上来,像理性、精神、人格……如果一个人在其行动之前,在心里盘想过此类问题,那这个人的精神世界或许会很精彩,至少不会因无知而迷失自己。 (好文章 www.wenzhangba.com)
一个人精神世界的美好,大多数时候并不代表其现实生活就过得不无聊。精神世界所呈现给人们的仅仅是虚无缥缈的真实,不会给人们现实的经济效益或人身价值。但在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学者或诗人尽其一生所追求的无外其乎就是他的精神世界的享受,这里所说的精神世界的享受不是像如今的来自于吸食毒品所带来的那种快味,它是符合于人的人格和本性的。
在这个时代,我所感觉到的,是人对于理性认知的一种能力的缺失,科技发展迅速,人们大多注重的是感官的享受,而不会提升为精神世界的享受。在有的时候,我本人也是受害者,我也想逃离这种近似庸俗的生活,但是时代的脚步走的太快太响,我被其暴躁的音声弄得太过于糊涂,一时迷惑,找不到逃离的出口。
我不时写一些无序少理的文字,只是想给自己寻找一片蔚蓝的天空,让自己的认知回归到一条正途上去,唤醒那颗死寂缺少理性思考的心,同时也希望别人在他的生活中能找到一种食物来喂养他们的精神,让一个人免于流俗,免于让无知占领自己的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