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了,如何报志愿就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很多熟悉的考生和考生家长向我咨询如何报志愿,他们都说当年我帮为儿子报的志愿堪称有效利用考分的典范,仅仅以踩一本线的分数升入四川大学,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其实,里面的确有技术的因素,但也有一定的偶然因素。而且,那时是出分前报志愿,也不是现在的平等录取方式,所以不能照搬。但有五个基本问题,我还是想分享给各位考生和考生家长朋友。
第一个问题就是选城市。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选择,能选发达的城市,当然要选择发达的城市。毋庸置疑,越发达的地方,资源越丰富,见识越广,机会越多。
要知道,如果你去偏远地区,无论是大学期间的社会实践还是毕业后的就业机会,都会受到影响,甚至连个考研辅导班都组织不起来。我儿子当年要出国,可在大庆这样黑龙江高等教育第二发达的城市,当时就很难找到一个一下子就让我们感受到特别靠谱的考雅思的辅导班,并且不设雅思考试的考场,一则不方便,二则费用高……
注:
1.这里统计的“新一线”城市选取了2019“新一线”城市中就业数量最大的前10个城市,即成都、重庆、杭州、南京、宁波、苏州、天津、武汉、西安、郑州。
2.外省大学生指家乡所在省份与就业城市所在省份不同的大学毕业生。
3.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6-2018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
第二个问题是选学校。
选学校时遇到的难题就是当选学校与选专业发生冲突的时候,是选好一点的学校而放弃可能选择的好一点的专业呢,还是选择好一点的专业而放弃好一点的学校呢?对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当学校与专业冲突时,还是学校更重要。
即使不谈好的学校教风和学风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不谈学习环境和同学之间相互的影响,毕竟,招聘或考研要求里有一条很致命:同等条件下985、211大学毕业生优先考虑,即使出国留学,对不同的学校,对学习成绩的要求都不一样……
第三个问题是选专业。
这个问题其实应该这样看,建议首先看家里面的经济条件来做抉择。如果家里经济条件很好,毕业没有谋生压力,当然应该把兴趣放在第一位。注意是真兴趣而不是假兴趣哟;如果家里面的经济条件相对不好,那还是把就业形势放在第一位吧,毕竟大多数人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将来找个好工作。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6-2018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5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职业发展跟踪评价,2015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4-2018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4-2018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
第四个问题是要知己知彼。
我们早就知道一个道理: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会起作用——当你不愿意去了解自己,不愿意去搜集信息的时候,其他人的意愿就会趁虚而入……
建议在做上面的选择时一定要问一问自己下面四个问题:
自己将来想去哪些城市生活?
自己最擅长的学科有哪些?
你向往的专业大学里都学什么?
大学毕业,五个选择:考研、就业、出国、创业、考公务员,你今天的选择,是在为下个阶段的目标做准备吗?
千万别随意地回答这四个问题,千万别想当然回答这四个问题。没有比自己更应该为自己负责了。
很多人都说,高考结束了,一切就都好了,其实这样的认识是有问题的,这样的认识会带来不良的心态。比如:
“考上大学就轻松了”——这句话的含义是指,等你考上大学了,父母就轻松了。对于你而言,万里长征才开始第一步。
兴趣不等于能力,无论选什么专业,最后拼的还是自控力和学习习惯。所以,大学毕业之后要想有好的发展,你需要和高中一样努力,而且全靠自觉。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工作是谋生的手段,不是快乐的来源。所以,不要有太多不切实际的想法……不信,你试着了解一下目标城市的房价……
人们可以接受努力后的失败,但是无法接受“我当初本来可以……”的遗憾。所以,自己的路自己选,自己的未来自己承担。
互联网时代,只有你不愿意去了解的信息,没有你找不到的信息,为了自己的未来,多查一查吧,今天多一点用心,未来少一些迷茫。
别人有十条高考志愿填报建议,仅供参考……
家里有人,聚集专业,毕业入职有底气;
又有人提供的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的十大口诀,仅供参考……
家里有钱,学校优先,学习什么无所谓;
家里有人,专业优先,应聘专业有限制;
学霸学生,学校优先,考研出国再发展;
线上学生,进档优先,本科专科差异大;
中档学生,专业优先,不做凤尾当鸡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