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戏剧的碎片之三
日期:2016-09-27 作者:越岷 来源:越岷投稿 阅读:

 戏剧的碎片之三

  戏剧的碎片之三

  三、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戏曲现代戏

  现代戏曲艺术,是一个集中了诸多门类的创作群体与更为庞大的观众群体去共同完成的艺术创造。正如当代戏曲理论家张赣生所言:“戏曲美不同于自然美,山、水、花、鸟天生就是那个样子,喜不喜欢由你,它本身决不会为适应你的爱好而改变形态;戏曲的美甚至也不同于诗、画的美,诗人和画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不一定想到除自己之外的观赏者,他们有时候只是要把自己的创作冲动加以实现,别人看不看或喜不喜欢都不大考虑。戏曲就不是这样,戏曲是为了给别人看才创作出来的,所以创作时就考虑到要博得观众欣赏。”(张赣生《中国戏曲艺术》p9,百花文艺出版社1982年6月)那么,若要问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戏曲现代戏,那就要首先从这个时代的观众审美需求出发了。这是最一般的逻辑判断。

  我们知道,这是一个五彩纷呈的转型时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自然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多元性。戏曲的观众的层面,按照过往的一般习惯划分,无外乎年龄、地域、职业、民族、文化程度、审美习惯或爱好等,但这些最基本的概念界定,有不少都已变得模糊而有了不确定性,比如一个人的年龄,在现今的情形下往往并不能说明什么,七十岁的人可以有三十岁的心态和爱好,三十岁的人可以呈现出七十岁的苍暮;他所生活的地域,可以转换在农村和城市之间,转换在甲地和乙地的不同文化氛围之间,乃或是国与国之间;就连职业,也可能是不确定的,既可以是教授,也可以是商人,既可以朝夕变化,也可以兼而有之;民族的文化基因和传统习俗,也在相互融合中被不断篡改而失去了原有的纯正;至于文化程度,由于信息接受途径的多样化,加上个人勤勉成分的差异,已经不能单凭学历和别的什么单一标准来界定了。除此之外,各种不同文化的复合交织,多样娱乐形式的丰富选择,尤其是电视和网络等现代媒体的介入,大大改变了原有的信息接受格局;剧场、影院、广场等集体场所的交流方式,已被家庭、个人直接面对媒介去自由接受的形式所分解;这一切,都使原有的文化秩序发生了变化。在这种社会的一切巨大变化中,首先引起的是一系列理念的含混,使得社会人的精神世界,变得絮乱而多元,就好像沙尘暴来临的天空,粉尘弥漫而模糊不清。此时的最大困惑,便是对一切问题在“真实”二字上产生动摇。对此一点,两千多年前的老子最有感触,他就不主张在动荡的混乱中判断事物,而要等到尘埃落定之后再去静观。所以我们现在要来判断戏曲观众存在的群落和不同层面,以及他们的审美需求,本身就是一件难事,已无法按照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去做出判断来,即便设计一份科学而详尽的调查表格,大量散发出去做个认真的社会调查,纵能获得一大堆数字,但那些数字中也难免存在着严重的失实成分。戏曲的观众究竟在哪里?到哪里去寻找?什么是最基本的戏曲观众?是在剧场里坐着的那点人?还是在公园的自乐班坐着的那堆人?乃或是电视机前坐着的那个人?观者,观众,两者在统计时怎么区分?就连观众二字的界定,也开始让人疑惑了,在此情形下提出“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戏曲现代戏”这样的问题,乃或类似的其他问题,并要做出准确回答,用一句戏虐的话说,这是把屎拉在石缝里——给狗出难题。因为时代的扑塑迷离,已让好多问题无法定义,研究问题时极易找不准坐标,难有真理出现,所以现在的好多社会问题与艺术领域里的所谓研究成果,很难让所有人承认,且只能引起更多的争端,再加上戏曲艺术又正值衰落期,不宜去做客观而公允的判断。如若还要必须应对这个话题,那就不妨用乖戾的口气去回答:观众根本就不需要什么戏曲现代戏,提出这类问题,本身就是提出者的自作多情和一厢情愿。人类文明在急剧衍化中,人类一路小跑,少不了要甩掉许多坛坛罐罐,而该甩的和不该甩的,确实难以判断。这就好像“国学”的式微而引起一帮文化学者的大声疾呼和努力作为一样,属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体现或曰习性使然,尽管往往会在巨大的时代变迁和社会衍化中,时常显得有些不自量力,但或多或少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励志名言 www.wenzhangba.com)

  绕了以上所谈的那么一个大弯子,再回到问题本身上来,其目的是想明晰背景,找准坐标,不至于说出一些空话、假话或不着边际的话来。同时,也是想说明一下,所谓的论述,也只能局限在判断和推测的层面,难以使用翔实的数据说话了。而且也只能站在假定观众喜欢戏曲的基础上,才能回答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戏曲现代戏的问题。

  1,思想性。

  现代观众对于戏曲现代戏在思想性方面的要求,貌似弱化了,实质是增强了。而这种增强,决不是赤裸裸的暴露和直白的外化。虽说艺术寓教于乐的原则向来就有,且谁都知晓,但现代观众对这方面的要求似已更为严格,要求创作者的手段更为含蓄而高明。多年的政治运动,使人们腻味和反感着口号式的政治说教;思想的多元化,又使人们厌烦了无论任何人去推销自认的所谓深刻思想和重大主题。就是说,戏剧的高台教化作用在如今的年代已失去了原有的比重,消闲、娱乐、借以承载自我情感的成分,是比以前大大增强了。但是,观众反对速朽的政治思想,反对浅薄而装腔作势的说教,反对急功近利的号召,反对短暂的社会问题的表面展现,这都不等于不要戏曲现代戏的思想性。相反,没有一定思想分量的戏曲作品,观众是绝对不喜欢看的。问题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戏曲现代戏在思想解放的浪潮中曾经是落在其他艺术形式之后了,比不上文学,甚至也比不上美术。个中原委一是因为戏剧多为官办,受政府掌控严重;二是戏曲创作人员受自身艺术形式的困扰,不便单刀直入。由此种种原因,使戏曲现代戏创作在引进西方现代思潮中缺位,在文化反思和文化探寻中落伍,在直逼灵魂解剖人性时表现迟缓而不足。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戏剧的碎片之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