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不贱少年(ID: shaonianlsg)
01
在你年轻的时候,你不由自己,常常以别人为榜样,你所追求的,是别人都在追求的。
你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在意自己身上的标签,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是大多数人这一阶段的目标。
第二个阶段的到来,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并非只靠时间的累积,只有当你有所领悟时,它才有可能到来。
这个时候,你对外物的看法发生了改变,你不再受困于外物,不再照顾别人的眼光,你开始从求诸外转向求诸己,你想要的只是成为自己。
黄庭坚曾写过一首《牧童诗》: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这世上纷纷扰扰,有多少人为名利所驱,你来我往,机关算尽,不得自在。从这点看去,竟然还不如一个骑牛吹笛的牧童。
最起码,牧童是自在快乐的。
而许多成年人却被各种外物牵绊住,使自己身心疲惫,日夜兴劳,如同处在惊涛骇浪之中,不得脱身。
越是追求外物,也就越失去自己。
02
从前有个人,一共养了250头牛,他非常小心地照料他的牛,为了让牛吃饱,每天都把牛群放养于水草丰美的地方。
直到有一天,老虎偷吃了他一头牛。250头牛,就这样少了一头,他为此悲痛欲绝,根本无法接受这个现实。
就在这种状态下,他产生了一个极端的想法,少了一头牛,就再也不是250的整数了,剩余的这些牛还有什么用呢。
于是,他把剩余的249头牛都赶到悬崖边,统统从悬崖边赶了下去。
在其他人看来完全不可理喻的行为,在他那里却是“合理”的:如果不再完美,剩下的也便毫无意义。
困住他的,是凡事务求完美的执念,所以接受不了哪怕是极其细微的缺憾。
就像我们很多人都喜欢给自己定很高的目标,以鞭策自己进步,但奇怪的是,时间一久,有的人就完全忽略了自己的进步,眼睛只盯着那个还没有实现的目标。
一个遥远的目标,却搅得人们无法活在当下、享受当下,这岂不是很讽刺?
理性地看待得失,渐渐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才是一个人真正的成熟。
03
唐代有一个着名的禅师,叫慧宗禅师,他非常喜爱兰花,在他住持的寺院里,养着各种各样的兰花,因此被人们叫做“兰花和尚”。
一次,慧宗禅师要出门讲经,临行前吩咐弟子照看好兰花。没想到夜里时,突然狂风暴雨,弟子们照顾不及,兰花都被毁坏了。
几天之后,慧宗禅师返回寺院,弟子们忐忑地告诉禅师原委,准备领受责罚。慧宗禅师却泰然自若,反而宽慰弟子们说:
ldquo;我的确喜欢兰花,但我种植兰花的目的是为了香花供佛、美化寺院和大众心境。世事无常,转瞬即逝,没有什么东西是不灭不坏的,我怎么会执着于心爱的东西而不知割舍?况且我当初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禅师的话振聋发聩、令人深省。
而一个真正成熟的人是这样的:喜欢一个东西却不执着,不执着却又享受这个东西带来的快乐,不受外物所惑,总是不忘初心,活在当下。
04
蒋勋在一篇文章里说了一件事。
他有一个富人朋友,有一套价值上亿元的豪宅,专门请的日本设计师设计而成。
一次蒋勋去拜访这个朋友,却发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这套房子朋友虽然已经住了两年,然而厨房里的厨具的胶膜都没有被撕掉。
本来买大房子是为了更好更舒适的生活,然而现在却被房子所累,生活反而少了一种烟火气。
蒋勋不禁感叹,如果主人对生活没有自己的看法,而只是堆砌名牌衬托豪宅,不过是作假给别人看罢了。
为什么不穿名牌呢?因为他喜欢爬山,喜欢躺在草地上,喜欢在海滩卷起裤脚踩水,穿名牌反而不舒服了。
人到了一定时候,就不需要名牌来做点缀了,舒适和自在才是最重要的。
ldquo;只有撇开对外物的追求,才能达到灵魂的所在。若他找不到灵魂,他将陷入空虚的恐惧,而这恐惧将挥舞长鞭,驱使他绝望盲目地追求空洞的世事。他将受无尽的渴求愚弄,在心灵之路上迷失自己,再也找不着灵魂。”
05
但在后来写给朋友的一封信里,他却这样说:
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贪得不已,又举制策,其实何所有。而其科号为直言极谏,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至今,坐此得罪几死,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直可笑也。
苏轼认为少年时自己“为名所累”,做了很多事写了很多文章,其实却都只是为了“应其名”而已。后来想起来,只觉得可笑。
这是苏轼因言获罪、被贬黄州之后的自我反思。
在黄州,苏轼完成了生命的升华,这尤其反映在他是怎么看待功名上。
以前他争强好胜,汲汲于功名,唯恐别人不知道他。
而现在呢,他却穿着草鞋,混在渔民樵夫之间,放浪山水,快然自得。
甚至,他还几次被醉汉推搡叱骂,结果他却说“自喜渐不为人识”。
从名满天下的苏轼变成一个无人认识的凡夫俗子,他的生命里开始有另一种包容,有另外一种力量。
不管是在艺术还是在做人上,苏东坡都从“术”的层面解脱了出来,他领悟到了,美的最高境界,也不过是平淡自然四字而已。
06
庄子说:“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真正的自由,是驾驭外物,而不是为外物所驱使。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从得到这种自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