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佛经经典名句300句》佳句摘抄大全
日期:2019-06-05 23:11:02 来源:佛经经典名句300句 阅读:

《佛经经典名句300句》佳句摘抄大全

  1、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闻佛名,二菩萨名,除无量劫生死之罪,何况忆念。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分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
大王!假使一月,常以衣食供养恭敬一切众生,不如有人,一念念佛,所得功德十六分一。大王。假使锻金为人车马载宝。其数各百,以用布施。不如有人发心向佛,举足一步。大王。假使复以象车百乘,载大秦国种种珍宝。及其女人身佩璎珞。数亦满百持用布施。犹故不如发心向佛举足一步。复置是事。若以四事供养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犹亦不如发心向佛举足一步。复置是事。若使大王供养、恭敬恒河沙等无量众生。不如一往娑罗双树到如来所诚心听法。”

  2、心净土净,心平地平,心底平等,则大地平正。
三点如星布,弯勾似月牙,披毛从此起,作佛也由它。
一切法无来,是故无有生,以生无有故,灭亦不可得。一切法无生,亦复无有灭,若能如是解,斯人见如来。诸法无生故,自性无所有,如是分别知,此人达深义。”
观察于诸法,自性无所有,如其生灭相,但是假名说。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是佛。
诸法无所有,如是有,如是无所有,是事不知,名为无明。
诸佛大事者,所为救一切众生,不舍一切众生。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缘起性空,真空妙有。
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故,一切则不成

  3、念阿弥陀佛功德,多于念地藏菩萨百千万倍。何以得知?准《观音经》,有一人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乃至一时不如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十轮经》云:一百劫念观世音,不如一食顷念地藏菩萨。《群疑论》曰:一大劫念地藏菩萨,不如一声念阿弥陀佛。何以故?佛是法王,菩萨为法臣。如王出时,臣必随从大能摄小。佛是觉满果圆,超诸地位,所以积念者功德最多,过于地藏百千万倍。菩萨未属佛地,果未圆满,故功德最少。出处:《念佛镜》
鲜血淋漓味足珍一样苦痛冤难伸 设身处地替他想谁肯将刀割自身
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似海恨难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假使千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4、《愣伽经言》:切众生从本已来,展转因缘常为六亲,以亲想故,不应食肉。”
一切众生皆是前世之六亲眷属。昔日寒山大士游化人间,见一户民宅娶亲,锣鼓喧天,席开百桌,即以天眼观之,不禁流泪叹道:“六道轮回苦,孙子祖母,牛羊为上座,六亲锅内煮。”一语道出无始劫来,一切轮回六道之众生,皆是吾人累劫之亲眷,只因众生无明覆心,未能了见。
白香山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慈受禅师
世上多杀生,遂有刀兵劫。负命杀汝身,欠财焚汝宅。离散汝妻子,曾破他巢穴报应各相当,洗耳听佛说。

  5、十名与业。能以家业付嘱子故。善男子。于诸世间何者最富。何者最贫。悲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悲母在时名为日中。悲母死时名为日没。悲母在时名为月明。悲母亡时名为闇夜。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应当如是报父母恩。
世若无佛,善事父母;事父母即是事佛也。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6、我们修的是净业,修行的重点清净心。怎样清净呢?念佛是唯一的好方法,一切时一切处,心里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用这一句佛号打掉一切妄想执著。另一个方法是修助缘,起心动念不想自己,一切作为,为大众。用我们的心力、一切能力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他们离苦得乐,一切不为自己,心就清净了,为自己心就不清净。
如何修清净心?在行中修,行是生活工作应酬,在这里面学不著相。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放下执著、放下分别、放下妄想,心就清净了。不把拉拉杂杂的事情放在心上,心里只有阿弥陀佛,只有极乐世界,只有经典上的教诲。我们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要尽心尽力认真努力去做,做了之后,心地清净,一尘不染

  7、汝等比丘!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初夜后夜,亦勿有废。中夜诵经,以自消息,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当念无常之火,烧诸世间,早求自度,勿睡眠也。诸烦恼贼,常伺杀人,甚于怨家,安可睡眠,不自警寤。烦恼毒蛇,睡在汝心,譬如黑蚖,在汝室睡,当以持戒之钩,早摒除之。睡蛇既出,乃可安眠。不出而眠,是无惭人也。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惭如铁钩,能制人非法,是故常当惭愧,无得暂替。若离惭耻,则失诸功德。有愧之人,则有善法;若无愧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

  8、《礼记》头一句话,就是「曲礼曰,毋不敬」,所以世出世间的学问,从哪里做起?从恭敬做起,你没有恭敬心,你什么都不能成就。所以我们常讲对人要恭敬,对事要恭敬,对物也要恭敬,这是对事物。人要把恭敬心疏忽了,不但道业没有指望,世间事业一事无成。你们看看凡是有成就的人,不要说在佛法里头修行人,就是世法里面,他们的事业有成就的人,都懂得恭敬,他们都敬人,人会为他尽忠,会为他负责办事。如果常常摆上一副居上位的那个架子,对底下总是命令呵斥,这个人的福报决定不久。为什么?在你有权势时候大家畏惧你、怕你,不能不服从,为了讨生活。你的权势一衰的时候,不会再有人理你了。尤其是现代的社会道义没有了,所以这是自取失败

  9、百艺丛中走,斗酒诗千首,嗏,锦绣满胸头,何须夸口,生死跟前,半时难相救,因此把盖世文 章一笔勾。夏赏春游,歌舞场中乐事绸,烟雨迷花柳,棋酒娱亲友,嗏,眼底风流,苦归身后,可惜光阴,懡罗空回首,因此把风月情怀一笔勾。
十方诸刹土 众生菩萨中 所有法报佛 化身变化皆从无量寿 极乐界中出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为无量,无量为一。
也就是,这个人啊,这一生成佛的机缘到了,佛才告诉他这个法门。如果他成佛的机缘还没到,佛告诉他这个法门也没有用,因为他不是成佛的材料

  10、恩及未形。始自受胎终于十月。行住坐卧受诸苦恼非口所宣。虽得欲乐饮食衣服而不生爱。忧念之心恒无休息。但自思惟将欲生产。渐受诸苦昼夜愁恼。若产难时如百千刃竞来屠割。或致无常。若无苦恼诸亲眷属喜乐无尽。犹如贫女得如意珠。其子发声如闻音乐。以母胸臆而为寝处。左右膝上常为游履。于胸臆中出甘露泉。长养之恩弥于普天。怜愍之德广大无比。世间所高莫过山岳。悲母之恩逾于须弥。世间之重大地为先。悲母之恩亦过于彼。若有男女背恩不顺。令其父母生怨念心。母发恶言子即随堕。或在地狱饿鬼畜生。世间之疾莫过猛风。怨念之征复速于彼。一切如来金刚天等。及五通仙不能救护。若善男子善女人。依悲母教承顺无违。诸天护念福乐无尽。如是男女即名尊贵天人种类。或是菩萨为度众生。

  11、若曹作善,云何第一?当自端心,当自端身。耳目口鼻,皆当自端。身心净洁,与善相应。勿随嗜欲,不犯诸恶。言色当和,身行当专。动作瞻视,安定徐为。做事仓卒,败悔在后。为之不谛,亡其功夫
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闻阿弥陀佛名号,能生一念喜爱之心,归依瞻礼,如说修行,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当获如上所说功德。心无下劣,亦不贡高。成就善根,悉皆增上。当知此人非是小乘。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

  12、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4.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5.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13、117.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118.修行以念佛为稳当疾病以减食为药汤。
119.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120.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121.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122.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14、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直尔少欲,尚宜修习,何况少欲,能生诸功德。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亦复不为诸根所牵。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有少欲者,则有涅槃,是名少欲。
汝等比丘!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当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愍,是名知足。
汝等比丘,若勤精进,则事无难者,是故汝等当勤精进。譬如小水长流,则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数数懈废,譬如钻火,未热而息,虽欲得火,火难可得,是名精进。

  15、109.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110.于父母所,少作供养,获福无量;少作不顺,获罪无量。
111.阿弥陀佛最方便,不费功夫不费钱。若能一念不间断,何愁不到法王前。
112.尘沙劫又尘沙劫,数尽尘沙劫未休。当念只为情未撇,无边生死自羁留。
113.哀哉三界,爱欲为根。根株不拔,莫望生西!莲花国土,永离尘情,此缘能断,彼质斯成。
114.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115.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116.人不如我意,是我无量;我不如人意,是我无德。

  16、蕅益大师便很肯定的说:“欲决定得生极乐世界,莫如以信为前导,愿为后鞭。信得决,愿得切,虽散心念佛,亦必往生;信不真,愿不猛,虽一心不乱,亦不得生。”
永明延寿大师《禅净四料简》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
净空法语:放下 自私自利 名闻利养 五欲六尘贪嗔痴慢
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

  17、48.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少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49.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50.佛言:恶人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51.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18、52.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53.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
54.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55.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56.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19、125.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如语者。
126.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亦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127.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128.诵经容易解经难,口诵不解总是闲,能解不依空费力,日诵万卷也徒然。
129.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纵使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
130.念佛时,即见佛时,亦即成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亦即度生时。
131.口称弥陀,即弥陀佛再来。

  20、今时净业人,终日念佛忏罪,发愿而西方,尚遥往生。弗保者无他,爱桩未拔,情缆犹牢故也。若能将娑婆恩爱,视同嚼蜡,不管忙闲动静,苦乐忧喜,靠著一句佛号,如须弥山相似,一切境缘,无能摇动,或时自觉疲懈,惑习现前。便奋起一念,如倚天长剑。使烦恼魔军逃窜无地,亦如红炉猛火,使无始情识。销铄无余。此人虽现处五浊之乡,已浑身坐在莲华国里,又何待弥陀授手观音劝驾,而始信其往生哉?

  21、病从哪里来的?心想生。念头不清净是疾病的根源,胡思乱想,生理组织排列发生了障碍。心要清净,一个妄念都没有,我们现在这个身体就是金刚不坏身,为什么?里面组织排列一切正常,一丝毫障碍都没有,他怎么会生病呢?

  22、现为男女饶益父母。若善男子善女人。为报母恩经于一劫。每日三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而未能报一日之恩。所以者何。一切男女处于胎中。口吮乳根饮啖母血。及出胎已幼稚之前。所饮母乳百八十斛。母得上味先与其子。珍妙衣服亦复如是。愚痴鄙陋情爱无二。昔有女人远游佗国。抱所生子渡殑伽河。其水暴涨力不能前。爱念不舍母子俱没。以是慈心善根力故。即得上生色究竟天作大梵王。以是因缘母有十德。一名大地。于母胎中为所依故。二名能生。经历众苦而能生故。三名能正。恒以母手理五根故。四名养育。随四时宜能长养故。五名智者。能以方便生智慧故。六名庄严。以妙璎珞而严饰故。七名安隐。以母怀抱为止息故。八名教授。善巧方便导引子故。九名教诫。以善言辞离众恶故。

  23、34.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35.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36.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37.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38.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39.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24、许多念佛同修问我:‘什么叫功夫成片?’这就叫功夫成片,真的成片了。‘财色名食睡’摆在面前,确实不动心,不被它所转,不受它影响,功夫才叫得力。功夫得力,就肯定能往生,你往生就有把握。这个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功夫,是念佛人起码的功夫,最低的功夫。
我若真至心相信、愿意去(很爱去)的话,正念分明念佛,固然可以往生,假设我睡著,他也有办法叫醒我,带我往生,就算我昏迷不醒,他也有办法抱著我往生,即使我不能动,佛也有办法扛著我往生,反正他都有办法!只看我信不信他有办法。我们看父母亲带著孩子去旅行,万一在火车上,小孩睡著了,难道父母亲会把小孩子丢在车上、丢在外面就自己回家了吗?孩子睡著了,父母亲一定会设法把他抱回去的。

  25、若人以四天下七宝,供养佛及菩萨、缘觉、声闻,得福甚多;不如劝人,念佛一声,其福胜彼。
《大智度论》云:譬如有人初生堕地,即能一日行千里,足一千年,满中七宝,奉施于佛,不如有人,于后恶世,一声称念阿弥陀佛,其福胜彼。
念佛即是无上大利功德,则一切咒语即诸行门,皆是有上小利功德。故有智之人,当舍有上小利之余行,而专念无上大利之六字洪名。
若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住处。

  26、岂肯因循怠忽.以致一错而成永错乎哉。有血性汉子.断断不肯生作行肉走尸.死与草木同腐矣。勉旃勉旃。又念佛固贵专一。然居士上有父母.下有妻室。分外营谋.妄希富乐.实所不应。至于分内所当为者.亦须勉力为之。非必屏弃一切.方为修行也。若屏弃一切.能不缺父母妻室之养则可.否则便与孝道相背。虽曰修行.实违佛教.是又不可不知也。又须以净土法门利益劝父母.令其念佛求生西方。若能信受奉行.临命终时.定得往生。一得往生.直下超凡入圣.了生脱死.高预海会.亲炙弥陀.直至成佛而后已。世间之孝.孰能与此等者。又若能以此普告同人.令彼各各父母.皆得往生。则化功归己.而亲与自己之莲品.更当高增位次矣。诗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欲孝其亲者.宜深思而力行之。

  27、吕纯阳 戒杀诗
物要死时汝救他,汝要死时天救汝。延生种子别无方,戒杀放生而已矣。
寿光禅师
放生续命事虽庸,无限阴功在此中。一岁积成千种福,十年培养万重功。已赴网罗遭困厄,将投汤火近惊冲。临刑遇赦恩无量,彼寿隆兮尔寿隆。
人在牢狱 终日愁欷 是以物命 而为儿戏 聆此哀音凄入心脾 鸟在樊笼 终日悲啼
水边垂钓 闲情逸致 是以物命 而为儿戏 刺骨穿肠于心何忍 愿发仁慈 常起悲愍
钩帘归乳燕,穴纸出痴蝇。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买肉须要肥,买鱼须要活。买衣须要美,买田须要阔。若教买命放,一毛不肯拔。黄迫途路险,失脚恐难脱。

  28、十方如来邻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持名念佛是《观无量寿佛经》里头第十六观。度什么众生?五逆十恶,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够往生,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圆证三不退。这还有什么话说?圆证三不退就是成佛。要不是成佛,三不退怎么能圆证?我们在前面说过,小乘初果开始证「位不退」;这大乘,就是四果罗汉回小向大,如果拿圆教来讲,七信位的菩萨证「行不退」,第二种不退;明心见性,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才能证得「念不退」,但是刚刚证得,没有圆满。圆满的三不退是谁?是圆教的等觉菩萨,像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弥勒之流的,他们才是圆证三不退。

  29、阿弥陀佛光明善好,胜于日月之明,千亿万倍。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是故无量寿佛,亦号无量光佛;亦号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等光佛;亦号智慧光、常照光、清净光、欢喜光、解脱光、安隐光、超日月光、不思议光。如是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其有众生,遇斯光者,垢灭善生,身意柔软。若在三途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命终皆得解脱。若有众生闻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称说,至心不断,随意所愿,得生其国。
无边殊胜刹 其佛本愿力 闻名欲往生 自致不退转
不欣世语,乐在正论。知一切法,悉皆空寂。生身烦恼,二余俱尽。
累念积虑,为心走使。

  30、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嗔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若纵恚心,即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智慧人也。所以者何,嗔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当知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嗔恚,白衣受欲,非行道人,无法自制,嗔犹可恕。出家行道,无欲之人,而怀嗔恚,甚不可也。譬如清冷云中,霹雳起火,非所应也。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佛经经典名句300句》佳句摘抄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