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里需要用几分豁达去敞开襟怀,去欣赏所遇到的一切。若隐若现的烦恼,烟熏火燎的焦躁,难以割舍的执着,惴惴不安的徘徊,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生活,也就成了一段渐渐老去的光阴。 ----《闲花落地 悠然人生》
2、那些在烦恼中的挣扎,那些对自由的向往,生命是一场不断接受磨砺的过程,更是一场不断突破自我的超越。不管生命给了我们多少痛苦,都不应该成为我们漠视生命的理由,而是应该让那一波又一波的烦恼塑就宽阔的心地,成就坚韧的信念。 ----《心地如春 鲜花满地》
3、生活的禅法,更像是一种生命的自在,是一种心地的无所障碍。它需要的不是一脚陷在烦恼的泥潭里不能自拔,更不需要用一种固执的偏见去折磨自己。因为生命的真谛,从来就不会因为烦恼的蒙蔽而消失不见,不会因为生老病死而减少,不会因为财富地位名望的壮大而增长,也不会因为迷惑或体悟而改变。 ----《心心相印,守一不移》
4、为什么世尊说法时会天雨宝花?因为他在用最大的善意祝福众生,祝福人间,祝福这个世界,也得到了天人、众生最真诚的赞叹。
为什么佛陀说法时会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因为他要告诉众生,能打破内心的固执和偏见,体悟到崭新的人生世界,能超越自我的狭隘,获到清凉明澈的心地,会震天动地,脑洞大开,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与虚空同体。 ----《心地清凉 脑洞大开》
5、生活不是一场把忧愁写在脸上的惆怅,恨人太累,恨自己更累。生活从来就不是一场为所欲为的恣意,外在的环境很多无法改变;但生活更不是一场自怨自艾的自寻烦恼,世界那么大,从来就没有必要在那种偏见和固执里画地为牢。 ----《人生一世,花事一场》
6、生活里不需要和那些烦恼鹬蚌相争,面对那些烦恼的一来一去,需要换一种方式去解读,换一种思维去超越,学会放弃分别与执着,学会活出自己的心地无伤,既是一种对心地的规范,也是一种对幸福的有力保障。 ----《不要错过每一寸幸福时光》
7、生活中的智慧,是对自我成见的突破,是温和心地的看守与维护,是不去和人计较的宽厚,是不去分别的善良。心平气和地去看待一切,让心地多几分包容和豁达,对他人多几分原谅和理解,暗自消化掉自己的委屈,不计较,不强求,不苛刻,不狭隘。生活里本来就存在很多客观的烦恼,如果真正的聪明,那就不要再为自己制造人为的痛苦,活出那份简单明了,活出那份恬淡惬意,享受那份本该属于自己的不加修饰的喜悦。 ----《心地无伤》
8、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绝妙处就在于在诗人的眼中,内心一片空旷澄明,一切都是活泼泼的超越了一切对立、烦恼、执着的自在呈现,而不是在自以为是的主观世界里纠结、困惑和痛苦。 ----《空山人语 看淡人生》
9、生活是一种提醒,提醒要放下那份水泼不进、针插不出血般的固执,放下那个无数次被背上的沉重包袱,用几份轻松去欣赏这个活泼泼的世界,内心平和,心地坦然,从一场场琐碎的生活中活出人生的幸福,说得出一场场碎碎念的诗意独白。 ----《活一场自在诗意的人生》
10、生命是一场珍惜,不要说生活中谁伤害了谁,更不要瞪大眼睛去挑剔生活,怨天尤人。如果真的有不如意,那只是自己用那份偏见与执着伤害了自己,误解了生活。学会享受生命,学会热爱生命,生命是一场路过,一场聚散离合,生命里所有的过往,都需要我们用微笑去表达。 ----《所有的经过都是微笑的理由》
11、生活不是一场痛苦的演绎,也不是一场揪心的焦躁。那些对待烦恼的态度,也表达了我们对生活的态度。细看那些沉重的聚散,那些煎熬的苦撑,那些狭隘的傲慢,有的会像路人一样和我们擦肩而过,有的会像浮云一样远去而不再回来,而有的会慢慢驻扎在心底,在记忆的深处,在脑海的沟壑,渐渐沉淀,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它们就又像种子一样破土而出,搅扰得人心神不宁。其实,看破了烦恼,超越了烦恼,当下就是一种解脱。 ----《致那些撒在身上的最美好的时光》
12、生活更像是一场回味悠长的经过,也许等年华老去的时候,才会真正去仔细回味这生气盎然的生活。生活不应该是一场面对回忆的后悔,因为生活里的一切都可以被我们认真把握,都可以被我们努力改变。 ----《我的青春与阅读》
13、生活的禅法,更是一种对自我的突破,它需要远离种种执着、种种妄想、种种羁绊、种种偏激。但即使体悟到了生命的真谛,也是开口即错、动念即乖。生命的真谛,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结果,是一种生活崭新,而不是苦苦的追寻。它是一种心地的境界,是一种与世界的友好相处,心无挂碍,平淡而欢喜,安详而平常。 ----《心心相印,守一不移》
14、生活是一场风雨兼程的历练,不管发生什么,生活也总要继续下去。要读懂生命,就要用几分勇气,面对那些七拼八凑来的状况,用几分淡然去打量,用几分超脱去跨越,冷静客观地面对那些曾经冤家路窄般的烦恼。正是生命里的各种烦恼,成就了心地的宽阔。超越了烦恼的困惑,就能到达智慧的彼岸。 ----《梅子熟时栀子香》
15、向生命致敬,需要我们自净其意,这是一种不着痕迹的自在和洒脱。心外无法,心外求法就是背道而驰,只能离道越来越远。心地的清凉才能做到生命的自在享受,才能心同虚空,了无牵挂,也才能不为任何烦恼困惑所纠缠,活一种对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宁静守望。
生活简单,心地清凉。活出人生无所不在的幸福与从容。它有一个高贵而庄严的名字,叫做佛法。 ----《向生命致敬》
16、理解生命,品味生命,需要沉淀掉种种杂乱无章的烦恼,回归到心地的朴素,用几分从容去送远这似水流年,用几分安然去治愈心地的疲惫,享受那份云淡风轻的恬静。
在这宽阔的世界,经历过多少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才能把人生活成一场深刻的思考,才能去思考生命的深度,才能完成一次次生命里的超越。 ----《别有烟霞似弟兄》
17、这被多少人哀叹过的人生,不是因为它本来就太苦,而是因为各种硬碰硬的不服气;不是因为它本来就太累,而是因为各种针尖对麦芒的互不相让,都是在自以为是的牢笼里挣扎、痛苦,都是在自寻烦恼。面对生活里的各种艰难,需要规范好自己的心地,活出自己的那份畅达自如。 ----《相伴时光》
18、人生总是要向前,生命的质量取决于能否看破烦恼的虚妄,能否活出独一无二的冷静与思考。把那些面对烦恼时的诚惶诚恐,那些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前尘往事,那些对未来画蛇添足般的担心,都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抹去,重新打量崭新的心地,就像守护着一眼清泉,不忍心让它沾上一粒尘埃。或者当场看破那些灰色情调的虚妄不实,让困扰我们多时的疲倦哀伤、郁闷惆怅当下幻灭。参透了这些烦恼,离参透生命也就不远了。 ----《静看流年偷换》
19、也学青天不关门,也学虚空纳须弥,也学春风无分别。生活里不需要对那些误解耿耿于怀,也不需要去固执地计较所谓的得失荣辱,所有的人生经过,在宽阔的心地,不过是一场飘来飘去的浮云,没有必要非去计较、分别、纠结。生活里需要几份坦荡、几份磊落,对人不苛刻,对己不纠结,理解他人的难处,也理解自己的不易,朴素、自在、从容、大度、柔和,就如这浩浩春风。 ----《就做这浩浩春风》
20、生活里最不需要的就是那场对自我的迷失,仔细打量一下,爱恨情仇,是非得失,也不过是电光石火般转瞬即逝,这世间的一切,也不过是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愁。一切都将过去,一切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那些缠绵的故事情节,不过因缘而起,又会因缘而灭,从来就不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实体。与其心惊肉跳地沉溺其中,不如活出那份心地的朗润洒脱。生命的价值,不过是一场自我的觉醒,是一份不被各种偏见所左右的自我肯定。 ----《生活是一场泰然自若》
21、月影横斜,青灯萧瑟。生命的风骨,是从那些拗口的烦恼里层层磨砺出来的,它拒绝任何凄清的情调,它需要活出生命里的那份随处做主。对生命的思考,终究就是如何面对,如何体悟,如何融入,如何生动,如何圆满。
如何面对, 如水随缘。如何体悟,笑而不语。如何融入,风恬月朗。如何生动,挥洒自如。如何圆满,水天一色。
生活中的那些如潮水般来去的故事,那些叽叽喳喳的情节,不过需要我们学会接纳,学会理解,学会运用,学会欣赏,学会融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江天一色,风月无边。 ----《青灯有味似儿时》
22、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对信念的实践与传递。就像一盏明灯可以辗转点亮无数灯盏,照亮无数月白霜浓的夜半。岁月不是用来感叹自己的经历,也不是用来去品味那些苦涩,而是应该用来拓展那份善良的韧性,去展现生命里的无限生机。 ----《愿为春来归》
23、生活的禅法,就是要和生命安静地守望,向这过往的时光中做一个欢喜的合掌。 ----《合掌向人间》
24、生活的作用,是提醒除了自我的痛苦之外,还有他人的痛苦。最恰当的生活方法,是把自己受到最深的伤害转化作最宽广的慈悲,是把曾经在烦恼面前的畏缩转化成铿锵有力的智慧和包容。 ----《喜欢这份铁骨铮铮的慈悲》
25、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生活是一座寂静的空山,但不应该排斥啾啾鸟语,唧唧蝉鸣。正是那些喧嚣的烦恼,衬托了静好的岁月;也正是那些把人折腾得鸡飞狗叫的执着,渲染了生命里的那份云淡风轻。 ----《空山人语 看淡人生》
26、生命里所经历的一切,就是一个宽宽的道场;而所降服的种种魔军,不过是自己那些坚硬锐利的执着。追求生命真谛的行者,会在对生命的观照中成就生命的圆满。生命从来就不是一潭死水般的沉寂,也不是一场死木似的无知无觉,而是一场场活泼灵动的感知,是一场坚韧坚毅的努力,也是一场场幸福信念的实践与传递。它需要远离一切颠倒妄想,念念不自私,念念不狭隘,在对心地的观照中去实践这场“众生无尽愿无尽”的慈悲;也需要在对心地的观照中去看破烦恼的虚妄,水月镜花,不留痕迹。 ----《水月镜花 不碍妙用》
27、当你走出了人我、对错、是非、恩怨、还坏等种种分别与执着,你会突然发现,自己才是生命的主人,谁也决定不了你的命运,生活里也从来就没有什么东西去阻碍你的幸福。生命中从来就没有白白忍受的痛苦,也从来就没有白白掉过的眼泪,那些曾经痛不欲生的苦难,那些曾经沉郁顿挫的情节,那些伤感缠绵的往事,不过是另一面的自己,都是为了塑造那个更加真实和独立的自己、那个更加宽厚和坦荡的自己,所做的铺垫。 ----《人生禅修三境界》
28、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现成事,何必苦思量。生命的真面目,就是这一场本自具足的无限风光。
它是晦堂禅师说的那片藏不住掖不住的桂花香,也是无尽藏比丘尼偶然笑捻的梅花;是法常法师的天涯目送鸿飞去;也是张九成居士听到的春天月夜一声蛙;它是阿姜查法师说的成熟的果园,也是赵朴初老居士不劳寻觅的明月清风。
它是自在洒脱的生命风光,不需要加任何一个虚妄的偏见去分别,它就在手边,就在眼前,就在当下,现现成成。杨柳风,梨花月,芭蕉雨,梅花雪,无一不是它活泼泼地呈现,无一不是它自自然然的畅快表达。但是,只要有了那些多此一举的虚妄的执着,有了那些画蛇添足的烦恼妄想,我们就享受不到它清凉。 ----《一地芳香无处藏》
29、人生是一场苦乐参半的旅程。烦恼的迎来送往,扑朔迷离的情节,构成了生活最真实的体验。对烦恼的态度,决定了生命的质量,也是佛法最生动的实践。 ----《月白风清 走出烦恼的雾霾》
30、都说人生这场旅途是一场成就幸福、探索智慧、超越生命的经历,但远离种种烦恼、寻觅幸福,所谓的幸福就是一种空中楼阁;不从种种烦恼中探索智慧,所谓的智慧也就成了一种镜花水月;不从当下生活中感悟生命的真谛,所谓的超越生命也就成了一种自欺欺人的谎言。 ----《感知生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