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者有时候也是魅力无穷的。他一开始便下定决心成为自恋者,因为他知道这是收获好评——至少表面收获好评的最佳道路。他明显的自信心似乎是可以传染的。只有当我们揭开面纱,发现他在乎的只有他自己时,幻觉才开始破灭。阿兰·本奈特c 这样精确描述了他笔下的某角色:
我们无须投身于女权运动的最前线便可知道贝蒂选择嫁给格雷厄姆的决定是何等悲哀。她并不完全昏头昏脑,虽然她喜欢他的模样,但他也喜欢她的模样,这就让她又清醒了几分。 ----西蒙·布莱克本《你就要很独特》
●Sometimes change is a positive thing. And then sometimes well they can spin out of control.
有时候改变是很积极的事。但有时候呢,有可能会失去控制。 ----《丑女贝蒂》
●活着,奋斗着,爱着我们的生活,爱着生活馈赠的一切悲欢,那就是一种实现。 ----贝蒂·史密斯《布鲁克林有棵树》
●金道振:徐怡秀小姐,正式打个招呼吧。这位是我们家贝蒂。虽然受伤了但还很坚强。 ----《绅士的品格》
●刚开始,她以为这些瞬间经验再现及伴随而来的巨大情绪起伏只是混乱的偶然事件,几周后贝蒂发现一个一致性的模式:减重过程中她会重新体验特定体重时发生的重大创伤或未解决的事件。因此从一百一十二点五公斤体重下降开始,时间倒转地经历每一个富有情感意义的事件:离开德州来纽约(九十四点五公斤)大学毕业(八十五点五公斤);决定放弃医学选修课程(同时放弃寻找治疗父亲致命癌症的疗法,八十一公斤)孤单的高中毕业典礼―羡慕别的父女,没有人邀她参加毕业舞会(七十六点五公斤)初中毕业典礼时非常想念父亲(七十公斤)多么奇妙,这一切不正是无意识领域存在的证明吗!贝蒂的身体清楚地记得心里早已忘记的事情。 ----欧文·亚龙《爱情刽子手》
●那天堂树的叶子,过去像一把把小伞,在太平梯四面卷曲着,环绕着,衬托着。 ----贝蒂·史密斯《布鲁克林有棵树》
●Look at everything always as though you were seeing it either for the first or last time: Thus is your time on earth filled with glory.
像第一次或最后一次看到一样去观察一切。这样,你在世上的日子就会绚丽多姿。 ----贝蒂·史密斯《布鲁克林有棵树》
●这个开创性的观念,来自贝蒂·爱德华博士(Dr. Betty Edwards)的著作《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学瑜伽也可以这样做,比如你可以将下犬式看成是伸直的四肢和弯曲的臀部。在这个体位中,我们可以通过“活化肌肉”的过程,主动调整运用肌肉的方式,创造出最好的姿势。在下犬式中,我们可以收缩肱三头肌来伸展手肘;收缩四头肌来拉直膝盖,收缩髋部的屈肌来屈曲躯干。一旦我们了解瑜伽解剖学的基本原理,就能将这个概念运用在任何体位。如此一来,我们就可启动肌肉骨骼系统让身体做出瑜伽姿势,就像是雕刻家使用刷子和凿子来创作一样。将认知转化成右脑思维,会让我们在做瑜伽时进入冥想状态。 ----瑞隆《瑜伽3D解剖书II:动作篇》
●孩子会长大,自己明白事理,那时候发现我撒谎了,会很失望的。 这就是开悟啊。自个儿开悟不是好事吗?首先全心相信,后来又不相信,这也是好事。这样七情六欲变得更饱满,更绵长,跟着一起长呢。等她长成了女人,要是有人对他不好让她失望,她都经历过失望了,这样也就不会经不起事了。教孩子的时候,别忘了苦难也是好事。苦难磨练人哪,让人性格饱满起来 ----贝蒂·史密斯《布鲁克林有棵树》
●“这里的每个人从死的那天起就往回倒退。我刚到这里的时候是五十岁。我在这里已经待了十六年多一点,所以我现在三十四岁。丽齐呀,对于那些比我更老的人来说,这是件好事。我想对于你这样年龄的人来说,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丽兹花了好一阵子去消化贝蒂外婆的这番话。我永远也到不了十六岁了,她想。“我到零岁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丽兹问。
“嗯,你又成了婴儿。等你只有七天大的时候,你和其他的孩子都被送下河,然后回到人间上,重新生出来。这叫做解脱。”
“那么我在这里只有十五年,然后就要回到人间上去,从头开始?”
“你在这里差不多有十六年,”贝蒂外婆纠正了她的说法,“不过基本上还是对的。” ----加·泽文《我在另一个世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