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2017唐诺名句欣赏
日期:2017-11-06 作者:唐诺 来源:文章吧 阅读:

2017唐诺名句欣赏

  1、极限的思索,让人晓得自己其实可以更好。 ----《尽头》

  2、卡尔维诺曾用"石化"来指喻,他说整个世界不断在硬化,再不会有什么好消息,你每天睁开眼能希翼的充其量只是它不要变得更坏而已。有时你不得不鸵鸟般不要听见,好避免陷入虚无,好保有勃勃斗志,不让自己脱口说出“去死吧”诸如此类难以回头的真心话来。是的,卡尔维诺劝我们不要直接瞪视它,它像女妖梅杜莎的可怖头颅,会瞪视它的人一一化为石头。 ----《世间的名字》

  3、今夕何夕兮骞舟中流,今夕何夕兮得与王子同舟……本来事情不是这样子的,本来,我们这么说,真正美丽的事物不会是单调的一成不变的,它总带着魔咒惊异、某种不可置信而来;真正美丽的食物不会只集中在人的脸、人的身材和年纪这几处窄迫的地方,它宽广而且富想象力。 ----《世间的名字》

  4、在我们这个堕落而且软弱的世界,赢家拿的永远比你看到的甚至想象的多。现实力量的胜利,总有一大堆人在第一时间就帮它转成思想哲学的胜利,这就是所谓赢家哲学,是“胜利找胜利理由,失败找失败理由”的读史写史恶习。 ----《重读:在咖啡馆遇见14个作家》

  5、最美丽的形声字是哪个呢?我个人会选“星”字——星星原来的象形字是“晶”字,用三颗明亮的大星代表满天星斗,形声字造出来的新字“星”字,让沉寂的文字星空叮叮发出声音,而把原来的“晶”字保留给一种光亮的、闪逝的状态描述。 ----《文字的故事

  6、美好的作品一挥而成这种事,也许在人的书写一生中会天启般发生个几次,但真正以书写为一生职志的人,不会期待更不会放心这样的作品——真正重要的作品,是书写者自备的、携带的,它启始于书写者自己心中某个特殊的图像、某个异样的声音、某个依稀恍惚的东西,这钉住你不放却又一直躲开你,要完好的捕捉它绝不容易,书写者总是得历经相当的时日才缓缓取得放手一搏的信心,而且心知肚明这次不见得成功 ----《尽头》

  7、时间太多,没事可做,那怎么办呢?人还能做些什么好?——这通常就是大游戏时间的到来,只剩游戏,或者说把一切全化为游戏。 那样一种只唱歌跳舞,只无休止游戏的世界,生命终究是“无效”的,时间中止或至少不前行不变化,永恒如同一天,生命完全化入其中,人无从再建造什么完成什么,从而没有了好奇和愿望,也不再被“需要”,自由变得平坦单调,不能拿来多做些什么 我始终是不相信的 ----《尽头》

  8、这部《一个烧毁的麻风病例》,是格林所做的一个梦,梦里头他的一个自我(纳博科夫告诉我们,自我是複数的)从他人生轨道岔了出去,自行演化,最后跨越了生死界线。现实里我们只能死一次,为仁慈而死便不能为正义而死、为后悔为流泪而死,但在梦中可以,每一个梦至少可以死一次,于是,有些只有逼临到生死大界线乃至于得越过界线才出现的东西,醒著时我们看不到,或说就算看到了也就来不及整理来不及说出来。有一种近乎神秘的科学实验追踪记录那些从死亡抢救回来的人,如奎里追问迪欧般要他们说出看到什么、发生了什么,但时间太短,所得优先,而且还是弄不清究竟是否生理性的幻觉,抑或人文化印象的残留。 ----《重读:在咖啡馆遇见14个作家》

  9、探究尽头,为的是眺望远方与抵达远方的喜悦,是试图超越此时此地此身的努力。 ----《尽头》

  10、这里,带点被启示的神秘意味,如果我可以鼓勇来说(我相信自己日后很可能后悔,就跟每回忍不住讲了超过的大话一样)——所谓让时间长河恢复流动,其极致便是连同这次真的死亡也绕过继续前行。也许不是全部时间,无法包括黏附着我们身体的这部分时间;但那些本来我们一生就装不进去的东西呢?心智的、信念的、梦想的云云,装不下是否意味着它们本来就不是我们独有的,是我们归属于它而非它归属于我们 ----《尽头》

  11、我们活在一个太平坦、没死角、声音传送毫无阻拦的岛屿上,曝露在强大绵密的资讯天网里,任何一种有趣的声音才起来,不是迅速淹没在震耳欲聋的大声音里,就是被主流声音吸纳并改造,一点机会也没有,我们所能有的,其实只是一种重复性、装饰性的新奇而已,其间不是完全没有某些有趣的、有潜质的东西,但轻轻的浅浅的,且如朱天心所指出的:“好,好得全都一样;坏,也坏得全都一样。” ----《世间的名字》

  12、博尔赫斯劝告大家应该在童年时光就读这些书,它们会给你一辈子随时随地地想象乐趣,若错过童年时光等长大再读,你会因为不信而再读不进去了。 ----《八百万零一种死法》

  13、真理并不一定获胜,事实上,更多时候真理一直吃败仗,甚至会被彻底歼灭。但真理有个很动人的特质,那就是它不会就此销声匿迹,它仍会被再说出来,也许隔一段时日,在不同地方,由不同的人,这会一直发生,直到它终获胜,或至少站稳脚跟取得承让为止。 ----《重读:在咖啡馆遇见14个作家》

  14、这些诗,抄写在死亡之前,抄写在时间终点处,感觉好像回家了,好像它们原本就该在这儿,正是为此地此时而写的,每个字每个词都自动找到自己的路走进去,成为一个一个温柔的隐喻。 ----《尽头》

  15、人类历史,也许很疯狂甚至很恶毒,但最终并不浪漫不冒险,根本上仍是平庸的(希特勒、斯大林都只是平庸的人),很多超过的东西对它而言是“多余”的,包括人,包括视野、主张和梦想。 博尔赫斯称此为“疲惫的历史引力”,负责把整个世界总的拉回来。现实世界有一个堪称稳定到近乎透明的真相,一个顽强的根本性基础,一块“大地”,由全体活着的人所构成并决定。 ----《尽头》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2017唐诺名句欣赏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