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路上 大雨曾经磅礴】我不在乎谁的陈词滥调与流言蜚语,只要自己活得好活得漂亮。
●兴许能说出口的只不过是陈词滥调,而心里最想说的却始终无法说出口,也许这就是人心之幽秘吧
●兴许能说出来的终究是陈词滥调,而心中所想终是无法说出,或许这便是人心之幽秘吧。 ----宋慈《大宋提刑官》
●短爱不是不可以,你只要玩儿得起,你去这么做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但是如果你是个玩儿不起虚情假意的姑娘,那你明显不适合这类消遣。但是我还是劝Amy说“去见见吧,你值得更好的人。”这话就算是没营养的陈词滥调,也的确就是那时候的由衷感叹,她是个好姑娘,真的是个好姑娘。当然,我也告诉她,这一次,我们要学着在感情里留有余地,我们的梦想不能再是一个男人一个家一个小孩,我们的梦想我们的愿望,最好转向我们自己,不然,我们还是输不起的那类姑娘,爱一次,就像死一次。 ----木黎《总会有个你,温暖我世界》
●不管你喜不喜欢,艺术是一个线性程序,为了防止它自己回卷,艺术便有了陈词滥调这个概念。艺术的历史是增加和提炼的历史,扩展人类感受力之视角的历史,丰富表达手段的历史——或更经常地,浓缩表达手段的历史。艺术中引入的每一种新的心理现实或美学现实,对其下一个实践者来说都立即变成老套。 ----约瑟夫·布罗茨基《小于一》
●鱼肚白破晓天幕缓缓滑落陈词滥调入心方可入眼只是又一梦去不得不醒歌也无济酒也无济但迎新日罢
●法国的《哲学》杂志有一期关于桑贝的专题,称他为“庸常人生的探索者”。现代人过着一种平庸的生活,充满了陈词滥调,但在桑贝的画笔下,平淡无味的日常生活呈现出深刻的矛盾、暧昧和复杂的意味。
在漫画集《不简单的生活》(Nothingis Simple)中有一组画面是这样的:院子里有一棵树,最后一片叶子从树上飘然落下,落到了隔壁的院子里,然后一只手伸出来,将那片叶子扔回了原来的院子里。 ----陈赛《三联生活周刊》
●从来都不是我支配我的故事,而是那些故事支配着我的双手。每当新的灵感出现时,它们都会命令我赋予它们声音、形态与生命力。正如我在这些年中对其他作家建议的那样:大胆从悬崖上跳下去,在下落的过程中再想法给自己插上翅膀。
在过去六十多年的岁月里,我跳过无数次悬崖,在打字机前头苦思冥想如何给故事加上结尾,好让结局不至于太过突兀。而在刚刚过去的那几年里,我回顾了自己少年时站在街角卖报纸,每天写作的日子,意识到自己当年竟然那么努力。我为什么会那么做呢,为什么会不厌其烦地一次次从悬崖上跳下去?
答案还是那句陈词滥调:出于热爱。 ----雷·布拉德伯里《殡葬人的秘密》
●你远道而来,就是为了这一番拜将封侯的陈词滥调? ----卫庄《秦时明月之百步飞剑》
●在遭遇各种情感伤害,包括伴侣背叛之后,很多人都会酗酒。虽然借酒消愁是陈词滥调,但确实有着相当多的实例。而那些不喝酒的人,则可能被某种隐蔽的成瘾症折磨着。
愤怒的镇痛效果可以暂时缓解痛苦。这就是为什么你往墙上挂照片被锤子砸着手指的时候会咒骂不已,运动员在搏击竞技中发怒时,骨头断了都不知道。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生病或疼痛时会焦躁易怒。
这是由于,大脑会永远地把痛苦和解除痛苦的一切联系在一起,凡是能够让人舒缓痛苦的,都有可能导致心理成瘾症,或至少变成一种习惯。
愤怒产生的安非他命功效,更容易让人上瘾。安非他命——一种“超效毒品”,能迅速给人注入巨大的精神能量,增强信心,带来一股力量感。 ----史蒂芬·史多兹《一切都不是你的错》
●匆匆赶路的时候 记得记下些风景 翻过了此山他山 岁月要收走所有 但她会留下回忆 ~
●最近我才知道原来“坠入爱河”还有另外一种写法,“走上海盗船的踏板”。我厌倦了在细长的木板上蒙着眼睛保持平衡,一个滑脚就掉入深不见底的大海。我想要陈词滥调,我想要扶椅。我想要康庄大道,我想要正常视力。这有什么错。这就是成长。或许大部分会因为浪漫的气氛而倍加神采,但这很快就会磨损。他们投身其中,有着长远的考虑;包括渐长的腰身和郊野别墅。这有什么错。深夜的电视节目,并肩躺着,打折喊直睡到千禧年的来临。只有死亡能把我们分开。 ----珍妮特·温特森《写在身体上》
●陈词滥调是观众不满的根源,就像一场悄然蔓延开的瘟疫一样,它已经感染了所有的故事媒介。 ----罗伯特·麦基《故事》
●真相一旦揭示,动听的谎言变成了陈词滥调,腻味至极。可他希冀谁能说出几句难听的真话时,周围是多么沉默啊。这沉默并非发自不忍伤害他的善意,而完全是因为他身边所有的人都对那虚幻可笑的事物信以为真。他们的真实就是他的虚假,没有沟通的可能。
●以创始人的口吻宣说陈词滥调,以发明家的身份公布道听途说。 ----周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