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爱不是不可以,你只要玩儿得起,你去这么做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但是如果你是个玩儿不起虚情假意的姑娘,那你明显不适合这类消遣。但是我还是劝Amy说“去见见吧,你值得更好的人。”这话就算是没营养的陈词滥调,也的确就是那时候的由衷感叹,她是个好姑娘,真的是个好姑娘。当然,我也告诉她,这一次,我们要学着在感情里留有余地,我们的梦想不能再是一个男人一个家一个小孩,我们的梦想我们的愿望,最好转向我们自己,不然,我们还是输不起的那类姑娘,爱一次,就像死一次。 ----木黎《总会有个你,温暖我世界》
●说出口的都是陈词滥调 真正想说的又说不出来
●我们设法把我们心里的珍宝转送给别人,求他们慈悲为怀,但是他们却没有能力接受它们,于是我们只好孤独地前行,肩并肩走而不能一起走,无法了解我们的同胞,同胞也无法了解我们。我们好比那些生活在另一个国家的人,他们对自己的语言掌握得少而又少,可言的美丽而深刻的东西的所有风格都具备,却只能用会话手册的陈词滥调进行交流。他们脑子里的观念塞得满满的,可他们只能告诉你园丁姨妈的雨伞在屋子里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匆匆赶路的时候 记得记下些风景 翻过了此山他山 岁月要收走所有 但她会留下回忆 ~
●与敌对一方相比,他更喜欢星期三、南西先生和那一伙里的其他人。他突然明白了原因。其实非常简单:他们也许看上去邋遢肮脏、贫穷,他们的饭菜更是难吃透顶,但至少他们说话挺有意思,绝不会满口陈词滥调。他估计他有一天也会光顾路边摆摊,哪怕那里的货色全是假冒伪劣。总比大型购物中心有趣得多。 ----尼尔·盖曼《美国众神》
●在遭遇各种情感伤害,包括伴侣背叛之后,很多人都会酗酒。虽然借酒消愁是陈词滥调,但确实有着相当多的实例。而那些不喝酒的人,则可能被某种隐蔽的成瘾症折磨着。
愤怒的镇痛效果可以暂时缓解痛苦。这就是为什么你往墙上挂照片被锤子砸着手指的时候会咒骂不已,运动员在搏击竞技中发怒时,骨头断了都不知道。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生病或疼痛时会焦躁易怒。
这是由于,大脑会永远地把痛苦和解除痛苦的一切联系在一起,凡是能够让人舒缓痛苦的,都有可能导致心理成瘾症,或至少变成一种习惯。
愤怒产生的安非他命功效,更容易让人上瘾。安非他命——一种“超效毒品”,能迅速给人注入巨大的精神能量,增强信心,带来一股力量感。 ----史蒂芬·史多兹《一切都不是你的错》
●在过去六十多年的岁月里,我跳过无数次悬崖,在打字机前头苦思冥想如何给故事加上结尾,好让结局不至于太过突兀。而在刚刚过去的那几年里,我回顾了自己少年时站在街角卖报纸,每天写作的日子,意识到自己当年竟然那么努力。我为什么会那么做呢,为什么会不厌其烦地一次次从悬崖上跳下去?
答案还是那句陈词滥调:出于热爱。
当时的自己不顾一切往前冲,全心全意地热爱那些书籍、作者和图书馆,专注于练就自己,而根本没留意到我只是个身材矮小、其貌不扬、天赋欠缺的少年。也许,在脑海中的某个角落里,我是知道的。可我仍然坚持不懈地去写,去创造,那动力就像血液在我体内奔涌,至今未怠。 ----雷·布拉德伯里《亲爱的阿道夫》
●每个人都有一个陈词滥调的故事。
●像离开一个再也不想回去的城市,像传闻里所有陈词滥调的所有故事。
●从生活里我唯一学到的是忍耐,绝不向它提出任何问题,将所有的渴求和幻想积攒沉淀,让它燃烧,最后顺着笔尖流出。我不知道这些思考来自哪里,当我看着眼前这白纸黑字时,觉得这几乎就是滥用,是曲解:为什么责任就要高于快乐?关于快乐的话题是陈词滥调了,但接下去有关意义的问题就值得探讨。…如果是这样的话,我的墓志铭会这么写着:此地安眠着一个人,他万事能忍。最后他被挤压得粉碎。
●嗐,挺令人尴尬。即使那对“亲爱的读者”的献媚之词也无法弥补那多愁善感的陈词滥调带来的尴尬。而这不是旁人,毕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呀。天知道他写了一稿又一稿,究竟写了多少稿,重写,毁掉,咒骂,乱画,揉成团,扔进火里,扔抽水马桶里冲走,最后定下来这种“就这样了”。 ----阿摩司·奥兹《故事开始了》
●十几年了精日们无非是这些陈词滥调,装备不行打不过,装备行了也不敢打,敢打也打不到,打到了也打不准,打准了威力也不够,威力够数量也不足.
●到最后,生活中的一切必须要被给予某种形式,甚至连反叛也是如此。最终,一切都会变成生活中巨大的陈词滥调。 ----马洛伊·山多尔《伪装成独白的爱情》
●哭泣就是为了在哭泣还没有变成陈词滥调前发泄出来,悲伤就是为了在悲伤还是真诚的时候释放出去。
●通过将一切都摆在光天化日之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社会嘲讽,而不管是对是错,这些奚落都依附于这些与情感有关的陈词滥调。 ----费尔南多·佩索阿《自决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