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说难》
2、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3、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4、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5、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
6、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7、聪明睿智,天也;动静思虑,人也。人也者,乘于天明以视,寄于天聪以听,托于天智以思虑。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目不明则不能决黑白之分,耳不聪则不能别清浊之声,智识乱则不能审得失之地。目不能决黑白之色则谓之盲,耳不能别清浊之声则谓之聋,心不能审得失之地则谓之狂。盲则不能避昼日之险,聋则不能知雷霆之害,狂则不能免人间法令之祸。书之所谓“治人”者,适动静之节,省思虑之费也。所谓“事天”者,不极聪明之力,不尽智识之任。苟极尽则费神多,费神多则盲聋悖狂之祸至,是以“啬之”。“啬之”者,爱其精神,啬其智识也。故曰:“治人事天莫如啬。” ----《解老》(好文章 www.wenzhangba.com)
8、欲成其事,先败其事。
9、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韩非子》
10、倒言反事以尝所疑。
11、夫物有常容,因乘以导之,因随物之容。故静则建乎德,动则顺乎道。 ----《韩非子》
12、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撄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之者能无撄人主之鳞,则几矣。
13、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14、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
15、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