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的叶,疏疏的节;
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郑板桥《题墨竹图》
●上联:一竹一兰一石。
下联:有节有香有骨。 ----郑板桥
●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
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 ----郑板桥
●富于笔墨穷于命
老在须眉壮在心 ----郑板桥
●高山幽兰
清郑板桥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题 画 兰
清郑板桥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浣 溪 沙 兰 花
仿佛铜瓶见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娇。
湘江清泪滴春潮,岂有心心同婉娈。
并无叶叶助风标,断肠一集是离骚。
咏 兰
朱 德
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郑板桥的画绝,许多题画诗句的字句也是妙绝。记得他有两句诗“白菜青盐苋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口感和色彩,都是信手拈来随意组合的。苋菜漉饭容颜深红,而属于那个时代微微泛青的盐,说明含杂质多,瓦壶煮雨水泡出菊花茶,最是所谓世俗生态。平和茶饭,敷色心思,品味之下,有着一种清宁的乡居生活的妥帖,很是让人向往。 ----谈正衡《梅酒香螺嘬嘬菜》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已破章邯势莫当,八千子弟赴咸阳。
新安何苦坑秦卒,坝上焉能杀汉王!
玉帐深宵悲骏马,楚歌四面促红妆。
乌江水冷秋风急,寂寞野花开战场。 ----郑板桥《项羽》
●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郑板桥、斜拉索桥。
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而此刻我觉得自己的生命只有虱子,没有袍。
爬得我浑身痒。
不是官人我还要的那种痒,而是想打人的那种痒
不要来啊,不想造作,我并没有大把时光。
●郑板桥在《赠君谋父子》中写道: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可见多管闲事是件多么费神的事情!
●删繁就简三秋树,立异标新二月花 ----郑板桥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郑板桥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郑板桥《咏竹诗》
●【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
. ——韩非子
.
【世上一切宗教信徒都将会是教主的罪人】
. ——郑板桥
【附释】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意思是弊大于利不能破坏自然,还不如各安天命,顺其自然。我不可以说尽,要留点东西你们自己去实践去领悟。我开口了,说尽了,规矩定死了,如果你们也照我说的做了,一旦个人没有智慧,又或者后人领悟错了我的意思,那我就是天底下最大的罪人了。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不是说我不懂事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郑板桥
●春身斜倚春闺,春眼盼着春郎。
盼春不见春归,思春反被春伤。
春心结成春疾,春疾还得春方。
满怀春恨绵绵,拭泪春眼双双。 ----郑板桥《春词》
●清代的郑板桥喜欢画竹,对竹子的精神深有体认。这首脍炙人口的《竹石》诗意思明了:竹子生长虽没有肥沃的土壤,但凭一股坚韧劲和倔强气,经受住了种种磨砺和考验。新时期,面对重重的改革困局和各色的利益诱惑,我们能否经受住考验,“千磨万击还坚劲”,就看是不是能“咬定青山”,树立根本的信仰。中国的发展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也需要我们植根历史与现实,坚定对自身发展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
●君有奇才我不贫。 -(清)郑板桥
●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 ----郑板桥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
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
楼舻云崩,旌旗电扫,射江流血。
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
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
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
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郑板桥《念奴娇 周瑜宅》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意思是弊大于利不能破坏自然,还不如各安天命,顺其自然。我不可以说尽,要留点东西你们自己去实践去领悟。我开口了,说尽了,规矩定死了,如果你们也照我说的做了,一旦个人没有智慧,又或者后人领悟错了我的意思,那我就是天底下最大的罪人了。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不是说我不懂事,而是让你们亲身去经历你们就底地明白了。人类的所有造化都有一定的时间与过程。郑板桥说很有道理:世上一切宗教信徒都将会是教主的罪人。意思是:没技术,没智慧,没德行,能力不到家,不但给师傅脸上抹黑,而且还最终害己害人,最后还会给师傅添上罪加一等的罪责。那就不好了。佛曰:“不可说…” 老子曰:“道可道…”这个智慧就在这里。
●学郑板桥说:年老神倦,已不陪诸君作无益语也。愈来愈觉得人生苦短,不能浪费生命在这种无聊人身上。 ----蔡澜《不如任性过生活》
●英国有句谚语:“老狗玩不出新把戏”。其实男人也不要玩太多新把戏,把戏多了只是小聪明,难有大智慧。男人老狗,敢爱敢恨,进退自然,来出从容,不应象小狗一样有点风吹草动就慌慌张张吠几声。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自称"青滕门下一走狗",看来这条老狗深得其中之味,也不失为一身傲骨的好男人。
●劳劳亭畔,被西风一吹,逼成衰柳。如线如丝无限恨,和风和烟。江上征帆,尊前别泪,眼底多情友。寸言不尽,斜阳脉脉凄瘦。半生图利图名,闲中细算,十件常输九。跳尽胡孙妆尽戏,总被他家哄诱。马上旌笳,街头乞叫,一样归乌有。达将何乐?穷更不如株守。 ----郑板桥
●曾三颜四,禹寸陶分 ----郑板桥《网师园濯缨水阁对联》
●在我的印象里,古人听音乐,写的诗不少,写得好的也多。白居易听琵琶,韩愈听琴,李颀听琴听胡笳听筚篥,精彩的句子至今还能背诵得出。可是用散文写音乐,尤其是像这样着重写音乐在听众心里引起的感受的,我却极少读到。一直到后来白话文登场,才有《红楼梦》第八十七回和《老残游记》第二回那样的描写。这情形和看图画不同,题画的诗虽多,却难得比过韩愈《画记》和郑板桥题画的文字。这是什么缘故呢?真希望学美学的朋友们能讲出点道理来。 ----钟叔河《念楼学短》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郑板桥
●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是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们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 ----汪曾祺《五味》
●吴门烟月昔同游,枫叶芦花并客舟 ----郑板桥《道情》
●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们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这是很便宜的食品。孩子买了,咯咯地嚼着。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得卖,那是泡着吃的。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也有搓成圆球的,叫做“欢喜团”。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汪曾祺《故乡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