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时间,我们没有任何知识是先行于经验的,一切知识都是从经验开始的。”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一种在直观中被给予的杂多的统觉,它的这种完全的同一性包含着一种表象的综合,并且只有通过这种综合的意识才是可能的。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我发现,在所有的时代里,不仅哲学家,甚至普通的知性也都预设这种持久性为显象的一切变易的基底,而且将在任何时候都假定它为无可置疑的,只不过当哲学家说:无论世界上发生什么变化,实体都保持长存,只有偶性发生变易时,他表达得更为明确一些罢了。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理念为实现而需要一个图型,也就是说,需要各个部分的一种先天地从目的原则出发规定的杂多性和秩序。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意外地发现了一封写给自己的信,里面只有一张约莫跟信封一样大小的纸,上面写着:“你是谁?”从此改变了她的世界……在某个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从苏格拉底到康德,从马克思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哲学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
●知识分子是敢于在一切公共场合运用理性的人。 ----康德
●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是值得我们深深景仰的,一个是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内心的崇高道德法则。——伊曼努尔·康德(德国作家、哲学家) ----《伊曼努尔·康德》
●“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深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
●康德:在康德的哲学世界里,所有的知识(也就是来自于物自体的知识)都要先经过人类心灵的加工,才能被人类认识。所以他自比哲学界的哥白尼,在他的哲学里,不是心灵去感受经验,而是心灵加工经验,心灵生产了经验。这世界(物自体)人类是永远无法真正认识的,人类看到的只是表象的世界。而我们这个先天认识形式里,包含很多用来处理物自体的工具,其中一个就是因果律。康德把世界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完全不可知,另一个部分则可以用理性把握。不可知的那部分因为永远不可知,所以对我们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只要我们在可把握的世界里生活,理性就又恢复威力了。 ----林欣浩《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经典哲理文章 www.wenzhangba.com)
●我们在自己里面有我们也能够意识到的表象。但这种意识无论涉及范围多么广大,多么精确或者准确,却毕竟依然只不过是些表象,也就是说,是我们心灵在这种或者那种时间关系中的内在规定。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理性的批判最终必然导致科学。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一切知识都要求有一个概念,不管这个概念如何不完善或者如何隐晦;但是,这个概念就其形式而言在任何时候都是某种普遍的东西,是用做规则的东西。它只能通过在被给予的显象中表现这些显象的杂多的必然再生、从而表现这些显象的意识的综合统一性,才能是直观的一条准则。这样,物体的概念在关于我们之外的某种东西的知觉中就使得广延的表象连同不可入性、形状等等的表象成为必然的。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96年的时候,阿利伯克刚服役几年,赶上台海危机。那时候嘴上说干你丫丫的,但是051对阿利伯克的场面想想也是心酸。当年的军事报刊杂志,就靠百八十架苏27撑场面。伯克级 ,提康德罗加级,甚至佩里级 都是当年军迷心中不可逾越的存在。如今,看着服役已经二十来年的伯克级 、心里已经没有了当年的五味陈杂。下了几年饺子的我们,看待美军的眼光已经由敬畏变成跃跃欲试。客观的说 美国人的强大依然是世界级的,但是解放军的快速追赶,终于让我们不再仰视,不再畏惧。我们的海军可以在万里之外护卫祖国的公民,两个手持步枪的特战队员就能在异国港口开辟出属于中国的安全区。这就是变化。当年人家说炸你使馆就炸你使馆,说撞你飞机就撞你飞机。如今,我们只要心情好半年 ----天天快报
●早在几百年前,康德就提出人非工具,可几百年后的我们又有谁没有当过别人的工具。
●纯粹知性概念永远不能有先验的应用,而是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有经验性的应用,纯粹知性的原理只有在与一种可能经验的关系中才能与感官的对象相关,但绝不能与一般而言的物(不考虑我们能够直观它们的方式)相关。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