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今生不过是从岁月里借来了一把光阴,冠上自己的名字,走自己人生的节序如流。 ----于丹《人间有味是清欢》
●三十而立 并不是一种外在的社会坐标,衡量你已经如何成功,而是内在的心灵标准,
衡定你的生命是否开始有一种心灵的内省,并且从容不迫,开始对你做的事情有一种自信和坚定。 ----于丹《论语心得》
●与一盏茶相遇,如同遇见一座山岚的风情,一朵云霞的美丽,如同听见一支歌,翻开一本书,都是一种缘定。茶禅一味,对于红尘中的你我,倒也不失为一种启发。有心之人,不妨将喝茶当成生活中一个小小的仪式,静心与清茗相随,定然有所体悟。 ----于丹《于丹趣品人生》
●于丹说:每个人心中都蛰伏这一段诗意。我想问她、在如今这个社会这段蛰伏期会有多久。
●内心有一种在理性制约下的自信与镇定,这是因为他有着宽广的胸怀和高远的志向。 ----于丹
●我一直深深地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生命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也许认得年岁越长越需要这样一种温暖,需要我们生命年华中的浪漫,让我们从现实的纠葛中拥有一种挣脱地心引力的力量。
很多人会疑惑时光走到了今天,诗对我们究竟是一种必需品还是一种奢侈品?可能相比于现在的诸多压力,诗歌变成了一件奢侈品。但是我想,如果我们真的愿意相信诗意是中国人生命中的必需品,我们也许真的就可以过得诗意盎然。 ----于丹《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独于天地精神往来! ----于丹
●幽默就是一个人想哭的时候还有笑的兴致。 ----于丹
●走进从江县岜沙苗寨的村口,我遇到的第一个人是五岁的小孩,扛着一支小枪站在大树下。当时,美国正在热烈讨论禁枪法,而岜沙自称中国最后一个持枪的部落,所有的男人都是带枪的。我问岜沙人:“你们都带枪,就不怕伤人吗?”他们有点惊讶:“我们的枪是防野猪的,人跟人之间怎么可能用枪呢?”这种理所当然的态度让我觉得,这个地方一定有着一种深厚的社会默契。 ----于丹《人间有味是清欢》(情感口述 www.wenzhangba.com)
●道家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土地的规律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以,吃饭也应该顺应这个规律。春天,阳气升腾,可以吃点阳气旺盛的东西,比如香椿、柳芽等带嫩芽的食物;夏天,万物蓬勃,恣意生长,可以吃点带叶子的蔬菜,因为生机都在植物的叶子上;秋天,营养聚集在成熟的果实上,则要吃些果实;冬天,大地进入休眠状态这时就要吃“根”,比如萝卜、土豆等,这些食物里蕴藏着极强的生命力。食物与健康,就是人与自然的匹配和顺应。 ----于丹《人间有味是清欢》
●都说巴黎是个充满了艺术氛围的地方,这种艺术氛围不仅仅存在于博物馆之内,也许就在街边,就在某一个拐角处。在这种无处不在的艺术感染中,人自然也就会变得优雅起来。朱自清先生就曾在《欧游杂记》里写道:“巴黎人谁身上大概都长着一两根雅骨吧。你瞧公园里,大街上,有的是喷水,有的是雕像,博物院处处是,展览会常常开;他们几乎像呼吸空气一样呼吸着艺术气,自然而然就雅起来了。”你也许不经意间就撞上了巴黎公社的遗址、法国大革命的遗迹,或是普法战争时期的一段断壁残垣,这一切都在静默无声地倾诉着巴黎的变迁。听着巴黎人在街头骄傲地对我说:“看看这里,和一百年前几乎完全一样。” ----于丹《人间有味是清欢》
●恍然望见白居易信马由缰,迤逦行来,西子湖畔的春天依旧真切。 ----于丹《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悠闲是生命的一种乐趣,一种节奏。拿捏得住轻重缓急,忙而不乱,就是一种境界。” ----于丹《于丹趣品人生》
●结怨不如结缘,栽刺不如栽花;富贵不如福态,高寿不如高兴。 ----于丹
●泡绿茶讲究用玻璃杯,看着嫩嫩的茶芽在杯中三起三落,浮沉之后缓缓落下,一叶一叶地终于立稳,如同人心沉浮之后气定神闲,终于安顿。
所以,春夏饮绿茶,清逸入心入肺,祛除体内的燥气,让心归于透彻,这番以自在之物调理生命的道理,真正体会后始觉妙不可言。 ----于丹《于丹趣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