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不问随你,答不答随我
提问默认匿名发布,如需署名请在提问时声明
后台回复“我要提问”获取翻牌小Tip~
少女成长研习社Q:我今年高二,上周班里有个男生给我写了一封情书,我虽然没回答他,但心里还是很惊喜的,因为他很优秀又很帅,但同时我也很矛盾,觉得自己现在的确应该好好学习准备高考,兔子姐,想问你,高中不谈恋爱会很遗憾吗?
A by 兔子:
会遗憾啦,
具体表现为每一次看到校园青春主题的电视剧都会忍不住流口水,
余淮江一辰林杨肖奈路星河。
看到穿着校服的年轻人摸头杀悄悄话的互动,总是会觉得自己的曾经缺少了点什么。
可是每年翻开毕业合照的时候还是会忍不住觉得,
越长大,遇到的男生才越接近电视剧里的男主角。
因为没见过男生打高尔夫球的时优雅和沉稳,才会觉得校草一个反手投篮是宇宙第一好看;
因为没听过大提琴的solo,才会觉得班里不成曲调拨弄着吉他的同桌也帅翻;
因为没听过一口流利伦敦腔的presentation,才会觉得学霸解一道二元一次方程都厉害的上天;
所以你看,曾经让我们心醉神迷的优秀,都会随着你的眼界不断扩大而褪去光环。
你走的越远,选择面才越大,而你见识的越多,才会明白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样的人。
是啊,高中的时候没谈恋爱很遗憾啊。
但我更怕的遗憾,是后来遇到了更好的那个人,可我却没资格与他并肩而立。
Q: 之前看到一个11理论说是以后有成就的人都是班里11-20名的,可是我觉得也不能因为这样就不努力啊,所有人都在说成绩很重要,我也是想要考个很好的学校,但是我到底要不要十分努力呢?我想说我应该做到能力范围之内的最好,不因为外界改变对吗?可是不一直努力也不知道自己的范围在哪里啊!
A by 兔子:
很多人对“努力”都有这样一个误解:
认为自己从一开始,就知道能力范围的界限,
动辄就把“尽力”挂在嘴边。
但是,你真的做到了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好吗?
又或者说,你自以为的最好,真的就是自己能力的上限吗?
大多数时候的怀疑和动摇,其实并不是迷茫,只是焦虑罢了,
战胜焦虑最重要的,其实并不是停下努力的脚步纠结犹豫,
而是加把劲,突破自己现有的瓶颈。
努力的意义,不仅仅是一张录取通知书,它会让你更了解自己,
知道自己的优势所在,知道自己的能与不能,也知道自己的底线与上限。
然后,才有余地去选择,到底要付出多少努力,换取多少回报。
最后,别用什么11理论自欺欺人了
这个理论最早出自是美国针对常春藤高校毕业生的调研。
因为美国的大学更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成绩,在这些大学里,成绩中游的学生会有更多时间参与社会活动乃至科研项目。
有了实践经验和人脉,毕业之后自然就比只会学习的学生出路更好。
这个调研后来被掐头去尾的滥用在各种文章中,成为了你不努力的借口。
可前提是,你也要考得上常春藤。
Q: 想问个关于寝室关系的问题,我大一的时候非常的忙,参加了学生会啊,各种比赛来提升自己,有时候星期六星期天也不在寝室,我们寝室是四人间,一个爱玩喜欢和朋友出去唱歌啊什么的,另外两个就玩的比较好了。我们也会一起出去,可是她们两个总给我莫名的疏离感,大二之后我也没那么多事了,我和她们的关系不远不近,所以我有时候经常是一个人,我也很想和她们玩的很好,可是她们有时候说话我接受不了,我回来晚了她说“不知道你又去哪里浪了”“好好好,我知道你一天最忙了”等等之类的,我尽量照顾别人情绪我从来没有说过重话,有什么好处我也想着她们,我对她都表现出了亲近的橄榄枝,可是没有人接,可是她们的态度一直是那样,我觉的很尴尬,经常我都是一个人。我平时喜欢参加各种活动来提升自己,她们喜欢好好学习,我应该继续试图融进去还是自己一个人呢?
A by 兔子:
你知道吗?
大多数人在学校乃至职场上遭遇的人际关系问题,都是强行把对方当朋友的结果。
明明只是室友或是同学,却偏要发展成无话不说形影不离的闺蜜。
中华文化这么博大精深,为什么要把一切关系都形容为友谊?
我很赞同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句话,上大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一张文凭,还在于你终于有机会,突破宿舍/班级/年级/院校的限制,去寻找真正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人的一生,不过是寻找同类项的过程,只是有的人走着走着,就不小心弄丢了自己。
在这里找不到,到那里去找,那些跟你志趣相投的人,他们一定也在找你。
你是个有礼貌有想法的女孩,只是需要再勇敢一点点
出走的脚步别那么着急往回收,你的生活还那么长,伪装成自己不喜欢的样子强融,看似其乐融融,但内心会更痛苦。
当然,也不是鼓励你去跟舍友吵架或者撕X啦
你成年了,要学会友善待人,但千万别滥用友谊。
-End-
猜你还想看
周末问答丨闺蜜的男友是渣男,要不要告诉她?
周末问答丨"阅读是一所可移动的小型避难所"
陶瓷兔子
把日子过成段子,将心事煮成故事的鸡汤少女
新书《决定你上限的不是能力,而是格局》正在热卖中~
[少女成长研习社@Taocituzi77]
长按下方二维码
一键带你去少女心的保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