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24节气的第19个节气,即太阳位于黄经225°。立冬过后,天明显的黑得更早了,冬季开始了。
立冬有“三候”: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气候特点:偏北风加大、气温下降、下雪。
古人在立冬季节多用占卜的方法来看整个冬天的冷暖,古人认为,如果立冬当日是晴天,一个冬天都会寒冷;如果立冬当日是阴雨天,反而一个冬天都不是很冷,是暖冬。
立冬时节的习俗吃饺子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贺冬 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见顾禄《清嘉录》卷十一)。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冬学冬天夜里最长,而且又是农闲季节,在这个季节办“冬学”是最好的时间。冬学非正规教育,有各种性质:如“识字班”,招收成年男女,目的在于扫盲;“训练班”招收有一定专长的人,进行专业知识训练,培养人材;“普通学习班”主要提高文化,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冬学的校址,多设在庙宇或公房里。教员主要聘请本村或外村里人承担,适当的给予报酬。
拜师冬季里,好多村庄都举行拜师活动,是学生拜望老师的季节。入冬后城镇乡村学校的学董(学校管理人员),领上家长和学生,端上方盘(盘中放四碟菜、一壶酒、一只酒杯),提着果品和点心到学校去慰问老师,叫做“拜师”。有些老师人家,在立冬或冬至这天,像过大事一样,设宴招待前来拜师的学生。在庭房挂孔子像,上书“大哉至圣先师孔子”。学生在孔子像前行脆拜礼,口念:“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以前未有孔子,孔子以后孰如孔子!”然后学生向老师请安,礼毕,学生分头在老师家中做一些家务活。
立冬后尤忌熬夜“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古代养生家讲:“睡觉为养生之首,一夜不睡,百日补不回来”。 立冬后尤忌熬夜,小孩子冬夜不宜晚于21点入眠。要经常熬夜的亲,建议你把子时(23:00-1:00)的觉一定睡好了,然后早起几个小时处理事务。
切记要多穿点保暖“去寒就温,无泄皮肤”就是最简单的道理,不要以为车上有暖气,办公室有暖气,就走那么一小段路,不会冻到。寒邪入侵是一瞬间的事,为啥你总是爱长斑、痘疤变黑、痛经好不了、湿气重呢?就是因为你不听话让寒气入侵了身体呀!
如何进补?黑豆红枣汤:营养直达肾脏黑豆是药食两用的五谷。 方法:抓两把黑豆约40克,洗净后用冷水1000毫升浸泡。浸泡6小时左右,将水和豆一同倒入高压锅内,再加1片姜、10枚大枣,等到气阀喷气时,改用慢火煮20分钟闭火,再焖20分钟,熟烂即食。 用量:每天半小碗豆5个枣加半小碗汤。在17-19点服用最好,可将营养直达肾脏。
冬日补肾方:五红汤:给“脸色不好看的人”补血方很多朋友都觉得自己脸色不好看,尤其天一冷,更觉灰惨惨的。可以喝一段时间五红汤试试,这是一个补血的经典方子,全由食物组成,功效好又安全。
材料:枸杞20粒、红枣5个、红小豆20粒、红皮花生米20颗粒、红糖2勺(数量差不多就行,无须太精确,红糖生湿热,不宜太多)。 做法:首先把以上五样用清水洗净,把砂锅放入适量的水,放入红小豆、红皮花生煮到小豆要熟的时候放入大枣、枸杞、红糖,小火持续20分钟即可。
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长按二维码
关注中国传统文化(hongyangctwh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看看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