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读书是我们提高自身的重要途径,书读的多了,你自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也就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讲述抗战初期冀中白洋淀地区抗日故事的《新儿女英雄传》,是我读的第一部小说。激起我阅读兴趣的是开篇的那一句“牛大水二十三岁了,还没娶媳妇”。及至高中,语文老师说:“这是设置悬念,把读者引入牛大水和杨小梅充满矛盾冲突的爱情风波,从而进入故事的激流。”闲时得空,我读了《青春之歌》和《林海雪原》。稍后一位来自书香世家的同学给我带来了节奏舒缓、文笔细腻、意境隽美的外国文学名着《牛虻》,一种全新的文学表现样式进入我的视野。
大一时美学老师与我特别投缘,他告诫我“最易丧志大学时”,理应多读垫底。我的欧美文学名着,十之七八都是这一时期完成的。那时读书已经成瘾,几近疯狂。寒暑假的晚上我都是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揣测,在母亲的催促下,依依不舍上床。巴尔扎克、司汤达、福楼拜、托尔斯泰等的作品都是我鲸吞的对象。印象深刻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和《白夜》,外部是如此的现实,内心又是如此的理想。雨果的《悲惨世界》也属于此类,既如此真诚,又如此残酷。
成家后,迫于工作和生活中的诸多琐事,我不再有大把的读书时间,阅读跟着热映的影视走。一些评论认为钱钟书在“锱铢积累”的《围城》一书中将语言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我感觉作品固然文采斐然,但过于随意,“无人不讽,无处不讽”;有些繁化比喻,初看新奇、玄妙,仔细推敲喻意难明,有卖弄之嫌。张艺谋《红高粱》在柏林拿回小金熊后,意象奇诡瑰丽而又充满诗意的莫言作品成了我解乏解渴的主要读物。有人形容莫言的作品“屎尿横飞”,我在地摊上淘了一本《丰乳肥臀》,偷偷摸摸地带回家,阅读后发现,书中深重的民族灾难让人忽略了穿插其间的男女淫乱,不仅没有解我的“荷尔蒙之馋”,反而引发了我对人性和道德的思考。(日志文章 www.wenzhangba.com)
宫闱影视大行其道时,我着力研读《资治通鉴》。相对于虚实相间的小说,史书有太多芜杂的琐碎记载,把主线遮蔽得有些模糊不清。然而细节有细节的精妙之处,所谓“细节之中有魔鬼”,尤其当人物性格其实不同于史官以浓墨重彩着力涂抹出来的印象时,是非常有趣且引人遐思的。
这些年,读过的书越来越多,让自己特别触动的书却越来越少。真正影响我的书,是那些以个人的记忆、智慧乃至生命都无法全然掌握的经典。
深宏骏迈、颇具汉赋气象典范的《曾文正公全集》是为首选,在人情世故上,哪有臻于化境“本来无一物”?能遇上个把懂得“时时勤拂拭”的,已很难得,曾国藩光风霁月、出神入化,堪称无二。简炼明隽、儒释道兼修的《菜根谭》虽字数不多,但融入了人生最深的感悟。细细回味,竟如润水溪流于口,那种滋味实是清凉之极。顺藤摸瓜我开始接触阅读生涯里感到如登山崖、如临渊谷的《周易》、《庄子》、《道德经》和佛家经典。
始读周易,发愤研习三月后进入境界,万籁俱静的黑暗谷底,仿佛登临文明的巅峰:易经达到天人之际,触击了本体世界,但并未深入讨论本体世界与现象世界的关系,更未能反转本体与现象,以达到颠覆现象世界的奇效。结果只是在现象世界擦边打转,殊为可惜。
与大多数研修佛家信众相同,我涉猎的内容也是最有哲学意味并深入本体世界的般若部,而般若部的翘楚又当推那部简短的影响深远的《般若波罗密心经》。“破微尘出大千经卷”,每当闲暇信手拾来,展卷开阅,顿觉豁然开朗。它流进人们的心田,开出无数幸福安详之花。此刻,阅读是一种水滴石穿的力量,涓涓淙淙地影响着你,自有一种取法乎上,绵不绝、清澈底。
生命是一段旅程,在经年中前行。越是没有功利的阅读越能涵养人的性灵,阅读是生命超越的力量。他像古典诗境里那个乘兴而来、尽兴而归的隐逸者,自觉远离功利的推手,让思想在白云深处放歌起舞。这样的力量,或许一时还难于对应具体的、世俗的目标,但,这种力量从来不会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