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谭敏
一。
不过大多数人也都知道,这个明面上的下班时间,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尤其是在互联网行业——它虽然告诉了你什么时候可以离开,却并不代表着今天的工作到此结束。
工作永远是做不完的,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老板想挤一挤,随时都会有的;
所以许多公司在招聘信息里总要加上那句“工作时间弹性”,事实上,通常是上班不弹性,下班很弹性,只往大弹,不往小弹。
“把工作带回家做(然后假装下班了)吧。”
我常常在地铁上观察那些下班回家的同龄人,看他们边被挤成肉酱,边和客户打着电话,或是面无表情地回复着钉钉上的邮件。
会觉得他们完美的做到了玄幻小说里描写的境界,灵魂和肉体彻底分离——
也猜测过他们忙碌的原因,或许是在下班后的二十分钟,客户又提出了新的需求,也许是刚订好晚上的电影票,上司又发来了别的通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下班这个概念变得越来越模糊,回家后随时待命反而成了常态。
你永远不知道,工作群里什么时候又会弹出“有人@你”那四个恐怖的红字。
二。
“你能不能尊重一下别人,我在跟你讲话,你一直刷手机干什么?”突然提高的语调说明她开始生气了。
而当时的我,一字一句地把她刚才讲的话复述了一遍,想以此证明我真的有在听。
虽然我复述得一字不差,但女朋友却并不买账,因为她在意的是“态度”,是我眼神从没离开过手机屏幕的“恶劣态度”。
我把手机递到她眼前,屏幕上是编辑群里的一篇稿子,试图表示“我是在工作干正事,不是故意不认真。”
不看还好,一看,她简直像点燃了导火索,像豌豆射手连珠炮弹一般打来:
“上班是工作,下班了还想着工作,你就不能好好地生活吗?每次跟你讲什么,一点回应都没有,难道你活着就是为了工作吗?”
说完,她便侧过身去,不再跟我讲话。
为什么非要把工作和生活搅在一起?
为什么每次看到公司的消息就一定要回呢?
这种问题,越想就会越丧,忍不住想发条朋友圈吐槽,只是编辑好内容,即将点击发表的前一秒,我又犹豫了。
女朋友看到,八成又要引发一场新的争吵。
因为我知道,做每一件事都是有代价的,就连发吐槽向的朋友圈也是。
三。
毕竟这个世界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不同的事情,新的热点也不会在下午六点之后就不再出现。
但后来我发现并非如此,因为也有朋友做着和我相同的工作,但她依然能把每天都过得非常轻松。
早上9点半打卡上班,哪怕迟到了也无所谓,下午请人事部小姐姐喝杯奶茶,然后再用“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的理由补卡。
每天到下午四五点,就开始收拾东西,等待下班,指针转到6的那一刻,便扔下电脑,马不停蹄的离开公司。
“老板,下班后你就当我死了吧,有事的话烧个纸,也比给我发微信有用。”
我问她,你难道就不担心被炒掉吗?
她说,那又怎样?
哪怕老板因为这个把她炒了,对她来说,无非是换个新的地方继续这样下去,都无所谓。
只是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反复问自己:“那样的生活就是我想要的吗?”
男主拿着飞镖,随意地往墙上的世界地图扎了一下,扎到哪里,便把那地方当作旅游的目的地,没有任何的犹豫,满不在乎的样子。
当时看到这里,很是触动,心想有生之年一定要凭自己的本事这么玩,哪怕只有几次。
而为了这几次,该付出多大的代价,我无从得知。
只知道,在公司里修炼成佛,不求有什么发展,过着没有压力也没什么志向的生活,拿着初级岗位上刚好够用的薪水,大概是一辈子都摸不到那支飞镖了。
想到这里,我又爬起身来打开电脑,开始新一轮的“隐形加班”。
我们在用当下,去换那个想要的未来。
四。
因为它很无情,不包容任何懒惰的人,生活成本高,工作压力大,稍有懈怠,就得出局。
而决定来到这里的人,大都心里明白,自己想要的东西有很多,想得到,就势必付出相应的代价。
所以尽管不太乐意,但年轻人们依旧不停地在“隐形加班”,把安逸的生活让给工作,一退再退。
轻松也好,压力也罢,其实并没有对与错的区别,只是选择的不同。
但最害怕的是,在一份工作中,既承受了重压,却又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也学不到额外的东西。
看似每天都在努力奋斗,为了工作鞠躬尽瘁,事实上却只是资本的工具,成了被上司期望着的一颗永动的齿轮。
既舍弃了现在,又换不到未来。
这种「隐形加班」,才是最让人坚持不住的事情。
作者/谭敏
编辑/ 远夏
歌曲/ 无
问两个问题:
点赞了吗?
星标我们了吗?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