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和爱人说话的态度,决定你“下半生”的温度
日期:2018-10-21 19:15:08 作者:周周 阅读:

和爱人说话的态度,决定你“下半生”的温度

  点击音频,即可聆听

  本期主播 | 姝璇

  昨天和朋友璇子聊天,她说失眠一晚上,因为和老公吵架了。

  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说最近接了新项目,项目组长又生病了,她被临时顶替组长,工作量成倍的增长,所以连续三天,她都九点以后才到家

  忙到筋疲力尽,回到家只想老公能说几句体贴的话,递杯热水什么的,然而他的反应正好相反:“怎么又这么晚回来,你想累死自己吗?”

  她委屈不得了,立刻怼了回去:“不会说话,就请闭嘴吧然后就进房间反锁了房门

  被拒之门外的老公睡在客厅,两人再无任何交流,但璇子知道,这一场风波,他们谁都没有赢,而是互相伤害

  而回忆过往,璇子也说他们夫妻并没有大矛盾,但就会因为一些日常琐事发生争吵,甚至恶言相向,又不了了之

  璇子说:为什么他就不能好好跟我说话呢?

  01

  亲近的人,先听对方把话说完

  类似璇子这样的小争吵,并不少见我们从小学习如何说话,但说了几十年,未必真正学会了如何去表达

  更让人遗憾的是,越是亲近的人之间,越是容易发展简单粗暴言语灾区

  马女士曾找我咨询,说和孩子发生了很大的冲突原因是接到了老师电话,说儿子打了同学,老师让马女士和儿子好好谈谈

  我问她是怎么谈的,她说:

  我说的第一句话是:儿子,打人是不对的,同学是用来友爱的。指责

  儿子听完反驳说:我没打人。

  然后我批评他:你怎么能撒谎呢?老师都告诉我了。(质疑)

  孩子开始哭,捂住耳朵

  我把他的手拿下来,下了通牒:我要是再接到老师电话,你就回奶奶家去住……(恐吓)

  儿子一听,立即大吼大叫:我要把房子也烧掉……

  马女士震惊了:明明是孩子错了,为什么他非但不认错,反而一点道理都不讲呢?

  我问她在和孩子讲道理之前,有没有了解事情经过。还是在没有搞清楚情况时,已经给孩子传递“指责,负面评价,质疑,甚至恐吓”信息,孩子如何承受语言之重?

  马女士的初衷希望孩子和同学友爱,可太心急,而变成了指责。

  事后她才知道,原来儿子那天被同桌抢了点心,想要拿回来又被对方推倒后才动了手,而他所说的“我没有打人”,背后的意思是:我只是在保护自己。

  马女士跟孩子道了歉,说:以后妈妈会听你把话讲完,好好跟你说话。

  很少听妈妈说软话的孩子,瞬间泪如雨下,说:妈妈,你温柔的对我,我也会温柔的对同学。

  时候,和亲近的人说话时,最大的温柔就是听对方把话说完,然后好好说话。

  02

  相爱,从好好说话开始

  亲近的人,沟通是为了更爱,但不会好好说话,却能轻易把一段关系推向边缘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

  让你多穿点你不听,是聋了吗?

  买这么贵的东西干什么,浪费钱。

  明明是为了表达关心,却总是心口不一,说着伤人的话,刀子豆腐心”,对亲近的人来说,真的不算是美德那亲近的人,应该如何好好说话呢?

  1.先听对方把话说完

  在沟通中,我们时常觉得最重要环节,是如何“说”,其实在开口之前,先听对方说,才是沟通的关键

  就如马女士,她受到老师的压力所致,带着自己的担心恐惧,急于解决儿子的行为问题,殊不知,只要她先停顿一分钟,听儿子把话说完,就完全能避免冲突。

  台湾教育家李崇建说,好的沟通,是花更多的时间去倾听和领会,而不是急于去说明或评价。而往往,事情的真相,在倾听中就会显露出来,因此,“听”是沟通的关键。

  2.描述事实,而不是观点

  我记得有一次先生应酬回来,刚进门,我就冲他大喊:小酒鬼,赶紧吃护肝片,喝热水。

  他莫名其妙:你凭什么乱指挥我,我今天又没有喝酒!

  好在我立即为自己的武断道歉,他也及时为自己申辩,不然我们一定会因此起冲突。

  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就重点强调,我们要表达自己看到的客观事实,而不是主观臆断的一个观点。

  比如,孩子做作业晚了,我们不是批评他“你怎么这么磨蹭”,而是告诉她:我看到了今天数学作业做了两个小时,是有困难吗?

  而在父母不带评价的事实面前,孩子才会引起反思,并因此改正,反之,如果我们急于贴上磨蹭的标签,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抗,导致他坐实了磨蹭的标签。

  3.表达感受,而不是抱怨

  有心理学家说过,如果每个人都学会表达感受,我们就都学会了理解包容

  然而,很多人却让感受发展为一种情感声讨,抑或是道德绑架,直至双方剑拔弩张

  比如璇子,她希望丈夫关心,却不直说,而当对方说的话激起她的情绪了,她也只会以泄愤的方式去反驳,导致双方都很受伤。

  4.表达期待,而不是指责

  听过一句话叫做:我们想要别人做什么,却又反过来批评他没做什么。这一来会引发混乱,而来会招致反抗。

  比如我一个朋友曾希望老公少抽烟,其实是关心他的身体。然而他的话却总是充满火药味:你再抽,抽出毛病了,我才不会管你!

  感受到威胁的老公立即回她:不管就不管,我自生自灭

  后来我问她,你期待他干什么呢?她说“戒烟或者少抽烟啊”,我告诉她,那你不带攻击地直接说自己的期待试试

  于是她直接说:老公,你最近有点咳嗽,我很担心你的身体,我希望你健康,你以后可以减少抽烟的数量吗?

  她老公的反应果然不一样,不再怒气冲冲,也答应她以后试着少抽烟。

  心理学家萨提亚说过,每个人心底都深藏着看不见的渴望,这个渴望有被爱,被尊重以及被理解等等,而这些渴望的获得,则大多需要通过日常的沟通来获得。

  若想真正做到自己说的话对方能听进去,双方的话语能增进关系的亲近,不妨先学会倾听,描述事实,表达感受,并说出期待。

  爱,真的是从好好说话开始的。

  作者:周周

  情感和亲子专栏作者,终身学习的妈妈。微信公众号:周周的心空间

  主播丨姝璇,电台情感节目主持人公众号:眼子君。

  今日话题

  亲爱朋友,你会和近亲的人“好好说话”吗?你们之间沟通时,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欢迎在下方留言,跟我们分享你的想法故事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和爱人说话的态度,决定你“下半生”的温度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