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的日子,马上就要到了。
关注熊爷的小伙伴中,不乏许多学生朋友,所以后台也常常会听到来自他们的声音:
别看书名出现了“大学”的标签;但熊觉得,书中有些部分,是能让18-30岁的年轻人都能受益的准则呢。
书的作者卡尔·纽波特,是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还是一名高人气博主。
卡尔老兄采访了哈佛、普林斯顿、耶鲁、斯坦福、等国际名校的尖子生之后;
将他们的经验技巧,汇集成了一件件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践行的小事,归纳于书中。
虽是针对于大学生而写;
但其中有一些,在熊看来,是18-30岁左右的年轻人,甚至是每一个人,都千万要去做到的事。
大家的小本本准备好咯~
每天找出值得微笑之事。
“生命短暂易逝,简简单单地笑一笑,却能让你在生理上或心理上都获益匪浅。”
但要找到消除负面情绪的方法并不难,微笑就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他还从生物学的角度为我们解释:当我们微笑时,体内会释放一种抗体——免疫球蛋白A;
这个小东西能产生内啡肽,会帮我们驱逐与压力相关的荷尔蒙,让我们整个人感觉心情愉悦呢。
所以作者建议我们,每天都要找出一些能让我们微笑的事。
它可以是与几个幽默风趣的朋友聊天,可以是每天晚上欣赏搞笑的综艺节目,甚至可以是食堂某道好吃的美食……
睡个好觉,
“不睡够”和“睡太多”都不可取。
好像从大学开始,熬夜通宵就变得不可避免,总是有这个作业那个论文要赶的。而工作后,熬夜加班更是频繁……
但作者劝诫我们,尽量别通宵熬夜。
一来是,到深夜两点之后,我们的思维活力会变得和“刚刚揉和好的面团”差不多;
二来呢,是熬夜的第二天会反应迟钝,呆若木鸡,很容易打乱之后几天的睡眠规律。
不过作者也不建议我们“睡太多”。
“根据自身情况,每天睡够量,能保证每天精力充沛就完全可以了。”
“又是周一!不想上课!”
“又是周一!不想上班!”
无论是在大学还是毕业后工作,“周一”永远是我们讨厌的磨人小妖精。
在书中,作者教给我们一个对付“周一小妖精”的绝招:形成一个“周日惯例”。
什么意思呢?
作者说,如果我们周日上午选择懒洋洋地躺在床上,那周一上午上课上班,铁定会变得萎靡不振;
而如果,我们从周日就开始为新来的一周做准备,结果便会不一样了。
作者提议,不妨在周日上午做一些使我们头脑保持清醒、使这一天动起来的事;
比如说,边喝咖啡边读书,和朋友聊聊天,或慢跑后洗个热水澡,或在附近的书店里闲逛一会儿等。
“这样的周日惯例可以使你静心,为未来一周紧张的学习做好准备。”
每周独自就餐几次。
“聚餐这事儿会出乎意料地吞噬你的业余时间,耗费你不少的时光。”
作者说,其实我们有大量的时间,是在与朋友聚餐时悄悄溜走的。
不过他可不是让大家不要社交噢。
他说,社交固然重要,但是每天与朋友聚餐的次数最好不超过一次。
“当你呼朋唤友在餐厅四处寻找空位,吃完又闲聊一会后,时间就又悄悄溜走了。“
在作者看来,选择每周独自就餐几次,不仅能节省下不少时间,还能让自己变得独立。
因为独自待在餐厅,一边看新闻一边吃饭,也算是忙里偷闲的一件妙事呢~
与旧友保持联系。
在这样的转折点,我们也很容易不知不觉隔断了与旧日生活的种种联系。
“学习工作如此紧张忙碌,如果你不付出特别的努力与朋友保持联络,就很容易与老伙伴们失去联系。”
因此作者提醒我们,就算学习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与旧友保持联系。
可以每个月给朋友发一条问候微信,或者打个电话聊聊彼此的近况。
“每个月和最好的朋友交谈一次并不会耗费你太多的时间,但是,它会使你们之间的友谊更加牢固和长久。”
给日常生活找点乐趣。
不论是上大学还是工作,其实都如作者所说的:“我们的生活并没有那么多让人快乐疯狂的冒险经历。”
所以在这平凡的日常生活里,我们必须给自己找点乐趣。
“如果你不主动寻找乐趣,乐趣也不会主动寻找你。”
因此作者鼓励我们,要主动去寻找乐趣,比如:
正上大学的小伙伴可以多去参加一些校园活动,组织一些联谊会等;
已经毕业工作的小伙伴,则可以报报兴趣班或健健身,不时地看场电影,或是与朋友一起出门旅旅行……
毕竟,“一个真正会玩的人,才懂生活、懂人生。”
三毛说
“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
待明白过来时,
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
熊觉得,不论年轻或年长
只要认真过好每一天
当下便是最好的时光
爱读书的咱们啊
永远18~
各位,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