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vador Dali | 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
用巴菲特的话来说,出生在美国的人运气不错。但这还不够,美国的loser也很多,这还得加上他的亲密合伙人芒格的一句话:我认识的聪明人,没有不爱读书的。
运气好,爱读书,那就会成为winner。
爱读书是个比较空泛的概念,芒格指的是通过广泛而持久的阅读,建立系统的思维方法,这思维方法能够战胜短暂的情绪起伏,看透事物的本质,最后站在价值这边,结果之一就是他们在股市上赚了很多钱。
70后出生的中国人,可以说运气好,相当于二战后出生在美国。我出生于1970年,虽然小时候有一点匮乏的记忆,但我仍然认为是运气好的,因为成年后,改革开放就是主流了,记得第一次看到深圳的新闻,我还读成了深川,现在,它已经是中国骄傲,世界级的城市,没人会读错它的名字。
运气来了,我们就要能够把握住运气。这靠什么?靠时间观更长远的思维方式,如果学会用5年、10年的时间长度看问题,当下的喜怒哀乐,权重就不会太高,你不至于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记得去年李嘉诚教人买房子,就是用了长时间衡量法。他表达的大意是:炒房,不要去搞,如果你要自住,现金流没有问题,那就买,短期可能有起伏,但几年以后,通货膨胀就会降低你的债务强度。
当然,这话一出,又被骂了一通。因为多数人的时间观是以日、以周为记的,今天大喜,明天可以大悲,受随机事件影响很深,这就是庄子所说的夏虫不可语冰,时间观太短暂的人,看不到价值。
我有朋友,10多年前,在一线城市拥有几套房产,股市一热,他认为可以赚个差价,房子全卖了买股票,套得眼睛都绿了,还好是聪明人,后来痛定思痛,股票卖了,买回房子,当然,损失大概一半的房产。他如果执迷不悟,在股市混到今天,估计房子都租不起了。
类似这样的人,其实不少,你身边也有。运气把财富交给他们,他们的认知水准却把握不住财富。
我认为,有两个方法:
一是系统的阅读,至少要做到把一本书从头看到尾,跟着作者的逻辑,看他怎么一步步推演到结论。我现在几乎每周六都会推荐一本书,这些书是我筛选出来,值得一读再读,几乎每本书都是宝藏。
可不少读者说,直接把结论告诉我,我没有耐心读书。告诉你结论容易,但是没有用,我告诉你伟大的经济学家罗斯巴德的结论就是4个字:产权至上,它能成为你的分析工具吗?不能,因为你不知其所以然,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啃完他的主要著作,你才知道怎么回事,养成耐心,才是阅读的首要收获,这样,以后你看到一个观点时,你会理一理它的逻辑链条,95%以上的热闹观点,对你就没用了,因为经不起推敲。
二是学第二语言,我记得自己当初学英语时,给自己定的时间就是至少5年,时间维度一拉长,开始学习的焦虑感就基本消失,我抱着一本双语大字典,一本英文原著,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我想,我每天看5页,5年近万页,我每天熟悉5个单词,5年近万单词,效果应该不错。开始进度非常慢,坚持2年后,速度开始飙升,后来,不知不觉,阅读关就过了。
当时学英语,还处于移动互联发明之前,效率低,是石器时代的学习方法,现在借助移动互联,语言学习的准确、及时、互动,大大增加了学习的乐趣与效果,通过学习英语,获得第二语言能力,获得耐心,获得更长远时间观念的人,越来越多了,这是生于移互联时代的运气,请把握这运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