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 | 阳朵儿
小福利
长按下图 扫码回复:打卡
▼
这是你学习到的第 228 个心理知识
文字版
▽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
前两天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个难搞的合作方,把我气得快崩溃,一下班立马约了个朋友,想跟她吐槽一下。
结果我吐槽不到 2 分钟,就被朋友打断了,她说:
你要硬气一点,不要让他觉得女人在职场好欺负
......
听完这些无比正确的话,我什么都不想再说了。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里,道理讲得越多,越会让听的人堵得慌,不想再沟通下去。
为什么这样呢?
在我们的成长中,如果早年的养育者对我们只讲道理,只提要求,不关注我们的情绪感受,我们就很容易发展成一个“过度讲道理”的人。
于是沟通中,道理总会最先冒出来,而无法看到对方真实的内心,体会不到每个人感受上的差异。
另一方面,如果只信奉道理,当道理与自己的感受冲突时,他们会一味压抑感受去解决问题,压抑的情绪会在潜意识中做抗争,形成很大的内心冲突。
有个读者告诉我:
当我静下来听听自己的感受,并努力理解自己为什么愤怒后,我突然有了所谓的“柔软的力量”,我知道自己生气的原因并不是对方的语言粗暴,而是长期以来的不被尊重。
然后我开诚布公地跟对方聊了我的感受,发现结果并没有那么糟糕。
他承认自己当时着急要结果,或许说了一些不尊重的话,也承诺之后的合作会更加注意。
当我越来越能理解自己,我意外地发现自己也能察觉别人的感受,透过每个表情包和语气,询问他们的担心、快乐或者焦虑的地方,理解他们沟通的原因和目的。
最后居然有甲方指明和我合作,说我最懂他们的想法,沟通起来最不麻烦。
我第一次发现,原来理解和感受的力量,要比讲道理大很多。
很多认为自己情商低,只会讲道理的人,可能会积极地学习说话技巧,希望能根据对方说的话,以及当前的矛盾,做出最好的反应,让双方舒服地把问题解决了。
但事实上,所有的说话技巧都基于理解本身,好的沟通永远不是对方出一招,我们套用一个解决话术,而是两个流动的人,在相互理解和感受之中对话,最后达到双赢。
讲道理是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去理解和感受,把感受放在道理前头。
当你尝试去理解和感受,情商就会在不知不觉间提高。
▼
小福利
扫码回复:打卡
获得个人专属知识卡片
累积打卡次数 每周免费领书
7天知识解锁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周一 周二 周三
命运 | 白熊 | 延展 | 长久 | 感受 | 对的人 | 空房间
- The End -
达芙妮 / 心理咨询师
触角 / 你内心再微暗的角落,我也能触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