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佳士得(世界著名艺术品拍卖行之一)香港的“亚洲当代艺术” 拍卖会上推出一幅高130.5cm, 宽190.3cm 的油画,编号 Lot. 496 作品《无题》(2001年)。此画拍卖前估价6-8万港币,实际在11月26日以78万港币成交。
2008年,同样是这幅画,在当年的佳士得香港“亚洲当代艺术” 拍卖会上估价200-300万港币,最后以290万港元成交。
就是下面这玩意儿:
是谁画出这么多“死鱼眼”人物,还敢卖那么贵?
画的作者叫石田彻也,日本超现实主义画家,父亲是原烧津市议会议员,母亲为家庭主妇,家中有三位哥哥。
他不仅画了这一幅风格阴郁的油画,而是很多,多到可以出一本252页的画集。
看着诡异,细思极恐。
可进入高中后,父母和校方就开始向他施压,不希望他学什么视觉设计,转学其他的,日后当个教师或药剂师,就挺好呀。
这学上得是有多郁闷!
因此在他日后的很多幅画作中,都表现过这种社会对青年的操控和期待。
结果,石田彻也还是考入了武藏野美术大学视觉传达设计学系。他父母当然不干了,对他进行经济封锁,最终人家还是完成了学业。
毕业后,石田彻和一名校友创办了一家多媒体公司。但由于90年代日本经济不景气,公司转向平面设计,而石田也离开公司成为独立艺术家。
1997年到2005年这段时间,他的粉丝爆涨,开过多次画展也得过许多大奖。
他的作品内容大多以与蒸汽机车、塑胶袋、坐便器等日常生活用品一体化的青年为主,用超现实的表现手法,描绘并讽刺现代社会中潜藏于日常生活的不安。
比如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画里总是传递出一种孤独、焦虑、身份危机、怀疑、幽闭恐怖和荒野的气息。
像成这样还不认?没办法,谁叫人家是作者呢。他说不是就不是啦,只不过是一个跟他长得很像的男生。
养了这么一个阴郁的怪儿子,作为父母的肯定不好过。看过儿子的一幅自画像后,石田的母亲感到非常忧伤,因为画风太过黑暗。但石田回应说那就是他最快乐的时候,因为与现实相比,在画里他感觉自己更易于交流。
无奈之下,父母只好慢慢接受儿子的绘画就是他人性的一部分,尤其是父亲,试着去欣感儿子的画作,尽管他并不懂画里传达的意义。
2005年5月23日,石田彻也死于火车平交道事故,享年31岁。
有人说他是自杀,也有人说是因为电车事故导致石田身亡。不过也有支持他的人认为:石田彻也并没有死,只是回去了而已(胡扯)。
其实争论他怎么死的已没什么意义,事实是这位天才画家以后再不会有新作品面世了,而且他还留给世人几个迷团:
1.关于画作里的形象是否为本人自画像?
其实艺术作品一旦面世,作者原本创作时的想法和意图就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能让观众产生什么样的共鸣。
2.塑料袋的意义
在石田的画作中多次出现塑料袋形象,对于这个问题,石田一直拒绝解释,但有时你越不想说就显得越神秘。
3.是自杀还是意外?
由石田生前如此一致的画风,再联想到他本人的性格,人生经历,说他是自杀好像也说得通。但也有人认为那是个不幸的意外,因为据说警方在他死亡时穿的衣服口袋里发现有一张一美元的钞票,那是他随身携带,以便时刻提醒自己将来要去美国深造。一个有着这么明确目标的人怎么会自杀?
直至去世后才名声大噪的艺术家在世界在并不少见,像石田彻也的作品主题风格如此消极,人们还是争相收藏,就有点不正常了。
石田的画风很独特,价很高,但这种高价买回来的东西,人们绝对不会把它挂在客厅里欣赏,更多人会把它收入冷宫,待时机高价卖出。
所以,买他的画并不是出于一种收藏的喜好,而更多的是一种投资行为。
<更多故事>?
每天吃40勺糖,会发生什么?
老年痴呆的她,最终忘记了53年的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