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会客厅丨杨德昌:在这个冷酷而艰难的世上,温情又理性地活着
日期:2022-03-15 10:52:52 作者:女性阅读新力量➤ 来源:半城 阅读:

会客厅丨杨德昌:在这个冷酷而艰难的世上,温情又理性地活着

  杨德昌:在这个冷酷而艰难的世上,

  温情又理性地活着

  文丨肖婷

  半城编辑部原创

  寒冬降下了冷霜,上山的路愈加不易。上周六,港台电影研究专家孙慰川教授,不辞严寒,携来满满干货,给清枯的永慕庐送来南方海岛的温暖。

  孙教授研究杨德昌始于《一一》。在看完电影之后,他颇为心动,遂写下了杨德昌电影研究的第一篇影评。

  讲演现场·孙教授讲解电影《一一》

  三小时时长的影片,孙教授不觉得漫长,反而不希望它结束,而希望影片每一秒能拉更长。他从中感受到杨德昌悲悯的、禅宗的眼光,借助导演的眼睛,他触摸到世间茫茫的温情。

1知人论世

  研究艺术家及其作品,往往需要知人论世。

  孙老师评价杨德昌既是大师,又是怪咖。杨德昌祖籍广州梅县,47年出生,49年随父母移居台湾。被台湾当地人称为“外省人”。45年台湾光复以后定居台湾的人都被称为“外省人”。侯孝贤和杨德昌都应该算为“外省人”二代。

  讲演现场·孙教授讲述杨德昌的电影人生

  杨德昌童年即酷爱漫画,后来中学上课时不满足于课程的枯燥,开始自己动手“画”漫画。他的画记录下许多同学和老师课上的千姿百态,以手绘本的形式流传于同学之间。

  杨德昌长大后反思自己的思维路径:“我的脑海里总是先出现一系列的画面,然后我会用语言把它‘翻译’出来。”虽然我们说电影是视听综合艺术,但是本质上更是依仗画面来讲故事。所以说他还真挺适合做导演的。

  69年,他毕业于台湾“国立交通大学”控制工程系,是个地道的理工男。这对他的电影有很大影响,他的电影虽然也有情感的表现,但是更多像理工科的人在设计物料结构时那样非常理性、精当。

  74年,他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学电影,众所周知,南加州电影专业排名全美前三。但是他只呆了一个学期就走了。原因在于他认为学校教不了他什么,他不想再在学校里浪费时间。

  讲演现场·美女主持陶老师

  他非常坚信自己的判断与想法,绝不为外在所动摇。这是第一件反映他个性的事件。

  离开南加州后,他来到西雅图担任电脑程序设计师达7年之久,于而立之年终于返回台湾,他开始拍电视剧,获得不错的口碑。最后以此背景进入电影圈,拍了七又四分之一部电影。

  那“四分之一”是《光阴的故事》里四个集锦片段中的第二个,叫《指望》,反映一个初中生女孩成长的故事。

  讲演现场·美女主持陶老师

  第二个反映他个性的事件发生了:制片公司出于票房考虑对演员的选择与杨德昌产生了矛盾,而杨德昌坚持用一个和故事中年龄相当的小演员。为此事双方僵持了很久,直到制片公司向杨德昌妥协。

  杨德昌那时还名不见经传就有如此魄力,可喜可贺的是后来他也通过《指望》一鸣惊人,成了台湾第二代电影人的杰出代表。

  讲演现场·现场影迷和半城读者

  第三件反映出他个性的事件,即是他与台湾著名歌手蔡琴十年的无性婚姻。杨德昌在《青梅竹马》里写过这么一句台词:“结婚不是万灵丹,美国也不是万灵丹,和结婚一样,只是短暂的希望,让你以为一切可以重新开始。”

  那时的他正与蔡琴恋爱,并且很快结婚,这句话却一语成谶,成了他们的婚姻真实写照。他告诉蔡琴:“我们的婚姻是纯洁的,不含任何的杂质。”他们要进行一场柏拉图式的爱情,单纯的蔡琴幸福地点了点头。

  讲演现场·孙教授身体抱恙,依旧声情并茂地讲演

  蔡琴一直坚信他们的爱情超越性,无瑕而美丽,直到95年杨德昌向她坦率:“我有了外遇。”十年守护,一朝崩塌。二人惨淡离婚,杨德昌却迅速和情人结了婚,并有了孩子。杨德昌后来如此评价到自己与蔡琴的婚姻:十年婚姻,一片空白。

  而对蔡琴而言,那明明是十年的无悔付出和青春的给予。07年,杨德昌猝然离世,这一消息如一阵尖锐的刺痛打碎了蔡琴强装的淡然:“你怎么就这么走了呢?”满是疼惜、遗憾和不甘。

2杨德昌的电影世界

  杨德昌和李行、侯孝贤、蔡明亮并称台湾“四大名导”,而杨德昌又是最早离世的。《一一》被美国三大影评人协会评为“年度最佳外国语片”,00年的戛纳电影节时,他又凭借《一一》获得最佳导演奖。他是继王家卫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导演。

  杨德昌诚实、认真、执著地用电影解剖社会的病理,胶片就好似他手里的X光片,把社会中的病菌放大,告诉你哪里病变需要切割。

  讲演现场·现场听众

  金马奖评委黄建业在其书《台湾新电影的知性思辨加杨德昌的电影研究中》认为,杨德昌的电影沉思在中国电影创作者中绝无仅有,他为华语电影创造了一座高峰。

  从主题上看:在《指望》中杨德昌用单线的叙事、客观的视角展现少女成长的困惑和苦恼。初步展现他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关注与思考,以及他悲观主义的人生态度。到了《海滩的一天》,他开始思考现代人物质丰裕后精神世界的空虚。

  讲演现场·孙教授讲评杨德昌电影

  他其后的影片顺着这一主题继续开掘,体现他对台湾中产阶级的思索。到了《恐怖分子》,他已不满足于讲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他只想借故事作为杠杆,启发都市人思考生活中真正的危机究竟在哪。

  《独立时代》揭露了都市生活的复杂和虚伪,信任感的缺失,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隔膜。《麻将》则揭示,人与自我的疏离,就像男主角不断喃喃自语:我都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对自己所愿的不确定,似乎也导致人们对生活中的真与假不能确定。

  讲演现场·现场听众

  大陆的中产阶级也在壮大,面临着和杨德昌电影中人物相同或相似的困局。这可能也是近年来大陆越来越喜爱他的电影的原因所在。

  杨德昌的后期电影,除了更加直面、批判真实生活的暗面,也展现了些许对未来的乐观期愿,不像早期作品中那么消沉和悲观。

  梳理杨德昌电影中的人物图谱,我们可以看到典型的一类人是:如《恐怖分子》中为了晋升不惜出卖上司的李立忠;《牯岭街》中为了过上富足生活而住进驻军司令家里的女同学小明;《独立时代》中为了满足自己欲望而在自己的作品中设置了7位女主角的“戏剧大师”;……

  他们为了自己的幸福不顾一切向上爬,可是这类人最终得到幸福了吗?杨德昌用情节设计了这些人的命运,给出了自己的立场:李立忠最终面临要么谋杀、要么自杀的结局;小明则死于小四儿的刀下;“戏剧大师”也没赚到钱,不得不承认自己始终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幸福,身心俱疲……

  第二类人有《牯岭街》的小四儿,《独立时代》中的男作家,《麻将》中的伦伦……他们在精神品格上具有相同的特质:诚实、正直、善良、不会为追求物质而不择手段。

  讲演现场·现场听众

  这些角色所体验到的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也是杨德昌自身的深刻体验之一,虽然他为上一类人设置了悲剧性的结局,但这一类人也不会简而化之地得到happy ending。

  他不愿意喂观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心灵鸡汤,他同情这一类人,给予他们无限赞美,然而,他也不吝去表现这类人的痛苦与挣扎。

  让我们从女权主义视角看他电影里的女性形象。《青梅竹马》塑造了阿贞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海滩的一天》女主林嘉莉先是反抗父权,不接受父亲安排的婚恋对象而离家出走,跟自己所爱的人结婚,之后也不唯唯诺诺地唯丈夫马首是瞻,不认为传宗接代是自己的使命而不生孩子,丈夫去世后也不怨天尤人。

  讲演现场·现场读者与孙教授互动

  这些女性的主体意识觉醒,不愿充当男性的附庸。

  当然杨德昌并不简单认为女性有了独立就能得到幸福,他着眼于女性处在传统和现代两套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交接点上的尴尬与怅惘。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悲剧。杨德昌喜欢由点及面,进行宏大叙事,他往故事里塞进很多超越“杀人事件”本身的内容。

  故事中的帮派也是真实台湾的势力争斗的缩影。大部分是夜戏,浓重的黑暗象征了戒严时期台湾的沉闷与压迫,颠覆和解构了60年代其他台湾影像建构的美好台湾的假象。

  讲演现场·现场读者与孙教授互动

  其中融入了他真实的成长经历,反思台湾的现实社会形态与同代人的心理文化结构。故事中小四用刀杀掉小明,填进了自身的愤怒与焦虑,也埋葬了自己的纯洁和希望。

  《牯岭街》之后的作品,则是展现冷漠与空虚的台湾,它们一同构成了杨德昌的电影世界统一而连贯的整体。

  讲演现场·孙教授热情解答读者问题

  《牯岭街》的独特价值在于它揭示那个昏暗压抑的时代,诚实善良的人是没有出路的,美丽的理想注定要在残酷的现实中破灭。杨德昌用《牯岭街》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

  总结杨德昌影片的美学特征,我们可以看到他喜爱设置宏大的构架(利用多条故事线、不可改变的超长长度),坚持知性的镜语(融忧患意识于客观理性的态度:采用固定机位长镜头不动声色、戏剧式的场面调度、偏爱中景以上、平视镜头,展现生活流的切面,不用戏剧性的冲突,人物去中心化);

  更重要的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展现出独立制片的品格,他不屑投市场之所好,而更愿意制作贴近欧洲人文电影、诚意电影的影片。

  永慕庐论坛×半城大话75期

  当我们谈到杨德昌,我们想到的是他坚持自我、特立独行,他始终坚守知识分子应该批判社会的态度,而认为电影人不应该歌功颂德、粉饰太平。

  他双眼犀利,看透现实社会的假象与不堪,把现实的虚伪、残酷、恐惧血淋淋地剖开给观众。然而,在他理性的叙述背后,藏着他热切与温情的目光。

  他的电影既冷且热着,他絮絮地告诉我们:在这个冷酷而艰难的世上,要温情又理性地活着。

  永慕庐论坛×半城大话75期现场节选

  半城会客厅特别鸣谢

  南京卧龙湖置业有限公司的支持

  2017全国最后一场马术盛会

  ——暨卧龙湖圣诞马术嘉年华即将来袭

  新的一年,策马而行,不负韶光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走进卧龙湖小镇

  延伸阅读

  会客厅丨孔爱萍:最撩人春色是今年

  会客厅丨沈奕斐:中国父母那些“神之逻辑”和“迷之要求”

  会客厅 | 理性的困局:没钱则不立的三十岁,和不谈感情的爱情

  会客厅 | 你的孩子不爱学习,因为你不爱老婆

  会客厅 | 阮义忠:对一个摄影师来说,滥情总比无情好

  会客厅|《海上夫人》:原谅我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

  会客厅丨黄菡对话「青衣」:理想的彼岸是全无疑惑的澄明之境

  会客厅 | 万事原来有命,黄菡老师引你入一场凌云而舞「青衣」梦

  会客厅 | 今年高考千万别填与技术或逻辑有关的专业

  会客厅 | 黄蓓佳:文学是照进我灵魂中的一束光

  会客厅 | 南京,在历史的裂痕处,散发光芒

  会客厅︱祛魅的荷尔蒙:向身体本能的躁动表达迟来的敬意

  会客厅丨蒋介石与宋美龄,被时代误解的婚姻与爱情

  会客厅丨祁林:春晚为什么越来越没意思?

  会客厅 | 范丽甍:音乐,承载精神和灵魂的无形器物

  会客厅丨伤花怒放:向独立与自由致敬

采 编  赵慧文 丨 美 编  RG丨 音 乐  LM

半城编辑部

  点击以下 关键 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会客厅丨杨德昌:在这个冷酷而艰难的世上,温情又理性地活着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