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是,A每天都会得到一个鸡蛋,他不喜欢鸡蛋,所以每次拿到鸡蛋都会给B吃。刚开始B很感谢,久而久之便习惯了。
直到有一天,A把鸡蛋给了C,B不爽,便和A大吵了一架。
故事的最后,上升了一个特别好的立意,叫习惯了得到,便忘记了感恩。
那个时候觉得它说得特别对,但长大后,把这个故事放到感情里面,对于这个教育意义,我却一点都没办法认同。
“这是去年的今天的一篇旧文”
一
每一次李允和男朋友吵架的夜晚,都还是会和阿野吐槽。
李允每次都和阿野说,
我觉得他不懂我,
我觉得他根本不知道我想要什么,
我觉得他或许不爱我。
可第二天,为了陪小黑聊天而熬夜的阿野,醒来还是会看到那条"我们和好了"的朋友圈。
阿野这样不傻吗?他也知道自己很傻。
一个不问一个不说,彼此维持着这种状态都不戳穿。
二
但这不多不少的回应,对于阿野好像已经足够了。
他也有想过,为什么李允那么多朋友,却只朝自己伸手求援,所以阿野觉得,这至少说明自己在李允心里,还是有点重要的吧。
也不知哪一天起,李允不再来找阿野了。
再知晓她的消息是旁人的一句,"你不知道吗,她和谁谁谁在一起了。"
三
阿野看着那条朋友圈,发了很久呆。
我拉他一起去吃宵夜,他不肯。我看着他,只好无奈地推他一下,想问就问呗。
他故作傲娇地和我说,我才不想知道咧。但隔了十秒又拿着手机问我,你说,我该怎么开口比较好。
我懒得理他。于是他就一个人在对话框里删删改改。最后终于坐不住,拉我往宵夜摊走。
"在吗?"
"在。"
他回复的速度很快,和刚刚那个踌躇犹豫不定的样子截然不同,好像一直在为这句"在吗"做足了准备一样。
还是你最懂我。
他没有你那么了解我。
李允的这几句话,讽刺又扎人,局外人明白这就是一个备胎素养的最高境界。
只有阿野这个一头扎进去不肯出来的傻瓜,竟然一次又一次从这些话的里,找到一些希望和安慰。
四
或许在这场游戏中,阿野一开始就是弱势的一方。
你看,她需要我。
你看,她信任我。
你说,我们是不是还有可能。
他把自己困在"放不下"的怪圈里,但只要小黑找他,他还是甘之如饴地迎上前。
就像一个因为吃糖蛀牙的孩子,好不容易决心戒糖的那瞬间,有个人突然把糖又塞给他,告诉他,吃吧没关系。
爱情里,两情相悦的游戏太少了,大多数时候都是一场一厢情愿的赌注。
我赌你,会不会回头,你赌我,在你回头的时候,我还会不会在你身后。
但这一场赌局,他们都输了。
阿野不知道在哪一刻终于肯清醒地告诉自己,李允真的不会和他一起;李允没想到,再一次回头的时候,阿野已经不在了。
阿野和我说,李允不过是当他疗伤的地方,伤好了,就会走,没有人会把医院当自己家。
他怀疑了自己无数次,是否还喜欢她,可单方面被需要不是喜欢一个人该有的样子。
他只是一直被李允给他的这个"被需要"的讯号折磨着。
五
回到开头的那个故事。
它的原版是,前面那些天,A对B好,B已经习以为常,所以我们说B不懂得感恩。
可是难道A就没错吗?
他前面这么多天,日复一日都在给B一个讯号,他让B以为,他是不会走的。
在心里一次又一次地怀疑,这么多人,他为什么只把鸡蛋给我,他会不会明天就不给我了。
但每一次,A都没有让B失望。
转身的时候,他却干净利落、毫不费力,那么轻易就把那份好,给了另一个人。
明明只是要一个答案,她只是想把心里的疑虑说出来:这么多天你对我的好,到底算什么。
而A理直气壮地说,这份好,本来就是我说了算的,我想给谁都可以。
真残忍。
最后
在阿野和李允的故事里,阿野其实就是B,李允就是那个一直在给阿野错误讯号的A。
后来我给这个本来就是我胡乱想的故事,还加了一个结尾。
我猜想A有一天,还是会回来找B的。
他明明觉得这份好给谁都可以,但唯独只坚持给B那么多天。
因为习以为常的,不是那个看起来一直在接受这份好的B,而是以为不管什么时候,都能接受到B回应的A。
可是这一次,我不希望B再迎上去了,我希望B能够把A拉黑,让他在自己世界里面消失。
就像A当时头也不回,就走了一样。
编辑 / 海蒂
音乐 / Somehow Familiar
配图 / 我是真的付出我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