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主讲
电影里,女主之一安娜(斯嘉丽约翰逊)遇到一位已婚男士,彼此都有好感。正在犹豫要不要交往的时候,安娜的好朋友给她讲了一个故事:自己认识一位已婚男士。他遇到一个女孩,发现这个女孩才是真爱,就离了婚,跟这个所谓的真爱在一起了。后来过得很幸福。
安娜听了这个故事,很受启发,于是勇敢的追求真爱。但是她跟已婚男士的交往并不顺利,在这个过程中屡屡受到伤害,最后还是分手了。
这样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也并不鲜见。“小三”、“出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热词。
电影中提出的这个问题,“结婚了,遇到真爱要怎么办”?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听上去,这个问题确实挺具迷惑性的,结婚了也并不代表以后就一定不会遇到真爱了。果真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我想,这个问题的迷惑性在于,人们容易把关注的点放在“怎么办”上,而忽略了在“怎么办”之前,还要甄辨一下所谓的“真爱”究竟是不是真爱。
“爱”,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一个字,它的含义却极其丰富。我想,要说人与人之间的爱,起码要包含4个方面:真实、尊重、陪伴、恰当的回报。
如果将“爱”与一种“心动”的主观感受混淆,就容易在关系里面受到欺骗和伤害。
就拿安娜的例子说,她在这段关系里面,作为小三,就已经缺乏了尊重;要维系这段关系,不可避免的伴随着一个又一个谎言,缺乏了真实;已婚男士要照顾自己的家庭,在一些重要的时刻无法给予陪伴;最后,安娜的付出,也会得到一些回报,但通常局限于物质的回报,而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婚姻的承诺)。
将“心动”的主观感受,跟“爱”混淆,只关注主观感受的部分,而忘了其他部分的考量,就容易在感情中迷失,甚至受到欺骗。
现实中,与安娜类似的女孩不少,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这样的女孩一般都是内心的价值感比较低,自尊也比较缺乏。究其根源,通常是在特别缺乏爱的家庭里面成长起来的。我本人就是如此。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从小是在一个爱很充足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那ta在成长过程中就体验过真正的爱,包括真实、尊重、陪伴、恰当的回报,也就了解真正的爱是什么样的。因此,早在正式进入到一段关系之前,ta就能发觉,这段关系缺失了哪个部分,就能明白“这不是爱”。
相反的,在缺乏爱的家庭成长起来的人,根本没有体验过爱,也不知道爱究竟是怎样的。比如,一个人从小就没有体验过尊重,那么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当ta有意无意身处“小三”的位置上,也不会有不被尊重的感受;一个人从小被打击侮辱惯了,对方一些假惺惺的甜言蜜语,就能轻易攻得芳心;一个人从小物质上特别匮乏,就可能会把昂贵的礼物当作爱,而无视其他方面。
更有甚者,因为从小缺乏爱的体验,不了解什么是爱,也就没有辨别力。遇到那些对自己不好的,甚至虐待自己的人,也会选择与之组成家庭,继而陷入到新一轮的痛苦中。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明甄别所谓“真爱”的重要性。我们对于爱的认识,更多的来自于实际的体验,没有实际的体验,还是不容易甄别。如果从小没有体验过爱,要怎么办呢?我想,我们要尽可能的自己弥补自己,从学着爱自己开始。
—— 近期相关文章 ——
◤觉知:我们“本自具足”◢
ID:YiYuZhengGuanAi
你,不是独自一人,
倾听,温暖,陪伴,
这是专门为你搭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