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那段当兵的岁月终生无悔(致青春征文:曹锦铭)
日期:2022-04-19 03:30:48 作者:曹锦铭 来源:翠脆生生 阅读:

那段当兵的岁月终生无悔(致青春征文:曹锦铭)

  抹之不去的那抹绿

  作者:曹锦铭

  在四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中,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总是让我难以忘却,它是一个记忆,一个永远无法尘封的记忆;是一种眷恋,一种刻骨铭心的眷恋;更是一种情怀,一种令人终生无悔的情怀,那就是痴醉于心的绿色情怀。

  立志从军是我梦寐以求的夙愿。小时候我通过看英雄人物传记和反映部队题材的影视作品,对军人这个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学三年级时曾经记下作文《我的理想---好男要当兵》,获得全校作文比赛第三名;周末到县图书馆每次看报首选《解放军报》,渐渐从内心深处崇拜上了这个神圣而伟大的职业,希望自己能有一天身着绿军装,为保卫祖国的领土完整、捍卫祖国的尊严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

  1993年7月参加全国统考,我毅然选择报考军校,只因几分之差未能如愿。9月份,我返到学校,插班补习,准备来年再考,但当兵心切,当年冬季征兵工作一开始,我走出校门积极报名应征,并如愿以偿。特别是听说招兵部队是甘肃省酒泉市,那可是汉将霍去病西征的历史名城,也是令人神往的卫星发射之地,心想可以到河西走廊好好看一看啦,当时别提多高兴了。

  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夜晚,我们经过两天多的长途跋涉,来到祁连深处的戈壁军营,我被分配到新兵二连,全班共10个战友,分别来自陕西、甘肃、辽宁、湖南、宁夏五省,而我在班里文化最高、年龄最小。刚去的前三天,主要是休整,写写家信,班长还和我唠家常,感觉军营像是回到家里一样,很温暖。

  一切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好,入营第四天,紧张的新兵训练生活开始了。新兵训练非常艰苦,在天寒地冻的冰天雪地里,每一名战士都必须按照训练要求摸爬滚打,班长严肃的面孔,严格的要求,让我产生了深深的畏惧。

  整天训练班队列、练战术、学条列,一天下来腰酸腿疼;新兵最怕的是半夜三更要命的紧急集合,那急促的军号声骤然响起,不准开灯摸黑穿衣服、打背包,扎好武装带,站到院里集合,这必须在3分钟之内完成。为了提高应急反应能力,班排经常搞突然袭击,睡觉前忍不住想起那首歌词:“今夜你会不会来?” 一次,看班长排长熄灯前一起嘀咕着什么,觉得肯定要搞紧急集合,有的战士一晚上没敢脱衣服,我也一样,合着衣服,紧张地等待紧急集合哨的吹响,可是一晚上什么也没发生,搞得我一晚上没睡好,筋疲力尽,第二天还要坚持训练。

  还有一次,觉得班长排长神色不对,晚上没脱衣服钻进被窝,被班长发现,给臭骂了一顿。紧急集合一般在后半夜,闹了不少笑话。有天晚上睡得正香,紧急集合哨吹响了,睡梦中的战士们忙做一团,互相抢衣服的、裤子穿错穿反的、衣扣扣错了位的、背包打成麻团的,有跑不动哭鼻子的、跑一路沿途不停掉日用品的---等跑出门奔袭两公里,整队报数完毕后,班长挨个巡视,走到一个战士面前,看了看,伸手一抓背包就散了,他只有把背包抱在怀里,很狼狈,让人忍俊不禁。

  在新兵连的日子里,我流过泪、挨过批,甚至因一次做错队列动作,遭到班长体罚。但每每想起临行前父母的千叮咛万嘱咐,自尊心极强的我抱定“既来之,则安之”,强忍委屈,内心暗暗鼓励自己要好好干,听部队首长的话,绝不给家人丢脸,硬是咬着牙挺了下来!

  新兵下连后,我被安排去坦克训练基地学习一年,原以为当坦克兵整天驾着“铁老虎”驰骋疆场是多么的拉风,多么的威风,其实,当好一名坦克兵,必须有不怕高温、不怕苦的精神。就说坦克射击训练,那家伙杀伤力大,炮弹响声震五脏,30多吨的坦克咆哮着,后坐力特大。一圈跑下来,累得脏得热得够呛,象蒸桑拿,等出了坦克,个个都像刚出土的“兵马俑”一样,面目全非了。

  一年后,我以优异成绩学成归队后,有幸参加了老部队组织的新闻骨干培训班。通过初步的了解,我对新闻报道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也狠下决心,要走出一条自学成才之路。在练好手中枪的同时,我又拿起了笔,黑板报就是我耕耘的园地,我主办的黑板报以写兵事、说兵话的特点在营连比赛中屡屡夺魁。

  我时常以雷锋同志的“钉子”精神勉励自己,抓紧节假日、中午和晚饭后等一切能利用的点滴时间,埋头学习新闻写作,不懂就到机关虚心请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久,一篇300字的消息稿在军区《人民军队》报头版“诞生”了,是同年度兵中第一个上稿的。就是这篇小小的处女作,打破了新闻神秘感,增强和激发了我秉笔讴歌火热军营生活的信心和决心。有时要抢新闻,熄灯后,为了不影响其他战友休息,自己买了手电筒躲在被窝里写稿。有时为一篇稿子我苦思冥想,那种精神的痛苦,犹如女人生孩子的分娩。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在军内外报刊刊稿50多篇,并荣立三等功一次。

  当年仅两年就能立功,这是我做梦都想不到的。它使我懂得了付出就有回报的道理,也更加坚定了我投笔从戎、立志报国的信念。后来,我的思想也成熟起来,经组织推荐,我考上了军校,实现了我人生的大学梦,成为了军官。

  回想过去,还有一样最值得回味的东西,就是部队上的战友情,真是情同手足,亲如兄弟呀。战友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同甘苦,共患难,那是任何关系都无法相比的。每每想起这些,我都浮想联翩,夜不能寐,止不住热泪盈眶。“我心中,兵最重”,这是我在部队时带兵的口头禅。

  我当连队指导员时,有名陕西籍战士小郭工作扎实、训练刻苦,但他不幸得了银屑病,经常痛痒难忍,把身体抓挠的血糊糊一片。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与多家医院打听询诊,才知道这种病虽可治愈,但属于顽症,容易复发,必须注意饮食方面的禁忌。

  后来,我及时与为小闫邮购了药品和书籍。小闫收到药后,感动的说不出话来。在治疗过程中,我坚持早、中、晚帮助小闫用药水擦洗全身。并参照书上讲的帮他克服禁忌。刚开始,小闫推着我的手说:“指导员,你为我的病花了不少心思了,我怎么还能让你再亲自动手为我擦身子呢?”

  我对他说:“小闫,职务上我是你的指导员,在生活上我是比你大不了几岁的兄长,当哥的给弟擦身子,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小闫听了我的话,哽咽着说:“指导员,你就是我的亲哥哥。”在我的帮助下,小闫的病痊愈了,他充满了感激。我的战友,你在他乡可好吗?在这里,我再次为战友们送上真诚地祝福:只要你们过得比我好!

  有人把当过兵的地方称之为“第二故乡”,的确如此。最令我感动的是,淳朴的人民,以博大的胸怀,用最好的粮食和牛羊养育着人民子弟兵,我们每次冬季野营拉练需住老乡家,他们都腾出最热的土炕,做上最美的拉条面欢迎子弟兵,而我们这些当兵的临走时总是做到秋毫无犯,依依惜别,那军民一家鱼水情深,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每逢新年过节,尤其是“八一”建军节,驻地政府及人民群众,带着丰富的慰问品、文艺演唱队来到军营亲切慰问子弟兵,那“八一”会餐丰盛的饭菜、那酣醇的汉武御美酒、那兄弟般的战友情,至今难以忘却!当时,我们子弟兵报以第二故乡亲人的是时代最强音:“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那震撼人心的口号声响彻营区、阵地,至今还在我耳际震响、萦绕……

  如今,我已转业到地方,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尽到自己的绵薄之力,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十多年的军旅生涯,虽然错过了弄潮的黄金时期,但军营给予我的财富,我终生享用不完。我将把那抹绿永远存留在心底,那是我生命中最纯美的颜色。红尘,激荡起岁月的高歌。军装虽脱,军魂永存!我坚信:不忘初心,努力奋斗, 砥砺前行,一定会开创事业的第二个春天!

  征文:

  关于青春的一次征文(现金稿费)

  公众号简介

  翠脆生生:中年美少女一枚,现居银川。

  出版《两个人的江湖》《我们忘了,爱在婚前》等书,新书《美好的人,都不会孤独终老》《把平凡的日子过得像诗一样》新鲜上市,各大网站和书店均有销售,其他文字散见报纸及杂志!

  转载时加以上资料,视为授权!

  公众号欢迎投稿到20215508@qq.com

  具体投稿细则以及稿费事宜请进入公众号后在自定义菜单里点击页面下角的投稿相关即可获知。投稿若有打赏,都归作者所有,版权亦然。点击率达到标准,我这边还有稿酬奉上。期待朋友们的稿件:)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那段当兵的岁月终生无悔(致青春征文:曹锦铭)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