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新兵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1-26 00:04:3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新兵读后感100字

  《新兵》是一本由北乔著作,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2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兵》读后感(一):孙惠烨:这是一本描写我们当兵人自己的书

  

看到书名,相信战友们和我的反应一样。这是一本描写我们当兵人自己的书。是的,每名老兵都从新兵蜕变而来。正如北乔自己所说的那样“人的一生,都有童年时代,新兵连就是军人的童年时代。”

小说将目光锁定在从军岁月的起点一一新兵连,细致入微地描写了新时代青年初入军营的不适应、游离和转变的过程。

小说的主人公吴加林、唐志刚、陶有财、章大强等人来自社会不同的阶层。他们有的是农村子弟,有的是城市青年,有人是被迫参军,有人则想一边当兵一边兼顾社会事业;有喜欢驰骋篮球场的,有衷情于帮厨做饭的。

从学习一日生活制度时问题频出,到军容风纪变得整饬有序。经历过成长的多次“体克期”后,他们在老兵们的带领下,跨过了从社会青年到合格战士转变的桥梁。选取日常点滴,通过与戏剧性人物的交往碰撞,小说饶有趣味地塑造了一批基层官兵群像,再现了新兵连里的火热生活,重奏了军旅乐章中的一段美妙音符。

对于初入军营的新兵们来说,这是一本引领大家尽快融入军营文化的宝典指南;对于有过从军经历的人来说,这是把能够再次激活老兵们情感积淀的钥匙;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这是一部可以真切了解到军人日常生活的好作品。

得益于深厚的散文功底,北乔善于将感觉和氛围注入文字间隙。这种自觉的散文叙述语调与小说的巧思相调和,产生一种奇妙的叙事效果,仿佛让记忆的湖泊,泛起点点亮光,微渺清浅又意趣盎然。

北乔正是依靠他独有的叙事才能,写出了军旅童年“明亮的灰色”和“温和的对抗”,写出了军旅生涯中特殊阶段的生命体验与感觉。

的确,对于我们每一个当兵的人来说,新兵连里的懵懂与无知,苦痛与尴尬,隐藏于此后军旅岁月的角角落落,在咦不经意的瞬间,却会带着时间赋予的醇香,扑面而来。

这,就是新兵连的魔性,也是《新兵》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新兵》读后感(二):全秋生:一部有关人的成长的人生之书

  

我的家乡远在江南小镇,是当年秋收起义的策源地,一个真正的红色苏区,为大革命奉献了几千名烈士的老根据地,注定了这辈子我与“兵”们的缘分匪浅。

从我开始记事的时候起,我心里最崇拜的就是当年爬雪山、过草地的红军战士,他们那天当被、地当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吃草根、啃树皮的顽强革命斗志常常让我在梦中也成为一位腰挎手枪、胯下骑着大白马的红军小战士,冲锋陷阵,杀向敌人的阵地……可惜的是,梦醒时分我依然是我,一个乡下小子,整天只会和小伙伴头戴小枝条扎成的小草帽,拿着木制小手枪在河边山脚下玩着打仗的游戏。

读初中时,住在父亲的单身宿舍里,每年医院秋季检兵的时候,我总是偷偷去视力表跟前测视力,每次都是1.5,于是心里就会想,我可以去当兵啦!其实视力只是能否当兵各种条件中的一小项罢了,但我总是兴奋莫名,期待长大就可以去当兵了;谁知真正长大以后,我却无奈地戴上了一副眼镜,从此,当兵只能是心中偶尔闪过的一丝亮光罢了!记得大学毕业前实习期间,从同学处买了一套团职军官的军装,穿上那身衣服威风得简直没边了,谁知没几天放在公寓床上就不翼而飞了……北漂以后,我又不断地同“兵”们打交道:先是著名作家、原北京军区顾问魏巍先生,并任他主持的学会副秘书长;后是少年红军、创建地空导弹部队打下美国U2飞机、原北京军区政治部政委任上离休的贺芳齐将军,老红军、空军原副司令员王定烈将军,百岁红军王定国老人,接着又与武警总部政治部原副主任祖书勤少将不期而遇,近年来,鲁奖得主、大校温亚军兄又步入我的视野,与我迎面相撞且志趣相投……俗话说得真好:当兵悔三年,不当兵悔一辈子。

庚子年秋,从军25年、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9次的北乔最新长篇《新兵》摆上了我的书案,令我眼前一亮:好吃懒做、娇生惯养的吴加林,心细如发、灵活机动的唐志刚,珍惜时光、自学英语的贾海涛,纵横球场、身怀武艺的章大强,脑瓜活络、财大气粗的陶有财,出身豪门、坦诚相待的白小柱……就这些新兵蛋子一个个野性未脱、童心未泯,在古道热肠、呵护备至的班长夏奇寒的带领下,度过了难忘的三个月新兵训练,由年轻冲动的毛头小伙到正式成长为真正的军人,其间摸爬滚打、煎熬打磨,从肉体到精神的脱胎换骨,蜕变成长,都是可圈可点的颂歌。班长的严格要求,新兵的偷懒投机,最后由老百姓的地方习性摇身一变,成长为新时代的铁骨军人,这种冶炼的治兵过程是本书的最大看点。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流水的新兵不变的营盘。

作为一部军事题材长篇小说。北乔笔下的主人公全是一群刚刚入伍的新兵,他们没有喊声震天的豪言壮语,甚至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小毛病,但这并不能影响到他们成为一位铁骨铮铮的钢铁战士。如果说老百姓与军人之间隔着一条纪律严明的桥,那么新兵连的日子就是一座飞架两岸的桥,只是走在桥上的年轻人个个都有一肚子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故事,他们在三个月的新兵连训练生活里,又像是一堆材料进入了加工厂,先碾碎一个个同床异梦的思想外壳,然后重新塑造成标准的军人。前程是光明的,过程却是锥心刺骨的,在训练场上,熬煎打磨肉体的同时,更多的是锤炼一股坚强的意思。这是一部可以零距离体验新兵独特生活的长篇小说,又是一部有关人的成长的人生之书。

撼山易,撼军人难。冶钢铁易,塑军魂难。或许,《新兵》一书背后所寄寓的正是冶炼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钢铁部队所走的必经之路。从这个角度来解读长篇小说《新兵》,无疑是***强军思想道路上的一个小小火花,它既能点亮历史的天空,又能成功塑造强悍无比的军人魂。

  《新兵》读后感(三):魏魏梓:细腻中见真情——评北乔长篇小说《新兵》

  

《新兵》开篇从征兵入伍前几个新兵的家庭背景以及入伍时的不同心态写起,数个新兵的形象一下子立在我们面前。一个班十个人,一个班长九个兵,书中集中描写六个截然不同的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兵们汇聚到“七班”这个大集体里,在班长夏奇寒的引领下,逐步融合成一个完整体。

北乔用拉家常般的话语,带着我们一步步跟随新兵们走进军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他们一天天的变化。三个月后,当新兵集训结束,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一个松散的无组织无概念的个体,而是一个在大熔炉里历经凤凰涅槃重生的合体。用作者的话来说:“新兵连是一个加工厂,它会残酷无情地粉碎兵们的自我,生产标准的军人。”

城市待业青年吴加林在高中毕业后因为父亲的一句话“部队干两年,回来就安排工作,这是上头政策”的话中,被逼进入军营深造,抱着玩世不恭态度进入军营的吴加林,展示在同班人面前的是小气、不合群、自私、爱吃零食、甚至有点小偷小摸行为的形象。作者安排这样一个人物最先入场,其实是带着“怒其不争”的态度的。尽管有很多小毛病,但在部队训练中,他这样一个白面书生仍是积极应付,尽管结果未必美好。即使在部队这样全部是男人的世界里,吴加林也从没有忘记穿着整洁,即便条件有限,他还是因地取材,用茶缸加热水熨好军装,成为军营中的一道风景线。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城市里的小游民历经新兵营拷打,最后虽没有完全脱胎换骨,但也没有再出现“找借口被退回去”的想法。

唐志刚是主动想要靠当兵改变命运的,在新兵里,因为过于看重表现,他闹出的笑话最多。社会法则与军营规则的冲突,在他的言行举止上得到最充分的表现。随着部队训练以及不断的自我进化,唐志刚的小算盘从光荣榜无望被打破后,也积极投入到真正的对部队的热爱中来。

来自浙江温州的深蕴生意道的陶有财进入军营后,往日想象的激情走向衰竭,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在部队里如鱼得水,他把从商的经验“一是送礼,二是送感情”的招数,活脱脱搬到军营中。陶有财这个人物进入军营主要是被理想激化,当他从一个起早摸黑的小生意人积累到一定资金地位后,精神发生了改变,在梦想着一边做生意一边当兵的幻想中,到专注一事。这个人物身上体现的是典型浙江小商人的聪明狡诈,他在第一天进入军营就被班长识破叠被子功夫,却装着深藏不露,最终被夏奇寒点破。陶有财在“财富自由”后入伍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精神上的赞扬,一声“武警叔叔”让他瞬间觉得地位等级上升,这是他做生意以来从没享受过的自豪与荣耀,小商人彻底转变为一个合格上进的兵!

被班长领着进来,穿着秋衣仍掩饰不住肌肉外现的高个子章大强进入军营想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讯地址和26封信,于是自以为很聪明的走到军营外的小卖部打电话,回来后随即遭遇滑铁卢般失落,作为新兵第一个被班长训斥。即使遭遇挫折,但章大强没有放弃自己的军事素质培养,仍旧在第二天早上追随唐志刚的打扫卫生后,延续自己的特长武术六合拳练习。为了缓解跟班长的关系,大块头章大强又表现出另外一面,人粗心还是很细的,很快想到利用“缘”攀上陶有财,继而攻倒班长。章大强在篮球比赛中拾起了信心,也过足了瘾,甚至还不屑班长的打法,最后在看似普通,实则灵活多变的的武警拳法中失去往日自信,随后醒悟,他也跟贾海涛一样融入到集体中,再也不孤芳自赏的一个人早起打拳领尽风头。

背着背包既兴奋又茫然地走进一个陌生的只知道称之为“七班”的宿舍,贾海涛浑身像被掏空一般,随即他在班长的轻轻一拍中定格了,体会到了温暖,骚涌起满腹亲情,眼前茫茫的戈壁滩也仿佛跃变为绿洲。班长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让他珍藏了一生。在区别于唐志刚和章大强的体力活动外,贾海涛没有忘记把自己淹没在心爱的英语单词中,他在用自己的方式随时等候军校的招考。因为一次误会,他明白先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兵,才配梦想去考军校,当干部。书的最后,班长集合全班偷偷为贾海涛过生日,让这个自幼年失去父母,连母亲何样都不知道的孤儿再次感受到来自军营的温暖,他感受到班长的那轻轻一拍又回来了,失去的灵魂又飘回到他的躯壳里。

高干子弟白小柱的出场很铺张,皇冠轿车在支队长的专车桑塔桑引领下进场,新兵们的眼里看出血,他是“七班”最后一个到齐的。在羡慕嫉妒恨的仇视中,白小柱用各种行动改变了大家对他的形象,用书中的话语“不但不恨,还喜欢爱上了他。”白小柱这个人物很有冲突,书中既写出了他用特权帮助唐志刚隐瞒近视留在部队,大队长因为支队长的关照对他极为特殊,甚至透露所有人尤其排长班长都不知道的午夜集训。当他这个机密消息传递给“七班”的时候,遭遇班长和组员的不屑,在委屈中心里反转,最终在同党唐志刚的眼神里得到宽慰。白小柱的另外一面就是他从不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份寻求照顾,尤其是母亲到来时的举动,短暂见完母亲立刻回去训练,把母亲带来的食物全部无偿分给同班的室友。班长夏奇寒最后彻底为之动容,他的一句“***,谁说高干子弟都是垃圾货。”的话算是对新兵白小柱的最好总结。

新兵的到来,让军营焕发出新机,南腔北调的话语,散发在军营的每个角落。同样也是年轻的班长夏奇寒在“入伍第四年,带新兵还是头一回”的新鲜刺激中迎来了第一批战友,他谨记指导员的四字真经“消化吸收”,因材施教。进入军营第二日,三个目标明确勤快的新兵让他觉察到有头脑就是有出息长进的追求。夏奇寒的温柔刚用实施,迎来的却是一封又一封信的投诉信,甚至在班卫生检查中,全班卫生被人为破坏,一班九个新兵全部被批评写在黑板上。他在苦思不得化解中,引发内心孤独,无法排遣,接到上大学小女友的来信,让他的全部怨气彻底爆发。因为看不懂信中英文单词寻找贾海涛,贾海涛成了全班人的替罪羊,最终夏奇寒反省向他道歉。但此举却改变了贾海涛,他撕掉了英文书,觉得无论未来目标如何,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当个合格的兵。

北乔以浓厚的细腻感情,经常展开跨越时空的心理转换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小伙子们在军营里的身体和内心的双重煎熬。在这样的双重煎熬之下,鞭策、促进了他们的灵魂转变,让所有新兵们记住,人的一生都有童年时代,而新兵连就是每个军人的童年时代。新兵连的魔性还在于他们在的时候会诅咒新兵连,一旦离开,却是终生留恋。

  《新兵》读后感(四):《新兵》:重温自己的兵之初 | 书评

  

重温自己的兵之初

书评作者:张国领

说实话,这两年很少读长篇作品了,不是没有时间,而是大块时间都化作了零星阅读,特别是来自手机的各种信息,耗去了太多的精力。久而久之,看到长篇心里就犯嘀咕,首先会考虑它值不值得我花费大把的时间去读它。我想这也是现在人们读书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吧。

但最近,我却用三天时间读完了这部2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新兵》。

读《新兵》不能不说与它的书名有关,我是一名从军四十三年的老兵,这段时间正在应约写我当新兵时的故事。四十三前的新兵生活我是记忆犹新的,而对于四十年、三十年、二十年之后,甚至是近几年的新兵,我知之甚少。这一方面是我到基层连队的时间越来越少,一方面是我离开基层连队的时间越来越长,两者加起来,就越来越不敢下连队了,因为下连队就要面对当下的新兵。和自己面对面的新兵们,以前有什么样的经历、当兵有什么需求、现在心里在想什么,我都无从谈起,因为和我那时候迥然不同。我要说起自己的新兵生活,他们却像是听天书,搞不好不但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还可能会产生一些误导。

促使一口气读完《新兵》还有一个因素,作者北乔是武警部队成长起来的优秀作家,而他写的又是武警部队的新兵连。

读《新兵》这部作品,为我补上了很好的一课。它与我入伍时的兵们相比,无论从心态、言行、或是对未来的期许,都有了很大的差别。这进步是兵的进步,更是时代的进步。行走在大时代的步伐里,变化最大的是人的思想,进而是追求进步的行为。在新兵连这个临时的、又是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年轻生命瞬间汇聚的地方,有多少新兵就有多少新思想,在这里交织、碰撞、融合、裂变。所以说,新兵连,是部队最独特的一个群体。思想观念的改变,人生观的形成,军旅生涯的定型,新兵连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开端。

作者北乔是个写军营人物的高手,善于从细节挖人性。他这次写的是一个新兵大队,但他把着力点放在了一中队的七班。七班的一个班长和九个新兵,在编制配备上,和别的班没有任何区别,但他安排的九个新兵,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性,都有其代表性,也都有其普遍性。在个性的展现上,相辅相成,又相攻相克,无数的矛盾和冲突,使每个人的个性都锋芒毕露,这毕露的锋芒归根结底,都是向一名真正的战士和军人会集的过程。

《新兵》开篇就出场的唐志刚,他当兵并非出自个人意愿,完全是在他父亲的逼迫下参加的体检,这样一个“被”当兵的人,在理解了父亲的真正意图之后,却表现出了当代青年对军营的那种积极向往。当然他的出发点和众多农村入伍的战士一样,是为了寻找一条人生出路,或者是离开农村看看外面的世界,用农村人的说法叫“见世面”。为了“出路”,唐志刚到部队的目标很明确,他知道自己文化水平不高,考学无望,跳出农门的希望不大,就一心想着能找个当干部的老乡做靠山,到时候学个技术。所以在新兵们报特长时,在家没有开过拖拉机的他,在特长栏里填上了开拖拉机,为了使这个特长离当驾驶员更加接近,专门在开拖拉机后面加了一个括弧,里面注明是带方向盘的拖拉机。

看到唐志刚把开拖拉机填进了特长里,大个子新兵章大强非常不服气,说你这要是特长,那我学过武术打过篮球那都叫特长了,说着就把会武术填在了特长表格上。他没有填打篮球,入伍前他曾是一个市级篮球队的主力,但他知道武警是练擒拿的,更想利用武术功底,为自己铺好军旅之路。哪知正是他学过的套路武术,让他后来在新兵连的擒敌拳训练中,痼癖动作不断,愣是把刚劲有力快捷实用招招制敌的擒敌拳,打成了弯弯绕的花拳秀腿,班长为纠正他的痼癖动作伤透了脑筋。

七班有个特别的兵叫白小柱,他比其他新兵晚到部队一个星期。在这一个星期里,全班新兵们看着那个空床位,在不断地猜测这个兵是谁,是什么来头,床铺铺好了一星期,竟然还没有到位。班长夏奇寒更是着急,不断地找排长连长大队长,问全大队唯一没报到的兵到底什么时候能到,他是怕到得再晚,训练肯定根不上了,会拖了七班的后腿,进而影响到他夺先进班的目标实现。

作者在做足了噱头之后这个兵出场了,他的出场被安排在训练场上,支队领导的车在前领路,新兵白小柱坐在后面一辆轿车上,当时大队长下达“全体立正”的口令,跑步向支队长报告,其实也是在向白小柱报告,和白小柱乘同一辆车的还有一男一女,他们才是派场的主角——本市的政法委书记,也就是白小柱的爸爸妈妈。

特殊的群体里,再有一个特殊的人物,这似乎是文学作品的常规配制,北乔深谙矛盾冲突的焦点在哪里。果然,当白小柱进班之后,全班人对这个特殊人物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有讽刺、有挖苦、有鄙视、当然也有嫉妒。而白小柱对这一切似乎早有心理准备,他以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表现,证明了自己不是娇生惯养的嫁妆鞋,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干部战士的好评。

九个新兵中,有想学技术的唐志刚,有一心想考军校的贾海涛,有入伍前已在生意场上闯荡十年之久的陶有财,有自私自利思想严重的吴加林,有个高心大说话从不知拐弯的章大强……这个每人都有一本心经的小群体,为了能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从社会青年到革命军人的转变,班长夏奇寒的带兵艺术在这里得到了尽情的示展和发挥。九个兵用九个心眼儿对付他,他用一个心眼儿对付九个兵。他这个心眼儿就是爱他的兵,爱他的班,爱他战士这个光荣的称号,这爱都体现在培养全班的集体荣誉感上。因为他知道不管抱着什么目的到部队的兵,都有一个最大的闪光点,珍惜荣誉,怕落人后,而荣誉感恰恰是军人任何情况下都能夺取胜利的根本。

新兵连是军人军旅人生的青春期,爱冲动,不稳定,想法多,争强好胜心强,对谁都充满了不服气,但他们每人都有当英雄的雄心壮志和不服输的精神。《新兵》正是抓住了这些个特点,同时也抓住了读者、特别是有过从军经历的读者。

我就是被这部《新兵》所吸引的那个老兵。

(原载《人民武警报》2021年1月3日7版)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新兵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