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是二十四节气的第23个节气,
也是冬季的第5个节气,一到小寒,
这时,北方已经是一个冰雕玉琢的世界,
南方也陆续迎来雨雪。
除了雨雪,小寒还是一个进补的好时节,
三九寒天就在小寒前后,
这时节,饮食要偏重于暖性食物,
如:用羊肉、狗肉等滋补身体,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当然,小寒带给我们的最好消息还是:距新年更近了。
大街小巷挂上了红红的灯笼,
小寒三候
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雊
食俗01
姜葱鲈鱼
“都说鲈鱼堪脍”,在可食用的鱼中,
而冬天,鲈鱼正肥美,是食用的好时节。
蒸鲈鱼时,先把鲈鱼宰好,洗净备用,
再切蒜、姜、葱,把水烧开,
整条鱼放到锅内蒸,10分钟后熟透,
放入切碎的配料即可。
鲈鱼出锅,自带着清香,吃起来十分鲜美。
02
蒸腊米
寒冬腊月里,人们蒸腊米。
家家户户拿出上等好米,洗净,蒸透,
然后铺摊在芦席上,等冷透后晒干,
这样的米装进瓷缸储存,能够数年不坏。
若是夏天取出来吃,能治泻痢,
而老年人或体弱者,吃蒸出来的腊米,
对其脾胃都有很好的助益效果。
民艺01
吹糖人
吹糖人是旧北京的一个行业,也叫“吹糖人儿”。
这个民间手艺曾风靡大街小巷。
手艺人们挑着担,在街道上转悠,
一担、一笼、一炉、一勺即可操作,
取糖稀、撒滑石粉、用手揉搓,
然后用嘴衔上一端,有气泡后,放入模型里一吹,
各种小鹿、小兔、小老鼠就诞生了。
所以每次见到吹糖人,就会立马围上去。
时令01
补膏方
冬日进补的膏剂叫做膏方,
属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
8种剂型其一。
膏方一般由20多味药材组成,滋补效果好。
按中医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论,
冬天最适合进补,而进补尤以膏方为上。
膏剂可外敷,可内服,能补虚扶弱,
能抗衰延年,甚至防病治病,
冬日里,膏方是强身健体的秘诀。
02
哺太阳
相比夏天,冬日的暖太阳温和、可爱。
晴朗的冬天,总能看到人们拿出竹椅休憩,
太阳晒在身上,暖融融。
天上是红红的太阳,地上是静静的时光,
竹椅,小猫,一方庭院就是一个安谧的午后。
文化基因01
茶馆
茶馆是一个容量很大的去处,
三教九流,都在包容在内。
茶馆过去叫茶楼、茶亭、茶肆、茶社、茶室……
在茶馆,不止可饮茶,也能玩猜谜游戏、
下棋、遛鸟、听小曲,
各类文化活动都在茶馆进行。
在老舍的话剧《茶馆》中,
茶馆就是一个特定时代的缩影,
见证了那风云变幻的老北京时光。
生活智慧01
竹炉煮茶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其实无论是寒夜还是白天,
亲自开炉,洗涤器皿,泡上一壶。
每当夜幕降临、每当午睡醒来,
来到茶室都能自斟自饮;
更好的是,几个交心好友围炉而坐,
拉开话匣子,于寒暄中带点调侃,
在入口茶清清淡淡的滋味中品味着生活。
02
红泥焙酒
“绿螘新醅酒,红泥小火垆。”
火炉上,新酿的酒噗噗地响,
红红的火光把室内照得暖融融,
和屋外寒冷肃杀的冬天相衬。
过去冬天,人们都喜欢围绕着火炉,
围炉诗话,围炉叙茶,围炉小饮,
红色的温酒壶在火上热着,
香气在室内漫散,寒气就驱走了大半,
待温酒入喉,房子也随之飘飘然了!
· 《传家日历》每日留言板 ·
@绿松石:过了元旦,春节的脚步便越来越近啦儿时的记忆历历在目:穿新衣、吃饺子、贴对联、放鞭炮、看春晚、逛庙会、闹红火...热热闹闹过大年。
@流星时刻(星光):儿时喜欢冰糖葫芦是因为它酸酸甜甜,图个滋味儿。现在喜欢冰糖葫芦是因为对那时快乐的回忆,在它不时酸你后猛地甜你一下的感觉。你再看时它已不见,随着不知名的叫卖声渐行渐远……
@苗苗妈:理解自己的爱人,开解自己的爱人,与他一起成长,或者先于他成长,让自己内心强大。
@邵玉蓉:超级,超级棒,浓浓的年味,几个月的努力,精彩呈现,为你们点赞!
喜欢《传家日历》的朋友们可以添加“礼节君” 微信号:chenlun0212
一起互动,偶尔开车。
· 跟着日历过日子 ·
2018《传家日历》正在热售
﹀
淘口令
有礼有节¥2018传家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