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 18 岁来说,辜负并不是一件坏事”
-“你现在不是 Jame 了喔。”
-“那我是啥?”
-“陈 xx 啊。”
这是十一月跟田心吃饭时,他突然对我说的话。莫名其妙,却又似乎意味深长。
最近的半年,不少人问我,你不在 WhatYouNeed 写东西了?
每次,我都回以一个“嗯”。而对方,常常会不知是由衷,还是礼节性地表达出一份遗憾。
我不喜欢这个重复的场景,尤其是,那份遗憾像是对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悼念。
刚好,昨天许多人都在朋友圈纪念 18 岁。也真的让我想起了 18 岁开始的一场梦。
我还在想,若是 18 岁的我见到现在的我,又会是怎样的心情。
初中时,对于 18 岁生日的遐想,朋友老 d 是要大摇大摆地走进正规网吧。而我想的,则要远大许多,想跟一个好看的小姐姐过一个缠绵的夜晚。
但事实是,真的到了 18 岁生日时候,我却像往常一样过着——上课、晚自习、睡觉,没有好看的小姐姐,没有缠绵,只有上铺的鼾声伴着的夜晚。
而老 d,则是在高考后的暑假才去的网吧。办卡交钱的时候,他却感觉像是在便利店买矿泉水一样平常。
18 岁就这样毫无波澜地展开在了我们面前。在这个称之为成年的数字面前,我们依旧是个懵懂的二愣子,不懂生活、不懂责任。
当时,一个舍友就说他以后要去华尔街,朋友糜佬则是探听着哪所学校的建筑学比较好,隔壁班的化学课代表想当 chemist。
而我,是因为当时被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词里的口号打动,希望进入新闻行业。
虽然,把所有的冲动与热血归于一句口号有些武断,所有向往都是一点点堆砌起来的。
18 岁的好处在于,很多梦只要敢想,能比天还高。
可也是在 18 岁,生活开始给了我们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打击,“差几分”的遗憾,被调剂的无奈,真正进入一个憧憬许久的领域后的巨大落差。
还想起以前 Ninety 和我说过,他们新闻班没几个不是抱着所谓新闻理想来到这里。可是到了第三年,这个词就变成了感觉是小学生都羞于承认的一份幼稚。
我当时就是“差几分”,被调剂到一个不搭调的专业,但或许也因为这样,我对 18 岁的那份执念反倒愈发执着,直到大二,我还在尝试转专业。
交申请前的那个晚上,我跟一个劝阻我的师姐说:“我怕有一天我会被改变。”
但申请还是被拒了。
本着不依不饶、曲线救国的想法,我把心思投到了 WhatYouNeed。那是一段很充实的时光,一篇篇推送、一个个点击率都是鲜活的见证与动力。
自媒体的甜头反馈得很快,逐渐有一些人认识了我用文字画出来的 Jame这个人物。
到了今年初新书签售会的时候,我和另外几个作者从后台走出来时,看到底下黑压压的一片读者时,不禁有一份虚荣膨胀了起来。
可虚荣是生活的赘肉,它会让挫败感来得猝不及防。
我很喜欢一部日剧《火花》,看完之后,我在豆瓣写下了一句影评:努力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多平庸。
在深圳,有一本已逝的学生杂志《涅槃》。
它的创始人写过一篇文章,他在高中毕业时想做电影,于是去到了美国,做过了尝试。
可失败之后,他改行做了法律。他说,如果回去和 16 岁的自己说,10 年后他会在华尔街做法律,16 岁的自己大概会翻一个白眼。
促使人改变的,常常不是一个具体的节点。令人下定决心改变的时候,它已经是将决之堤。
当我愈发热爱写东西时,我也愈发地认识到自己不是一个善于写作的料子,只是摸索出了讨读者喜欢的套路。
这让我感到疲倦,后来又发生了许多波折,回家跟父母长谈了一番,以及在医院实习经历了一些事情。于是,18 岁以来的执念,就像老人的牙尖一样被磨平了。
实在没想到,是我自己选择了改变。
后来,念园林设计的糜佬说他要去学电影,隔壁班的化学课代表去了“四大”,学新闻的朋友,则是大多去做了广告和投身互联网。
我不知道他们每个人在做这些改变前经历了什么。
今年,那个说要“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的媒体,似乎只弄出了一个影响不怎么好的大新闻。到了年末,那些我们最关注的新闻现场,更是没有了调查记者的身影。
倒是科技媒体走在了前头,而自媒体争先恐后地审判。现实似乎只让喧嚣者发声,让谦卑者沉默。
我问一个新闻系女生,真的不打算再写东西、做新闻了吗?她摇了摇头,她说觉得自己写得不够好。
我跟她说很多写得比她差的人都还在写(比方说我)。但她很认真地对我说,她是真的觉得自己写得不好。
与其做一个局外人,她也不愿做一个劣等的从业者。
每个人偏离 18 岁的自己的原因各不相同,有人屈服于生活,有人有新的追求,于一些人而言,却只是因为不想自己在热爱,或曾热爱的事物上达不到自己满意的水平。
18 岁那一年,我们告别了集体生活,不再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
个人意志肆意生长,每个人根据自己不多的阅历而怀抱不同的憧憬并为之追逐。
只是,那些充满浪漫色彩和理想主义的梦,很多都在落地时砸成了碎片。
曾经如此恐惧改变,因为害怕改变之后会更加不堪,也割舍不掉一份眷念。
但对我来说,却是放弃了之后,反倒可以更加纯粹地阅读与写东西。或许,这是我对 18 岁的自己最后的一点尊重吧。
可是啊,还是想对 18 岁的自己说一句:
“对不起啊,辜负你了。”
今日作者
编辑 | Blake
音乐 | 徐薇 - 轨迹
配图 | 花火
最后,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