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人生怎样能够消除,或者少一点,后悔呢?
日期:2017-12-28 作者:张佳玮 阅读:

人生怎样能够消除,或者少一点,后悔呢?

  约稿。

  所有大反派,都死于话多。

  当然啦,许多时候,是因为剧情得允许大反派到最后,来一段自白,告诉大家反派不是凭空而来的嘛。然后,你会发现,好像所有的大反派,都是从幻灭开始走上邪恶之路的:若非童年不幸,就是失去了什么重要东西,幻灭了。出于代偿心理,产生认知偏误,然后变得不快乐……

  人生大多数不快乐,来自于事前求不得的焦虑,以及事后的悔恨。前者还好,后者戳人。

  实际上,类似的事,我们普通人也多少经历过——当然没有报复社会那么惨烈,大多数人,也就是觉得,“长时间认定的事,结果失于所望,哼!太不高兴了!”于是走了另一个阶段

  换言之,所谓的执念,所谓期望的投入产出比,不符合理想,于是出了偏差。

  我自己的经历,大概是这样的:

  “长大了,想当个科学家!”

  大概二十六年前,我说过这么句话。想一想,那是我第一次明确嚷出“长大后想干什么”。

  而那时我最讨厌成为的呢?嗯,我讨厌当一个写字的人:因为小学写作文,翻来覆去,写了草稿还得誊(我们语文老师要求,为了以后有上级老师来参观时,显得好看些),写得太累了!长大了才不要写字呢!

  然后,现在,我没能成为一个科学家。确切说,这点兴趣,在初三物理课做受力分析、画电路图时,已经消磨殆尽了。

  我成了个靠写字谋生的人:一个以前自己讨厌的人。

  偶尔和人聊起来,大家会像发现“呀,小时喜欢同一个女明星”似的,羞赧又兴奋地承认:对对,我也想过要当科学家!为什么当科学家呢?嗯:因为看了《机器猫》里各类神奇的机器,因为看了《阿拉蕾》很羡慕则卷千兵卫博士……

  至于科学家实际是怎么回事呢?不知道。喊出那个理想时,所抱持的,可以说是理想,也可以说是……无知

  上大学之前,我在无锡家里,时常和我爸看篮球赛。我们偶尔会吐槽“解说怎么连这个球员都不认识”、“话太多了!”、“这里胡说八道嘛”,然后我认真跟我爸说:“我将来有一天,做了解说,一定不能这样子。”2008年,我开始在一个电视台做解说嘉宾,然后我发现,许多事儿并非我想的那么简单:挂耳机的位置影响音量;解说过程中语速会不自觉的变化;音量不能过高或过低;直播前一晚睡前不能喝水不然次日会黑眼圈;有哪些话是解说过程里不能说的;有哪些笑话是不能讲的——我那时才觉得:嗨,做解说不但很辛苦,而且实在不太好玩。

  我们许多时候选择的东西,并不是出于真正的热爱,而仅仅出于不够了解的向往而已。

  这种向往一旦遇挫,许多人大概都经历过类似的幻灭感:少时野心勃勃,为自己规划了各色梦想年纪稍长,发现梦想不是那么回事,于是落差,于是难过,于是幻灭了。

  当然,执念破了——越早破掉,越来得及回头看看自己的一切。

  我小时候有过许多梦想,不拘一格。有些实现了,有些没有。相当多梦想实现时,比方说,如上所述,上电视解说,会发现不如自己想象中那么美好。那时我就能够审视一下:

  也许大多数事,的确不如自己想象中那么美好——所以,除非真正了解个中滋味,非得投身于此,否则,大可不必那么拼吧?

  这种事,又不一定局限于梦想了。

  我自己身为自由撰稿人,十来年了,始终没有依附于任何一个机构。这么多年,常有朋友跟我喝酒,喝着喝着,念叨起来:

  “我那个单位吧,唉……投了那么多力气那么多时间进去,现在看看吧,唉……”于是朝我举杯,“还是你好!就一个人,做多少都是自己的!”

  我每次都想回一句,“但我一个人撑一切,多累呀!”——终于还是没说。

  说到底,一切都自己来的好处大概便是船小好调头,不容易一棵树上吊死。在这个变动迅速时代,也不失为好事

  秋天回北京时,跟一个朋友聊起来。她一直在认真写小说用于纸质出版,是个严肃的好小说家——与大多数没卖出影视版权的好小说家一样,她得做点副业来贴补家用。所以对我这样,也出纸书,但不靠这个当主要生活来源的,她觉得挺好。我说,大概是从一开始就想得比较宽吧:

  无论是少年时为杂志写,为报纸写,出版纸书,还是现在在网络上写,说到底,都是内容提供者嘛——就跟画画儿、做视频们的诸位一样,都是创作者,都提供内容服务而已。 

  她很好奇,“你是从十年前就明白以后会有移动互联网时代吗?”

  “没有呀。我要看得清局势,早就成乔布斯他们了,何至于还写字呢?”

  但后来想了想,总结了一下,就是我后来的一点心得了。

  之前说过,一个人的天分是什么呢?

  许多人大概,时不时会感叹:我小时候什么都会,后来就抛下了;如果一直坚持,也许就……

  然而,不能光靠天赋吃饭啊。

  弹钢琴的朋友跟我说过句话。钢琴界这玩意,是神童的坟墓。任何行业最尖端的那人,身后都不知埋葬了多少行百里者半九十的牺牲者。

  你有天赋?世上有天赋的人多了。你年轻没关系,过几年就老了。

  做久了一行的诸位,一定有类似体验:同代里,最初天赋更出色的,似乎车载斗量;然后时间流逝了,剩下还在做这行的,似乎没那么多了吧?当然,他们可能去做了更发财的行当,但这也算一个侧面:

  许多时候,你所擅长的,不一定是你能做得久的。

  很多时候,只看你是不是坚持下来了,而已。

  除却少数惊才绝艳,如兰波,如莫扎特——那种概率的天才,毕竟万中无一——绝大多数做得好的,都需要在好的基础上,做得久。

  兴趣、热情与持久不懈的能力,在长期来看,才是最重要的天分。

  但因为需要时间和经历的历练,不像音韵、反应记忆力这类显而易见,所以,需要耐心一点来找寻。

  如果将自己捆在什么东西上努力,那就仿佛下了一个巨大的赌注,或者买了一支股票长期持有: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懂投资的诸位一定懂了:最安全的是结构化投资,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但这样也会有问题。分散投资,安全归安全,但难获大利啊。

  所以,最好的方法,我觉得,是这样的:

  别限死一切——无论是自己的事业,还是整个人生。在这个变动不停的时代,争取最多的可能性,甚至可以牺牲一点利益安全感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去努力做。当然啦,可能酬劳不高,但乐趣本身就是额外补偿。而且,因为兴趣,你能够做得很久,做得很好,保持足够的行动力。

  剩下的,交给时间。

  这点逻辑,自然不难明白:大多数人的人生,都难免要将时间或其他,投资在什么上,以求获得物质精神财富,刺激自己的情绪,以收获乐趣。但将自己完全附着在任何事情上,都是一种冒险。

  ——毕竟到最后,我需要的,就是乐趣本身。

  所以,是的:哪怕是从利益角度考量,这都是我的公式:

  热爱+行动=快乐。

  找到一个自己可以长期从事的活儿,然后沉浸其中。这是规避失望与幻灭、汲取快乐,最好的方式了。

  而汽车品牌雪佛兰的梦想公式,就很好地说明了它对梦想的认知:

  梦想+行动=梦·创未来

  经典的金领结 logo 形象,是连接梦想与行动的加号,从而创造更自由的未来,更想要的明天。这一梦想公式是雪佛兰百年来所秉持的信念,让他们成为了最富有创造力的汽车品牌之一,也承载了千万人的梦想与未来。

  那么,你对梦想的理解是什么?对未来又有何期望?不妨在评论区留言,说一说你的梦想公式吧。

  梦想公式获得点赞最多的1人,将获得新书《飞越玫瑰园》签名版1本。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人生怎样能够消除,或者少一点,后悔呢?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