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2019.4
y: 马小聪
文/马小聪
01
我记得第一次看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时,是在我整个人最不好、最差劲的那段时间。
我已然忘记了经历过些什么,那段岁月里,总感觉生活对自己不公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没有一件是让人开心的,对自己没有信心,对未来极具恐慌。
二十岁左右的年纪,每天都活得很丧,我其实不想变成这样。
当时我找很多人开导过,貌似并没有多大的改变。
原来,解铃还需系铃人,想让自己跳出不好的怪圈,终其一生,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
02
听身边朋友说起过,看书可以改变思维、减少焦虑、优化生活习惯,于是我在网上买了很多书,记忆最深刻的是武志红老师写的那本《感谢自己的不完美》。
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心理学,作者用新的角度告诉了我,人生中的每个阶段,都会出现很多不好的事情,同时产生痛苦、悲愤、恐惧、害怕等接连不断的坏情绪。有时候这段坏情绪不一定就是恶的一方,它在某些时候还是会对自己产生极大的影响和帮助。
也不难发现,身边遇见的那些人,一夜之间从幼稚变成熟、从学渣变学霸,总是经历了一段非常人所能接受的青春。这段时间,所有不好的情绪逼迫着你成长,只有真正读懂过生活,看过世界的喜怒哀乐,才会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东西。
后来,每当我情绪走下坡路的时候,不再抱怨,不再畏惧,以一颗积极向上的态度接纳包容着它。我开始学着感谢这些不好的岁月,正因为这些坏情绪的存在,才会让我越来越坚强,体验到更多人生的无限滋味。
慢慢的,我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类型的心理学书籍,还找了专业的老师指导,在研究心理学的路上,治愈了自己,让我找回了原本那个自信洋溢、充满热情活力的我。
也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我考上了心理咨询师,希望自己心理健康的同时,也希望身边人能够开心地活着,无论生活多苦、多累,脸上的笑容依旧要灿烂得像花一样。
我很喜欢武志红说的那句话:学习心理学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成为自己,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一个人的生命,终究是为了活出自己。
是啊,我活出了我自己,成为了一个快乐的人。
03
助人,让我快乐
我微信里加着成千上万的人,大部分都是读者。每天都会收到来自五湖四海的私信,诉说她们的烦恼。
每天晚上9点到10点,我都会用一小时时间,帮她们解决情感问题或是一些学习、生活上的矛盾,结合我自己的经历,更好的帮她们排忧解难。
我不知道她们有没有依照我的建议去做,也不知道我提供的线索她们是否能找到,如果你想彻底改变的话,最关键的还是要靠自己。
别人的指导和建议就像是路灯,帮你照亮了前方的路,至于你自己走不走,就是你的选择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很乐意去帮助她们,也很愿意花时间去听她们讲一些自己的故事,每到睡觉前,我都感觉得自己是快乐的,帮助了她们的同时,也方便了自己。
在这个物欲至上的快节奏时代,身边每个人都活得很焦虑,抱怨生活,吐槽同事,外加生活压力和学习压力过大,获得的幸福感似乎越来越难了,于是很多人都过得很不快乐。
我其实并不要求自己大富大贵,也不会给自己设定过大的目标,人生本来就很苦,我只愿自己幸福快乐,这是我所要的终极目标。
马路上帮别人指路,我是快乐的;
每天晚上跟不同的人聊天,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时,我是快乐的。
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幸福研究,调查了美国较大城市的居民,数据显示,那些和睦互助的居民,都会因为帮助了别人,而感觉到内心快乐。
这些大城市里的居民,互帮互助,热情善良,她们都会觉得自己做了对的时候而感到幸福。
我也是,我做了一件好事,所以我快乐,这是一种发自肺腑的幸福感。
04
我最开心的事,是活成了我自己
我读书的时候,很害怕自己以后成为小时候最讨厌的那种人,碌碌无为,得过且过,不知上进的同时,还觉得自己平凡可贵。
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把时间花在了怎么去了解别人,却忽视了我们真正应该去了解、去认清的人是自己。
人际关系中,很多人在相处时总觉得对方是错的一方,自己永远是对的。他们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也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在双方矛盾中慢慢失去自我,开始抱怨、憎恨、恐慌、焦虑,将自己的人生态度推向了消极的一方,整个人也变得越来越不快乐。
我不愿意活成这样。
于是我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逼迫自己学会独处,只有自己和自己交朋友时,才会明白自己缺什么,想要什么,包括以后想成为怎样的人。
毕业这一年里,我从没有睡过懒觉,研究新的事物,坚持着运动和读书的习惯,保持着自律,每天告诫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对未来充满着期待,一路上带着虔诚之心,追寻着我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虽然至今我仍旧一个人,却未曾感觉到孤单,因为我很快乐,活成了我自己。
“当真正发现自己,成为自己时,你会喜极而泣,你会看到,原来这才是你自己,原来你就是生命。”
我再也不想结交认识新朋友了。
-作者介绍-
马小聪,心理咨询师,爱摄影爱写作,一个用三个月减重30斤的姑娘,新书正在筹备中,个人
读书 | 行动 | 成长
不妨帮我们点下“在看”